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沈醉偶遇刘晓庆,说:当年我要是下手快一点,世界上就没有你了!

0
分享至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世纪80年代,著名影星刘晓庆在一次会议上,偶遇前军统“大魔王”沈醉,二人展开了交谈。

没想到没聊几句,沈醉就说出了惊人之语:

“当年我下手快点,如今恐怕就没你了……”

刘晓庆听了大吃一惊,连忙追问沈醉这是怎么回事,没想到竟由此牵扯出了一段传奇往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刘晓庆一家又有着怎样跌宕经历?



一 、刘晓庆与母亲

纵观刘晓庆的报道,我们会发现鲜有涉及她母亲的内容。

一来是刘晓庆牢记母亲教诲,很少在外面提起母亲的名字;二来是她的母亲刘慧华非常低调,如非“必要”也不愿走入公众视野中。

她三次走到台前,都有原因。



第一次是在1981年,刘晓庆拍摄《潜网》之际。

当时她正要离婚,又有花边新闻缠身,差点放弃了自己的“演员梦”,是母亲给了她撑下去的力量。

1955年出生的刘晓庆,21岁就凭借《南海长城》一片火遍全国,她和小提琴演奏员王立“闪婚”了。

可是婚后没多久,两人的婚姻就名存实亡了,奈何王立不愿同“女神”和平分手,硬拖着不肯离婚,耗费刘晓庆很多心力。



第二次是刘晓庆“迈向阿坝草原”之际。

当时刘晓庆等人“明星组剧组”引发不少争议,有人笑她不自量力,也有人笑她自讨苦吃。

母亲就是在她最踟蹰的时候到来的,默默支持她,给了她坚持不懈的信心。



第三次是1986年,彼时的刘慧华已经退休了,特意来北京同女儿团聚。

此时的刘晓庆已经是国产影后,又主持了第一届春晚,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可是在感情上却风波不断——

因为刘晓庆和第二任丈夫陈国军苦熬多年才修成正果,谁曾想又闹掰了。

陈国军后来出了本《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里边个人感情色彩浓厚,许多描述较为夸张,可见两人分手不大“体面”。

刘晓庆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陈国军喜欢家暴”,一句话道尽苦楚不满。



尽管两人晚年“一笑泯恩仇”,相拥释怀,可年轻时两人可没这么洒脱。

在刘晓庆心境孤寂、倍感迷茫的时刻,又是母亲将她“拯救”了出来,可见刘慧华在刘晓庆的成长道路上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可能有人会问,刘晓庆的“父亲”呢?怎么不见他“出场”?

刘晓庆的亲生父亲,在女儿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弃母女俩而去了。

刘慧华就当孩子没这个父亲,取名字的时候让孩子跟了自己的姓,后来也坚决不让刘晓庆去找他。



至于刘晓庆平日里提到的父亲,一般都是指继父冉昌儒。

幸而,继父对刘晓庆视如己出,这才弥补了他父爱上的缺失。

只不过有一点让刘晓庆很“迷糊”,母亲从不提起自己的往事,也不让刘晓庆在媒体面前提及自己的名字,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 、刘晓庆偶遇沈醉

上面这个问题,一直压在刘晓庆的心底。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晓庆在一个会上偶遇了从历史中走来的人物,“大魔王”沈醉,才揭开谜底。

沈醉出生于1914年,早年间还是个热血青年,因为闹学潮被学校开除了。

后来去上海投奔姐夫余乐醒,逐渐走入戴笠和蒋介石的视线,历经复兴社、军统局以及保密局时代,策划执行了不少起刺杀,是人们眼中的大魔王。



1949年卢汉起义时沈醉“被迫配合”,紧接着就被移交给了军管会,接受改造。

1960年他作为第二批特赦人员之一,重获自由,也迎来了新生,此后在政协中工作,还写了不少书。

刘晓庆一开始没认出沈醉,只觉得这是个“很有精神的老大爷”,可是在看到沈醉的题字落款后,她当即惊讶地说道:

“您是沈醉?我看过您的书……”

此时的沈醉,身上早没有了早年的冷厉与压迫感,反而显得很和蔼可亲。



他是认得刘晓庆的,不过却不晓得她家里人是谁。

两人聊到这一块,听到刘晓庆舅舅和母亲的名字后,沈醉竟短暂地愣住了,许久后他才感慨道:

“原来如此,当年我要是下手快一点,恐怕世界上就没有你了……”

刘晓庆听到这话大吃一惊,不过也迅速意识到了,沈醉恐怕认识自己的舅舅和母亲。



眼见压在心底许久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机会,她连忙追问起来,而沈醉则是娓娓道来:

“你看过《红岩》吗?里面就有你舅舅和母亲的故事……”

原来,当年沈醉负责搜捕重庆地下党,刘国定的叛变,导致沈醉得到了一份“地下党员名单”。

上面除了有江姐等人名字外,刘晓庆的舅舅刘渝民赫然也在列,沈醉当即下令,让特务和军警们前去他的住所抓捕。

然而,等这些人抵达的时候,屋子里已经空无一人了,而且任凭他们在周边怎么搜捕,都找不到刘渝民的踪迹。



沈醉在听完手下们的汇报后大怒:

“周边早已严密封锁,他能逃到哪里去?况且他又不是一个人,拖家带口你们都抓不住,真是一群废物!”

其实,刘渝民也只比特务们早一步得知消息,他那一大家子人之所以能逃出去,全赖在公路局工作的姐姐刘慧华的帮助。

刘慧华当时虽然不是共产党员,可是已经从事一段时间的党的地下工作了,利用职务帮了不少忙。

得知特务要抓弟弟,刘慧华当即给他套了件公路局制服,然后又取下了自己的公路局徽章,别到了弟弟身上,这下子弟弟就能大摇大摆地出城了。



至于刘渝民的家人和那些机密文件,也是刘慧华帮忙转移的。

在特务们忙着找“刘渝民”的时候,她装作遛弯,帮助弟弟一家人渡过了关卡,那些秘密文件也转移了出去。

不得不说,刘慧华心思缜密,事情干得也很漂亮。

可是她没想到,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沈醉后来竟然凭着些猜测就带人找上了门,差点杀了她!



三 、刘慧华机智脱险

眼看着时间不断流逝,抓捕刘渝民一家人的任务还没有任何进度,特务们也担心遭到沈醉责罚,于是苦苦想办法。

最终让他们打听到刘渝民有个姐姐,瞎猫碰死耗子,就这么汇报了上去,沈醉当即下令抓人。

可就在特务们气势汹汹找到刘慧华工作单位后,却被公路局局长熊哲帆给拦了下来,他神色不睦地问道:

“你们有什么证据,就跑到我这里抓人?我倒是要看看今天谁敢乱来!”



特务听到这话,面面相觑,一时间还真没有人敢动手,倒不是畏惧熊哲帆,而是怕他大哥熊克武。

这位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功勋人物,别说是他们,就连沈醉也不想得罪,可倘若不抓人,他们回去后又该如何交代呢?

最终,警备司令部出来打了个圆场。

不直接把刘慧华抓走审问,但是要软禁、监视她,为防止她逃跑不许她出门,为洗清她的嫌疑,平时收发的信件也一律要拆开检查。

此后,刘慧华就装作一个普通民众,除了日常生活工作什么也不干,特务把她叫去问话也是一问三不知。



时间长了,负责监视她的特务也就慢慢松懈了,刘慧华日常出门买个东西,有时候他们也懒得管。

谁曾想,某次刘慧华出去买东西,竟然许久没回来。

特务们这下意识到麻烦了,他们恐怕是漏了条“大鱼”,连忙向上汇报,并且展开追捕。

可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谁又能想到,刘慧华此时就藏在一所学校里呢?

俗话说“大隐隐于市”,莫过于此。



刘慧华就这么成了一名普通的老师,一干就干到了重庆解放,她后来鲜少提起自己的事情,以至于哪怕是女儿刘晓庆也不知道。

沈醉只知道当年刘慧华“跑了”,却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刘晓庆回去找母亲询问始末,才拼凑出了这个完整的故事,分别时沈醉还自嘲地说了句:

“幸亏当时下手慢了,要不然恐怕又要多一位烈士……”

这位早年有壮志,可惜误入歧途、蹉跎半生的老人,此刻神色上也带上了几分萧瑟之意。



刘晓庆为了不让气氛太过沉重,以开玩笑的语气同他说:

“是啊,要不然真没我了,不知道《垂帘听政》会换成谁来演呢!”

沈醉听到这句话,也不禁露出了笑容。

他就是通过这部片子认识刘晓庆的,两人之前也聊过这些,刘晓庆这是在劝慰他“要朝前看”。

事实上,“向前看”正是刘慧华教给刘晓庆的道理,也是刘晓庆不少次陷入低谷,最终走出来的力量源泉。

那么她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还有我们上面提到的“舅舅”刘渝民,这一家人后来又如何了?



四 、结局与思考

当年,为了暂避风头,刘渝民带着家人回到了巴县老家。

另一个大特务徐远举不知从哪里得知的消息,竟然派人来巴县抓他们。

幸好刘渝民保密工作做得好,其他人不知道他回来了,这为他赢得了再次转移的时间。

先是带着妻子和襁褓中的孩子躲进竹林,紧接着趁特务不备,刘渝民一家躲到了亲戚的家里。



后来转道回涪陵,其间还发生了一段惊险的故事——

孩子太小,经不起长途颠簸,刘渝民一家人就找了个滑杆师傅,一路来到江边,在即将行船的时候,刘渝民随口报了一个错的行船方向,就是为了防止特务们从滑杆师傅这里找到自己的去向。

后来特务果然顺着蛛丝马迹找了过来,迫使滑杆师傅说出消息,顺着线索去找结果没找到,回来还把滑杆师傅打了一顿……



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刘渝民的妻子感慨:

“当时很危险,幸好他做事果断麻利,才一直没被抓到。”

后来,刘渝民在中科院成都分院工作,一干就是许多年,直到2011年离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至于刘晓庆,她后来的经历宛若之前经历的复刻,事业上屡屡获得成功,感情上却一直不太顺遂,不过好在也算是找到了心灵归宿。



1991年,一个年轻人突然找到了剧组,说自己是“刘晓庆的弟弟”

其他人不相信,可是看此人说得有板有眼的,还是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刘晓庆本人。

见面之后,刘晓庆慢慢确定了此人身份,也找到了自己的生父。

不过,几十年未见,也实在很难说两人有多么深刻的感情。

再加上刘晓庆的母亲刘慧华极力阻止,刘晓庆和亲生父亲那边的接触并不多,只知道那是一位山西老人。

后来,生父突发脑出血,刘晓庆把他接到了北京住院,几个月的时间花费了不少钱。



刘慧华是不愿女儿对生父如此“关切”的,不过冉昌儒的劝说下,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冉昌儒性格温和,说话也很有条理。

“孩子孝顺,这也是她的一份心意,作为父母怎么能阻止呢?”

其实,刘慧华和冉昌儒能走到一起不是没有道理的,刘慧华早年就从事地下党工作,冉昌儒同样也是如此。

而且他还是赫赫有声“双枪老太婆”手下的得力干将,解放后长期在高校工作,和刘慧华颇有共同语言。



两人走到一起的时候,刘晓庆还很小,才三岁左右,因此她小时候一直不知道自己不是冉昌儒的亲生孩子,还是学校里的老师问她:

“你怎么和妹妹不是一个姓呢?”

刘晓庆回家一问,才知道事情真相,然后大哭了一场,这时也是冉昌儒温声劝慰她,她才逐渐接受这个事实。

俗话说“生恩不如养恩大”,相对而言,冉昌儒在“父亲”这一角色上做得更好。

往事已矣,幸好有一些当事人的回忆,以及一些文字记载,我们才能了解到那些跌宕起伏的红色传奇故事。

也希望大家多多了解、长久铭记,将这些红色故事中蕴藏的宝贵精神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刘晓庆年近六旬不知生父是谁,母亲拒绝其认父》 青岛新闻网

《护送许云峰的老革命走了》 华西都市报

《我这三十年》 中国文史出版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普京亲自过问后,英国人发现:俄军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国全地形车

普京亲自过问后,英国人发现:俄军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国全地形车

瞩望云霄
2024-05-30 14:00:49
心静如水!0-2丢冠,41岁少帅没哭,与安切洛蒂握手后缓慢离场

心静如水!0-2丢冠,41岁少帅没哭,与安切洛蒂握手后缓慢离场

侧身凌空斩
2024-06-02 05:30:17
打麻将随身带这三样东西运气爆棚

打麻将随身带这三样东西运气爆棚

漫步风雨中
2024-05-30 13:39:16
这是萨拉赫?这发型也太雷人了

这是萨拉赫?这发型也太雷人了

直播吧
2024-06-01 21:22:30
“清华大学学报”发文:教授低龄化是国家学术依附性之表现

“清华大学学报”发文:教授低龄化是国家学术依附性之表现

必记本
2024-06-01 15:27:06
笑不活了!六一学校义卖活动结束后,家长:这才是高端捡漏啊!

笑不活了!六一学校义卖活动结束后,家长:这才是高端捡漏啊!

今日搞笑分享
2024-06-01 20:50:54
2024年养老金调整,机关事业退休老人和中人,上调方式一样吗?

2024年养老金调整,机关事业退休老人和中人,上调方式一样吗?

碎月导师
2024-05-31 06:30:02
美军司令看完解放军围台,大陆真实的战备水平,让美军大感意外

美军司令看完解放军围台,大陆真实的战备水平,让美军大感意外

莫将离
2024-05-31 23:28:47
确认!1亿欧签字费,1200万欧年薪,姆巴佩拿到了C罗最想要的条件

确认!1亿欧签字费,1200万欧年薪,姆巴佩拿到了C罗最想要的条件

夏侯看英超
2024-06-01 22:32:15
岛内青年拒当“炮灰”抵触服役,台媒哀叹可征兵员首次跌破十万

岛内青年拒当“炮灰”抵触服役,台媒哀叹可征兵员首次跌破十万

环球网资讯
2024-05-31 07:15:09
两性科普:车里doi:新手必懂的8个技巧

两性科普:车里doi:新手必懂的8个技巧

坟头长草
2024-06-01 10:19:56
CBA外援被裁65天仍不离开 他曾是NBA高顺位新秀

CBA外援被裁65天仍不离开 他曾是NBA高顺位新秀

林子说事
2024-06-01 23:55:35
将近40岁满脸褶,却尬演18岁少女,是谁给了她“强行装嫩”的勇气

将近40岁满脸褶,却尬演18岁少女,是谁给了她“强行装嫩”的勇气

娱乐圈十三太保
2024-05-28 13:56:53
华子对队友不满:一个个说着给我传球!去TM的!倒是TM传啊!

华子对队友不满:一个个说着给我传球!去TM的!倒是TM传啊!

直播吧
2024-06-01 11:57:29
“增高针”致6岁孩子频生病?北京协和医院伍学焱:生长激素不是“万灵药”,也不是“洪水猛兽”

“增高针”致6岁孩子频生病?北京协和医院伍学焱:生长激素不是“万灵药”,也不是“洪水猛兽”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1 19:01:05
谈到台海,俄高层的说法变了,美国或该考虑:1打2,扛得住吗?

谈到台海,俄高层的说法变了,美国或该考虑:1打2,扛得住吗?

千里持剑
2024-05-31 15:17:18
近千万粉丝博主“大蓝”被平台禁止关注,曾被点名短视频培训课程“割韭菜”

近千万粉丝博主“大蓝”被平台禁止关注,曾被点名短视频培训课程“割韭菜”

红星新闻
2024-06-01 17:50:43
伟大的3-2!世界冠军爆发,梁靖崑进8强,法国名将输了,跪地绝望

伟大的3-2!世界冠军爆发,梁靖崑进8强,法国名将输了,跪地绝望

足球慢镜头
2024-06-01 21:20:24
山东特斯拉撞人事件:1死2伤,知情人透露细节,评论区沦陷!

山东特斯拉撞人事件:1死2伤,知情人透露细节,评论区沦陷!

皖声微言
2024-06-01 10:54:59
广州拟收购一批商品房作为安置房!新政后首例?房子给谁?

广州拟收购一批商品房作为安置房!新政后首例?房子给谁?

南方都市报
2024-05-31 18:05:05
2024-06-02 05:38:44
国学聚焦
国学聚焦
带您领略国学魅力
1175文章数 345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头条要闻

小伙投资300万在瑞典开拉面馆生意火爆 1碗面卖100元

头条要闻

小伙投资300万在瑞典开拉面馆生意火爆 1碗面卖100元

体育要闻

女排最强2主攻合体 合砍40分打懵泰国

财经要闻

实锤!普华永道,危!

科技要闻

余承东:不卷价格!雷军:将双班制生产!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教育
时尚
公开课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教育要闻

父母吵架时,孩子在想什么?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时光正好》;综艺《快乐老友记 第二季》......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