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探店
#hz,446
记得有次下了班,被同事拉去吃拉面。
位置在体育场路,是家开了挺久的日式拉面店。可惜味道一般,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昨天在看拍过的照片呀,又翻到这家拉面店,一查发现已经歇业了。
时间过去差不多半年,难免让人唏嘘。
于是搜索了一下,发现杭州的日式拉面店不多。断断续续吃了几家家去,决定写下其中3家还不错的,日后再慢慢补充。
麺屋猪一
豚骨拉面:49r
这是一家极小的店面,虽然是连锁,但“小而精致”似乎就是他们的经营理念。
我去的是钱江世纪城附近的店,上了楼才发现,总共能坐下不超过10个人。
店面小,菜单也极简。
总共只有四款拉面:豚骨王、焰王、墨王和翠王。被称作店里的“四大天王”。
点餐时会给你一张菜单,此时那份精细就体现出来——你可以根据喜爱,选择汤底的浓度、咸淡、辣味,面条的粗细、硬度,以及添加的小料等。
这样看来,店家确实懂得如何做拉面的。
一碗成功的日式拉面有两大决定因素:汤底和面条。
一般嘛,细面和清汤更搭,面条的口感也需要制作的师傅精准把控水分的多少。
我选择了最经典的豚骨汤底。
我选了普通浓度的汤底,但还是相对浓稠了些。汤底粗犷,配上细面就稍稍有那么些违和,但好在没有影响味道。
面条筋道,看出来用的是直面。这也是大部分日式拉面店采用的面。
与杭州的面完全是两种风味,没有碱味,替代的是一种精准的清香。
店员推荐配上辣椒油和蒜泥,我尝试了一下,如同在原本浑厚的浓墨画上添出一笔亮色,完全是画龙点睛,风味极佳。
叉烧有猪肩肉和猪腩肉可以选。
猪肩肉全瘦,吃起来韧性十足,嚼劲有余,是我爱的口感。猪腩肉就是普通的猪五花,肥瘦相间。
他家可以免费加两次面,就算是男生来吃也能吃饱。
我还要了一份炸鸡块,味道无功无过。反倒是这一碗面,让我有了下次再来尝尝其他口味的冲动。
面屋目一
豚骨拉面:38r
同样是小店,同样是只能坐下十个人,开在海威新界的面屋目一,成了附近互联网大厂打工人午饭的首选。
刚过中午十一点半,店里就排起了队伍。等的顾客也甘之如饴,愿意为这一碗面付出时间。
这家店的亮点是叉烧。
两块叉烧是我吃下来所有的店里最厚,最扎实,炙烤口感最好的叉烧。
肥边粘连瘦肉,厚实程度让我有点感觉像是在吃猪排,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特别满足。
他家的豚骨汤底,用猪骨熬制九个小时,每天限量,也就卖八九十碗,卖完为止。
面条偏细,感觉和麺屋猪一用的是同一种。在下单时也可以选择面条的软硬和汤底的咸淡。
明档厨房,店里一共四个师傅在忙碌,制作过程一目了然。
我选了正常浓度的汤底,猪骨香很明显,为整碗面增色不少。
面条细滑,呼噜呼噜就吸进嘴里。汤里的油脂包裹住每一根面条,吃起来不觉得干。
配合肥瘦比里恰好的叉烧,一口面一口肉,吃得我满面春风。也难怪这家店的生意如此火爆。
一护拉面
豚骨拉面:38r
第三家店在公司附近,有次路过碰巧吃到的。
这是家新店,刚开出来一个月不到。老板是东北人,曾经在日本留学,学了点手艺厚决定来杭州开店。
他家的拉面内容最丰富。
豆芽打底,配上海苔、鸣人卷、笋干、包菜、叉烧、葱花汤底和面,满满一大碗,略带东北人的豪爽。
豚骨面的特征就是骨髓中含有的油分和胶原蛋白溶于水中,乳化后变成了白色浑浊的状态。
这碗面的汤底呈奶白色,回味也带着丝丝奶味。淡黄色的油脂浮于烫头的表面,喝起来又觉得清爽清爽。
叉烧煮得很烂,所以肉有些松散,并不是用火炙烤过的那种状态。
这家的面条没有办法选择粗细和软硬,是中偏粗的那种类型。面条是筋道的,水分也控制得刚刚好。
说个冷知识,虽说传播最广的是豚骨拉面,然而在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其实是酱油拉面。汤底就是简单的酱油,根据种类和浓度又有细分。
只是现在能做这种拉面的店,越来越少。
我对拉面一直心怀期待,大概也是因为在我最喜欢的一部动漫里,主人公遇到不开心,总会吃一碗拉面来舒缓。
京都的酱油拉面,汤底很清澈
这三家店,吃完走出来时都是大汗淋漓,心里觉得舒畅无比。
八年前,编辑部曾经采访过一家来到杭州的札幌日式拉面店。岁月变迁,它也没能在时光的洪流里坚持下去。
于是便下了决心,要敲出这篇稿子。为的就是有一天回过头来看,吃过的东西都有迹可循吧。
本图文版权归小O独有,
欢迎留言,严禁盗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