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7日报道 香港《明报》8月6日发表题为《奥运胜负之外的真义》的文章,作者是欧阳五。文章摘编如下:
奥运赛事正酣,除拼搏与掌声之外,也有一些杂音。开赛前,便有“中国游泳队赛前人均接受21次兴奋剂检测”的新闻;上周,潘展乐夺得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更遭澳大利亚游泳教练公开诋毁。
今年4月以来,西方媒体便开始大肆炒作所谓“中国游泳队涉兴奋剂”事件,其间菲尔普斯等名将的不实言论也对中国运动员形象造成了损害。美国更在7月30日提出所谓《恢复对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信心法案》,计划给予美国国家毒品管制政策办公室“永久性权力”,可扣留美国政府每年应向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支付的300多万美元,企图用资金要挟来实施对该领域的“长臂管辖”。
一系列将兴奋剂检测“武器化”的措施,一为打乱中国队备赛节奏,二为污名化中国。这无疑是在将地缘政治和冷战思维引入奥林匹克赛场。
2021年,国际奥委会在保持了108年之久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中加入了“更团结”,强调奥运会在沟通世界、连接情谊方面的作用。
有评论称奥运会是“零和游戏”,只有一个冠军、一枚金牌,不可分享、不可分割。这种解释,或许符合西方的竞争理念,却绝对不是中国人心目中竞技的所有内涵。《论语》对“射礼”的描述,更能够代表中国人对竞技的理解:“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胜负之外,中国人更看重对手之间的尊重和友谊。
笔者认为,一直以来,参加体育盛事,对中国来说,胜负之外更在意“交朋友”。促进对外交往,从来都是中国参加体育盛会的重要目的之一。1984年许海峰勇夺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让刚刚开放的中国被世界“看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而如今,中国则希望通过奥运会展示开放、自信、友善、真实的自己。
从本届奥运会来看,中国新一代运动员不只谋求成绩,他们把国家荣誉与个人表现、个性化表达融为一体,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金牌工具”。11岁的滑板运动员、广东女孩郑好好是本届奥运会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比赛对我来说就是和好朋友们聚在一起。世界排名前20的滑板运动员中,我认识10多个。感觉就像我们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每个人都要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新生代的奥运观、竞技观,是胜负之外更值得珍视的东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