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去年一年时间,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相继通行已经给东南亚带来了“震撼”,今年随着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的开建,周边国家也纷纷“坐不住”了。
继柬埔寨、越南后,泰国也宣布涉华重大消息,其一项“世纪大工程”——克拉陆桥项目便想搭上中国的便车,一旦完成将会改变美国在整个东南亚的格局。
泰国为何最后会选择中国?为什么说美国布局就要破灭了呢?
“克拉运河”还是“克拉陆桥”,泰国很纠结
泰国政府准备挖新加坡“后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因为东南亚地区地形特殊,马来半岛几乎“堵死”了南海的通航道路,只留下一条狭窄的马六甲航道。
所以马六甲海峡就成了东西通航的必经之路,不管是军用船只还是货船都需要绕行。
新加坡正是凭借着这一地理优势在独立之后迅速崛起,扼守马六甲海峡这条唯一大门获取的利益,也让泰国非常“眼红”。
几个世纪之前,泰国就想到了凿穿他们家门口的克拉地峡,让南海地区多一条额外的航道。
如果这样的话中国包括东南亚国家、日本和韩国途经印度洋前往欧洲,都不用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了。
克拉地峡也是马来半岛南部地区最狭窄的陆地,东西宽仅56公里,挖开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但考虑了几百年时间,泰国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也和他们的“国情”有很大的关系。
克拉运河是最好的方案,泰国考虑到的问题也有很多,除了金钱、技术问题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敏感的领土主权问题。
地峡南部虽然是泰国领土,但也是穆斯林人口聚集区,对马来西亚的归属感很强,泰国最担心的就是如果开凿运河,对南部的控制能力将会削弱。
虽然泰国经济还是太不发达,在运河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之下,他们近年来还是准备计划建造了,找上了中国合作。
运河开凿不仅影响东南亚国家,同样影响到了美国的利益,所以美方被曝向泰国进行施压,再加上国内的反对声音,克拉运河的修建又遥遥无期了。
于是近年来泰国就想到了一个新方案,用“克拉陆桥项目”来替代克拉运河,达到加强东西沟通的目的。
所谓的“陆桥”顾名思义就是陆地桥梁。
春蓬府地方希望在克拉地峡原计划开凿运河的地方建造两个深水港,然后陆地上就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联运的工程,帮助两边的船只卸货之后实现商品快速通航。
这样能保证南海的船只货物进入安达曼海不再需要专门绕行马六甲,省去了1000多公里的路程。
一年内三次找中国,希望中方能帮忙
一开始在泰国有了重挖运河的打算之后,中泰迅速接洽。
但这件事之后泰国那边就没有了声音,运河项目也就一直搁置了下来,泰国没有再向中国提出过类似的请求,中泰克拉运河合作进入了低谷期。
消息人士表示,原本中国的柳工集团、徐工、三一重工等企业已经准备好了,泰国突然口风转变,不再提运河。
当时的泰国总理巴育·詹欧差也否认,称自己任内不打算落实运河的计划,因为泰国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
泰国媒体表示中国企业为了前期准备已经花了20亿元,运河计划突然陷入搁置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当然对泰国来说也是坏事。
他们认为其中有人捣鬼,向泰国政府施压要求“不得开凿运河”,这当然就被怀疑到了美国头上。
因为运河一旦开凿之后,美国在两岸设有军事基地的马六甲海峡将会丧失封锁航运的能力,在特殊时期无法垄断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商贸。
所以如果事情有人暗中作怪的话,最有可能的就是美国。
总之不管是谁干涉,现在来看可能开凿克拉运河已经非常困难,泰国必须寻找其他的办法。
在泰国政府将“克拉陆桥”项目提上日程之后,非常积极地寻找国际合作伙伴,但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投资者。
陆桥项目的影响力要远低于克拉运河。
前者毕竟只能通货不能通船,大部分船东还是会选择从马六甲海峡走,所以路桥就算是修建了,也未必是一个赚钱的投资项目。
再者来说泰国政府根本拿不出多少钱,200多亿美元的投资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很多国家必须要考虑建造成本和收益,所以普遍兴趣不大。
去年到今年,泰国方面曾三次表态希望中国能帮忙投资“克拉陆桥”项目,泰国前总理赛塔多方努力。
今年8月18日,泰国史上最年轻总理佩通坦在就任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就曾提到,泰中两国之间有着“深厚而友好的关系”。
香港《南华早报》8月25日援引分析人士观点指出,佩通坦可能会“谨慎推进”,允许中国投资修建“陆桥”项目。
总而言之,中国现在还没有明确表示愿意投资“陆桥”相关的计划,中泰之间的合作非常密切,也许泰国方面认为再等等会有效果。
“陆桥”一旦开凿,对美国的布局有什么影响?
当前的马六甲海峡可以说是完全在美国“手掌心”之中,美国通过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军事基地,和新加坡的樟宜军事基地,牢牢扼守住了这条咽喉通道。
也就是说中国向西方国家的海运必须要经过美国海军基地“看守”下的马六甲海峡。
中东地区出口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也要必须经过马六甲,这对我们的战略安全有极大的隐患。
海运仍然是中国和欧盟、中东、非洲等国家主要贸易方式,占比超过70%。
倘若中美有朝一日因为什么事情闹翻,或者进入战时状态的话,美国能通过直接封锁马六甲切断中国和西方的联系。
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寻找第二条出海航道最紧迫的事情了,这也是一听说泰国有新建运河的计划,中国就立刻马不停蹄想投资的原因。
如果克拉运河动工,对我们就多了一条保障战略安全的通路。
不过泰国当前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的方法,以“陆桥”代替运河计划,对我们来说建成后仍然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美国的垄断计划受到影响。
其一是如果克拉陆桥能建成,且中国获得泰国的特许经营权(泰国之前已经承诺给中国50年以上的特许经营权利)。
则可以实现“双轮船”的方式将货物东西通过陆地联运交接,避免经过马六甲海峡绕道。
在特殊时期也可以通过这条路线避免了走马六甲海峡的风险,美国就无法通过军事控制马六甲完全切断中国的海运路线了。
其二是克拉陆桥项目如果是中国掌握经营权,东南亚国家选择走这条路线运输的,将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已经是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控制航道和货运通道是将影响力和经济辐射散播的关键。
同时东南亚国家也会因此和中国强化贸易联系,实现更多的货运交接。
其三是让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摆脱受美国钳制的“思维恐惧”。
因为现在很多东盟国家在战争时期都会选择中立政策或者偏向西方,防止被美国切断航运路线。
可以让这些国家不必生活在美军控制的思维之下,可以更果断地做出选择。
当前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家都需要新的贸易线路,在方便的同时也可以避免美国的潜在风险。
所以很多人表示,这一旦完成将会改变美国在整个东南亚的格局,美国布局就要破灭了。
解除南海风险,中国还有路途要走
泰国总理佩通坦预计会延续父亲时期对中国的政策,在很多问题上能向中国“开绿灯”,所以如果继续努力,克拉运河方案有得谈。
对于我们来说,一条能够通航的运河战略意义比现在的陆桥计划要大太多了,意味着中国的普通船只、军舰都可以突破封锁航行进入印度洋。
同样对于泰国来说,修建运河能起到替代马六甲海峡的作用,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这样双向获益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有国家暗中作梗,合作成功的概率有很大。
不过泰国王室和政客们有很多都是亲美路线执行者,美国和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有不一般的关系。
而美方为了阻止泰国开凿运河,必然也会是不遗余力的,这是一种利益碰撞的关系,在开凿运河和陆桥的选择上,泰国面临的压力很大。
不过也有很多政策学者建议,中国应该谨慎投资“克拉陆桥”项目,虽然这一项目能破除美国部分在东南亚的贸易限制布局,但这并非是我国真正所需要的。
如果仅仅是一条陆桥,美国在战时有很多方法将其毁坏以限制中国的通航货运;且中国的军舰和商船只要不能通过,效率是肯定大打折扣的。
我国需要的是“全方位利益计划”而不是替代计划,这是很清楚的事情。
也有的人认为如果帮助泰国建好了陆桥,先不说200多亿美元的投资项目是否容易回本(预计该项目的短期收益很一般,投资不容易拿回来),后续泰国的政策可能也有变动。
且泰国不再需要建造运河,以路桥来替代运河也算是中断了我们在建造克拉运河上的期待性和努力,不如保持现状让泰国急于发展经济。
但“陆桥工程”又没有人投资,他们会妥协松口运河计划。
不过也有人建议中国应该积极帮助泰国投资修建这条通道。
其一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施压干涉之下,运河猜测短期时间是不太容易建造了,泰国没有这个“魄力”顶着西方的压力分化美国的利益。
所以中国不如以援助来获取“克拉陆桥”项目的建造权,为我国在南海地区的货运通道进行便利化改造,每年能省下来很多货运成本。
再者而言,他们担心如果中国不拿下这个项目,西方可能有国家是要主动对泰国投资建造路桥,以帮助美国拿下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所以趁着泰国政府对中国示好的机会,不如帮助他们修建完成,至于运河工程以后再慢慢商量即可。
无论如何,泰国在克拉地峡的项目已经成为打破美国影响力的一颗关键棋子。
我国需要争取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东南亚国家支持,争取可以将货物直接运到印度洋出海口,保住南海的“生命航道”。
只有这样才可以免受美国的长期军事威胁,从而能够更不受束缚地执行对我们有利的战略,全面破除美国的封锁计划。
参考资料:
《台媒:中泰拟建运河绕开马六甲海峡 可破美国封锁》环球网
《美媒:“一带一路”或助克拉运河梦成真》环球网
《泰国否认中泰将开挖克拉运河》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