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回答大家的疑问,华南农业大学当然是“双一流”。不仅是,还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唯一入选的农林类高校。至于“211”,虽然这一概念非常深入人心,但实际上,“211”和“985”已不再评选,成为了过去式,而“双一流”建设可以说代表着未来高校发展的趋势,是新的评价高校的标准。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华农作为一所老牌实力院校,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评选中跻身“双一流”高校之列。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双一流”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需要有高水平的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这三方面,华农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小编就以该校2023年的整体表现来为大家介绍。
在人才培养方面,华农在2023年获得了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1门,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另外,华农作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坚持《“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中提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华农学子获得了多项国省级挑战杯奖项、多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奖项,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中,该校学生在国画、书法、舞蹈等各个方向都有所斩获。
在科学研究方面,华农2023年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等多个国家级项目;获批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科研平台和重点实验室4个;该校还获得各类各级科技奖近70项,足以见其在科研方面的实力之强。
并且除了奖项上的成就,华农的科研成果更是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悉,该校在水稻、大豆、蔬菜、畜禽等方面的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尤其在大豆研究中,该校解决了“北豆南移”的育种问题,在华南及热带亚热带地区累计推广面积1500多万亩,在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广泛开展了大豆科技联合攻关。
在国际交流合作上,该校不断推进对外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层次和水平、搭建高端国际合作平台。至今已获批多个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和多个国际农业科技产业创新院项目;主办多场国际学术会议。
华农还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国际伙伴计划,资助作物学、农业工程、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与国外高水平学科或机构开展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据悉,目前该校已与47个国家和地区的153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249份合作协议。
总而言之,华南农业大学在方方面面都展现出高水平的整体实力和极大的持续发展潜力。因此,在“双一流”建设的动态调整中,华农的脱颖而出不正是“实力说话”的必然结果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