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南京市建邺区2024年小学、初中招生政策

0
分享至


为做好2024年全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行为,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助推义务教育“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招生工作有关要求以及《关于做好2024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宁教〔2024〕6号)要求,免试就近入学、规范有序入学、阳光监督入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更好地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落实法定责任。切实保障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接纳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轻度残障儿童随班就读,保障符合政策条件的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小学。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确保义务教育入学“一个不少”,要切实履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法定职责,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建立“一对一”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工作台账,并全力做好劝返工作。各校不得拒绝或变相拒绝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违反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严格规范管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通过笔试、面试(谈)、评测等方式招生,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严禁无计划、超计划、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学校间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以高额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方式争抢生源;招生结束后,学校严禁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各校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做好学籍注册和管理,及时将学生信息录入到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新生学籍注册审核,确保招生计划、录取名单、学籍注册、实际在校就读相一致;各校不得擅自为违规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的学生办理学籍注册、转接手续;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分离、空挂学籍;严禁收取择校费、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以及跨学期收取学费;严禁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等,不得以分层走班等形式变相分快慢班。

3.合理统筹安排。区教育局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苏政办发〔2015〕45号),核定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布局及当年适龄儿童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兼顾施教区划分的延续性,合理确定公办小学的施教区和招生规模,学校招生规模和施教区生源数量基本相当。按照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部署要求,民办学校属地化管理,进一步调整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占比,不断优化义务教育结构,综合生源情况、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科学编制和下达年度招生计划,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核准的招生计划实施招生。严格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生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坚决杜绝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所有学校不得超出规定增设限制条件,拒绝或变相拒绝适龄儿童报名。

4.推进均衡发展。区教育局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均衡资源配置、加强师资流动、集团化办学、校际结对托管等途径,促进辖区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有小学严格落实均衡编班、均衡安排师资规定。各校按课程标准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要求,小学一年级设置入学适应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

三、招生办法

(一)报名条件

新生入学年龄应满六周岁(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出生),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招收不足六周岁的儿童入学。适龄儿童确因身体等原因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提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或其他有效材料,由区教育局核准。残障儿童入学年龄可视不同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

(二)公办学校招生

依法保障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学位,确保2024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符合教育部、省和市相关文件要求。

1.施教区免试就近入学

施教区内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常住户籍,其户籍原则上应随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且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不动产权证(持有者仅为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且实际居住不少于一年(至当年5月31日止),可在施教区小学报名入学。除双胞胎(多胞胎)、符合政策的多孩外,原则上每套住房六年内只安排一名适龄儿童在施教区小学就读。

(1)属下面情况之一、持有相应证明材料的适龄儿童,也可以在施教区小学报名入学:

①适龄儿童户籍随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一方,并在施教区常住,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市工作的现役军人、外地户籍、务农或出国定居的;父母离异,其子女户籍随法定监护人,并在施教区常住的。

②适龄儿童户籍单立或随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施教区常住,其父母双方均为不在本市的现役军人或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

③适龄儿童随父母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落户,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未分配住房,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实际常住且户籍从未迁移过的。

(2)材料审定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①适龄儿童家庭拆迁尚未重新购房的,应出具相关部门的拆迁证明,由适龄儿童全家户籍所在地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拆迁后重新购房、尚未取得不动产权证的,应出具相关部门的购房证明,由新购房所在地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②适龄儿童与法定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址、不动产权证不一致的,集体户或户籍空挂且家庭无房产的,由户籍所在地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③报名登记工作开始后,适龄儿童家庭住房或户籍变更的、过期报名的,由户籍所对应的学校登记情况并报区教育局,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④材料审定中其他特殊情况的适龄儿童,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3)二手房购买者子女入学:

适龄儿童入学,其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原则上须在入学前一年的5月31日前办好二手房的不动产权证及户籍迁入手续,并实际居住。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2.特需儿童入学

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轻度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通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经教育诊断与评估认定、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适龄特需儿童入学或休学康复后复学。中、重度残障儿童安排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于身体、心理有特殊情况的儿童,其法定监护人有明确告知学校的义务。

3.随迁子女入学

根据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我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通知》(宁教规划〔2019〕12号)要求,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随迁子女是指处于义务教育阶段、随务工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来宁暂住、非南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不包括本市户籍在市内跨区流动的务工人员子女。

随迁子女到我区公办小学就读,须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1)家庭户口簿和随迁子女法定监护人身份证;

(2)由公安部门出具的随迁子女法定监护人居住证,需在建邺区居住地连续居住且满一年(居住年限计算至当年5月31日止);

(3)随迁子女法定监护人相对稳定工作证明,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及个人在宁缴纳社会保险连续且满一年凭证,或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在宁连续且满一年有效营业执照(相关证照年限计算均至当年5月31日止)。

区教育局待本区户籍学生义务教育学位派定后,于7月1日至7日安排符合政策条件的随迁子女网上报名登记,8月10日前统筹安排公办小学就读。已统筹安排的随迁子女应在规定时间内到相应学校办理报到手续,逾期不报到的,作自动放弃处理,学校不再保留学位。若随迁子女在报名登记时提供与事实不符材料,一经查实,区教育局有权拒收该生入学。

4.政策照顾对象入学

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过程中,对以下对象的子女给予适当照顾:烈士、因公牺牲的军人;驻国家确定的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军队划定的三类岛屿部队以及从事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军人;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等其他符合现行优待政策的军人;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全国劳模、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对建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等。符合条件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等子女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执行。政策照顾对象由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区教育局审核批准后,根据学校学位情况进行统筹安排。政策照顾对象名单(国家规定不宜公开的除外)应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三)民办学校招生

民办学校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原则上在学校审批机关的辖地内招生。有参加电脑随机派位需求的本区户籍适龄儿童,根据学校招生范围填报派位志愿,最多可选2所学校报名。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所有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报名后,学生如果被电脑随机派中(报名人数小于招生计划数时,报名的学生视同被派中),需在统一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到学校现场确认,完成后续相关手续。如果被2所学校同时派中,则需明确选择其中1所学校。逾期未到现场确认的,视为放弃。双胞胎(多胞胎)子女参加电脑随机派位时,家长可自愿申请“双胞胎(多胞胎)绑定”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后的学生不得被其他学校再次录取,也不得回施教区公办学校就读;参加报名未被电脑随机派中的,凡符合施教区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可到施教区学校就读;参加报名被电脑随机派中后选择放弃的,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各民办学校按市教育局要求制定招生方案,方案由区教育局审核、报市教育局备案后,按照统一的时间节点向社会公布并规范有序实施。电脑随机派位由区教育局按照全市统一制定的操作规则组织实施。电脑随机派位录取须有公证机构参加,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四、招生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建邺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宣传和执行各级政策要求,统一招生步调,规范、平稳、有序地做好招生入学工作。各校成立学校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招生入学工作方案,认真学习和规范执行招生政策,配合区教育局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各小学要在招生报名前向社会公布学校性质、办学规模、招生计划及施教区范围,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入学事项公告,主动接受监督。

2.优化信息登记。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便捷招生入学流程,减轻群众负担。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原则,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按照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等信息,做好学生相关信息保密工作。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信息。

3.实施阳光分班。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全区所有小学全面实施阳光分班。按照市教育局要求的时间节点,8月10日各小学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或公布新生名单)后,各校制定阳光分班的实施方案,报区教育局审核、市教育局备案备查。各校应注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但不得以分层跑班等形式变相分快慢班。

4.落实责任追究。招生入学工作结束后,按照隶属关系,区教育局组织逐校排查,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招生行为。对于违规违纪招生的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减少下一年度招生计划、停止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对出现招生工作把关不严、监管不力、违规建立学籍等的,依规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及当事人、责任人的责任。区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各校招生入学工作作为今年督导的重要任务,适时对各校招生入学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督导:责任督学要将各校招生入学工作纳入日常督导范围,制定计划对所负责学校进行随机督查并做好写实记录。对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规招生行为,列入区教育局重点督办事项,严肃查处追责。

5.营造健康氛围。各校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与新闻宣传部门和有关单位通力合作,深入细致解读招生入学政策,努力争取家长、学生和社会对政策的了解、理解与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对不实报道信息及时予以澄清。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理性帮助孩子确立成长目标。

五、本办法由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招生咨询电话:87778252(工作时间)

招生举报电话:87778270(工作时间)

招生举报邮箱:2655967804@qq.com

2024年建邺区公办小学施教区及招生计划一览表

(点击放大查看↓↓↓)





2024年建邺区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时间安排

5月20日(周一)

区教育局公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公布后,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启动招生工作。

5月16日至20日(周四-周一)

民办一贯制学校征求本校小学毕业生直升初中部意愿,学生监护人办理相关手续并签字确认。

5月23日(周四)起

公办学校发布入学公告,民办学校发布招生简章,明确招生入学登记相关事项。

5月24日至25日(周五-周六)

跨区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回户籍所在区教育局指定地点(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报名登记。

6月1日-2日(周六-周日)

全区公办小学组织小学新生现场报名登记。

6月5日(周三)

区教育局公布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计划。

6月7日至8日(周五-周六)

小学毕业生填报电脑派位志愿。

6月15日至16日(周六-周日)

小学新生填报电脑派位志愿。

6月22日(周六)

同步进行民办学校、热点公办学校和南京外国语学校电脑随机派位,并公布结果。

6月23日(周日)

市教育局开通电脑派位结果网络查询。

6月25日(周二)至7月5日(周五)17:00前

被电脑随机派中或通过南京外国语学校语言能力测评的学生及其监护人到相关学校,现场办理录取确认手续。

7月1日至7日(周一-周日)

符合政策条件的随迁子女网上报名登记(具体办法通过微信公众号“建邺教育发布”提前发布)

7月6日至7日(周六-周日)17:00前

确认直升民办一贯制学校初中部的学生及其监护人到相应学校,现场办理录取确认手续。

8月10日(周六)前

公办、民办学校发放入学通知书(或公布新生名单),完成招生工作。

(备注:以上日程如因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发生变化,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进南京择校家长群

了解更多择校升学信息


为做好2024年全区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保障适龄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行为,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助推义务教育“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招生工作有关要求以及《关于做好2024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宁教〔2024〕6号)要求,免试就近入学、规范有序入学、阳光监督入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更好地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落实法定责任。切实保障每个适龄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接纳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轻度残障少年随班就读,保障符合政策条件的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初中。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确保义务教育入学“一个不少”,要切实履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法定职责,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建立“一对一”失学辍学适龄少年工作台账,并全力做好劝返工作。各校不得拒绝或变相拒绝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违反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严格规范管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通过笔试、面试(谈)、评测等方式招生,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严禁无计划、超计划、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学校间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方式争抢生源;招生结束后,学校严禁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各校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做好学籍注册和管理,及时将学生信息录入到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新生学籍注册审核,确保招生计划、录取名单、学籍注册、实际在校就读相一致;各校不得擅自为违规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的学生办理学籍注册、转接手续;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分离、空挂学籍;严禁收取择校费、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以及跨学期收取学费;严禁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等,不得以分层走班等形式变相分快慢班。

3.合理统筹安排。区教育局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苏政办发〔2015〕45号),核定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布局及当年适龄少年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兼顾施教区划分的延续性,合理确定公办初中的施教区和招生规模,学校招生规模和施教区生源数量基本相当。按照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部署要求,民办学校属地化管理,进一步调整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占比,不断优化义务教育结构,综合生源情况、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科学编制和下达年度招生计划,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核准的招生计划实施招生。严格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生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坚决杜绝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所有学校不得超出规定增设限制条件,拒绝或变相拒绝适龄少年报名。

4.推进均衡发展。区教育局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均衡资源配置、加强师资流动、集团化办学、校际结对托管等途径,促进辖区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有初中严格落实均衡编班、均衡安排师资规定。

三、招生办法

(一)报名安排

在建邺区小学就读的具有本区户籍的应届毕业生,由各小学组织升学报名登记。

跨区就读的具有本区户籍的应届小学毕业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携带《南京市跨区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回户籍地登记接洽单》、户口簿、不动产权证等有关材料,到区教育局统一安排的报名点办理报名登记手续。

(二)公办初中学校招生

依法保障适龄少年义务教育学位,确保2024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符合教育部、省和市相关文件要求。

1.施教区免试就近入学

施教区内适龄少年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常住户籍,其户籍原则上应随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且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不动产权证(持有者仅为适龄少年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且实际居住不少于一年(至当年5月31日止),可就近入学。除双胞胎(多胞胎)、符合政策的多孩外,原则上每套住房三年内只安排一名适龄少年在施教区学校就读。

(1)属下面情况之一、持有相应证明材料的适龄少年,可按正常就近入学办理:

①适龄少年户籍随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一方,并在施教区常住,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市工作的现役军人、外地户籍、务农或出国定居的;父母离异,其子女户籍随法定监护人,并在施教区常住的。

②适龄少年户籍单立或随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施教区常住,其父母双方均为不在本市的现役军人或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

③适龄少年随父母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落户,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未分配住房,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实际常住且户籍从未迁移过的。

(2)材料审定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①适龄少年家庭拆迁尚未重新购房的,应出具相关部门的拆迁证明,由适龄少年全家户籍所在地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拆迁后重新购房、尚未取得不动产权证的,应出具相关部门的购房证明,由新购房所在地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②适龄少年与法定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址、不动产权证不一致的,集体户或户籍空挂且家庭无房产的,由户籍所在地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③报名登记工作开始后,适龄少年家庭住房或户籍变更的、过期报名的,由户籍所对应的学校登记情况并报区教育局,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④材料审定中其他特殊情况的适龄少年,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3)二手房购买者子女入学:

适龄少年入学,其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原则上须在入学前一年的5月31日前办好二手房的不动产权证及户籍迁入手续,并实际居住。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2.特需少年入学

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轻度残障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通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经教育诊断与评估认定、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适龄特需少年入学或休学康复后复学。中、重度残障少年安排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于身体、心理有特殊情况的少年,其法定监护人有明确告知学校的义务。

3.随迁子女入学

根据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我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通知》(宁教规划〔2019〕12号)要求,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随迁子女是指处于义务教育阶段、随务工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来宁暂住、非南京市户籍的适龄少年。不包括本市户籍在市内跨区流动的务工人员子女。

随迁子女到我区公办初中就读,须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1)家庭户口簿和随迁子女法定监护人身份证;

(2)由公安部门出具的随迁子女法定监护人居住证,需在建邺区居住地连续居住且满一年(居住年限计算至当年5月31日止);

(3)随迁子女法定监护人相对稳定工作证明,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及个人在宁缴纳社会保险连续且满一年凭证,或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在宁连续且满一年有效营业执照(相关证照年限计算均至当年5月31日止);

(4)小学毕业生学籍相关信息(学籍卡、毕业证等)。

随迁子女入学原则上由小学就读地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区教育局待本区户籍学生义务教育学位派定后,于7月1日至7日安排符合政策条件的、尚未取得学位的随迁子女网上报名登记,8月10日前统筹安排公办初中就读。已统筹安排的应届随迁子女小学毕业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到相应初中校办理报到手续,逾期不报到的,作自动放弃处理,学校不再保留学位。若随迁子女在报名登记时提供与事实不符材料,一经查实,区教育局有权拒收该生入学。

4.热点公办初中空余学额电脑派位

今年继续开展热点公办初中空余学额电脑派位工作。区教育局对区内有空余学额的热点公办初中采取公开报名、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入学。具备本区户籍的适龄少年可申请参加电脑派位。参加电脑派位的适龄少年,必须在规定时间进行电脑派位报名,逾期未报名的不得补报。适龄少年法定监护人须填写电脑派位申请表并签字确认。

5.政策照顾对象入学

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过程中,对以下对象的子女给予适当照顾:烈士、因公牺牲的军人;驻国家确定的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军队划定的三类岛屿部队以及从事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军人;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等其他符合现行优待政策的军人;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全国劳模、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对建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等。符合条件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等子女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执行。政策照顾对象由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区教育局审核批准后,根据学校学位情况进行统筹安排。政策照顾对象名单(国家规定不宜公开的除外)应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三)民办初中学校招生

民办学校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原则上在学校审批机关的辖地内招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所有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民办一贯制学校初中部招生计划小于其小学部直升需求人数时,仅面向校内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在保证小学部直升需求后仍有余额且多余名额少于报名人数的,也要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各民办学校按市教育局要求制定招生方案,方案由区教育局审核、报市教育局备案后,按照统一的时间节点向社会公布并规范有序实施。

(四)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流程

有参加电脑随机派位需求的本区户籍适龄少年,根据学校招生范围填报派位志愿,可在民办初中、热点公办初中和南京外国语学校中最多选2所报名;民办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直升的学生,可在其他民办初中、热点公办初中和南京外国语学校中最多选1所报名。报名后,被电脑随机派中的学生(报名人数小于招生计划数时,报名的学生视同派中)及民办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确定直升的学生,需在统一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到学校现场确认,完成后续相关手续。如果被2所学校同时派中,则需明确选择其中1所学校。逾期未到现场确认的,视为放弃。双胞胎(多胞胎)子女参加电脑随机派位时,家长可自愿申请“双胞胎(多胞胎)绑定”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后的学生不得被其他学校再次录取,也不得回施教区公办学校就读;参加报名未被电脑随机派中的,凡符合施教区入学条件的适龄少年可到施教区学校就读;参加报名被电脑随机派中后选择放弃的,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电脑随机派位由区教育局按照全市统一制定的操作规则组织实施。电脑随机派位录取须有公证机构参加,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四、招生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建邺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宣传和执行各级政策要求,统一招生步调,规范、平稳、有序地做好招生入学工作。各校成立学校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招生入学工作方案,认真学习和规范执行招生政策,配合区教育局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各初中要在招生报名前向社会公布学校性质、办学规模、招生计划及施教区范围,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入学事项公告,主动接受监督。

2.优化信息登记。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便捷招生入学流程,减轻群众负担。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原则,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按照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等信息,做好学生相关信息保密工作。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信息。

3.实施阳光分班。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全区所有初中全面实施阳光分班。按照市教育局要求的时间节点,8月10日各初中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或公布新生名单)后,各校制定阳光分班的实施方案,报区教育局审核、市教育局备案备查。各校应注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但不得以分层跑班等形式变相分快慢班。

4.落实责任追究。招生入学工作结束后,按照隶属关系,区教育局组织逐校排查,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招生行为。对于违规违纪招生的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减少下一年度招生计划、停止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对出现招生工作把关不严、监管不力、违规建立学籍等的,要依规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及当事人、责任人的责任。区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各校招生入学工作作为今年督导的重要任务,适时对各校招生入学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督导:责任督学要将各校招生入学工作纳入日常督导范围,制定计划对所负责学校进行随机督查并做好写实记录。对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规招生行为,列入区教育局重点督办事项,严肃查处追责。

5.营造健康氛围。各校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与新闻宣传部门和有关单位通力合作,深入细致解读招生入学政策,努力争取家长、学生和社会对政策的了解、理解与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对不实报道信息及时予以澄清。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理性帮助孩子确立成长目标。

五、本办法由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招生咨询电话:87778252(工作时间)

招生举报电话:87778270(工作时间)

招生举报邮箱:2655967804@qq.com

2024年建邺区公办初中施教区及招生计划一览表

(点击放大查看↓↓↓)


2024年建邺区初中招生入学工作时间安排

5月20日(周一)

区教育局公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公布后,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启动招生工作。

5月16日至20日(周四-周一)

民办一贯制学校征求本校小学毕业生直升初中部意愿,学生监护人办理相关手续并签字确认。

5月23日(周四)起

公办学校发布入学公告,民办学校发布招生简章,明确招生入学登记相关事项。

5月24日至25日(周五-周六)

跨区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回户籍所在区教育局指定地点(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报名登记。

6月5日(周三)

区教育局公布民办学校、热点公办初中电脑随机派位计划。

6月7日至8日(周五-周六)

小学毕业生填报电脑派位志愿。

6月22日(周六)

同步进行民办学校、热点公办学校和南京外国语学校电脑随机派位,并公布结果。

6月23日(周日)

市教育局开通电脑派位结果网络查询。

6月29日(周六)

南京外国语学校组织语言能力测评。

6月25日(周二)至7月5日(周五)17:00前

被电脑随机派中或通过南京外国语学校语言能力测评的学生及其监护人到相关学校,现场办理录取确认手续。

7月1日至7日(周一-周日)

符合政策条件的、尚未取得学位的随迁子女网上报名登记(具体办法通过微信公众号“建邺教育发布”提前发布)。

7月6日至7日(周六-周日)17:00前

确认直升民办一贯制学校初中部的学生及其监护人到相应学校,现场办理录取确认手续。

8月10日(周六)前

公办、民办学校发放入学通知书(或公布新生名单),完成招生工作。

8月11日(周日)

各初中均衡编班。

(备注:以上日程如因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发生变化,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课外班辅导、学科一对一教学、奥数陪练、体育中考、剑桥英语等级考试、升学咨询、游学、志愿填报、竞赛规划、综合评价、强基计划、大学规划、保研考研、出国深造、雅思托福考试等等需求一站解决,具体情况扫码登记或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欢迎各界资源方后台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青龙遇端午,5人穿红衣”,今年端午不一般,哪5人“穿红衣”?

“青龙遇端午,5人穿红衣”,今年端午不一般,哪5人“穿红衣”?

小怪吃美食
2024-05-31 18:22:40
抚养费23万根本不够补课费?小S替大S发声:娃文化课一门都没上!

抚养费23万根本不够补课费?小S替大S发声:娃文化课一门都没上!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6-02 03:29:49
2024-06-03 12:00:49
南京择校
南京择校
南京幼升小、小升初
8164文章数 193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剑南春2024高考专题报道

头条要闻

钟睒睒用"绿瓶水"杀入娃哈哈"大本营" 宗馥莉也没闲着

头条要闻

钟睒睒用"绿瓶水"杀入娃哈哈"大本营" 宗馥莉也没闲着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黄仁勋的计划:涉及新AI平台 HBM4 机器人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本地
家居
教育
房产
公开课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家居要闻

静谧极简 让空间回归本质

教育要闻

利用方程变形,达到降次目的,属于常考的竞赛试题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