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总是让人难以抉择。在争夺皇位这一传统中,立嫡子还是庶子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唐代宗李豫面临着这个两难的抉择,作为一位明君,他顺应了时代的呼声,做出了"废嫡立庶"的决定。这个决定看似违背了常理,但却蕴含着一位睿智皇帝对国家和平稳定的远见卓识。那么,唐代宗为什么会放弃钟爱的嫡长子李邈,而选择庶长子李适?
谁说当皇帝就一定好当啊?就拿唐代宗李豫来说,作为一个父亲,他对嫡子李邈可是宠爱有加。李邈不光出身名门、品学兼优,就连唐肃宗都对这个孙儿赞不绝口。从大历元年开始,李邈还一连八年担任天下兵马元帅这个重要职务,可见李豫对他是有多么的器重。
按理说,李邈作为嫡长子,储君之位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可谁承想,最后这个皇储之位却被李豫的庶长子李适给夺去了。敢情连李适当年太子之位的提名,李豫都曾否决过。怎么到最后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李适扶正做储君?看来这其中另有蹊跷。
其实李邈的命运就注定了。他祖上可是杨贵妃一门啊!杨家已经遭到灭顶之灾,在朝野上下都对这个"烂疮"避之唯恐不及。李邈做嫡子的身份地位自然也就无从保障。再说当年马嵬驿事变之后,李豫亲眼目睹了禁军为了除掉杨家余孽都做出了何种暴行,他又怎敢为李邈去作赌注?
相比之下,谁能想到李适倒成了有利的那一方。他虽是庶出,却有着一身过人的军功。那些年,随李豫出生入死的边疆将士们,就成了李适坐稳储君宝座的最大靠山。我朝中原文官学士们或许头疼李适出身不正,但于胡虏来犯、荆榛遍地的年代里,军旅将领们才不管你是嫡是庶。
李适的扶持者可不只是亲朋好友那么简单,这股力量就是真真正正改朝换代的中流砥柱。前朝之鉴不远矣,李世民凭借边疆大将之势,最终战胜了李建成。李隆基又岂不是凭军权一举压垮了李亲贤派?所以说,李适稳操胜券,是顺应了大时代的趋势。
有心人或许会替李邈不平,但你没看见唐代宗为他拟定了个不错的归宿吗?李邈本不应过早离世,但为了避免一场血腥的内乱,唐代宗不得不遂了李适一党之愿,同时将李邈之子李谊过继给李适,以告慰藉。
退一步说,就算李豫硬是要为爱子李邈去卖命,难道还有旁人能阻止得了他?但他没有这么做,原因很简单:骨肉相残给朝纲足矣,不如早早保全力量,以期团结一心、渡过危难。
别说,唐代宗还真有点忍辱负重的意味。不过这也体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要知道"以庶压嫡"在唐朝可是家常便饭,换做别人难免会火上浇油,落得灭门凶灾。有了这前车之鉴,李豫自然不愿亲身重蹈覆辙,所以才会有了这种痛下决心的选择。
,唐代宗做出"废嫡立庶"的决定,体现了一位明君对大局的远见卓识。面对朝野阻力和内乱危机,他舍弃了个人私情,遵从时代呼声,将大权交予军功显赫的李适。虽然这看似违背常理,但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朝廷的安定。正如前人所言:"国家承平之际选接班人可以论出身,国家危难之时则要论功绩。"历史最终证明,唐代宗的抉择是明智而有先见之明的。这样一位先帝,足可令我等后人景仰和钦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