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并非机遇,而是一种选择。”
这句话,曾流传网络多年,但很多人并不怎么信。
直到1994年,南京死刑犯仲开龙,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二次生命,身边的狱友们才不得不承认:对一个人来说,做出明智的选择是何其重要。
仲开龙1966年出生于江苏,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早前,仲家已经生了3个女儿,在那个“儿子是块宝”的年代,他的出生让父母欣喜不已。于是,父母凑足了钱,为儿子的出生大摆宴席。
席间,一位有文化的知青,看了看襁褓里眉清目秀的孩子,说道:此子奇逸有龙象,就叫开龙吧!
那个年代的老一辈,总是格外愿意相信所谓的“骨象”、“龙象”,旁人的一句无心之言,他们总是信以为真。因此,听说儿子会有出息的仲家父母硬是想尽办法,送儿子上学,指望他将来真的能飞黄腾达。
还别说,仲开龙还真的让老两口一度看到了希望。1984年,18岁的他考上了省里的外贸学校,并在3年后被分配进了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江苏分公司。
上世纪80年代,能在进出口公司工作,这种荣耀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想不到的。仲家父母都觉得,当年知青的话开始应验了,3个姐姐在婆家也都脸上有光。
当时,仲开龙的工作岗位是公司的开票员,虽然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不到100元,但身上的担子却并不轻。因为,他要同时负责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稀等物资的管理和财务结算。
像低压聚乙烯这种东西,被当地人俗称塑料粒子,对这么大的进出口公司来说,显然属于不起眼的物件。而仲开龙本人,在城里没有任何人脉背景,行事作风又很低调,极少有人注意到他。
旁人没注意到他手上的“实权”,但一些精明的商人却早早地盯上了他。一天,一个姓夏的老同学,突然找到仲开龙,又是请他吃饭、又是给他送东西。
早前在学校里,像仲开龙这样的“乡下人”,其实是不太受待见的,怎么一毕业倒成了“香饽饽”呢?这让他觉得很纳闷。很快,他就明白了原因:夏同学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想要仲开龙手上管着的那批物资。
一开始,仲开龙就明白:如果自己这样做了,就是在犯罪。因此,他曾多次拒绝夏同学。只是,后来当夏同学的5000块钱摆在他面前时,仲开龙犹豫了。5000块钱,他得不吃不喝好几年,才能攒下来。
仲开龙想起早前也见过一位同事干过类似的事,因为总公司制度不完善,也没有被发现。别人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说不定我也能!带着这种侥幸心理,仲开龙被不法商人们成功地拉下了水。
此后,从1987年到1990年,在短短3年时间里,仲开龙直接或经他人转手,多次侵吞国家财产,所获赃款高达上百万。
而这一年,他才24岁。
一个24岁的“百万富翁”,他该怎么花这些钱?
仲开龙是一个拥有高智商的年轻人,他做了一系列安排:
首先,他购买了一批国债,算是给自己的未来留后路。
其次,他还特意印了一些名片,上面写着他的名字以及他个人能提供哪些服务。他认为,如果将来有人来查他的财产来源时,他就可以说:我在外面做了好多兼职,钱都是我自己辛苦赚来的!
在做了这些准备后,仲开龙开始低调地“改善生活”。
一来,他买了很多书,整整装满了半间屋子。
仲开龙很喜欢文学,但当年上学时家里穷,别人买得起的课外书,他都买不起。因此,从小到大,其他孩子都馋零食,仲开龙却总是“馋”别人手上抱的课外书。
同时,仲开龙也认为自己是块干文学的料。他始终记得,上小学5年级的时候,老师让他们写一篇抗洪抢险的文章。仲开龙“洋洋洒洒”,一共用了12个漂亮的排比句,被老师当成范文,拿到班上朗读。多年后,仲开龙提起这件事,仍得意得很。
因此,有钱后的仲开龙首先想到的,就是买书!每当夜深人静,担心警察会随时找上门的仲开龙,就翻开这些书来解压。
二来,仲开龙开始追求一些旁人看不出来的“高品质”享受。
当时,他用的相机价格达到7000多元。而房间里那个看似普通的音响,也是世界名牌,价格高达10000多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样的高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