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挖土2kg,或引爆国际争夺!要不要分给美国?

0
分享至

今年5月3号中国嫦娥6号探测器,搭载众多科研实验仪器成功升空,进入了月球的轨道。

此次嫦娥6号的主要工作任务,重点是在月球南极的艾特肯盆地登陆,对月球背面进行原位勘察,同时采集两公斤月球表面的土壤返回地球。



这一次我国嫦娥6号的行动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少国家都向我国申请带走一部分月壤,其中就有美国。

然而就在此前不久,嫦娥6号要在月球背面采集土壤样本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在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针对NASA的“2025财年预算申请听证会”时,被人问到“中国人在月球背面做什么”时,尼尔森还说“月球背面永远都是黑暗的,美国人不打算去那里,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去”。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拉萨的态度怎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开始的不屑到现在希望中国可以主动给他们一些月壤。

只不过是月球表面的一些土壤,为什么大家却挣破了头,NASA甚至为了月壤连基本的脸面都不要了?

其实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探月工程开始的时间并不早。我们用了20年的时间,从原本的落后进入现在的世界前列,说是后起之秀一点也不夸张。



而且我国的探月工程走得特别扎实,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

具体来说,我国在进行勘验时,第1步是先发射月球的探测卫星,实现绕月飞行。

并且通过遥感探测的方式,获取了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掌握了和月球有关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料。



基于以上信息,我国经过充分准备,月球车终于登上了月球,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同时实现了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的自我突破。

完成这两步以后,我国就可以进入新阶段,那就是在月球表面进行取样,并且带回地球研究。

那是因为我国的三步走战略非常扎实,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所以才厚积薄发,有了现在的实力。



之前的嫦娥5号在月球的正面采集了一部分的土壤样本,这次嫦娥6号的工作难度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着陆地点位于月球南极的艾特肯盆地。

之所以会选择这里,但是因为艾特肯盆地的科学研究价值极高。

所谓的月球背面其实是相对地球而言,因为受到潮汐锁定,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因此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也就是大家说的正面。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月球的背面,所以关于月球的背面有很多传说,比如在那里有外星人建造的星球基地,停靠着许多的宇宙飞船,甚至有人声称在曾经的探月工作当中,有宇航员发现了外星人的尸体。

其实真实的月球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不过确实有些恐怖。

因为在月球的背面有许多起伏不平的撞击坑,像此次嫦娥6号着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就是太阳系第二大的撞击坑。



月壤在研究月球地质历史和演化过程中是十分关键的信息来源,通过分析月壤的成分和结构,我们就能顺利了解到月球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构成,对于解开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也会有巨大的帮助。

月壤中还含有丰富的资源,比如稀有气体、钛铁矿、克里普岩等等,可以在可控核聚变燃料、制造航空航天器材和电子产品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月球的土壤中,月球背面的土壤,研究价值更是远远超过了月球的正面。



毕竟人类拍到的月球背面照片本来就不多,在月球背面登陆这可是人类第一次,土壤还是最具研究价值的艾特肯盆地,国际上当然都密切盯着。

没有一个国家不想登月,哪怕是已经掌握了登月实力的国家,也都想在月球的背面采样,但目前只有我国有这个实力。

但中国和某些自诩自由民主的国家不一样,在嫦娥六号发射任务中,我国与多个国际合作伙伴进行了科研仪器的共享,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国家有机会向我国申请,带走有些月球背面的土壤用于研究。



这下轮到美国坐不住了,因为除了外交因素,我国主动送给美国,他们是没办法主动张口要的。

当年我国刚开始发展航天事业的时候,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作为理由,出台了利沃夫法案,禁止美国航天局与我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直接加我将我国排除在了美国的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外。

当时以美国看来,中国的航天实力这么拉胯,这么做就彻底切断了中国的成长之路。

但美国却没想到,中国的航天人员愣是杀出了一条血路,直接扭转了局势。



美国这么多年以来,在航空航天领域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而现在眼热我国在月背采样,又开始自圆其说,不用管利沃夫法案,可以直接与我国航天对接,申请一些月背的土壤。

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似曾相识?在不少网络小说当中,那些无耻又无赖的恶毒反派,也做过类似的事,有一种小说剧情照进现实的感觉。

至于等到嫦娥六号返回地球,我国到底会不会给美国月壤,这还得看美国的态度。



如果只是为了分一杯羹,继续用祖传的傲慢态度,那还是趁早别张口了,毕竟招人烦。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太意外了,仁爱礁坐滩军舰之所以没有快速解体,居然是它在搞鬼!

太意外了,仁爱礁坐滩军舰之所以没有快速解体,居然是它在搞鬼!

老妖的针见
2024-06-14 14:20:02
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西楼饮月
2024-06-16 20:49:06
嘉德勋章日:凯特未出席,苏菲成颜值担当,查尔斯总算穿对了袍子

嘉德勋章日:凯特未出席,苏菲成颜值担当,查尔斯总算穿对了袍子

元爸体育
2024-06-18 01:28:05
炒股16年心得:用最简单的炒股方法,只买一种股票,简单却很赚钱

炒股16年心得:用最简单的炒股方法,只买一种股票,简单却很赚钱

股经纵横谈
2024-05-29 18:19:49
一场颠覆全国格局的巨变已经发生!

一场颠覆全国格局的巨变已经发生!

米筐投资
2024-06-17 07:04:11
罗冠聪被悬赏及撤销护照后再遭暴击,港府决不容忍

罗冠聪被悬赏及撤销护照后再遭暴击,港府决不容忍

阿离家居
2024-06-17 23:14:12
最高院:借职业放贷人钱的合同无效,不用还息,已还的可抵本金!

最高院:借职业放贷人钱的合同无效,不用还息,已还的可抵本金!

周军律师聊案子
2024-06-17 10:26:07
“取款需派出所同意”引发热议 记者探访多地银行:大额取现多需预约、核实用途

“取款需派出所同意”引发热议 记者探访多地银行:大额取现多需预约、核实用途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7 22:09:03
小米米家吸管杯上架有品众筹:316L 不锈钢内胆、1L 容量,99 元

小米米家吸管杯上架有品众筹:316L 不锈钢内胆、1L 容量,99 元

IT之家
2024-06-17 22:42:15
突然闭店!连锁品牌!无锡3家…

突然闭店!连锁品牌!无锡3家…

无锡eTV全媒体
2024-06-17 20:25:08
记者:巴西中场爱德华多-恩里克已确定离开青岛西海岸

记者:巴西中场爱德华多-恩里克已确定离开青岛西海岸

懂球帝
2024-06-17 20:03:21
“中国跑酷元老”张磊因心脏病去世,年仅39岁

“中国跑酷元老”张磊因心脏病去世,年仅39岁

直播吧
2024-06-17 16:08:10
没有比x生活更好用的医生了吧!

没有比x生活更好用的医生了吧!

性学研究僧
2024-06-17 11:19:17
初二女儿端午节轻生,父亲看着两箱试卷痛哭:我知道问题所在了!

初二女儿端午节轻生,父亲看着两箱试卷痛哭:我知道问题所在了!

青栀伊人
2024-06-15 22:00:45
3-0!欧洲杯首场冷门,前中超外援世界波,五大联赛球星集体失常

3-0!欧洲杯首场冷门,前中超外援世界波,五大联赛球星集体失常

环太平洋老正太
2024-06-17 22:52:55
今天是6月17日深夜,刚刚得知一个重要消息,将要来大动作吗

今天是6月17日深夜,刚刚得知一个重要消息,将要来大动作吗

股市皆大事
2024-06-17 19:48:32
8人在冷藏车内身亡后续:媒体公布更多细节,她们本可逃过一劫!

8人在冷藏车内身亡后续:媒体公布更多细节,她们本可逃过一劫!

古希腊掌管松饼的神
2024-06-17 16:05:17
男人一天最多做几次?连续发射的危害你知道吗?

男人一天最多做几次?连续发射的危害你知道吗?

桃小夭
2024-06-17 08:56:59
第一次性生活有多痛?进不去怎么办

第一次性生活有多痛?进不去怎么办

喜马拉雅主播暮霭
2024-06-12 09:53:49
笑不活了,中俄免签的第一批受害者出现了,要被评论区笑死了

笑不活了,中俄免签的第一批受害者出现了,要被评论区笑死了

奇特短尾矮袋鼠
2024-06-07 15:54:13
2024-06-18 03:44:49
夏知观史
夏知观史
读史以明智
284文章数 2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欧洲杯-卢卡库屡失良机两进球被吹 比利时0-1斯洛伐克

头条要闻

欧洲杯-卢卡库屡失良机两进球被吹 比利时0-1斯洛伐克

体育要闻

飞翔的斗牛士 如今也迎来最后一舞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人均养老金上调3% 怎么年轻人吵翻了?

科技要闻

为什么你的iPhone,肯定用不上"苹果AI"?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教育
本地
艺术
手机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时间越来越少了,还有一道压轴题目,没做完的小朋友手心都出汗了

本地新闻

能动司法尽“执”履责 ——“交叉执行”高效能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手机要闻

体验爆杀安卓?iOS 18上手:前所未有的自由度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