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叫法何其多!
“山”是地球上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迹,但山只是“山”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山的叫法何其多!
山的各种叫法
小土山叫丘,大土山叫陵
通常来说,小土山叫丘,大土山叫陵。“丘、陵”常出现在地形丘陵地带,通常呈波浪状或轻微倾斜的形状。大家熟悉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里就有一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高而尖的山叫峰
“峰”一般指山脉或山地中相对突出、高度较高的尖顶部分,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古人游山玩水,常常因“峰”而生出诗情,什么“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什么“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数不胜数。
高而大的山脉叫岭
岭指高大的山脉,或是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它们可以是连续的山脉,也可以是较小的山脊,有些较为陡峭,有些相对平坦。结合“峰”和“岭”的意思,是不是一下就Get了“横看成岭侧成峰”?
小而尖的山叫峦
《说文》里说:峦,山小而锐者。小而尖的山被称为“峦”,主要指山脉中较为纤细而尖锐的山峰,通常坐落于大山脉之间。适逢五月,就分享一句白居易的诗吧:岛树间林峦,云收雨气残。四山岚色重,五月水声寒。
小而高的山叫岑
小而高的山被称为“岑”,岑原来泛指山,后引申出高、山顶等义,如普陀山最早叫梅岑。李白诗里“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的“岑”就是山的意思。
高而陡的山叫峭(qiào)
高而陡的山被称为“峭”,其陡峭的特质赋予攀登者独特的挑战感。孟郊的《巫山曲》里就写道:“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高而险的山叫嶂
高而险的山叫作“嶂”,指它们直立像屏障,常用来形容那些地形陡峭的山脉。如福建长汀的赤峰嶂、广东惠州的白云嶂等。“重峦叠嶂”的成语大家也很熟悉了。
高而大的山叫岳
高而大的山被称为“岳”。我们常说的“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含“岳”的诗句很多,小编最喜欢杜甫的那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没有草木的山叫屺(qǐ)
多草木的山叫岵(hù)
结合“屺岭崔嵬直上天,行人流汗似喷泉”来理解,是不是更有代入感了?而“屺岵”合在一起,则代指父母。
两山之间,有水为峡
两山之间,无水为岬(jiǎ)
说到“峡”,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三峡,有著名景点“虎跳峡”,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等。峡常常和“谷”一起出现,看谷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谷指的是: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特别是当中有水道的)。分享一句喜欢的诗,当你迈过一个大难关后,可以对自己说:峡中险已过,江上浪宜平。
较低而平的山脊叫冈(岗)
《水浒传》里的景阳冈(在山东省)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浙江杭州也有牵牛岗的地名。
四周陡峭顶上较平的山叫崮(gù)
山东有孟良崮,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孟良崮战役”就发生于此。
山脚叫麓
不知为何,含“麓”的诗句,总给人一种画面感,比如“岳麓苍山半,波涛黑水分”(明·杨慎),比如“驱车太行麓,饮马浊河津”(明·王宠),比如“散步龙山麓,石马高嶙峋”(明·顾璘)。
顶、梁、包、坡、尖
“顶”通常指山的顶部,即山峰的最高点,如峨眉山的最高点峨眉万佛顶,泰山最高点玉皇顶,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光明顶,等等。
“梁”通常是指在地形上呈狭长、平坦的地势,是由于地质构造所形成的长而窄的山脊,如四川的锅圈梁。
“包”常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因为山地众多,当地的人民常将其称为“山包包”。如四川的雪隆包(5527米)、望郎包(4690米)等。
“坡”,通常是因为山体的倾斜面比较明显,诸如四川的百草坡、云南的花椒坡、陕西的五里坡,等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尖”主要指山峰的形状特征,即山峰的尖锐、陡峭。如浙江省最高峰的黄茅尖、位于安徽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等。
不同的称谓,丰富了对山脉的描述
也描摹出了中国山河的多彩和壮丽
余生,去追风,去攀登!
近日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批复
《温潮减河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项目将连通温榆河、潮白河两大水系
进一步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体系
保障防洪安全、提升水生态环境
那么何为减河?
减河工程的作用又是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德州市减河湿地公园
减河也是减水河,又称引河
是为减杀干流水势
利用天然河道或人工开辟新河道
分泄江河超额洪水的防洪工程措施
在我国海河流域
部分分洪道即被称为减河
减河可以直接入海、入湖
或在下游重新汇入干流及其他河流
在我国,著名的减河工程有哪些?
四女寺减河
四女寺减河
四女寺减河挑挖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最初的减河口位于山东省德州市西北,自减河上口到旧黄河仅12里。开挖后的减河洪水泄入旧黄河故道,自大沽河口入海。全长227.5公里。
明清两代,四女寺减河曾多次维修,但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河头的滚水坝工程,有效的河道维修也只限于上游十余里,导致其下游河水漫流。光绪年间,四女寺减河全部淤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四女寺减河治理,分别在1955年、1956年、1957—1958年疏浚治理,兴建了四女寺枢纽,为抗御1963年洪水作出了贡献。
1971—1976年漳卫河中下游扩大治理时,从四女寺至吴桥县大王铺新辟一条岔河,全长43.5公里,设计行洪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同时将四女寺减河扩挖、筑堤,设计行洪流量1500立方米每秒。此次治理后,四女寺减河、岔河及汇流以下河道统称漳卫新河。
马厂减河
马厂减河的位置及干流走向
马厂减河挑挖于清朝,起于天津市区大张屯乡靳官屯村九宣闸,东至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城,与海河、南运河、独流减河连通,主要为在马厂开荒屯田和运输使用。
马厂减河起点九宣闸
马厂减河的开通,一方面解决了南运河泄洪问题,同时又解决了津南广大地区用运河水刷碱开荒及屯田种粮问题。
独流减河
独流减河
独流减河是海河流域大清河下游人工排洪河道,用以泄流大清河和子牙河系入东淀之水。独流减河初建于1950年代,经1966—1970年扩建,全长68.8公里。独流减河起于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堡,流经天津市静海区、西青区和滨海新区南部,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古林街上古林村东入渤海。
独流减河担负着大清河洪水和沥水入海的任务,以确保天津及津浦铁路的安全,汛后蓄水用于工业及农田灌溉。
减河既发挥着分流泄洪的作用
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水生态景观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减河工程?
欢迎评论区留言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