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上了热搜,因为一个武汉大学的研究生。
武汉大学德语专业的女研究生顾某,考上了甘肃省选调生,然后被分配到了嘉峪关市直部门工作。
一般人可能会为成功上岸而欢欣鼓舞,可这位武大的研究生却不开心。
因为顾某原籍兰州,考上甘肃选调生,本想留在兰州,结果未能如愿,分配到了嘉峪关。
历经导师的劝说、父母的鼓励、一度放弃之后,顾某还是不情不愿地前往嘉峪关就职选调生。
但到嘉峪关工作后,她一直感到懊悔和不甘,乃至于对嘉峪关“恶语相向”。
顾某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文章,文中说,“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她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
在这篇小作文里,顾某自称“有文人风骨”,但“每每想到未来的日子,总是落下泪来”。
这还不算完,她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时说:
“在去嘉峪关的路上,感觉自己像个被贩卖的黑奴,被拉到不同的地方。”
“感觉自己像个被卖过去的妓女,只不过是出卖自由和灵魂。”
她还透露,导师对她去嘉峪关的事情也强烈反对,不同意她在当地成家,因为嫁给当地男人就是当“野妇”。
好家伙,自称美女+文人风骨+学术骄傲,还顺带把导师一把坑了。
有兴趣的可以去找原文看一下,属实难绷。
在我看来,这篇小作文十分幼稚。
虽然中国素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当事女生的心态,像极了古代那些“求官不得,心怀怨怼”的文人士子。
她说的这些,根本算不上什么“文人风骨”、“学术骄傲”,只能称之为某种“怀才不遇”而勉为其难“向下兼容”之后的牢骚话。
如果不想去,一开始就别去,去了之后实在待不住,找个正经理由辞了也就是了。
写小作文除了暴露自己的狭隘,自私,矫情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选择通过小作文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种行为不仅缺乏对城市、对公职人员身份的基本尊重,也反映出其个人的不成熟和缺乏职业素养。
什么是选调生?报考公告里已经写明了,“挑选有奉献精神的人,去艰苦地区基层工作”。
招你来就是让你干活的,为什么总有人自己脑补考上选调=随心所欲?
省级选调全省分配,信息透明的时代,考前查清楚有那么难吗?
已经明牌告诉你这饭不一定好吃、想明白再吃,你非不信,非去尝一口,然后又抱怨,我是不理解武大这研究生的脑回路。
她想留在家乡、承欢父母膝下,我完全能理解,这有很多路径可选,比如兰州市直城关区直的事业编,高层次人才引进,都可以让她稳留兰州,但是她却毅然决然去赌省级选调的赔率。
中彩票不是理所应当、赔干净才是社会常态,这时候应当愿赌服输,而不是满腹牢骚,做一股子组织欠你、人民群众欠你状。
我不愿意做什么揣测,但是或许兰州市直、城关区直这些岗位,或多或少也像是那剩余9个offer一样,配不太上她武大应届硕士“天潢贵胄”的身份吧。
手握9个offer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己武大应届硕士应该“卖”个更好的价钱,也不知是受到了满大街的考公训练营的影响,或是真觉得公务员这五斗米吃起来更香,屈就“自由”换钱粮,终究是选了一条自己“从未想过的路”。
我不想过多地批驳这位同学,但是念了这么多年圣人书,想必马克思、恩格斯也念了不少,但却对于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听之任之待价而沽,这无疑是一种高等教育的悲哀。
虽然人本性是自私的,再有操守的贤达也不能完全免俗,可是,赤裸裸的自由主义和无病呻吟,从屏幕里溢出来的场景,确实也不多见。
也许是象牙塔里住久了,理所当然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好像玉门关外的风生来就不该触碰自己白皙的皮囊。
她在小作文的自怨自艾里,枉费了申论里高谈阔论的人民、历史和责任,只像是个唧唧歪歪的布尔乔亚文青,东拼西凑出一堆诡辩的文字。
姑娘,你不是为国家去嫁到某个缅甸的深山老林,而是为自己去嘉峪关谋了个衣食无忧的差事。
从这文章中我读出的唯一苦难,是嘉峪关人民将要为你的上任分担的苦难。
庆幸的是,这姑娘离开了嘉峪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