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的人似乎很容易疲惫:“懒”和“爱发呆”,低能量的人总是会被人冠以这样的标签,但其实不一定是“懒”,而是“累”。无论是学习还是出门玩乐,低能量的人总是会在短时间内觉得精力被耗尽,再提不起任何兴致,于是他们的口头禅总是:“算了、差不多了吧、都可以、好累、被掏空、想躺下等等”。在学习上表现为连续学到小时以上就觉得头晕眼花,无法再继续下去;而在生活中则表现为稍微动一动(包括运动、旅行、散步)就需要休息至少一倍以上的时间。
✴︎低能量的人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或者精神内耗:低能量的人总觉得自己“不行”,这种自我怀疑也是长期的“疲惫”和“精力跟不上”所带来的,因为她们知道自己总是容易疲惫,很想睡觉,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以至于在面对任何“精力充沛且兴致高昂的长期坚持完成某一既定目标”的任务时,低能量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我不行”。然而人生中的大部分事情需要的都是毅力和坚持,无论是长久的学习,还是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亦或者是足够的自律——于是低能量人久而久之便陷入了一种“我似乎什么都做不好”的怀疑与内耗中。
✴︎低能量的人大多是悲观主义者:疲惫和内耗让低能量着始终处于焦虑和悲观中——凡事都会考虑最坏的结果。这不是谨慎,而是在低能量者长久的生活体验中,不好的结果总是如影随形。这种悲观让她们做事瞻前顾后,但越是瞻前顾后,便越是焦虑,越是焦虑,就越难静下心100%投入,就越容易失败。一种无意识的恶性循环,便悄然形成了。
✴︎社交媒体上说,低能量是一种磁场,但我觉得低能量是一种不够积极的生活方式——其实我们确也没必要让自己的始终积极亦或者永远乐观,但今天我趴在冲浪板上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浮浮沉沉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我当然可以躺在一个足够舒适的地方随波逐流,但拼尽全力一次又一次学会在冲浪板上站起来后,才能看见玫瑰色的日落洒满椰林,才能在躺在板上来回漂浮时不至于恐慌不安。
✴︎选择权和掌控感,是高能量的价值。
º♡º♡♡
Try to be energetic.
保持积极/保持生命力✴︎
保持好奇/保持探索欲 ✴︎
@TuTouSuo ™️
我自认为自己并非是一个能量很高的人,但我一定是个十足的乐观主义者。乐观意味着在出现任何「情绪」或者「感知」上的不适或焦虑时,王我都会想尽办法让自己重新复活——所以在大部分时候,我会短时间的陷入低落,开始坐在椅子上发呆,一个人喝酒,或者想去跳秦淮河,但我也会在意识到自己“心情不好、一点都不开心、非常焦虑”之后,立刻开始想法设法的把自己从低沉中打捞出来,像一只湿漉漉的落水狗一样钻到太阳下或者被窝里把自己从里到外的烘干。
每一年年初(往往是1月1日那天),我会给自己罗列一句新一年的「主题句」,我至今还能记得好几年的主题句——比如2021年是「向外探索,向内感知」,于是那一年我去爬了一座雪山,谈了恋爱,第一次做秃头所的年刊,还做了48小时的硬座去西藏;2022年是「用实用主义的方法的寻找月亮和理想主义」,于是我们写了很多的文字,炸号,然后砸掉一堵墙又重新书写;比如2023年是「感知计划」,于是我开始写人间碎片故事集,又遇见了非常多有趣的人;比如今年我的主题是「保持生命力和探索欲」,所以我会在每天下班之后坚持给自己一个片刻休息的1.5小时,去寻找一点意外,买一束花或者拍一张有意思的照片。
无数次想象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无数次确定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然后不断地靠近,这是我保持高能量的方法,也是我给自己充电的方式。我试着总结了一些每当我情绪低落时的自救方法,希望可以在你焦虑或者消极时,犹如一句鼓励,在你耳边轻轻说:
“你真的很棒。”
☆ 一定要擅长夸奖自己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假设你今天因为偷懒和摸鱼,只学习了2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大部分人便会陷入无尽的内疚中,觉得自己白白耽误了时间,学习效率太低等等——但这种时候我大概率会反过来劝说自己:在这么懒散和摸鱼的情况下,我还是学了2个小时呢!或者,今天已经狠狠摸掉了这一个星期的鱼,明天开始必然要好好学习才行!
这种「看到消极事物的另一面」,并且从「自我否定」转向「给予自己能量」是一件非常有效的自我缓解——但这一定要和「自律」配合使用才行,不然可能会陷入“明日复明日”的困境之中。()
同时,如果觉得自己学习或者做事时能量较低,总是很容易放弃或者疲惫,那么在学习/任务目标的设定时就可以适当调整——我一般会先给自己安排一些自己很熟练的、难度较轻的工作,在快速且高效的完成这些任务之后,一定要努力夸奖自己:“这么快就做完了这么多事情了,真的超级棒!接下来只剩下1-2件比较难的,坚持一下就好啦!”用正反馈给自己充电相当行之有效。(当然,反之亦然。有些人喜欢先做一些比较难的工作,完成后狠狠夸奖自己,再快速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
道理都一样,但背后的逻辑都是「正反馈」。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给自己充足的「成就感」和「正反馈」,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push自己不断坚持下去,最终达成目标。
☆ 用阅读保持好奇和探索
读书——不仅仅是读一些我们所谓的「有价值的」书,我还喜欢读耽美小说,我偶尔也看言情小说,所有的阅读都会给我带来一种「有别于我日常生活」的新鲜体验。
我读金爱烂的《滔滔生活》,我看到了挣扎在结构中的女性的困顿与不屈,我读单读的《多谈谈问题》,我看到了无数个困惑又清醒的灵活在对世界发问,我读《世界》或者是《意外的旅程》这类游记,我会想象另一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对话和正在诞生的思想;我读《音乐家们的手指》《极简潜水史》《FOG》《不要在垃圾桶里捡男朋友》《判官》时(这几本都是我看了好几遍的原耽小说哈哈哈哈),我看到灵魂伴侣的模样,也理解生活总是于平淡之中创造出动人的故事——我非常喜欢在每晚处理完所有工作后钻进被子里打开一本书开始读,这种抛弃掉自己的生活,而全然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或者思想里的方式,足以将我从所有的琐碎和消极中拉扯出来——
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悲伤,也有那么多的美好,而我生活里这一丁点的一地鸡毛,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总是会这么想。
除此之外,看一些有意思的综艺,比如《奇葩说》《令人心动的offer》,或者是看一些特别有趣的电视剧,比如《我的阿勒泰》,再诸如喜欢一个非常有能量的明星都会带来同等的感受——这些外部的力量会反复反复的告诉你:这些小小的消沉不过是暂时的,日常生活之外,还有无数的可能性与无数的故事正在发生。
☆ 任何时候,想象「the moment」
项飙老师这几年提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概念,叫「重建附近」,他认为大部分人生活在一种抽象与宏大的叙事之下,会因为一场空难而哭泣,也会因为一些远方的悲剧而产生所谓政治性抑郁,但对于自己眼前正在发生的苦难,或者身边朋友的遭遇,却表达出了相当的冷漠——这样的情绪带来的结果便是互联网上日益情绪激动,而现实生活越发疏离。
但我们的生活本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瞬间」和具体的生活构成的,所以我非常喜欢《人物》每期的「the moment」的环节,那是无数个人生里灿烂的碎片或者鸡飞狗跳拼凑而成的moment。所以我也会去想象这样的「the moment」:
比如临近端午的某个下班的晚上,我要去买一把艾叶挂在自己家门口;比如新买了一个柚子味的沐浴露,我会一直期待晚上舒舒服服洗澡的时候,把柚子的味道铺满整个浴室,甚至枕着它入眠;比如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要定期拍一张「the moment」,比如坠入车海的夕阳,再比如街边晒太阳的小狗,让这些美好的意外妆点自己的生活。
*春天的车顶外
*还未散去的圣诞气息
而这一个又一个的「the moment」带来的既是期待,也是回味,是一整天里期待下班去买艾叶的片刻放松,是做任何事情时都期待会有趣事或者惊喜发生的雀跃。
在一个以目的为导向的社会里,心思敏感算不得什么好品质,动不动就抬头望天更是浪费时间。然而一旦我们抛弃了被植入脑中的既定规则,主动训练心灵与情感的联结能力,或许会发 现,看似最柔软的,竟然最是坚固。擦肩而过的人、喧器城市的角角落落、星辰大海,一切宇宙和生活中的碎片都能开启想象,带来热情与能量,成为我们不会垮掉和坠落的基石。
☆ “体验”才是人生的主题
就像我坚信阅读是我保持探索与好奇的方式,而探索欲会催生出蓬勃的生命力——这意味着不安于现状,这也意味着那些书本里的路,那些被文字描述出来的场景我都想要体验一番,感受一番——
去陌生的地方、认识陌生的人,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这些外部信息不是为了积累知识,而是积累感觉。感觉是认知的向导,是刺激人类心灵产生突变的诱因,而心灵的突变是穿透成见的利器。
就像今天,就像今年以来我的第一个假期,我想我一定要去看大海,所以我在昨天凌晨降落到海南,今天在海水里泡了整整一天,泡到皮肤打皱,泡到头发缝里都是沙子,泡到浑身上下黑了一个度,但我非常非常开心,我会在沙滩上跑来跑去,捡一些贝壳,和冲浪教练坐在冲浪板上聊天,吃了一些可能不干净的路边摊导致有些窜稀、坐在全是蚊子的沙滩上写这篇推文:
黑塞在《悉多达》里写:
审视世界、解释世界或藐视世界,或许是思想家的事。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懀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
而我永远希望体验这个世界,在自己的人生尺度之中。
祝各位假期快乐!
你今天超棒!!我也是!
ꕤ⋆⸝⸝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Spring Festival
「2025届TTS春日实验企划 」
三门学科基础知识
传播/新闻/网传/理解新传学科
⸝⸝create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RESIST!!!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