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桥不愿意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1947年,20岁的李银桥和18岁的韩桂馨先后被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李银桥担任卫士,韩桂馨是毛泽东的家庭服务员。
刚开始要将李银桥调到毛泽东身边的时候,李银桥并不是如同其他人一样的兴高采烈,反而不是很乐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李银桥并不愿意到毛主席的身边工作呢?
当得知李银桥不愿意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毛主席就问他为什么。
李银桥回答说:“我在周副主席那儿工作的时候,提出来希望学习,因为自己文化低,想学习学习再工作。”
“你在我这工作,我也会放你去学习的,这个顾虑你不要有,你不是因为喜欢周总理那儿,不愿意来我这儿?”
李银桥连忙说:“不是不是。周副主席答应让自己去学习,你不放我走,我就着急了。”
毛主席一听就说道:“行,咱们订个君子协定吧,半年我放你走。”
很快,半年时间就到了,毛主席就和李银桥商量应该怎么办。
当时正处于战争环境之下,李银桥一看情况,自己揍不了,就又和主席续了半年。结果这一续,就又续了15年。
虽然,李银桥没有离开毛主席的身边,但是并没有耽误他的学习,毛主席一直在帮助他学习。
当时,毛主席给李银桥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写日记。
李银桥觉得这个任务比较重,自己的文化底子薄,怕写不出来,但是这是毛主席布置的任务,所以必须完成。于是李银桥在一个本子的封面上写下了“旅行集”三个字,结果毛主席告诉他,不是这个“集”,是“旅行记”,记录的“记”,日记的“记”。
虽然李银桥对自己写的日记并不满意,但是李银桥还是交了上去。
毛主席接过李银桥的日记本,笑着说:“我给你改改。”
李银桥写的都是大白话,看到什么写什么,既无结构,也无修饰。毛主席直接就乐了,不过毛主席重新操起旧业,当起了老师,一点一点批改。
毛主席鼓励他:“优点是如实反映了自己看到的情况,有什么写什么,不是人为编的,挺好。缺点是写得比较乱。”
毛主席接着又说道:“这样写比华丽的辞藻更受欢迎。你寄回家给父母看看吧,看你的文化有进步了。”
说完之后,毛主席还郑重其事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毛泽东。”
毛主席最后鼓励李银桥说道:“学文化,写日记是最好的练习提高。你们经常写,经常记,既能提高文化水平,也能提高写作水平。”
韩桂馨非常高兴给毛主席工作
与李银桥不同,韩桂馨听说自己要到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时候,兴奋不已。
韩桂馨是高小毕业,1945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开始的时候是在卫生部下属的中央幼儿园工作。
1947年战争形势非常严峻,天天行军打仗,李讷那个时候刚刚7岁,没有办法上学,还需要有人照顾生活和指导学习,于是就选了韩桂馨。
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找她谈话,告诉她要调到毛泽东身边的时候,她兴奋不已。
韩桂馨参军的时候16岁,老家是老解放区,父母告诉她,毛主席是老百姓的大救星,叮嘱她要是参军以后能够见到毛主席,就替他们问好。
韩桂馨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参军的,不过在部队上面也是不容易见到毛主席的。可想而知,当她得知自己要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时候有多么激动了。
韩桂馨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就问她是哪里人,当得知韩桂馨是河北省安平县人的时候,很高兴,说道:“好啊,我这里还有一个河北省安平县的李银桥哟。”
韩桂馨离家在外,想着有一个老乡也好。
接着就听见毛主席喊道:“李银桥过来,你们是老乡,握个手吧。”
韩桂馨除了照顾李讷之外,还经常给毛主席缝补衣服。
毛主席恋旧是出名的,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虑节约,洗涮的毛巾也只有一条,毛主席的衣服破了之后就找韩桂馨缝补。
韩桂馨看到毛主席的衣服之后就有意见了,并不是不愿意缝补,而是因为军人都有军装,为什么作为领袖的毛主席却没有新军装,韩桂馨对此很有意见,就去找自己的领导。
领导告诉她:“你是新来的,你不知道,主席爱穿旧的,不愿意领新衣服。”
“毛巾一个用来洗脸,一个用来擦脚,也应该是两条,为什么一条毛巾又洗脸又擦脚,多不卫生呀?”
结果领导告诉她说是主席节约惯了。韩桂馨依旧对此不理解,决定找毛主席好好谈谈。
“主席,你得有两条毛巾,我们都有两条毛巾,衣服也比你新,你应该再预备一条毛巾。”
“现在是行军打仗,脚比脸辛苦,我要是再领一条擦脸的毛巾,脚会有意见的。”
韩桂馨被毛主席逗笑了,但是她还是不放弃:“你这样不讲卫生。”
“要这么算账,现在的战争生活很艰苦,我多一块毛巾,每个人都多一块毛巾,集中起来就应该给前方战士,叫他们穿好、吃饱,多打胜仗。我节约是为了更好地支援前线。”
韩桂馨被毛主席的节约所感动,也是深受教育。
月下老人
李银桥和韩桂馨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两个人产生了感情,但是彼此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有一天,李银桥的家里给他寄来了一封信,原来父母关心他的婚事,在老家给他选好了一个女子。
李银桥一看这个架势,就着急了,他不知道怎么办好了,更害怕让韩桂馨知道,就请示毛主席。
毛主席一听就乐了:“那好啊,这封信你叫小韩看看。让小韩帮你写封信,她上过高小,文化程度比较高,看看她表什么态。”
毛主席的意思是让他试探一下韩桂馨对他的态度。
过了一会李银桥想明白了关键,就高高兴兴去找韩桂馨:“主席说了,要互相帮助,我这封信你帮助我写吧。你看,家里这个是推掉,还是跟家里的这个女孩结婚,怎么办?”
当时的韩桂馨傻傻的还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还真的给李银桥写了封回信。
这封信的大体意思就是说,李银桥已经在外面有了女朋友,不用父母再操心了。
李银桥高兴地向毛主席汇报说:“小韩表态了,要回绝人家,我们俩好,不知道用什么词说好。”
毛主席高兴地道:“你们自己看着办吧,你们自己定,我是没有意见的。”
李银桥和韩桂馨之间的这层窗户纸被毛主席捅破了,两人开始了正式的恋爱。不久两人就结婚了,不过没有举办什么仪式。
进了北京城之后,毛主席还记得这件事,就说:“选个日子补办一下,我来吃你们的喜糖。”
当时刚刚进入北京城,就举行婚礼,李银桥觉得这样很不好,太耽误毛主席时间了,就拒绝道:“一进城就要建国了,不合适。”
不过,因为毛主席说要有仪式,所以李银桥和韩桂馨在五四青年节那天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不过可惜的是毛主席没有时间参加。事后,收到两人喜糖的毛主席非常高兴。
到了北京之后,李讷也大了,到了上学的年纪了,韩桂馨也到了需要离开的时候,不过这个是时候,毛岸青和李敏也到了香山,韩桂馨又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一段时间。
在这一期间,最令韩桂馨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有关毛岸青的。
有一次,毛岸青自己在洗衣服,韩桂馨看他洗的方法并不对,就说道:“你看你洗的方法不太好,我帮你洗吧,我能给你洗好。”
可是毛岸青却拒绝了,回答道:“我爸爸跟我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叫阿姨给帮忙做。”
韩桂馨一听他这么说,就感觉自己再去帮忙就不好了,也就没有坚持帮忙。
1962年4月,李银桥和韩桂馨需要调走了,毛主席对李银桥说道:“小韩星期六才回来,星期六的时候,你们都到我办公室来。”
毛主席和他们一家照了张合影,临别的时候还给他们写了一首《长征》作为纪念。
临别的时候毛主席对他们说:“你们走了以后,到地方上去要谦虚,不要骄傲,夹着尾巴做人。”还千叮咛万嘱托两人“最后一条是,你们经常来看看我,到北京来看我;我到外地去路过天津,我看你们。”
两人虽然离开了主席的身边,可是毛主席却依旧记挂着两人。
1963年,两人回中南海看望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对两人说:“河北省发了大水了,你们家里是灾区,我只能帮助你们给你们一千块钱。”
毛主席还将一千块钱分成了两个口袋,韩桂馨最后也没有想明白是什么原因。也许是给两人一人五百吧,毕竟两人都是河北的。
两人家乡虽然很困难,可是也没有困难到那个程度,可是又十分清楚毛主席的脾气,这个钱不拿也得拿,两人只能收下主席的这笔钱。
1976年9月9日,当李银桥和韩桂馨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时万分悲痛,两人带着儿女参加了毛主席的葬礼,和毛主席的家人亲戚在第一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