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禾亚科—早熟禾族(上):凌风草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早熟禾亚科
早熟禾族
早熟禾族(学名:Poeae),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的一个族。约20属,广布于两半球寒温地带和热带高海拔山地。我国产15属。
1.形态特征
叶鞘大多开放,常无叶耳;叶片线形,扁平或内卷狭窄。圆锥花序开展或收缩;小穗两侧压扁,含(1-)2-8或多数小花;颖大都短于其下部小花,具1-3(-7)脉;外稃草质,膜质或纸质,无芒或有芒,3-5脉,背部成脊或圆,无毛或具绵毛;鳞被2;雄蕊3;子房无毛,柱头羽状。颖果与稃体分离,平滑;种脐卵形,淀粉粒复合型。染色体大型,x=7。
2.凌风草属
凌风草属(学名:Briza)是禾本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20种,分布于北温带和南美。中国连引种的有3种。
(1)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片扁平。圆锥花序顶生,开展;小穗宽,含少数至多花,小花紧密排列成覆瓦状而向两侧水平伸展;小穗轴无毛,脱节于颖之上及诸小花之间;两颖几相等,均稍短于第一外稃,宽广,具3-5脉,纸质,边缘膜质;外稃具5至多脉,呈舟形,下部质厚而凸出,边缘宽膜质而扩展,基部呈心形;内稃较短于外稃。
染色体x=5,7:2n=10,14,28。
(2)凌风草
凌风草(学名:Briza media)为禾本科凌风草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察隅)、贵州西部、云南,印度西北部、尼泊尔、亚洲北部及欧洲也有分布。
①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3600-3800米的林间草地、山坡草甸。喜冷凉湿润气候,耐荫性良好,耐旱性一般,耐热性较好,对土壤要求不严。
②主要价值
凌风草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草姿优美,特别是在花期,小铃挡状的紫色小穗,具较有好的观赏效果。
3.扁穗草属
扁穗草属(学名:Brylkinia)是禾本科下的一个属。该属仅有Brylkinia caudata一种,分布于东亚。
(1)形态特征
中型多年生禾草。叶鞘闭和,叶舌膜质,叶片细长扁平。小穗具短柄,下垂,疏松排列为一顶生总状花序;小穗轴于诸花间甚短,并延伸至上部小花之后而成一细柄;小穗柄具关节而使小穗整个脱落;小穗两侧压扁,顶生小花为孕性,下部2-3枚小花仅有空虚的外稃;颖片短于外稃,与不孕外秤均为草质,互相跨覆;不孕外稃顶端渐尖,孕性外稃草质兼厚纸质,先端延伸成长芒,无毛;内稃狭窄,较外稃短而质薄,具极接近的两脊;鳞被2,膜质;雄蕊3枚。子房无毛,花柱极短。颖果狭椭圆形,顶端无毛。染色体2n=40。
(2)扁穗草
扁穗草(学名:Brylkinia caudata)为禾本科扁穗草属下的一个种。产四川和东北的长白山。多生长于林下。分布于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日本。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
4.沿沟草属
沿沟草属(学名:Catabrosa)是禾本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柔软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10种,分布于温带地区。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常具匍匐地面或沉水的茎。叶鞘闭合达1/2-3/4;叶片线形,扁平且柔软,无毛。圆锥花序密集或疏展,分枝光滑;小穗含(1-) 2 (-3)小花,小穗轴光滑无毛,每个小花下具关节;颖膜质,不等长,近圆形至宽卵形,均短于小花,脉不清晰,顶端截平或呈蚀齿状;外秤草质,宽卵形至长圆形,顶端钝,干膜质,无芒,具3条明显的脉;基盘短,光滑无毛;内稃约等长于外稃,具2脊,平滑无毛;鳞被2;雄蕊3。颖果的种脐宽椭圆形,短。染色体大,x=50。
(2)沿沟草
沿沟草(学名:Catabrosa aquatica),为禾本科沿沟草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河旁、池沼及水溪边。
①分布范围
产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青河、裕民、温泉、乌鲁木齐、霍城、尼勒克、巩留、和静)、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分布于欧洲、亚洲温带地区各国及北美。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②主要价值
医药:【藏药】冬布嘎拉:全草治肺炎,肝炎《青藏药鉴》。当布嘎惹:全草治肺炎,肝炎《藏本草》。
5.小沿沟草属
小沿沟草属(学名:Catabrosella)是禾本科早熟禾亚科早熟禾族下分一属。约6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亚洲温带地区。中国有1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叶鞘闭合达1/6-1/4,稀分裂几达基部,光滑无毛;叶片扁平或疏松纵卷。圆锥花序疏松开展,稀紧缩;小穗含(1) 2-3 (4)小花,小穗轴光滑无毛,在每个小花下具关节;颖膜质,卵圆形至披针形,顶端钝或渐尖,具1-3脉;外稃草质,约1/2以上为膜质,具3-5脉,沿脉的下部或所有表面被柔毛,顶端钝或渐尖,基盘短钝光滑;内秤与外稃等长,具2脊,脊上被柔毛或光滑;鳞被2,2浅裂;雄蕊30颖果与稃体分离或部分粘合。种脐椭圆形至长圆状线形。染色体大,x=5,6,9。
(2)矮小沿沟草
矮小沿沟草(学名:Catabrosella humilis)为禾本科小沿沟草属下的一个种。种加名 humilis 意为“矮的”。
生长于海拔480-700米的沙质荒滩草地、山前洪积扇或沟谷台地、路旁。产于新疆。分布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及亚洲中部。模式标本采自高加索。
6.洋狗尾草属
洋狗尾草属(学名:Cynosurus)是禾本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约6种,分布于东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江西庐山有洋狗尾草1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叶片线形,狭窄,扁平。圆锥花序紧缩成穗形或近于头状;小穗二型,一为孕性,一为不育,共同着生成一组,孕性者无柄在上方,不育者具短柄在下部,小穗组紧密呈覆瓦状排列于圆锥共序主轴的一侧;不育小穗具二颖,外稃狭窄窄,具1脉,渐尖,数枚排列于续的小穗轴上;孕性小穗含2-5花,两侧压扁,小穗轴脱节于颖之上与各小花间;颖狭窄,质地较薄;外稃较宽,背部圆形,顶端具芒尖;内稃具2脊,顶端2裂齿,约等长于其外稃。染色体大型,x=7。
(2)洋狗尾草
洋狗尾草(学名:Cynosurus cristatus),为禾本科洋狗尾草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长于田野、道旁、林地。产江西庐山。欧洲地中海地区广泛分布,输入美洲和亚洲。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7.鸭茅属
鸭茅属(学名:Dactylis)是禾本目禾本科下的一个属,为粗壮、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4种,分布于欧亚之温带和北非。我国有鸭1种,产西部地区,其他各地亦有引种,为一很好的牧草。
(1)形态特征
多年生。具开展或紧缩的圆锥花序;小穗仅含2至数花,两侧压扁,几无柄,紧密排列于圆锥花序分枝上端之一侧;小穗轴无毛,脱节于颖片之上及各小花之间;颖几相等,短于第一小花,具1-3脉,顶端尖或渐尖;外稃硬纸质,具5脉,顶端具短芒,脊粗糙或具纤毛;内稃短于外稃,脊具纤毛;雄蕊3枚,花柱顶生分离,颖果长圆而略呈三角形。
(2)鸭茅
鸭茅(学名:Dactylis glomerata),是一种禾本科草本植物。
①产地生境
广布于欧、亚温带地区。北非、北美有驯化。分布于中国西南、西北诸省区。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有栽培或因引种而逸为野生。模式标本采自欧洲。生长在海拔1500-36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
②主要价值
鸭茅春季发芽早,生长繁茂、至晚秋尚青绿、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是一种优良的牧草,但适于抽穗前收割,花后质量降低。
8.旱禾属
旱禾属(学名:Eremopoa)是禾本科下一个属,含8种,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土耳其、巴尔干半岛和非洲东部至中国西部。中国有4种。
(1)形态特征
一年生矮小草本。秆直立,平滑无毛。叶鞘基部闭合,稍糙涩;叶舌膜质;叶片线形,扁平或稍内卷,两面粗糙。圆锥花序疏松,长度约占植株的1/2;分枝粗糙;小穗含多数小花,长3-6毫米;小穗轴微粗糙,脱节于小花之下;颖明显短于小穗,第一颖具1(3)脉,第二颖具3脉;外稃披针形,纸质,具5脉,被小刺状粗糙,沿脊和边脉生柔毛,顶端钝至渐尖或具一短尖,基盘短钝,无毛;内稃稍短于外稃,二裂;雄蕊3枚,花药长0.5-2.5毫米,颖果长1.5-2.5毫米,常与外稃贴生,种脐卵形,胚小,约为颖果的1/7。染色体大型,x=7。
(2)旱禾
旱禾(学名:Eremopoa persica)为禾本科旱禾属下的一个种。生长于海拔1300-2000米干旱草原、砾石草地上。分布于新疆、地中海地区、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叙利亚、土库曼斯坦、俄罗斯、中亚。
9.羊茅属
羊茅属(学名:Festuca)是禾本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少数一年生、矮小或高大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3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温寒地带、温带及热带的高山地区。我国有56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密丛或疏丛。叶片扁平、对折或纵卷,基部两侧具披针形叶耳或无;叶舌膜质或革质;叶鞘开裂或新生枝叶鞘闭合但不达顶部。
圆锥花序开展或紧缩;至多数小花,顶花常发育不全;小穗轴微粗糙或平滑,脱节于颖之上或诸小花之间;颖短于第一外稃,顶端钝或渐尖,第一颖较小,具1脉,第二颖具3脉;外稃背部圆形或略成圆形,光滑或微粗糙或被毛,草质兼硬纸质,具狭膜质的边缘,顶端或其裂齿间具芒或无芒,具5脉,脉常不明显;内稃等长或略短于外稃,脊粗糙或近于平滑;雄蕊3;子房顶端平滑或被毛。
颖果长圆形或线形,腹面具沟槽或凹陷,分离或多少附着于内稃。染色体大,x=7,2n=14。
(2)主要价值
本属多数种类为优良的牧草。亦有些种类可以作为景观植物。
(3)羊茅
羊茅(学名:Festuca ovina)是一种禾本科植物。
①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长白山)、内蒙古、陕西(秦岭)、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山东及安徽山区,江苏有栽培。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2200-4400米的高山草甸、草原、山坡草地、林下、灌丛及沙地。
②主要价值
羊茅草坪是较为流行的冷季型草坪,羊茅具有很深的根系,中等绿色,叶细软,不仅具有较强的适生能力和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耐旱、耐践踏/耐修剪、绿色期长。
10.银穗草属
银穗草属(学名:Leucopoa)是禾本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约15种,分布于中亚至东亚。中国有7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雌雄异株或同株。秆直立,丛生。叶鞘密集,枯后宿存包围着茎基;叶舌短,不具叶耳;叶片质硬,常内卷直伸。顶生圆锥花序较紧缩或开展,具较少小穗,小穗含3-6 (-9)小花,(雌花中含不育雄蕊,雄花中含不育雌蕊);小穗轴粗糙,脱节于颖之上与小花间;颖质地薄,常透明膜质,两颖不相等,均短于第一小花,具中脉与不明显侧脉,无毛;外稃膜质,具5脉,中脉成脊,间脉不明显,粗糙或被微毛,无芒;内稃膜质,顶端钝或有不规则齿裂,两脊粗厚,具细刺状纤毛。颖果顶端有柔毛。
(2)银穗草
银穗草(学名:Leucopoa albida)为禾本科银穗草属下的一个种。生于云杉林缘、山坡草原,海拔1500-2500米处。产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分布于蒙古、日本、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欧州南部。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贝加尔。
①生长环境
银穗草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于每年5月中旬形成基生叶丛,6月初开始拔节、抽穗,形成大量的营养枝和生殖枝,构成一密集的株丛。6月中旬到7月上旬开花,7月末至8月中果实成熟。根系发达,深入土层40-60cm,多集中在10-30em处,形成有弹性的生草土皮。银穗草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旱性。长期生长在寒冷的山地草原。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抗旱耐寒的特性。由于多年宿存的大量枝和叶鞘埋入土层内,因而增加了根际的湿度和温度,同时也保护了埋藏在植株基部更新芽的安全越冬。该种为多年生中旱生山地草原种。在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的山地顶部或山坡上,常以建群种与羊茅(Festuca ovina)、嵩草(Kobresia bellardi)、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紫苞风毛菊(Saussurea iodostegia)等形成繁茂的银穗草草地或零星混生于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和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草地中。
②主要价值
银穗草为中等饲用植物。春季为牛,马、羊喜食,马四季采食。各种家畜均以春季适口性最好,夏秋以后茎叶变粗硬,适口性有所下降。冬季马、牛乐食。银穗草为密丛型下繁牧草。茎叶繁茂,分蘖力强,耐践踏,再生性良好。在银穗草+杂类草草甸草地中,鲜草产量占草群总生物量的38%以上,营养枝超过生殖枝3倍左右。茎叶及穗之比为39.62:36.15:24.23。冬季保存率高。是一种良好的放牧型牧草。有一定的栽培前途,可通过引种驯化为北方寒冷地区的放牧场改良提供草种。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