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曾言,近代唯一佩服的人就是曾国藩,为何这么说?

0
分享至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1917年8月23日,时年二十四岁的毛主席发出了这一句感慨,九字之句,足以看出主席对曾国藩之钦佩。

自少年时期,主席就已经受到了曾国藩的影响,16岁时,主席在湘乡东山中校读书,而曾国藩恰巧就是湘乡人,主席当时就感叹,一介书生,危难之际竟能举兵扶梓,率领三湘子弟转战半个中国,最终大胜太平军,称“同治中兴”之名将,死后追封“文正公”。



晚清重臣曾国藩,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勤勉好学,可堪重任

嘉庆16年(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荷叶塘白杨坪的一户普通人家,家中兄弟姐妹九人,作为长子,曾国藩儿时就不负众望,展现出惊人天赋。

祖父虽没有文化,但多年走南闯北的生活使得他拥有丰富的阅历,秀才父亲曾麟书从小颇为重视子女之教育,六岁时,便将曾国藩送往私塾读书。



8岁的曾国藩不负众望,熟读八股文,牢记五经,14岁能通晓《周易》、《史记》,在长沙童子试中表现亮眼,成绩列为优等。

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曾国藩可谓老天爷赏饭吃,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考取秀才,并于六年之后的殿试中成功考取进士。

自此,曾国藩人生之路步入正轨,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受到道光帝的赏识,被亲拔第二。从1838年开始,之后的十余年,曾国藩一路从翰林院圣人署工部左侍郎,连续升迁七次,官居二品。



成立湘军,功成名就

谈及曾国藩毕生之重大成就,那建立湘军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他这一路的颠沛流离,终究换来了一个来之不易的结局。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曾国藩离开京城,前往故土湖南一带,依靠仕途、家族、好友关系人脉,建立了一支地方军团,称作湘勇。

按照清朝的惯例,文官是不能管理军队事务的,可曾国藩却打破了这种惯例,究竟是为何?

首先来说一说主观原因,十年之内升迁七次,这种“梦幻般”的开局,让很多人望尘莫及,可官位虽然不断提升,但曾国藩却失去了往日的斗志,居庙堂之高,自己的每一个计划都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做起事来障碍重重。



此时腐朽的清政府,每一个细胞都充斥着黑暗,官场上的风气让曾国藩感到窒息,他想为国家做实事,那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

不久,一件不知是好是坏的事,让曾国藩的人生再次迎来转机,咸丰帝上任后,尽管刚开始对曾国藩信任有加,但烧完了新君的三把火,咸丰帝也开始逐渐堕落,看着咸丰帝整日不理朝政,曾国藩失望至极,离开京城的念头也在内心深处萌生。

随后,客观因素也接踵而至,在赶往江西任职的路上,噩耗突然传来——母亲离世了!

曾国藩眼前一黑,若不是母亲在背后的苦苦支持,自己怎会考取进士,成为高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家族又怎会迎来希望。但自己还没来得及尽尽孝心,就和母亲天人永隔了。



出来十四年,曾国藩一次家也没回过,而在封建社会,官员父母离世后,须回家守孝,因此曾国藩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湖南老家。

按照正常的逻辑,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曾国藩须守孝结束后才能重返朝廷,可太平天国运动殃及大江南北,这支在一开始并不引人注意的队伍,竟然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战斗力,让清政府陷入危机之中。

面对危急的形势,咸丰帝坐不住了,而在家守孝的曾国藩,也因特殊情况重新出山,为创办湘军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的目光十分长远,军队和政权息息相关,自己虽萌生创建湘军的念头,但在那个满人统治的年代,一个汉人突然宣布要跳出国家体制,自己创立一支军队,无疑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



可不创立军队,只有死路一条,因此,曾国藩只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听从咸丰帝的一切建议,但在上折子的时候,将“团练”巧妙改为“大团练”,心急如焚的咸丰帝也顾不上这些细枝末节,给了曾国藩这把“尚方宝剑”。

得到了咸丰帝的同意批示,可难题随之而来,创建军队的巨大开支,从何而来呢?只有一条出路——劝捐。

曾国藩以保家卫国的名义向当地富豪乡绅摊牌,虽然得到了支持,但远远不够,于是曾国藩只能铤而走险,向咸丰帝求了几千张清朝最高学历——“监生”名额和众多官员的任命状,明码标价出售。



这一招虽不地道,但效果甚好,各地乡绅慕名而来,买官卖文凭,资金问题终于迎刃而解,1854年,曾国藩组建了一支一万七千人并配备几百门洋炮的湘军。

镇压太平军

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湘军在战场上表现神勇,在武昌、九江、安庆直至南京,接连击败不可一世的太平军。直到1864年,湘军规模已经发展到了12万人。

在这期间,为了保持湘军强大的战斗力,深谙治军之道的曾国藩,实行高薪制度,兵由将选,并且重视军队内部政治教育。



在曾国藩的管教之下,湘军不论是凝聚力还是积极性都大幅增加,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击垮了天平军,让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洋务运动,大显神威

作为晚清洋务运动的先驱,曾国藩在同太平军交手的时候,就意识到了“洋炮”的威力。于是便在安庆准备筹建一家兵工厂,同晚清重臣李鸿章一起,喊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正式开始洋务运动。

1861年,经朝廷批准,曾国藩终于如愿以偿,在安徽安庆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却是划时代的,我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都出自安庆内军械所。



1864年,攻克南京之后,曾国藩将安庆内军械所迁至南京,更名为金陵内军械所。在这之后,曾国藩联合李鸿章一起,创办了建安制造总局,并派遣容闳奔赴国外成套购买“制器之器”

连一个字母都不认识的曾国藩,虽然没有出过国门,甚至鲜少和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对于他们先进的科技,曾国藩感到震撼,于是在江南制造总局创办期间,曾国藩特地聘请了众多洋人专家。

这些洋人专家和国内的手工匠人不同,他们制造机器,都是根据书中的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操作,可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英文字母,若不精通外语,定然看不懂,更不必说凭借着几本书制造机器了。



曾国藩顿时醒悟,“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不能只买洋人的东西,聘请洋人专家,还要学习他们的技术!

于是他立刻将这一想法汇报给朝廷,清政府虽愚昧之极,但对曾国藩等人格外信任。得到准许之后,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翻译馆,聘请了众多知名国外学者主持事务,负责引进和翻译西方科学技术类书籍。

据统计,该馆共译书160种,涉及兵学、工艺、兵制、医学等各种方面,让国人有了放眼世界的机会,为洋务运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与此同时,1871年曾国藩联合李鸿章上奏《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请求以朝廷的名义,派遣国内学子前往美国留学。



此时虽众多官员仍旧沉浸于“天朝上国”美梦无法自拔,但看到曾国藩等人发起洋务运动之后得到的众多成功,百官哑口无言,而朝廷也通过了这一申请。

次年8月11日,第一批留美学子启程,这一百二十名远赴美国的学子中,走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等一大批栋梁之才。



结语:

1872年3月12日,午后散步的曾国藩突发脚麻,被搀扶送回书房后静坐三刻,便驾鹤西去!

百姓巷哭,绘像祀之。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曾国藩为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曾文正公”虽离世,可精神却不断滋养后世之辈。

青年时期的伟人,深度了解曾国藩之思想,学习、感悟但并不局限于其思想,与时俱进,在五四运动中接受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东方寻史
东方寻史
山巅俯瞰兴衰史
741文章数 12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哈佛大学中国官方机构:不清楚前招生委员喊话姜萍一事

头条要闻

哈佛大学中国官方机构:不清楚前招生委员喊话姜萍一事

体育要闻

豪华阵容,原始战术 英格兰10亿天团就这?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定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

科技要闻

为什么你的iPhone,肯定用不上"苹果AI"?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健康
家居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能动司法尽“执”履责 ——“交叉执行”高效能

旅游要闻

游客放狗进赛里木湖追天鹅,景区回应!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家居要闻

研己实景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