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婷,今年28岁,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小城市里。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在我十岁时离婚,之后我跟着妈妈生活。妥妥的单亲家庭让我从小就学会了独立,也让我在学校里特别努力,终于在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是一名广告公司的文案编辑。
说到我的家庭,其实也算是五花八门。我有两个姑姐,老大叫小玉,老二叫小花。小玉已经结婚了,丈夫是个做生意的,经济条件不错;小花则相对自由,喜欢旅行和摄影,常年在外奔波。虽然我们姐妹几个性格迥异,但在很多人看来,我们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就在上周末,我收到了小玉发来的消息,告诉我她家里的葡萄成熟了,准备请家里的人来分享。那个噼里啪啦的视频里,她手里拿着一筐紫色的葡萄,笑得像个孩子。看着那些诱人的葡萄,我心里其实是很期待的。这不止是一串水果,更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象征。
可当我兴冲冲地赶到姑姐家,结果却发现小玉给小花和二叔家送了一整筐葡萄,却没给我!我心里一紧,感觉像被冷水浇头一样,那种失落感瞬间涌上心头。
“李婷,你怎么来了?”小玉看见我,依旧面带微笑,似乎不知道我内心的波澜。
“我看到你发的视频,以为你会给我留一筐呢。”我努力掩饰自己的失落,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小玉愣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不太容易察觉的尴尬,“哦,那筐的葡萄我估计吃不完,就想着分给亲戚们。”
我心里一阵嘀咕,为什么我不能算作其中的亲戚呢?明明我也是她的妹妹之一,难道是因为我平时回去的次数少,才被忽略了吗?
就在我暗自懊恼的时候,小花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瓶饮料。“哟,李婷,你也来了呀!快来帮我拍照!”小花是个活泼开朗的人,总是充满干劲。
我微微一笑,努力让自己显得轻松,心里却没法完全释怀那筐没得到的葡萄。或许是因为那种被“遗忘”的感觉太过明显,让我开始想深入探讨这个被忽视的角落。
小玉给小花和她的另一半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桌子上几乎全是小花爱吃的菜。而我,虽有三分之一的无聊,却又无法真正反对。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若我表现得太过明显,反而显得自己狭隘。
午餐后的闲聊中,小玉提到:“最近我跟小花去了一趟果园,找到了这些葡萄,觉得特别好吃!”话语间透着一股骄傲。
我心里一沉,忍不住问:“那水果园离我家远吗?我也想去看看?”
小玉微微皱眉,随即笑道:“也是不远,过两天正好可以一起去!”
然而,我心里却清楚,这不过是一句敷衍的话。她根本没有把我当成优先考虑的对象,而是希望借着小花引发新的话题。
时间过去了,晚饭后我终于忍不住要告别了。这段时间不仅是我的失落,更是一种看透亲情里的小尴尬。
回家的路上,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灯光逐渐变得朦胧。我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平时沟通太少,才让彼此之间的感情变得薄弱呢?
回到家,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一筐葡萄的画面。我其实不需要再去追究什么,只是渴望被关心和重视。可是,分享这一层面看来,似乎更需要的是主动去创造机会。
我翻了翻手机,浏览着朋友圈,看到小玉和小花的合影,不禁有些酸溜溜的感觉。但转念一想,或许自己需要的是改变,改变沟通的方式,重新建立起与她们的联系。
几天后,我鼓起勇气,给小玉发了一条信息,约她周末一起去水果园。在我的坚持下,最后她答应了。
周末那天,阳光正好。我们一起驱车前往果园。在路上,我逐渐放下心中的芥蒂,和小玉聊起最近的生活、工作,以及那些小趣事。她开始逐渐了解我在工作上的烦恼,而我也听她讲述家庭生活的琐碎。从简单的交谈中,我感觉到彼此的距离再次拉近了。
到了果园,我看到了大片的葡萄藤,金灿灿的阳光洒在上面,映照出迷人的色彩。我们一起在果树下欢笑,采摘那些饱满的葡萄,享受这久违的姐妹时光。
经过这次的互动,我意识到,或许我一直以来所想的都是错的——真正的亲情是需要经营的,而非单靠物质的分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忙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筐葡萄就斤斤计较,更应该珍惜身边那些温暖的瞬间。
最终,我们不仅摘到了葡萄,也重新修复了那份姐妹之间的感情。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充满了甘甜的果香,那些曾经的失落与委屈,在新鲜的葡萄滋味里渐渐消散。
亲情,有时候也是一种需要付出的努力。就像那一筐葡萄,并不是单纯的馈赠,而是一个家庭、一个心灵的交流和碰撞。希望我和姑姐之间,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拥有更多这样的甜蜜时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