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3日
南京市一小区架空层因
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
造成15死44伤
事故触目惊心
电动自行车的火灾隐患
再次引起市民热议
很多市民表示
自己小区电瓶车违规停放和充电
的情况非常普遍
上海为此做了许多措施
修改后的
将从6月1日起实施
条例对电动自行车与蓄电池进行停放
处置以及充电的区域进行了明确规定
详细→
上海也决定
2024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
每周一次
集中夜查电动自行车
第一次夜查已经结束
其实有的小区早就上了“黑科技”
一旦入户,立刻预警
静安区共和新路上的延长小区,是一个有着1900多户居民的老式居民区,人口密度高,电动自行车数量也多,有535辆,相当于3户人家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去年以来,大宁路街道与延长居委会见缝插针,在小区内增设充电位,目前小区充电位与电瓶车数量达到了1比1。但延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丽珍却有个“心病”:个别居民还是会拎着蓄电池上楼充电,“很难发现,很难治理”。
针对这一治理难题,大宁路街道在延长小区引入了“嗅探”装置——一个装在电表箱中的感应与识别设备,30秒即可识别蓄电池充电情况,发出预警。去年10月小区安装了“嗅探”,到今年2月“嗅探”共预警了12起室内充电情况,居委、物业和民警等及时上门进行了处置。“今年2月后,小区没再发生过预警情况。居民对这一预警功能非常欢迎,觉得更安全了。”张丽珍说。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居民对两个问题非常关注:电动车自行车有没有便捷且充足的充电位?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与充电能否被及时发现并制止?”静安区应急局科长邓虎成说,聚焦这两大问题,静安区在电动自行车治理中因地制宜、破解难题,推动条例实实在在地落地。
“嗅探”第一时间发现入户充电行为
最近,记者走进了延长小区,在街道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单元的一楼。打开总电表箱,看到里面有一个带着天线的小型白色盒子,这就是“嗅探”。
“嗅探”装在电表上,可以对温度、电压、功率、电耗等家庭用电安全“体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自动识别,30秒就可发现、识别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充电的体征数据,数据被传输到后台,由后台发出预警。预警信息会发送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包块的居委干部以及物业负责人的手机上。
“收到预警后,我们和物业会上门对居民进行劝阻与宣传;如果第二次再收到对这户人家的预警,我们将联系民警上门,对其进行处罚。”张丽珍说,实际上,我们的居民第一次被劝阻后,都听进去了,不再室内充电。2月以来,小区没有收到过入户充电预警。
为尊重居民的隐私,“嗅探”并不是安装在每一户人家的电表上,而是安装在一层楼的总电表上。延长小区是老式居民区,一层楼一般住着四五户人家。“嗅探”感应的是一层楼四、五户居民家中充电体征的异常变化。在安装“嗅探”前,居委、物业也向小区居民进行了告知,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现在有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测,防止入户充电,挺好的。”一位住在一楼的居民告诉记者,自己不会拎着蓄电池入户充电,但担心其他人拎着入户充电。如果邻居家着火了,我们也要遭殃。
大宁路街道平安办主任刘杰告诉记者,“嗅探”一旦监测到设定的参数会自动切断电源,防止火情的发生。大宁路街道目前在整个街道安装了1184套“嗅探”,民警对“嗅探”预警的两起入户充电行为进行了处罚。
以疏先行,打造便捷充裕的充电停放点
在延长小区,让小区居民能自觉不再入户充电,不仅因为有了“嗅探”,还因为小区提前布设了大量充电点位。
作为老小区,延长小区的公共空间可谓“捉襟见肘”。街道与居委将原有的几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进行了整修,又引入了占地小的智能充电桩。
记者在一个楼栋门前看到:一个桩上有两个充电口,居民扫码后,就能为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这些“小而轻”的智能充电桩,可以安装在居民楼栋前、小区一些小面积的公共空间,比较灵活。“实现了居民就近充电、便捷充电。”
在人多、电动自行车也多的曹家渡街道,街道治理电动自行车充电也以疏先行,打造了“3分钟充电圈”。“我们的设想是在街道辖区内,居民走上3分钟,就能遇到一处安全的充电口。”曹家渡街道平安办主任孙逸玲说。
曹家渡街道电动车自行车有1万多辆,充电点位目前有5000多个,达到了充电点位与电动自行车数量的1比2,这一比例在中心城区的街道中算比较高的。
曹家渡街道布设充电点位相对起步早。“我们有过教训,深深地认识到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是居民区安全的底线之一。”2018年到2020年,街道辖区内连续三年发起过三起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痛定思痛, 从2021年起,街道着手充电点位的布设。
作为建设成熟度较高的社区,空间紧张是街道布设充电点位的一大难题。街道通过“一小区一方案”,“螺蛳壳里做道场”,精细化地实现充电点位的布设。
在有集中车棚的小区,街道联手物业对车棚进行翻建、维修,加装安全充电设施,让原有充电点位能安全地用起来;在没有集中车棚的小区,探索了“挡雨片式”“蘑菇头式”小型充电设施,见缝插针;在外卖骑手集中密集区域,引入了专用换电柜等。
创新方式,多方共解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
破解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并不是街道一家发力。在曹家渡街道,街道、居委通过党建联建,调动起社区单位的力量,共建共享充电点位。
在有近百年历史的“中行别业”小区,布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位着实紧张。小区内的商务楼宇也来帮忙。商务楼宇建华大楼的一层,有一间敞开着大门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库。这里原来是大楼物业的内部用房,在街道的引导与协商下,小区物业腾出了这处空间,并出资装修了停车库,配备了充电与安全设施,打造了可供10辆电动自行车停放与充电的车库。车库开放后,白天,在大楼内办公的白领会停放电动自行车;白领下班后,居民会将电动自行车停进来充电,实现了“错峰充电”。
在长寿路、武宁西路口上的高端商务楼——智慧广场,商务楼物业开放了地面上可以停放40辆电动自行车的集中停车区。每天下班后,白领的电动自行车骑走后,周边小区的居民就骑车过来充电,大家还约好,第二天一早尽量都骑走,“不要影响白领的使用”。
街道还发动辖区内相关政府部门将自有的非机动车车棚,开放给周边居民错时使用。
一些街面上的充电口需要电力供应,街道发动社区单位、沿街商户“借电”。“区属企业第六粮油的门店为帮助我们一个小区安置换电柜,自己出资进行了门店电力的扩容。”孙逸玲说。
静安区还制定出台了《静安区电动车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明确举报电动车违规充电行为经核实情况属实的,给予举报人20元/次的奖励。“今年以来,静安区共收到有效电动自行车举报信息250条,查实后奖励86条,总奖励金额超2200元。”邓虎成说,“我们希望调动起群防群治力量参与排查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积极性,营造‘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电动车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唐烨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佳思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