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 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在高考地理中,对林线的考查通常会结合具体的区域,要求考生分析该区域林线的特点、成因以及可能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与当地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关系。
一、林线
林线是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即森林与高山草原、灌丛或草甸的交界线。
林线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因素如温度、降水起着关键作用。低温限制了树木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降水不足则无法满足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地形地貌也会产生影响,比如坡向、坡度会改变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此外,土壤的肥力、厚度和质地等也与林线的位置有关。
1.林线的影响因素
林线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
(1) 温度:低温限制了树木的生长和存活。
(2)降水:充足的降水为树木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
(3) 风:强风可能对树木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土壤:贫瘠或不良的土壤条件不利于树木扎根和获取养分。
2.林线倒置
(1)谷地逆温:在一些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区,来自雪山和冰川上的冷空气下沉,汇聚到河谷和盆地的底部,造成了一种山上的气温比山下高的情景,这就是所谓的逆温现象,这种原因使得森林的林线倒置,出现了森林分布下限。
(2)山坡降水:在干旱地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了所谓的最大降雨带。森林的出现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因此也就出现林带缠山腰的现象。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3)地下水和冻土:低处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存在,因此森林无法延伸至此。东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有些地区,森林生长在山坡上,河谷和盆地是湿地,没有森林。在荒漠地区情况相反,森林出现在沿河两岸,出现在湖边和盆地。如塔里木河、和田河、克里雅河、黑河等沿岸的胡杨林。
(4)焚风效应:在横断山区,一些河谷是干旱河谷,森林只出现在山顶,这应该是焚风所致。迎风坡把季风带来的降雨都留下了,越过山顶下沉的风又干又热,因此森林无法向下延伸。
(5)非地带性因子:在荒漠区则状况相反,森林出现在沿河、沿湖两岸,出现在湖边和盆地等地下水丰富的区域,如西北的胡杨林带。
3.林线的高度
林线的高度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林线高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1)温度:低温是限制树木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林线高度越低。
(2) 降水:充足的降水能为树木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降水少的地区,林线高度相对较低。
(3)地形:迎风坡降水较多,林线高度相对较高;背风坡降水少,林线高度较低。
(4)土壤:肥沃、深厚且排水良好的土壤有利于树木生长,能使林线升高;反之,土壤贫瘠会限制林线高度。
例如,在赤道附近的高山,林线高度通常较高;而在高纬度或干旱地区的高山,林线高度则较低。在中国,林线高度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在高考地理中,关于林线的考点可能涉及:分析某地区林线高度的原因;比较不同地区林线高度的差异及原因;探讨气候变化对林线位置的影响等。
二、林带(垂直自然带谱)
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自然带系列。
垂直带谱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坡向等因素。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不同坡向的水热条件不同,也会导致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有所差异。
例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可能会出现从热带到寒带的多种自然带;而在中高纬度地区,垂直带谱相对简单。
在高考地理中,关于垂直带谱的考点通常包括:判断某山地的垂直带谱所属的地理位置;分析垂直带谱的特点及成因;比较不同山地垂直带谱的差异等。
三、林线附近的林带
林线附近的林带是处于森林分布上限边缘的带状植被区域。这一区域的林带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生态意义。树木通常较为稀疏、矮小,生长状况相对脆弱。由于接近林线,其生长受到低温、强风、土壤贫瘠等严苛条件的限制。
林线附近的林带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灌木丛
灌木丛是一种以丛生的灌木植物为主的植被群落。灌木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植物形态:灌木植株较矮小,一般在 5 米以下,多分枝,没有明显的主干。
(2)生态适应性:能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包括干旱、贫瘠的土壤、强风等较为恶劣的环境。
(3)生态作用: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环节。
在地理分布上,灌木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寒带到热带,从高山到平原,都能见到其身影。
在高考地理中,关于灌木丛的考点可能涉及:分析某一地区灌木丛形成的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探讨灌木丛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如开垦、放牧等)对灌木丛的破坏及保护措施等。
2.矮曲林
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它通常出现在风力增强、冬春积雪较多的地区,树木会因适应恶劣环境而变形弯曲或矮化成灌丛状,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
在北半球,矮曲林常构成森林上限,但在热带和南半球山地发育不典型。中国长白山的岳桦矮曲林是山地暗针叶林带向高山苔原带的过渡地带,其组成简单,呈单层外貌。
在高考地理中,可能会涉及到矮曲林的以下考点:
(1)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矮曲林分布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对矮曲林形成的影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生态系统功能:探讨矮曲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人类活动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如砍伐、放牧、采药等)对矮曲林的破坏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3.针叶林
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针叶林具有以下特点:
(1)树种:主要由云杉、冷杉、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组成。
(2) 分布:多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带,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较为集中。
(3)气候适应:适应寒冷、湿润或干燥的气候条件。
(4)外貌特征:林冠通常较为稀疏,层次简单。
(5)生态功能: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
在高考地理中,关于针叶林的考点可能包括其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生态价值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等。
“华西秋雨”和“巴山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这里的巴山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大巴山,这是不了解古代四川地理的一个误解。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写得明明白白,重庆北碚的缙云山,古时候就叫巴山,这里的夜雨现象特别明显。
千年前的一个雨夜,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道破天机:巴蜀之地秋季多夜雨。那么为何这一地区秋季多雨呢?巴山夜雨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时间和范围
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它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渭水流域(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中南部)、汉水流域(陕西南部和湖北中西部)、云南东部、贵州等地,其中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
华西秋雨可以从9月持续到11月份左右,持续时间长则是其最鲜明的特点。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
华西秋雨的特点
①雨日多。以四川盆地为例,当地秋季平均每月的雨日数大约在13~20天左右,即平均每三天有一天半到两天有雨,较同时期我国其他地区明显偏多。秋雨年际变化较大,有的年份不明显,有的年份则阴雨连绵。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②强度小,雨量小。华西秋雨以绵绵细雨为主,强度较弱,因此降雨量不大,一般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
③天气阴沉,日照少。因四川盆地阴雨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弱的区域。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用"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来形容四川盆地阴雨多、日照少的气候特色,以后便演变成了著名的成语"蜀犬吠日"。
④多夜雨。四川盆地周围被群山环绕,盆地内接受太阳照射时间较短,加之分布有长江及其支流、堰塞湖等水面,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受到一定的限制,到了夜晚,周围山上辐射冷却加快,冷空气重而在盆地下沉,盆地内暖空气轻而上升,加之夜间在云层的上部,由于云体本身的辐射散热作用,使云层上部温度偏低。这样,在云层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便形成了温差,大气层结构趋向不稳定,偏暖湿的空气上升极易形成不稳定降雨,使得夜雨的频次增多。
华西秋雨的成因
华西秋雨的形成是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每年进入9月以后,华西地区在5500米上空处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之间的低气压区内。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地区,使这一带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形成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的影响
有利影响
秋雨多利于水库、池塘及冬水田蓄水、预防来年的春旱。特别是对西北一些较干旱的地区来说,这时地温较高,土质结构比较疏松,雨水可以较深地渗透到土壤中,保证冬小麦播种、出苗,同时土壤的蓄水保墒,也减轻次年春旱对各种农作物的威胁,故有农谚"你有万担粮,我有秋里墒"的说法。
不利影响
华西秋雨雨日多,持续时间长。阴雨天气阻挡了阳光,导致气温下降,给对农作物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成熟的秋粮易发芽霉变,未成熟的秋作物生长期延缓,容易遭受冻害。通常,持续连阴雨的天数越长,对农作物的危害越大。
在持续降雨的影响下,该地区的河流会出现显著的秋汛,容易使城镇出现内涝。此外持续性的降雨还会带来地质灾害,陕西、四川等地山区可能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在四川、西藏、贵州许多河谷、盆地地形中,夜雨也都非常多,比日雨还多。在西藏拉萨、河西走廊的敦煌、马海一带,夜雨率超过80%。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和湟水河谷上游等地夜雨率也都大于70%。
河谷多夜雨。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常识。
可是为什么谷地多夜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谷地多夜雨的原因。
谷地多夜雨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谷地夜雨的形成原因:
(1)河谷地形,空气中水汽含量大; (2)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形成高密度冷空气; (3)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易形成降雨。
用语言加以描述的话可以这样去解释:河谷中的空气,水汽含量大;进入夜间,河谷边上的山坡,海拔相对高,地势较开阔,热量散失快,冷却快。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所以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局部高密度冷气团;然后冷气团就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因冷气团性质都比较重,所以沉积在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而暖湿空气在抬升的过程中,气温越来越低,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各地的谷地夜雨成因稍有差异,但基本上形成主要原因类似,因为谷地夜雨的形成除受大范围天气形势影响外,主要受局部地形条件影响所致。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关键条件:
(1)河谷地形; (2)水汽充足; (3)正常的热力状况(即少有逆温现象) (4)不受焚风效应影响
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多
雅鲁藏布江谷地白天山坡太阳辐射强,受热面积大,增温快,形成低气压区;河谷受热面积小,增温较慢,形成高气压区。气流从谷地上升形成谷风,在天空形成一朵朵顶部凸起、底部平坦、形如馒头的积云。但是,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中的小水滴容易吸热蒸发消散,所以云层变薄,乃至天空少云或晴空万里。而太阳落山时,地面迅速降温,山坡冷却很快,冷空气下沉并抬升谷地暖湿空气,增加了大气层的扰动,为降雨提供了条件,加上夜晚云顶冷却快,下层温度相对高,对流加强,云层内不稳定性加大,有利于水汽泡和凝结,最后就形成了雨。
巴山夜雨的形成
四川盆地西接青藏高原,盆地四周为群山所环抱,地形闭塞,气流不畅,且终年空气均较潮湿,云多雾重。
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何巴山白天降雨少?
还有没有其它原因?
入夜后,云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而云层上部辐射冷却迅速,易使水气凝结,上冷下暖的气层不稳定,利于夜雨产生。特别是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区,因紧靠高原,高空西风盛行,夜间高原上经由地面辐射冷却的冷空气流向该区上空,而低层原有空气较暖,上下温差较大,对流强,多夜雨。
试题链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一特殊型天气现象。主要指渭水流域、汉水流域、川东、滇东等地区的秋雨。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东部、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湖北西部一带。其特点是降雨量较大,持续时间长。
材料二:有专家分析:华西秋雨是我国大气环流由夏半年向冬半年转变,在特定地区所表现的天气现象。右上图是2014年9月10华西秋雨时期的气压形式图(单位:hPa)。
(1)试从大气环流和地形因素方面分析华西秋雨的形成原因。(6分)
(2)试评价华西秋雨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影响?(4分)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①秋季我国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边缘北上(2分),和来自高纬度的冷气流在此相遇,形成锋面雨。(2分)
②华西地区多山地,有利于暖湿气流的抬升,易形成降水。(2分)
(2)不利:①华西秋雨正值水稻、棉花成熟期和收获期,持续阴雨和光照不足影响农作物的成熟和后期收获。(2分)
利:②华西地区水资源增加明显,为冬小麦播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分)
【解析】
(1)读图,秋季我国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边缘北上,和来自高纬度的冷气流在此相遇,形成锋面雨。根据材料一,华西秋雨区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东部、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湖北西部一带,多山地,有利于暖湿气流的抬升,易形成降水。
(2)9月份,华西秋雨正值水稻、棉花成熟期和收获期,持续阴雨和光照不足影响农作物的成熟和后期收获。有利因素是秋雨使华西地区水资源增加明显,为冬小麦播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安雨多,雅安便有”华西雨屏“”雅州天漏“之称。年降水日数多在200天以上,雅雨有70%以上发生在夜间,很多时候雨从入夜开始落,天明即云散雨收。图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
(1)结合材料分析雅安“天漏”的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大气热力性质及热力环流分析雅安夜雨多的原因?
【答案】
(1)受夏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且位于河流沿岸,水汽丰富: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
(2)①盆地地形,河湖较多潮湿,云层多且厚,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不多),对流不旺盛,大气稳定③夜晚云层(上部迅速变冷,)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相对温暖产生对流。④加之盆地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
【解析】
(1)联系降水形成的条件回答,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有较多的凝结核。雅安受夏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且位于河流浯岸,水汽丰富: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
(2)从图中可以看出雅安属于盆地地形,河湖较多潮湿,云居多且厚,再根据热力环流有关知识进行回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不多),对流不旺盛,大气稳定。夜晚云层(上部迅速变冷,)大气的辐射较强,低空气相对温暖产生对流。加之盆地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旺盛,形成夜雨。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