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间清醒!2016年袁隆平接受外媒采访:推广转基因作物一定要慎重

0
分享至

在中国有句流传甚广的古话“民以食为天”,就是说老百姓只要能填饱肚子吃饱饭,社会就能稳定,国家就能太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粮食供应一度处于非常紧张的局面,建国之初人均口粮只有209公斤,扣掉种子和损耗人均每天不到一斤粮食。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到了2022年人均粮食拥有量为486公斤,而这一成就是在总人口增长了158%的前提下取得的,堪称世界性的奇迹。

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油料、棉花、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也都有了突飞猛进式的增长,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记忆最终成为历史。

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以袁隆平袁老(也包括李振声院士、茹振钢教授等许许多多农业科学家)为代表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为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堪称名垂青史,功在千秋。

一个比较罕为人知的事实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的1951年7月,当时还在西南农学院就读的袁老曾经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空军,体检顺利通过,政审结果合格,但因为当时大学生是国内稀缺人才,院里不肯放人而最终未能成行。

学生时代的袁隆平

从1964年开始,袁老从事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长达近60年,并且在许多国家竞相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情况下使中国研究水平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在袁老开展杂交水稻研究之前的1958年,中国录得的杂交水稻最高亩产量为每亩400公斤左右,这已经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的亩产奇迹。

而到了2000年以后,在袁老指导下的杂交水稻亩产已经是从800公斤起步,最高的达到近千公斤,有些地区的双季稻产量在1500公斤以上,这就意味着原来一亩地可以养活的人口翻了近4倍。

就在袁老的杂交水稻研究如火如荼之际,另一项关于农产品增产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那就是以改变农作物遗传性状,实现增产、抗虫、抗病等优势的转基因农作物研究。

19世纪60年代,奥地利著名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孟德尔指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拉开了遗传研究的序幕。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从此生物学开始跨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神奇的DNA

1980年代初期,美国的生物学家开始将外来基因转移到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使得农作物具有相比于同类来说更好的抗病特性。

由于对转基因农作物对人体的影响尚不明确,经过长达13年的激烈讨论,到1996年美国政府才同意转基因农产品上市销售。

但转基因农作物为资本家们带来的利益实在太过巨大了,不仅产量高出许多,还可以省去为其除草、除虫、打药而花费的人工成本,因此一经推出便在美国的农业巨头中广受欢迎。

尽管转基因农作物实际上已经在全球普及,却在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公众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支持转基因和反对转基因的群体为此进行了激烈论争。

从欧洲到亚洲,包括身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瑞士、奥地利、日本等国和印度等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台了限制转基因作物推广的措施,其主要理由就是:无法判明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中国几乎是与美国同时开始引进转基因农产品,1996年中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之后,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大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产自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美国的大豆已基本采用了转基因品种)。

据说,转基因大豆的“肚脐”是黑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中国人与转基因食品已经共存了27年之久,只要是去餐馆吃过饭的,基本上都已经和转基因大豆油打过交道。

当然,各省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均有所差异,包括曾经一度在网上盛传的“黑龙江全面禁止转基因”事件,虽然后来被澄清为“误读”,但从2020年公布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来看,黑龙江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管控还是十分严格的。

就在中国社会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众说纷纭时,作为中国顶尖的农业科学专家,袁老对于转基因的态度更是成了社会舆论的风向标。

从2011年开始,袁老就在许多场合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应用进行表态。

2011年9月28日,袁老接受了《南方日报》的专访,当被问到“亩产900公斤的超级稻是否含转基因?”时,袁老态度明确地表示:“我们的超级稻绝对不含转基因。”

至于抗病又抗虫的转基因农作物能不能吃?他也从科学家的严谨态度补充了对于转基因水稻的评价意见:

“单从过去的实验来看,是没有问题的。我愿意为科学献身,吃吃那个转基因大米,证明没有问题。我也号召年轻人试吃,证明对下一代也没有影响。”

大德高人

实际上袁老的意见是非常科学的,因为作为科学家,他信奉的唯一准则就是“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转基因农产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经过大量的实验和长时间的观测,是无法证明其到底是有害还是有益。

因此,袁老对转基因的一贯立场就是不否定也不肯定,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可以积极,但推广一定要谨慎。

其根本原因就是:转基因作物引进中国的时间还太短了!只有27年,就算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吃转基因食品,到现在他也才27岁,可能连小孩都没有,就更加无法观察转基因对于第二代的影响。

遗憾的是,许多媒体对袁老关于转基因的意见总是做出有失偏颇的解读,而且经过“翻译”后有些观点激进到离谱,不是“袁隆平认为吃转基因可能导致不育”,就是“袁隆平力挺转基因食品”。

对此袁老自己也很无奈,2014年3月22日,他在北京举办的一次高层发展论坛上再次发言,指出自己的观点经常被断章取义,甚至引申出一些荒诞的猜测和推论。

他认为:对于转基因农作物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对于抗病抗虫的转基因作物要特别小心谨慎,只有在科学上证明它没有问题才能够正式推广出来。

对于转基因的看法一再使袁老被推上风口浪尖

2016年时,已经86岁高龄的袁老接受英国媒体专访,再一次全面、具体地发表了自己对于转基因农产品的看法。

袁老认为,有一部分转基因作物是抗病、抗虫的,在这些农作物中植入了“毒蛋白基因”,虫吃了就会死。

虫吃了会死,人吃了会怎么样呢?大家肯定很担心。于是科学家只能用小白鼠来做试验,但问题依然存在:就算小白鼠吃了没事,人又不是小白鼠!

所以一直以来,袁老对于带毒蛋白基因的农作物试验非常慎重,因为这种转基因作物是有遗传性的,就算当代人吃了以后没有问题,那你下一代人吃了有没有问题呢?

袁老坦然地说:“作为科学家,作为志愿者为科学献身,我可以去吃,但是我已经80多岁了,没有生育能力了,没办法验证我的下一代有没有问题,所以只能号召有生育能力的年轻人,有自愿为科学献身的(可以去吃)。”

任何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的研究,必然是有代价的,所以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但这样的“为科学献身”的号召不是针对大众的。

转基因一度令人谈虎色变

不知为何,“为科学献身”这五个字总带着一丝悲情的色彩,相信袁老以科学家的角度说出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正如他在2018年再一次强调的: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两代人才能验证,一代人完全不能说明问题。”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就算是最先推行转基因的美国,到现在也才经历了一代人!

确保粮食安全,捧住老百姓的饭碗,这是中国的百年大计,立国之道。实际上袁老一直都非常关注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因为如果转基因是未来农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中国也绝对不能落后。

引进转基因作物,除了证明其对隔代人是否有影响,还需要明确几个问题:对于欧美人“安全”的转基因作物,对于亚洲人种是否有影响;以及从欧美引进的转基因作物,是否就是对人体“安全”的转基因作物。

必须澄清的一点是,袁老所反对的不是转基因,也不是排斥转基因,而是反对不加科学论证和严格管理,搞一刀切非常盲目地引进和应用转基因农产品和制成品。

相信社会公众最关切的也不是一种作物它属不属于“转基因”,而是这种转基因作物对人体是否安全。

无题

如果要对公众负责,那就应该针对公众的关切给出充分的事实依据来证明立场,而不是笼统表示“相关检测结果是安全的,没有问题”,否则只能被人质疑为“不负责任”。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0月1日起,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4罚3禁1扣车”,处罚明确了

10月1日起,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4罚3禁1扣车”,处罚明确了

起喜电影
2025-09-19 11:05:11
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边境安全事件致中方人员伤亡 外交部发布提醒

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边境安全事件致中方人员伤亡 外交部发布提醒

新京报
2025-09-18 20:20:09
55岁窦唯已迁居阿那亚多年,骑电动车,买菜砍价,生活过得惬意

55岁窦唯已迁居阿那亚多年,骑电动车,买菜砍价,生活过得惬意

书雁飞史oh
2025-09-08 17:38:38
翟欣欣一审获刑12年:4段婚姻敛财3000万,再也不能用美貌骗婚了

翟欣欣一审获刑12年:4段婚姻敛财3000万,再也不能用美貌骗婚了

汉史趣闻
2025-09-19 14:32:28
时隔3年!浙江,将再度表彰

时隔3年!浙江,将再度表彰

政知新媒体
2025-09-18 08:29:08
起底索要千万逼死前夫获刑12年的翟欣欣:曾是大学“院花”、北交大硕士,两次闪婚闪离

起底索要千万逼死前夫获刑12年的翟欣欣:曾是大学“院花”、北交大硕士,两次闪婚闪离

极目新闻
2025-09-19 13:53:49
没了退路的内塔尼亚胡,带领一千万以色列人,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

没了退路的内塔尼亚胡,带领一千万以色列人,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

梁讯
2025-09-17 09:15:36
2-13!中国队实力弱 创12年尴尬纪录 出线难度大 亚足联帮不上忙

2-13!中国队实力弱 创12年尴尬纪录 出线难度大 亚足联帮不上忙

侃球熊弟
2025-09-19 00:20:03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梁讯
2025-09-18 17:16:23
国民党新主席票数领先!张亚中全岛通告,两岸关系再升级

国民党新主席票数领先!张亚中全岛通告,两岸关系再升级

平祥生活日志
2025-09-19 09:03:00
赵丽颖回应“与儿子手拉手过马路”话题上热搜:以孩子母亲的身份恳请,不要把镜头对准未成年人

赵丽颖回应“与儿子手拉手过马路”话题上热搜:以孩子母亲的身份恳请,不要把镜头对准未成年人

鲁中晨报
2025-09-19 17:57:25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前证代公开指控,公司暂未回应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前证代公开指控,公司暂未回应

深蓝财经
2025-09-19 19:27:31
一周超过10次!50岁女子确诊胰腺癌,家人崩溃:劝了多次都不听

一周超过10次!50岁女子确诊胰腺癌,家人崩溃:劝了多次都不听

诗意世界
2025-09-19 16:11:03
新剧上映仅9天,全智贤辱华言辞被全网抵制!网友:滚出中国市场

新剧上映仅9天,全智贤辱华言辞被全网抵制!网友:滚出中国市场

白面书誏
2025-09-19 19:09:16
有钱人的消费有多任性?网友:去哪旅游玩好了,就在哪买一套房子

有钱人的消费有多任性?网友:去哪旅游玩好了,就在哪买一套房子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18 00:10:09
已确认:全部关闭!退出中国市场

已确认:全部关闭!退出中国市场

中吴网
2025-09-16 22:31:40
华为突然官宣:9月18日,全面降价!

华为突然官宣:9月18日,全面降价!

科技堡垒
2025-09-18 12:20:20
小米手机太像iPhone?前苹果首席设计师:这是剽窃与懒惰

小米手机太像iPhone?前苹果首席设计师:这是剽窃与懒惰

热点科技
2025-09-18 16:03:45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

时分秒说
2025-09-17 11:13:13
韩媒:国际足联允许韩国队在下个月友谊赛球衣印韩文名字

韩媒:国际足联允许韩国队在下个月友谊赛球衣印韩文名字

直播吧
2025-09-19 15:06:02
2025-09-19 21:15:00
每日一段历史 incentive-icons
每日一段历史
每日一段有笑有泪的历史
486文章数 2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头条要闻

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将试航北方海路新路线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将试航北方海路新路线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IGN《仁王3》制作组访谈:通关流派任君挑选!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