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介绍
张小燕
廊坊市甘肃商会会员
廊坊开发区雅茗轩茶坊公司法人
【为生活,不负韶华】
1966年出生的张小燕,是地道的石油二代人。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出生在新疆,9岁后定居廊坊。
幼年时期,辽阔的成长环境和淳朴的民风,造就了张小燕朴实、包容、坚韧的品性。
“从小就喜欢孩子,跟他们在一起,简单又快乐。”在管道局子弟中学毕业后,张小燕继续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深造。
作为管道局系统内首批幼师专业大学生,张小燕被委以重任。先后在管道局三幼、一幼任教师、教育干事直至教学园长。一线教学、管理工作本就繁忙,张小燕一干就是六年,直到1998年,声带几经手术,被“大夫严重警告”,才决定离开心爱的教育事业。
离开讲台,她十分不舍。办事认真、踏实稳重、性格直率的张小燕,是孩子们眼中的好老师、好园长,也是领导们心中的好员工、好标兵;在管道局系统内,一个学前班的开创者、一个特色教学的引领者、一个在各种赛事、技能大赛评比中屡屡获奖的小姑娘——张小燕逐渐被大众所熟知。
1998年,作为管道局的新兴产业——廊坊国际饭店建成。因能力突出,张小燕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国际饭店招聘小组选用,安排在党群工作部。直至2002年5月份,先后做过团委书记、工会办公室主任、女工主任、党群工作部部长、综合办副主任、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等职位。
从原来同孩子们打交道到现在的行政管理岗,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协调对接各方工作,迎来送往,为了尽快适应身份、心态和职位上的多重转变,张小燕未雨绸缪:在应聘国际饭店工作前,就函授报考学习了北师大的办公自动化与管理专业,为从事酒店业的综合协调与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她的带领下,一个从没得过奖的临时队伍,能从20多支队伍中,杀出重围,荣获全局四年一届篮球比赛第四名。
张小燕父亲常说“野战为乐,四海为家”,这是父辈天南地北、扎根一线、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也是以张小燕为代表的新一代石油人所向披靡、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
不论是幼儿教育还是酒店管理,都属于管道局的后勤服务范畴,天生不服输和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使得张小燕决定一定要从事管道局的工程主业。
“一定要去干一下工程,那才无愧于一个石油人,无愧于一个油二代。”张小燕说。此时正值管道建设的高潮期。在将国际饭店的行政管理带入正轨后,张小燕离开后方,转战生产一线,先后在苏丹、利比亚、西部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等大型项目建设中从事综合管理工作。
【为热爱,与茶结缘】
2011年5月份,彼时的张小燕在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总部任职。当时国家四大能源通道的收官之作——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的建设正值如火如荼的建设初期。
张小燕被派驻到云南昆明,任职中缅油气管道综合办主任。
云南,四季如春,不仅山川秀美,更有淳朴善良的民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12年,也是张小燕赴云南上任第二年。在三八妇女节前夕,相关领导找到张小燕,希望她组织所有驻滇的中石油女员工,进行一次采茶活动,既能加深与当地百姓的关系,还能调节员工紧张的工作节奏。
经过缜密筹备、多方协调对接,一款以木盒为包装,封面拓印茶马古道站点的野生古树紫茶——女儿茶诞生。这款茶,由中石油文联主席路小路作前序,由原云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长作后序,所有参与女儿茶采茶的驻滇女员工亲手签名并附上感言的小册子,凝聚了国企与地方互相帮扶、肝胆相照的合力之作。
“如果没有这个活动,我也不会如此系统地了解普洱茶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更无法接触到制茶、产茶行业的权威人士,并有幸成为我受益终身的良师益友。”
从此以后,她便爱上了喝茶。工作本就繁乱,她说,“喝茶能让人心静,静能生慧。很多棘手的问题,只要安静下来,捋清思路便能迎刃而解。”
在云南工作期间,张小燕首次提出“家文化”理念。
由于中缅项目长达近10年,员工常年离开家,思家心切。为了稳定员工情绪,身心健康地从事工作,她经过周密思考,提出“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中缅项目部企业文化理念,将一栋三层楼的办公住宿楼打造成了一个“家文化”的标杆项目部。一楼是项目简介、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简介、组织机构设置、项目部企业文化、党组织设置以及健身活动室;二楼是项目部历年组织的党建活动、工会活动以及员工台球厅、员工阅览室;三楼是中缅项目部工程建设中的急难险重工程现场施工图以及重大工程进展,领导视察图,以及中缅项目部的历年团建活动图片。
期间,张小燕投入大量精力与时间,组织项目部的员工,自编自导了中缅项目部的企业文化专题片。这部饱含心血,完全真实反映员工一线生产生活的专题片,一经公开,便获得了中石油集团的企业文化优秀奖,也是全国18个项目部唯一获得此殊荣的项目部,这为张小燕的云南工程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那时的张小燕,为了工作经常在外奔波,不能按时吃饭,久而久之形成了胃病;因不适应高原气候,还常常睡不好,经常需要通过中医来调理……但是,她依然感觉忙碌而快乐。她说:“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这是一种能把人的潜能不断挖掘出的美好感觉,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再苦再累,此生无憾!”
记得当中缅项目部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工程——澜沧江跨越大桥贯通之时,当中缅项目部的一个又一个宏大而又具有标志性的阶段性工程建成之时,或者每当歌手姜育恒的《再回首》 旋律响起时,她的内心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
在管道局“干一方工程,交一方朋友, 铸一座丰碑”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张小燕自云南上任伊始,就定下了每年都要捐助贫困山区学校及村民的目标。她在任的8年中,各种衣物、棉被、热水器、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以及各种学习用品,满载着石油人的爱与希望,源源不断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当地傣族、白族、哈尼族、高山族、苗族、布依族、彝族、佤族等村落。
【为情怀,以茶会友】
一切努力其实早就在冥冥之中标好了价格,在未来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
2019年年底,云南的项目临近结束,张小燕开始憧憬未来的退休生活:开一间雅舍,内藏乾坤,各式茶叶、紫陶茶器、摆件及云南珍贵药材一应具有。再约三五好友,促膝品茶,谈心说笑,偶尔还可弹琴敲鼓、吹拉演奏,岂不悠哉?
不料,朋友的一通电话,让她的“退休计划”提前了。
这个朋友经营着一家茶馆,先后投资了一百多万。考虑到孩子要出国上学需要家长陪读,又不忍心血白费,一心想为茶馆寻个“好主人”,思来想去,张小燕是最佳人选。
本就有意开茶馆的张小燕,怀着默默的欣喜之情,接手了茶馆。
朋友说,无论何时,都希望能在自家茶馆喝到一杯好茶。
带着这份嘱托和信任,张小燕开启了茶馆的经营之路。
她出资带着小店员赴云南学习茶艺,取得高级茶艺师证书,提升专业性的同时,能最大程度还原茶品原香;在店内,以云南最为经典的普洱为主基调,辅以展销紫陶、琉璃、葫芦、砚台、唐人祥的经典茶具、摆件以及云南手工非遗产品,丰富茶馆底蕴、传播云南非遗文化。
同时,经过实地考察,茶馆引进来自“千年茶乡”宝山昌宁的一款品牌红茶“昌宁红”——以20万亩优质茶园为基础,以野生古茶、古树茶、紫芽茶为原料,传承并创新制茶工艺的—款举全云南之力扶持推广的红茶品牌。
“父辈教会我‘野战为乐,四海为家’的奉献精神;半生的工作经历告诉我,择一行终生,爱一业至老。”张小燕说。
做事业犹如烹茶,倾注滚烫的热情后,不急不躁,静待芬芳。
茶已备好,静待客来。
咨询电话:15031612448
来源:廊商库
廊坊便民信息群
廊坊工作推荐群
合作电话:1513263692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