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让同名长篇小说作者表示“深感荣幸”,麦家对自己的作品被这么多富有诗意又有创造力的电影人认真对待,感到荣幸;
让年轻俊朗的刘昊然完全颠覆了过往的银幕形象,厚重的眼镜以及靠后的发际线,只为了打碎自己再重塑,“这才是对作品的尊重”;
更让从影50多年的陈道明第一次“跑厅”,他笑说电影首映对他来说也是一次“解密”。
创作者为自己的创作骄傲,观众也不吝赞美。
电影《解密》仍在持续点映中,社交网站上各地观众赞叹,“没见过这样的陈思诚作品”“视听、故事双重震撼”“沉浸式做了一场梦”“真正值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作品”。
在上海举行首映时,徐峥羡慕道,小说改成电影非常难,又要兼具文学性,又要保持电影的质感,整个《解密》团队完成这样一次电影造梦,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
韩寒盛赞“这是一部非常值得去电影院看IMAX的电影,无论是从摄影到道具、音乐、声音,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无可挑剔”,并称刘昊然“是燃烧生命在演”;
作家孙甘露看完也非常有感触,表示:“关于那个时代的故事终于有了一种新的讲法,不管从电影工业的角度,从拍摄的角度、剧作的角度都提供了很多新的观感。”
大家都说好,那么《解密》究竟好在哪里?
这是一部更像电影的电影。
3000多张设计概念图、100多个场景、20余条街道改造、八万多平米总搭建面积、10万多件道具,历时9个月的美术工作,和全程全程IMAX特制拍摄,带给观众的是丰富璀璨的梦境与唯真不破的现实,是更强烈、更沉浸的代入感。
其实,无论是首位获得“三金”最佳摄影“大满贯”的摄影师曹郁,还是曾凭借《罗曼蒂克消亡史》拿下金鸡奖最佳美术指导的韩忠,抑或是导演陈思诚本人,《解密》的所有主创竭尽全力地在做中国电影工业化上的尝试和拓展,在努力把那些更年轻的观众拉回到电影院。
《解密》的故事并不复杂,它讲述了“拥有数学天赋却孤僻脆弱的容金珍为密码破译事业倾尽所有的故事”。但根据原著小说,陈思诚要带领团队要造十场梦,使其对应容金珍的人物情感和成长变化。
制作特辑中展示了红色沙滩梦境场景的拍摄过程,整场戏从制作到拍摄历时90天。
不仅美术和道具团队耗时一个月制作出105吨特别染色和固化的红色沙子,并使用造浪机反复进行海浪和红沙的交互测试,摄影团队也与南光携手研制巨型灯架,使用75台LED灯组成灯阵,以为了实现导演想要的夕阳效果。那种真实太阳的光感令原著作者麦家惊叹“超出我的想象”。
此外,剧组更把所有的道具灯都进行编程,摄影师犹如DJ一样通过调光台来布光,可以精细到单独控制每一个灯,亦可用调光台完成现实与梦境的切换。
电影亦真亦幻的独特影像风格将现实与梦境联通在一起。每个梦开始的时候,都让观众看不出来与现实的区别,但随着光的变化,梦感也渐渐加深。
比如容金珍在火车上遇见嬉皮士和海象人的梦境中,一开始容金珍在写字的一幕非常真实,后面则可以看到光从写实一直到表意的逐步转化,直到遇见海象人那一刻的主观化的高光,极具超现实的感觉。
摄影指导曹郁表示:“电影这门艺术就挺像梦,它可能比所有的东西都像梦。”
而摄影则是电影《解密》造梦的重要一环,导演陈思诚感慨:“曹郁对色彩、对光影极致的追求,让这些梦变得甚至比我一开始想象的还要瑰丽、还要绚烂、还要宏大。”
导演陈思诚对《解密》的音乐也有着很高要求,不仅花费重金购得披头士乐队作品在亚洲地区的首次授权,将具有反战意识的经典歌曲《我是海象》融入到容金珍的梦境之中,更邀请到著名作曲家洛内·巴尔菲、凯文·里普尔作曲及制作原声音乐。
陈思诚
前后1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参与配乐录制的电影《解密》原声音乐,带给观众顶级的听觉盛宴。
主创团队运用先进的电影工业技术齐心协力地造梦,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准确的工业化流程。这也让原著作者麦家颇为震撼,表示:“《解密》会给中国电影新的一种状态,新的一种样貌,新的一种未来。”
麦家与陈思诚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孙佳音
图片:官方图
编辑:wx
©新民晚报文化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