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艺术家访谈 01
面具“误”展览
2024年6月15-2024年9月15日,由独立策展人冯博一先生策划,汇集了中、日、韩、美、加拿大五国共19名艺术家共同参与的大型展览“面具‘误’”将于威狮国际艺术中心展出。不同语境下的艺术家分别通过44件/组艺术作品实现表达对面具的理解,再由策展团队利用木偶戏的剧幕形式,将展厅和作品分为序幕、“自我·非我”、“替身·隐匿”、“整容·变脸”、“掩面·蒙蔽”,共五幕的戏剧化方式给予呈现,邀请观者越过作品,对话作者,呈现一次对面具的感受、认知和艺术表达的视觉形态。
⊙“面具‘误’”展览开幕式现场章燕紫讲话
展览期间,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本次参展艺术家之一章燕紫来到“面具‘误’”展览现场,并进行了一次面对面专访。以下为本次专访内容:
采访/整理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Q)
受访者 | 章燕紫(A)
⊙章燕紫《多面者 The Muti-face》,2023
20*35cm/个,81个/组
综合材料
Q:是怎样的契机使您开始运用面具这一概念进行创作呢?
A:我的创作契机与2019年底我在纽约的经历有关。当时我去纽约过春节,但2020年年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无法返回中国,且在纽约难以购买口罩。因此,我开始自制口罩,做了很多很多口罩。后面我又有朋友给我寄了很多白布做的口罩。我就把这些口罩作为画布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这是我第一个关于MASK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我在纽约的日常生活,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在口罩上表达,形成了一种日记式的记录。在创作过程中,我意识到口罩不仅是一种防病毒的防护措施,也成为了我保护自己身份不被识别的一种方式。它挡住了我的脸,我再戴个墨镜的话,大家就不太看的出来,我是一个黄种人,亚洲人,中国人。特别是在当局政府的不正宣传环境下,戴口罩给了身处异国的我一种安全感。
然后我又做了一件跟这个MASK有关的一个作品,我创作了一幅名为《画皮》的长卷作品,通过展示不同国家和时期的面具,表达了对安全的理解以及对历史上口罩和面具使用的综合思考。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发现其实很多国家和民族都有面具。这幅作品以口罩作为开篇,展示了包括威尼斯面具、小丑面具、孙悟空面具、日本能面、京剧脸谱等在内,我们也比较常见的多种面具。我在长卷的结尾使用了一个在耶路撒冷发现的,拥有7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石头面具,它象征着祭祀和与神灵沟通。这面具其实也是隐藏了他人的身份,他戴上面具他就神格化了。再比如威尼斯的那个面具,它其实消除了阶级。只要戴上面具,不论你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到一个地方去跳舞去聚会了。我发现面具还有很多象征性的东西,所以那个长卷做完之后,我觉得好像面具这个主题还可以继续再深化,就又继续做了今天展览中看到的这个《多面者》。
⇩ 左右滑动查看《多面者》作品细节⇩
我的作品《多面者》去年10月在巴黎的女性主义空间也展出过,然后因为冯老师的邀请,我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面具。这个作品继续探讨了面具作为身份隐匿和表达的媒介,以及其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多面者》其实也是在体现世界上不同人种、民族、肤色和性别身份等多样性的存在。但在这种身份差异之下,很多根本的东西它还是有相似的。所以我在《多面者》面具外壳部分,用了很多的色彩或者是其他的各种材料,但是内里都是用的朱砂浸染过的红色纱布。
⊙“面具‘误’”展览现场
Q:您的作品中经常提到“创伤”和“疗愈”这两个关键词。您如何解读这两个词?
A:我确实会思考“创伤”,但“疗愈”我思考得不多,这更多是别人给我的标签。我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不断面对不同事件。在我看来,苦难由伤痛积累而来,苦难可能才是永恒的。关于治愈,我觉得人自身是一个强大的机器,他具有强大的自愈和自我修复能力。但艺术创作不是为了去治愈什么而创作,我觉得那个目的并不单纯。我觉得真实地表达所感受到的事物就可以了。
Q:关于您创作风格的改变,面具系列与您早期作品相比,风格差异较大。感觉您之前作品感情相对来说会更平和,但这次情感表达更为鲜明和激烈。这是否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A:可能近几年都比较动荡,我看到整个世界都存在许多问题。我们不可能闭门造车或者视而不见。那这些感受就会自然流入到我的作品中之中。我觉得艺术更多应该反映真实的东西。粉饰太平或者表面的装饰性,都不要我去说了。我如果真实感受到一些东西,比如说一种不安全感,或者一种苦难的东西,那我觉得我此刻就应该把它诚恳地说出来。
Q:除了这些,您希望通过艺术创作传达给观众哪些思想或思考?
A:我创作时并没有特别考虑观众会怎么看,而是专注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为我只有往自己内心深处去寻找一种我想表达的世界,我才能表达出来什么。当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 ,跟我有一样感受的人自然就会觉得有共鸣,也会有一部分人他们跟我的经历不一样,完全理解不了的, 我没有必要为理解不了的人去解释我的作品,也不可能在创作之前就预设。 我从来不会为了得到别人的理解,而去创作出让大家都能够欣赏的一个东西。
Q:这次的面具创作主题以后还会继续深入吗?
A:对,这个都是自然而然的,我现在做了一个《多面者》,后面可能还会做一个《无面者》。《无面者》还在思考中。
Q:请问您对这次展览的感受如何?或者您如何评价这次展览?
A:我刚刚参观了一圈展览,感觉这个展览非常好。冯老师的策展工作显示了他的学术性和严肃性。从布展到整个呈现,都做得非常好。无论是在福州还是在北京,或者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我觉得这次展览都是非常精彩的。
⊙“面具‘误’”展览现场
Q:从中西方艺术艺术史上来看,女性艺术家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少的,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思想开化,当下艺术市场的表现当中,性别差异明显正在缩小。在您看来,目前的一个当代艺术环境当中,女性艺术家有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吗?
A:机遇和挑战,我觉得可能是会有一些吧,因为有一些展览他总要考虑有一些女性艺术家吧。但是我觉得就像我刚才所讲,我们都不考虑别人是如何看你的作品的时候,就应该更少考虑我是一个女性。我更多考虑到的是我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命感受。这个东西不可能因为我是女的,也不因为我是男的,就在我身上发酵了,产生出作品来。我觉得换成男的他也一样,所以我很少考虑到性别。但是性别它毕竟是真实存在的。它可能在其中发挥着某种功效,但我并没有特意的去非常关注。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
章燕紫
Zhang Yanzi
首都师范大学双硕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社会工作室主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下一期
唐乙专访·艺术就是谎言,使我们更迫近真相的谎言
编辑 | 蔡欣怡
排版 | 陈旭峰
校对 | 陈旭峰
摄影 | 林陈钧、王云鹏、陈旭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