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浦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随着城区的不断发展、各种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区域内的水安全、水环境成为关注焦点。“十四五”以来,浦东新区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和水环境治理,为对标引领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对标市民群众对人民城市美好生活的期盼,弥补浦东新区防汛基础设施短板、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新建建国以来浦东规划建设的最大单体泵闸项目——赵家沟东泵闸,以营造优美的水景观、构筑良好的水环境为目标,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用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01
工程简介
赵家沟东泵闸工程位于浦东新区曹路镇、赵家沟入长江口处,东至长江口,西至赵家沟东段航道,南至粮食储备基地,北至极地考察基地,是浦东新区沿长江口重要引排水口门和通道之一。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新建90m3/s流量、四机组泵闸1座、30米宽双孔水闸1座、149m引河、3320m2防汛通道、管理区及绿化等。目前,工程已完成施工建设,即将投入使用。
02
工程特点
赵家沟东泵闸工程在设计、施工方面都独具特点。
设计方面,一是创新闸站总体布局。赵家沟是浦东新区北部航运的大动脉,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复杂。为了解决泵闸排涝对于航运的影响,工程创新性地采用“闸+泵+闸”的泵闸布置方式,泵闸两侧水流对称,流速平缓,流态均匀、回流范围小,有效减小了内河港池口门区横向流速。经多方案比选论证,采用“眉形整流墩+港池口门区浚深“措施后,内河港池口门区横向流速可降至规范允许范围。此外,闸上建筑与下部结构相配套,闸上结构空间设计首次提出“副厂房+主厂房+安装间”的功能布局,实现泵闸设施一体化布置,方便泵闸管理与维护,使得泵闸设备检修实现全互通。二是多维集成美学统一。泵闸建筑顺应河道轴线,塑造出中间中部拱起,两翼舒展的对撑布局形式,形似水纹波动的银色之冠,凸显“水纹之韵、水物之韵、水声之韵”,呈现出具有节奏感的流线型形态。建筑形态与内部结构有机结合,以“V”字型排架柱形成每榀框架,每榀之间以钢撑相连,并设置采光外窗,塑造出充满光影感与韵律感的室内空间。增设夜间照明灯光,提升闸体夜间安全通行的同时凸显建筑自身特点,打造沿江口门特色景观点。
施工方面,一是创新两级重力坝施工工艺。工程基坑利用工程中间深两边浅的特点,基坑采用重力坝围护结构结合盆式开挖施工,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基坑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主体工程施工节约工期2个月,节约投资约2000万元。二是强化BIM施工全过程应用。工程基于水利工程精细化、信息化的BIM模型,实现了浦东新区最大泵闸的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以统一设计平台、统一信息模型,统一数据架构为理念,实现多专业实时协同。通过碰撞检查,消除专业间冲突,优化管线敷设,提高设计效率和精细化设计水平。
03
工程效益
01
完善排涝治理格局,发挥安全效益
赵家沟东泵闸工程所在区域,此前排涝仅能依靠外环运河泵闸、五号沟水闸排长江。如遇暴雨袭击,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面临威胁。赵家沟东泵闸建成后将承担整个浦东新区外排总量的10%,是建国以来浦东新区规划建设的最大单体泵闸项目。工程的建设投运将大幅提升区域排涝能力,有效保障区域防汛除涝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2
改善区域水环境,发挥生态效益
浦东新区规划采用“东引西排”作为主要调水方案,但引水点现仅有三岔港、五号沟和张家浜三处。现有引水点规模不足、分布不平衡,难以稳定满足内河水体的稀释和自净需要,亟待通过新建的大流量的赵家沟泵闸水利设施来改善现有状况。赵家沟东泵闸的建成,将进一步加大浦东新区的“东引西排”力度,对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03
彰显特色水文化,发挥社会效益
工程集成水利、建筑、景观多个专业,借势周边建筑环境,完成了城市水利建筑集成创新,既与周边城市建筑景观交相辉映,又彰显了特色水文化,为水利建筑艺术化提供了范本。同时结合泵闸外观打造网红打卡点,供市民通过参观,更好地了解水利设施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培育保护水生态和自然生态的理念,提高现代化水利事业的社会参与度。
信息来源:浦东新区防汛办
微信号 :shfxwxh
新浪微博 :@上海防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