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起中国和非洲的友谊,很多人都会提到那条贯穿非洲大陆的"坦赞铁路"。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中国还处在贫困落后的状态时,就主动向非洲国家伸出了援手,在当地修建了这条铁路大动脉,将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两国紧紧相连。
然而,这条曾经见证中非友谊的铁路,现在却处于困境当中,不仅运输量一日比一日少,当地的居民为了获得钱财甚至去挖铁路下的电缆,这样的状况令人深感痛心,坦赞铁路是如何变成现在的模样的呢?
«——【·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一条看似平凡的铁路,承载着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见证了中国从一个被欺压的弱小国家,成长为今天的国力强盛。而这条铁路的诞生之路,更是凝聚着无数中国儿女的鲜血与汗水。
20世纪60年代,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刚从殖民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急需发展本国经济。但赞比亚是一个内陆国家,坦桑尼亚虽在沿海,却地形复杂交通闭塞,都极大制约了两国的出口和发展。
于是,两国领导人拍板决定:修建一条连接两国的铁路,打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可是,两国当时穷困潦倒,哪里来的钱和技术修路?在向西方国家求援无果后,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当时也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身上。
尽管当时的中国自身也正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毛主席和周总理深知,要走向复兴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帮助非洲兄弟实现发展愿景,不仅是国际主义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们赢得更多支持,打破外交孤立的困境。
«——【·全力援助·】——»
于是,在1967年,中国同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正式签署了铁路援建协议。
中国将为两国提供达10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同时派出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和工人前往非洲,全权负责修建这条贯穿非洲的钢铁巨龙。
为了确保工程实施,我国专门从各地遴选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建坦赞铁路工程指挥部,直接掌管铁路建设全过程。工人们则是从1969年陆续抵达非洲,开启了一段艰辛而不平凡的奋斗征程。
要知道,这条铁路贯穿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山高谷深,河流湍急,原始丛林遍布。当时的施工条件极为恶劣。
热带丛林里潜伏着各种致命疾病,疟疾肆虐,曾有数名中国工人不幸罹难。同时,由于当地基础设施极为落后,修建铁路所需的物资也都得长途跋涉运往施工现场。这使得整个工程进度异常缓慢。
除了与自然和病魔的搏斗,施工现场还时常遭到敌对分子的袭击和破坏,中国籍工人们也时常遭受生命威胁。据说,整个施工过程中,就有70多名中国工人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为这条铁路铺就了一条坎坷之路。
尽管艰难重重,但我国工人们从未消沉,用顽强的斗争精神一次次战胜重重阻力。终于,在1976年,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正式贯通。
这是一条承载着中非人民深厚友谊的钢铁长龙,更是展现中华儿女顽强意志和不屈斗争的永恒象征。
虽然现在由于年久失修,铁路已渐趋萧条,但在那个年代,它曾如同一股强劲动力,推动了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两国的经济腾飞,助力了两国走上了发展的阳关大道。
«——【·摇摇欲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坦赞铁路的运营状况开始出现下滑。
在坦赞铁路通车运营50多年后,这条曾经串联东非和南部非洲国家经济命脉的钢铁长龙,如今已是黯然失色。由于种种原因,它的运营状况一落千丈,吞吐量远不如当年。
据一位资深铁路司机回忆,在他年轻的那些岁月里,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货车和客车在这条铁路上来回穿梭。那时的坦赞铁路可以说是非常繁忙,像一条汪洋的大江,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从未间断。
然而时代变迁,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区域内其他交通方式的兴起,坦赞铁路的运输量逐年下滑。到那位老司机退休时,一天里能见到的火车数量已经寥寥无几。
有时连一对列车都看不到,这条本该是热火朝天的铁路似乎已经步入了寒冷的冬眠期。
自然,运量的锐减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这条铁路的经济效益。如今铁路公司已无力支付工人的退休金,连最基本的运营费用都捉襟见肘。
一位老铁路工人无奈地说,铁路上本该井然有序运转的火车,如今竟也像游荡的乞儿,行走在被遗忘的钢轨上。
坦赞铁路运营困难的另一个主因,就是长期的维护不力导致整体设施老化严重。修建这条铁路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年所使用的设备和材料早已步入了更新换代的期限。
铁轨年久失修,出现了大面积锈蚀;桥梁路基由于长期风吹日晒,也面临着坍塌的风险;铁路沿线的通讯和供电设施同样陈旧残破。总之,你所见到的处处都是坦赞铁路严重老化的景象。
与此同时,由于长期资金短缺,两国政府和铁路公司对这条铁路的维护投入也明显不足,根本无力对老化设施进行全面翻新。
比如铁轨的维修只能是临时性的,应急处置而非彻底解决;而新式列车和信号系统的引进更是无从谈起。
在如此粗放式的运营和管理下,铁路的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加。如专家所说,如果任由老化一直持续下去,坦赞铁路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线停运,成为一条彻底的"垃圾铁路"。
除了维护不足外,坦赞铁路当前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就是沿线贫困居民对其的不当破坏行为。一些生活环境极为恶劣的居民为了维持生计,竟将铁路当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偷盗沿线的铁轨,拿回家中当做建筑材料或者围栏;一些人则直接挖掘路基旁的电线电缆,贪婪地将其拿去出售,以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更有甚者,一些居民竟将铁轨附近的大树推倒,从而加剧了铁路的泥石流风险。
面对如此严重的群众性破坏行为,双方政府和铁路公司已多次进行劝阻,并采取了一些惩戒措施,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贫穷造就了这些行为,只有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顽疾。
在如此种种困难的夹击下,这条承载了中非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钢铁长龙固然已是风光不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双方共同努力,这条陪伴两国成长的"命脉"一定还会重焕光芒。
尽管如此,中国并没有放弃对坦赞铁路的支持。通过多次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中国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进行铁路的维护和升级。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非洲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深化与非洲的合作关系。
«——【·友谊不朽·】——»
诚然,在5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那条连接东非和中南非的钢铁巨龙已有些衰败。一度因为缺乏维护保养,甚至还出现过当地居民拆卸铁轨和电缆的糗事,令这段承载着中非友谊的"钢铁长龙"摇摇欲坠。
但是,尽管面目全非,坦赞铁路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照亮了中非两国人民友谊的道路,也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血脉。
正是那些艰苦朴素的工人们,用他们的青春热血涂抹出了友谊的彩虹。他们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缩影,。
他们冲锋在前,与热带丛林斗争,与高山峡谷搏击,与疟疾对抗;他们在暴雨骤雪中操作,哪怕面对什么样的苦难,也绝不退缩。对于坚韧的中华民族而言,再大的困难都是一种历练,是淬火重塑的过程。
这种"拼尽全力"的坚韧品格,正是在那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施工过程中一点一滴凝聚而成的"坦赞铁路精神"。
它就承载在每一寸铁轨之上,镌刻在每一个工地上。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品格,让一条看似平凡的钢铁长龙成为了中非友谊的永恒象征,也让整个非洲大陆铭记住了那个伟大的东方民族的硬气和担当。
«——【·携手共进·】——»
而今天,当中国强起来后,我们依旧没有忘记当年的诺言和嘱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已为非洲多国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设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迈向发展。
就拿肯尼亚来说,中国已经为这个东非国家修建了连接首都内罗毕到蒙内铁路,全长480公里,是目前非洲大陆上最先进最大的标准轨距铁路工程。
这条被誉为"肯尼亚的脊梁"的铁路不仅将肯尼亚和邻国密切联系在一起,更成为联通整个东非的关键枢纽。
除肯尼亚,中国"一带一路"的身影几乎遍布了整个非洲。仅2022年,我国对非洲投资就超过4.2万亿元人民币,改善了无数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
铁路、港口、公路、电站等"民生工程"已遍布撒哈拉以南非洲38个国家,直接惠及20多亿非洲人民。中国也成为非洲国家合作伙伴和最大贷款国,深深镌刻在了非洲人民的心中。
我们与非洲的这份情谊,从半个多世纪前坦赞铁路的修建就已经开始了铺垫。伴随着中国日益强大,这种情谊正在走向全新的高度。
从昔日被压迫、落后的状态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哲学和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
正如当年修建坦赞铁路的决心和勇气一样,中国正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携手非洲兄弟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结语·】——»
总之,中国和非洲的友谊路会一直延续下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条路现在已然成了一条双向的大路,不仅是中国通往非洲发展的大道,也是非洲友人借鉴中国发展经验的便捷通道。
当年,我们为他们修路;如今,我们同在"一带一路"上携手同行,共同谱写中非命运与共的新篇章。历史的接力棒将永远传递下去,而伟大的友谊永不止步。
参考资料:
坦赞铁路现状:努力维持运营 期待重生——中国青年网
参考消息国庆特稿丨坦赞铁路见证中非“全天候”友谊——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