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卸任“总统”后的蒋介石,开启了“搬、搬、搬”的模式,出发地是中国大陆,目的地就是他早已提前准备好的后路---台湾。
01
其实早在1947年年底,察觉到形势不妙的国民党政府,就偷偷开始了向台湾运送国宝的行动。经过长达一年的搬运,以北京故宫博物馆800箱珍贵文物为主体,共计有5522箱文物被运到了台湾。这其中,《祭侄文稿》、《富春山居图》、《快雪时晴帖》、《寒食帖》、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等举世罕见,最为珍贵。
当时间来到1949年,为了退守台湾后,能与中共做持久的对抗角逐,蒋介石更是开启了“搬、抢、砸”的连续作战。他亲自指挥从大陆抢运金银、外币、文物珍宝、机器设备和其它一些物资到台湾,甚至胁迫大批科学家迁往台湾。能搬走的东西全部搬走,能抢到的人才全部带走,不能拿走的全部砸掉,不能给共产党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手段堪比“三光政策”。
在这期间,作为蒋介石最得力的助手,蒋经国成为这一“搬、抢、砸”行动的第一执行者。
1949年上半年,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蒋经国的全部心思扑在了两件事情上:一是从大陆抢运黄金到台湾;一是抢修舟山群岛的定海机场,为轰炸上海、华东解放区,以及往台湾运送物资做好准备。
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的同一天,蒋经国手持蒋介石的手谕找到了上海中央银行的总裁俞鸿钧,命令他整理银行内部的库存,把库内全部的黄金、白银、美钞装箱,准备运往台湾。
1月16日,蒋介石亲自接见了俞鸿钧、席德懋,下令中央、中国两家银行,将全部外汇化整为零,存入私人户头,以防被中共接收。
02
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以总统名义正式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明令在全国取消法币,实行金圆券币制。其要旨有四点 :
一、自即日起,以金圆为本位币,十足准备发行金圆券,限期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
二、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
三、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违者予以制裁。
四、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以稳定物价、平衡国家总预算及国际收支。
这次币制改革,直接将当时民间所藏有的金银、美钞搜刮殆尽,全部存进了中央银行。现在,要挪动这样一批数量巨大的现金,既要保密,防止南京李宗仁政府的阻拦,又要说服主管财经金融的部长,促其私下合作,这可让蒋介石费尽了心思。
刚开始搬运的时候,定海机场还没有修完。这个时候主要是用军舰运送,由蒋经国负责统一指挥,调用海军部队和毛人凤的军统特务参与。
于是,在1949年上半年,在离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前面不远的黄浦江上,每当夜幕降临,经常会看到有神秘的军舰停靠过来,冒着烟的烟囱,运转着的马达,随时准备出发。
不仅附近江面实行了严格的航行管制,而且岸上附近的街道也实行了戒严。从外滩、南京东路直到外白渡桥,凡是中央银行邻近的路口,都有荷枪实弹的士兵警戒,任何行人、车辆不准通行。
身强力壮的军统特务伪装成“苦力”,负责把装满金银财宝的木箱运送上军舰。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好长一段时间。
解密的国民党监察院财政委秘密会议报告中写道:去台湾前,蒋介石从国库偷运走390万盎司黄金,7000万美元外汇和价值7000万美元的银元,总计价值约在5亿美元之上。
当时,代理总统李宗仁发现后,曾试图通过撤换中央银行总裁,来阻止偷运活动的发生。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偷运活动不但没停,还变本加厉,竟然瞒着新任的银行总裁进行。李宗仁曾给台湾主席陈诚去过电话,要求他把运往台湾的黄金、白银、美钞等再运返福州的财政部仓库,但忠于蒋介石的陈诚怎么会答应呢?
偷运活动,一方面对本来就根基不稳的李宗仁政府无异于釜底抽薪。无可奈何的李宗仁最后只得开动机器,大量印发金圆券来代替现金,这更是加剧了经济的崩溃。
另一方面,大量运到台湾的财宝奠定了台湾经济稳定的基石,为蒋家王朝在台湾建立政治地位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但对于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却无异于雪上加霜。本来经历过8年抗战,中国经济千疮百孔,现在又被蒋介石卷走了本应属于人民的大量财富。
03
蒋经国督办的另一件大事:修建定海机场,也时刻被蒋介石关注着。
在后来出版的《蒋经国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那时,我们不大明白父亲的用意,只能遵照命令去做。父亲对这件事显得很关心,差不多每星期都要问,机场的工程已进行到何种程度了?后来催得更紧,几乎三天一催,二天一催,直到机场全部竣工为止。到了淞沪弃守,才知道汤恩伯的部队就是靠由定海机场起飞的空军掩护,才能安全地经过舟山撤退到台湾。
实际上,定海机场的修建有双重作用,不只是运送军队,还运输了大批的物资。
从上海解放日往前翻四个月,这段时间内是国民党抢运金银、机器设备、车辆、纸张、棉纱、布匹最疯狂的时候。据记载,仅从上海一地就抢运走1500只船的物资,还不算飞机运走的。仅抢到香港的一小部分布匹、棉纱就价值400多万港币。
1949年5月22日,解放军已经开进了上海市郊,蒋经国却突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立即从马公岛返回上海,抢运一批物资回来。可等飞机到达上海时,本来计划降落的江湾机场已经被解放军占领。
眼睁睁看着满载物资的卡车成了解放军的战利品,无奈的蒋经国只好返航。随后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写道:
“上海已经陷入共军之手,再抢运物资已不可能了。”
没办法,蒋介石只好收手。
04
除了偷运金银、美元、珠宝等贵重物资,蒋介石早期还试图将当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工人搬运和撤离到台湾。
1948年12月,即将下野的蒋介石,召见了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翁文灏,告诉他计划将南京5个大厂的人员连同设备,一起迁往台湾。
没想到,时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的孙越崎听到翁文灏的传话后,竟然强烈反对。不愿意跟蒋介石正面翻脸,孙越崎找了个借口:“经费奇缺,没法拆迁转运,若要迁走这5个厂,至少需要100亿元的搬迁费”。孙越崎来了个狮子大张口,本想让蒋介石就此罢休。没料到蒋介石直接答复:“没有经费好说,拨给他130亿元。”整整多出了30个亿,孙的口被堵死了。
为什么蒋介石如此重视搬走资源委员会管辖的大厂呢?
这里面是有原因的。资源委员会主管煤、石油、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化工、电力、水泥、制糖、造纸等行业,旗下所属的企业不仅拥有当时最先进的设备,而且有着全国工程行业大量的科技人才。所以蒋介石不惜下血本搬厂,一是为了设备,二是为了人才,这两者都不能留给大陆的共产党。
第一批被划进搬迁范围的是南京电照厂、有线电厂、无线电厂、高压电瓷厂、马鞍山钢铁厂。
此时的孙越崎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调来了8000吨的“新华轮”,停泊在下关码头,先开始拆一部分设备装船。
好巧不巧,设备装到一半时,蒋介石宣布下野了,于是装船行动就停了下来。不仅如此,孙越崎还自作主张把已经装船的设备卸下来又运回了厂子。
后来得知此事的蒋介石,暴跳如雷,直骂“娘希匹!”。
05
从南京离开的时候,蒋介石也没有空手。
他把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量珍宝古玩等稀世珍品一起打包,跟他去了台湾。这其中有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古字画等共1424箱,图片画册1334箱,历史文献204箱,共计文物231910件。
其实,上述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具体到底偷运了多少东西,估计蒋介石本人也并不清楚。据说这些文物刚运到台湾时无处安放,就藏在了一个天然大山洞里,后来以此为基础,建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人在溃灭前都处于癫疯状态。为了千方百计把更多的东西搬到台湾,蒋介石不择手段。不能搬的,就砸掉、烧掉、炸掉,如电厂、水站等大多被炸毁,绝不能留给共产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