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帕拉亭案件》促成“一镜到底”技法的最终出现,影响到《1917》

0
分享至


文:葛维屏

《帕拉亭案件》是希区柯克拍摄于1947年的一部电影,港译也叫《凄艳断肠花》,显得过于艳俗,反而原来的标题,直接点明整个电影表现的是一起案件来得直接明了,简单利索。

《帕拉亭案件》是公认的希区柯克电影中的一部失败之作,它的失败之因,是因为整个电影的剧本是在匆促之中制作出来的,拍摄的时候,剧本还没有完全定型。剧本的创作,更受到了制片人的直接插手,导致希区柯克在拍摄时,也是态度消极,精神不振。

在《帕拉亭案件》之前,希区柯克拍的一部电影是《美人计》,整个电影对人物表现得非常通透,角色互动的非常充分,感情的秘境,展现得毫无死角,但到了《帕拉亭案件》里,希区柯克仿佛突然失去了前片中大获全胜的叙事功能,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是因为希区柯克的长项,是他对人物的情感的把握能力。他的电影如果属于成功的一类的话,那么必定是在悬疑的框架下,挖掘人物的内心秘密,舒展地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而希区柯克不成功的电影,无一例外地是对人心刻画的无能为力。


《帕拉亭案件》正是这样的一部电影。整个电影里,有一半的时间,被法庭的唇枪舌剑的戏份占据,这样,观众在影片里不得不承受法庭上你来我往的语言交锋的轰击,而根本无法洞见人物的心理冲突。

《帕拉亭案件》显示出本质上希区柯克对推理的没有兴趣,而《帕拉亭案件》的主题框架,正是一起并不复杂的“杀夫案”,这样的案件,本来只需要一个注重实证分析的侦破视角,就可以让案件的来龙去脉真相大白,但希区柯克向来对推理不屑一顾,所以,《帕拉亭案件》里,看不到有什么推理分析,而主人公只是一个注重语词分析的律师,这样,整个电影题材决定的推理元素,在电影里毫无作为,而不得不依靠律师的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来威逼利诱出最终的真正凶手。

真正电影的真相,被法庭的戏份给越俎代庖了。这使得《帕拉亭案件》在希区柯克电影系列中是一个被人忽略的电影,但整个电影在影像上,依然保持着希区柯克那一段时期电影里的热衷于气氛渲染、营造内心交战对垒的格式范本。整个电影如果有能够值得称道的地方,也就是希区柯克在电影里以它的一丝不苟的影像组成,而连缀起的浑然一体的阴郁、阴霾基调,这是他表象上的稍一出手就必然能够收获的结果,只是整个电影缺少一个戏剧化完备的内核与必然应该出现的推理元素加盟,导致电影的核心事件处于一种云山雾罩状态,就连希区柯克本人也声称电影里的真正的案件现场发生了什么,也搞不清。


后来希区柯克将这种搞不清真相的范本,一律归因于一个专有名词“麦高芬”,他可以回避一个事件中的真相,而热衷于再现围绕这个真相的人物的应对情态。如果这个“麦高芬”是一个政治事件的话,还不涉及到人物的内部关系界定,但一旦“麦高芬”是涉及到具有当事人的个体行为事件的话,那么对它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必然导致整个电影缺少一个重要的参与维度,整个电影就缺少了一个坚挺的中轴线。《帕拉亭案件》的失败,正是肇因于希区柯克对中心事件的语蔫不详的这个致命硬伤上。

尽管如此,《帕拉亭案件》却可以让我们解读出更为复杂的人生应对与情感预付这些我们必然会触碰到的命题与选项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帕拉亭案件》里的脱离掉原始案件探访之后的关于职业性态度与情感斟酌的活色生香演绎,却能够给我们今天困扰于职场情感漩涡的人以应有的启迪。

一、《帕拉亭案件》里映射的职业态度:判断来自于情感还是来自于真相?

《帕拉亭案件》里的“杀夫案”从头到尾,都没有明晰的影像交待这个事件的发生经过,这个案件的真正凶手,也是在法庭上由杀夫的女主角自己坦白出来的。

希区柯克在他的那本著名的向特吕弗陈辞的导演自白中说:“至于凶杀案本身,我一直没有清楚的概念,因为连我自己都对它不甚了解。……我不清楚这一凶杀案是怎么发生的。”

这完全是一个奇闻,居然导演不知道他电影里表现的案件的真相是如何发生的。

但这在希区柯克电影里却是一个常态。


其实,我们可以在《帕拉亭案件》里看到,希区柯克对案件的真相不感兴趣,他把他的真正注意力放在了律师对案件当事人的态度应对上。

一个职业中人,本来对他应对的工作,应该采取的是“公事公办”的中性态度,不应该有情感的预付,但是,影片里的接手案件的律师,却为当事人的楚楚可怜的外表所迷惑,不由自主地陷入到他的先入为主的印象中,感情用事地认定,如此高冷、高雅、高傲的女性,是不可能做出“毒杀亲夫”的举动的。

这一用个人的好恶,干预事件真相的判断的人类思维陷阱,并不仅仅是影片里有着丰富职业经验的律师独有的思路路障,而恰恰是普遍性地存在于人类的集体认知习惯中。


我们不妨看看中国人熟知的现象。“潘金莲”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人物形象,她有着特定的人物码符,她的不幸与动人之间的强烈反差,很容易让你生成出异样的情感。这样,多少年来,为潘金莲平反的欲望,催促着中国剧作家魏明伦在《潘金莲》里倾注了自己的一腔同情,意图改变女主违背人类基本道德的固有设定。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剧本的编剧与《帕拉亭案件》里的律师有着相似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当看到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即使她犯下了杀人前科,那么,也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一定是被陷害的。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冬妮娅”在后人评价中的奇怪而可笑的争执来。有一些评论家,认为小说里把冬妮娅的后来性格发展,是由作者人为地干预与丑化了。这些评论者,也与《帕拉亭案件》里的律师一样,被人物的外表迷惑,而意图改变作者的原来设定。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言,作者把冬妮娅写得太可爱了,这才能更好地折射后面的爱情发展的悲情意味。而我们的评论家,却干预作者的人物设定,岂不是自作多情,自寻烦恼?

即如《帕拉亭案件》里的律师,在接手一起真凶莫辨的死亡案件的时候,他跳出了对案件的真凶本身的追究,而被女主的外貌与自述绑架,一味地认定女主是一个无辜者。

这个律师实际上在职业操守中,并没有秉持中正、客观的立场,而是被自己的情感误导,一步步地滑入了职业生涯中的最不应当出现的感情用事的困境。

实际上,警察逮捕了女主角,显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她是她的丈夫中毒死亡的下毒者。但是,辩护律师却无视事实,相信自己的直观与由偏见决定的判断,站在了帮助清洗女主罪责的角度,最终由女主直陈的真相,却让他彻底地翻车了。

因此,这个意义上讲,《帕拉亭案件》与其说讲述是的一起案件的真相,倒不如说是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真相。


影片里的女主正当芳年,却嫁给了风烛残年的老军人,而这个军人,更为致命的是双目致盲,很难想象,这个尚能称得上风华绝代的女主人公是出于真正的感情因素,而嫁给老上校的。

从人性的常理来讲,这个女主有着很大的毒死丈夫的嫌疑,但是律师被利欲熏心冲昏了头脑,却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女主反常地嫁给老上校的行为。

固然律师的判断带着正能量的性质,但是却很难契合人性的最常态化表现。在这个律师看来,女主嫁给老上校,是她具有牺牲精神的表现,她愿意给双目不能看见的老上校,提供另一双眼睛。

在这一几乎不谙人间世事的推理作用下,很快得出女主是一个牺牲自我、奉献人生的伟大女性。

而这个结果,必然会得出她不可能是老上校死亡的真凶的结论。


可以看出,一个职业中人,像《帕拉亭案件》里的律师那样,在他履职过程中产生判断的原因,一是他无视事实,没有经过现实的调研与甄别,武断地先下结论;二是无视人性,律师本来应该对人性的内在层面有着更深的了解,片中的女主以妙龄身份嫁给老上校,常识性的理解,就是看中老上校的财产与地位,而女主在复述自己经历的时候,正是这样引用她身边人对她这样认定的。但律师却反向地理解了她的动机,把她看成是一个牺牲自我的伟岸女性,这真是绝妙的讽刺。现实给律师的无知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三是他无视至亲。律师在一意孤行地偏向于女主的时候,根本看不到周边其他人的态度,沉浸在自己的情感小天地中,仅仅与女主接触了有限的时光,就对他自己的已经相守了11年的婚姻产生了隔阂,与自己的妻子产生微妙的隔膜,如此轻易地动用情感在自己的客户身上,反而放弃对现实生活的坚守,这个律师的定力之差,是非常令人惊愕的。

但影片里的律师却不是人性的孤例。《帕拉亭案件》更大的意义,就在于电影对人性的这种揭示与反映,那就是我们不要被情感带偏了对真相的坚守,不要被虚像带离了生活中的真实,不要被刹那的撞击而放弃真正的珍惜。然而,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不犯影片里的律师那样的错?

影片里的律师之惑,才是《帕拉亭案件》里真正意图说明的警世良言。

二、《帕拉亭案件》里隐伏的情感纠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案件动机?

《帕拉亭案件》里一开始,女主公优雅地在伦敦自己的豪宅里弹着钢琴,而警察突然出现,以她害死丈夫罪名而拘捕。


接下来,本来应该是警察进入角色,去捕捉案发前的蛛丝马迹,但希区柯克电影的习惯,向来是拒绝推理,只有悬疑,而悬疑的承担者,正是案件的具体涉案人。这些卷入疑案中的当事人的命运走向,才是希区柯克真正关心的重点。

这样,《帕拉亭案件》里的警察毫无作为,所以对证据的搜集与查访,在电影里都不置一词,推入幕后,然后直接就是女主雇佣的律师进入视野,带领着电影镜头,展开了对杀人疑云的探访。

而律师是站在女当事人这一边的,整个电影里根本没有交待毒夫案的具体细节,而完全听任律师在法庭上,追查案发前后的隐伏的人情世故,从中梳理人物动机。

律师在法庭的被动,是他对整个案情并不了解,只是执着于他自己的身份与直觉,认定了他的委托人是无辜的。这种无视案件本身,只是跟着感觉走的辩护方法,注定会让他在这一场法庭争论中处于败北的地位。


这是希区柯克所热衷的一条线索,但真正的“毒夫案”本身,因为希区柯克推卸掉了逻辑推理与证据解析,所以,在整个电影里根本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真相还原。

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出影片里的“毒夫案”的动机原因:老上校的年轻夫人,16岁的时候与人私奔,后来被人抛弃,生活过得颇为艰难。显然她是迫于生计,投靠了有钱有势但生理有疾的老上校,如此可以看出,她的这个婚姻选择,不是出于律师所认为的奉献精神,而完全是因为一已私利。

女主与老上校在一起,自然要走向老夫少妻婚姻通常性的结果趋势。老上校身边有一个年轻帅气的贴身男仆,天长日久,年轻的夫人与男仆生出私情,女主想与他远走高飞,但是男仆出于对老上校收留自己的感恩,拒绝了年轻的女主的色诱。


纸包不住火,老上校发现了自己的年轻夫人与贴身男仆的私情,两个人发生激烈争吵,女主人一不做、二不休,按照潘金莲的思路,在老上校的酒杯里下了毒,毒死了老上校。

现场证据本来应该由警察提供,且应该是确凿无疑的,但是律师似乎对此并不知情,而是在法庭上不断通过问询男仆与女主,来获得证据。

其中有一些证据是致命的,是确定谁是凶手的关键。

律师的分析是很明确的,老上校的死亡,无非有三个原因,一个是自杀,第二个是男仆害死了他,第三个是女主害死他。


开始的时候,律师想把老上校确定为自杀,所以不断诱使家里的老仆人认定老上校经常有自杀念头,但都不足以得出老上校自杀的结论。那么,律师在维护女主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把下毒的凶手定性为男仆所为。

于是,律师在法庭中问询男仆过去用毒药毒杀家里宠物犬的事,来印证他有毒杀生命的前科,以此意图把杀人动机,栽到男仆的头上。

男仆坚决否认自己有毒杀上校的念头。

律师又进一步指证,男仆与女主有暧昧情结,这一点,男仆不得不承认事实,并且,暗示是女主勾引在先,并发泄了对她的不满:“是她把我们俩都拉下水,我讨厌和她在一起的每时每刻。”


可以看出,男仆受到精神折磨,因为他在这起案件中,一边是面对他恩重如山的老上校,另一边是与他建立私情的上校夫人,这两个人从单线来看,与他没有冲突,但是,这两个人的夫妻身份,恰恰让他的站位非常尴尬,并且因为男仆的这种身份,而使得夫妻成为仇雠。两相比对,他最终从道义上站到了老上校这一边,而对女主人恨之入骨。

这也是当律师到老上校的旧宅里进行调查时,男仆深夜上门,向律师道出女主是一个“坏女人、坏到骨子里”的原因。

正是抱着这种负疚,虽然他没有毒死老上校,但是老上校之死,显然是因他而起,所以,他感到自己是这起家庭祸端的真正肇因,在影片里,他选择了自杀。

正是他的自杀,使得案情急转直下。因为律师分析的很清楚,老上校之死,无非三个原因,前两个原因都被排除,那么,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女主所为便是唯一的原因。


实际上,影片里对女主的情感设定显得非常支离破碎。当她看到律师意图证明是男仆下毒的时候,她告诫不得把男仆抛出来,但是,她又不给律师提出一个真相是什么的答案,于是,律师不得不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去推导男仆杀人的动机,包括他能够继承遗产,他与女主的私下恋情,以前他在事发现场可能清洗用作凶器的带毒茶杯。

但女主在这里承认了是她清洗了带毒的酒杯,这样,她便承认了她掩藏罪证的这一举动,而当男仆自杀的消息传来,她全部崩溃,万念俱灰,承认了是她毒死了老上校。

电影里显示了一种难以理解的矛盾。在法庭上,女主一直强调是男仆调戏了她,而她向老上校告状,导致老上校大动肝火。既然她一直想维护男仆,又为什么要把两个人的私下恋情归因于男仆呢?

整个电影里的人物在法庭上的陈说动机都无法具有说服力,而律师坚信的女主无作案动机的认定,又依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前因?这些都没有较为合理的铺垫。


所以,《帕拉亭案件》里的一场杀夫悬案,最终以女主的自我认定而划上了句号,整个电影,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急转,更没有什么人性的激烈对碰。它就像在陈说,最终的认定,恰恰是真正的答案,因为整个电影里的老上校之死的最正常判断,恰恰最大的可能正是他的年轻夫人,而真相的交待也不过因循着生活最通常的逻辑。

一个推理作品至少要出现一次的逆转,在《帕拉亭案件》里几乎一无所见。整个影片的平铺直叙的情节链条,使得电影乏味无比。而冗长的法庭叙事,更让电影本来应该结合实物来复原人物在事件中的行动变成了语言上的真伪莫辨的复现,冗赘的语言陈述代替了真相演绎,这是《帕拉亭案件》过分依赖法庭辩驳而让电影身陷无趣的重要原因。

三、《帕拉亭案件》里运用的运镜技巧:为什么希区柯克在本片中多机拍摄而接下来却尝试“一镜到底”技巧?

《帕拉亭案件》如果从电影技法上来看,是希区柯克电影的一个重要节点之前的作品。

因为《帕拉亭案件》之后,希区柯克于下一年拍摄的《夺魂索》开创了“一镜到底”技法的新纪元,而在他独辟蹊径走出新路之前的《帕拉亭案件》中,希区柯克却毫无长镜头运用的迹象。整个电影中,他依照蒙太奇的组接方式,干净利索地组合他的电影镜头风格。

而与《夺魂索》“一镜到底”完全不同的是,在《帕拉亭案件》中,希区柯克反而采用了多机拍摄,对影片里占据大半时段的法庭场景,动用了四架摄影机,进行多角度同时拍摄,然后撷取最合适镜头,进行剪辑。


影片里的担负着重要场景责任的法庭场景,是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搭制的,而四架摄影机同时拍摄,给予了希区柯克一个可能性的启迪,那就是这四架摄影机如果只用一台摄影机拍摄该有什么样的景况?

无疑,《帕拉亭案件》里对法庭实况的全部摄录,构成了整个电影里的冗长叙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帕拉亭案件》对法庭争辩的丝丝入扣的表现,完整地呈现了法庭上的时间,而四架摄影机全程记录下了这一个时间段,只不过,在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对四个摄影机记录下的时光,进行了重新剪辑拼接。

可以看出,法庭里的表现时间在《帕拉亭案件》中是连贯的,这启发了当电影里的时间保持全程展现的时候,“一镜到底”技法便是真实还原实况的最佳途径。


显然,《帕拉亭案件》埋伏了“一镜到底”技法的真正动因,而对电影时间的竭力还原,导致了希区柯克在之后的《夺魂索》里尝试抛弃多角度拍摄必须运用的蒙太奇技巧,而开始执着地借助“一镜到底”来探索一个镜头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互动影响问题。

《帕拉亭案件》里已经显示出“一镜到底”技法呼之欲出的迹象了。在法庭段落中,最具有内在戏剧冲突的是影片中的女主与男仆,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影片里交待不详,但却是《帕拉亭案件》里主体事件的真正动因。

他们之间有过暧昧的爱,同样有过不能合拍的恨,当他们出现在法庭上,他们之间必然有着曾经心有灵犀的感应,同时又有着置于生死线上的爱恨交织,所以,在希区柯克的镜头里,特别注重两个人之间的镜头位置关系。


当男仆作为证人出现在法庭上的时候,希区柯克将女主置于前景,镜头瞄准着男主的运动,跟踪不放,一直处于前景的女主,表现出复杂的表情动作,她可以感知到男仆在她的身后移动的轨迹,纤毫毕现的人物内心,在这一组没有断续的镜头里,得到了全程的展示。这是长镜头对人物刻画的优势所在,这无疑触动了希区柯克对“一镜到底”技法的兴趣。

后来电影在表现男仆退出法庭的时候,再次将男仆放在前景上,表现他一直关注着站在法庭里的女主身影,镜头几乎旋转了一个全程的弧度,交待了人物之间的这种没有一分钟被遗弃的互动,同样也将“一镜到底”中的时光延续性推到了风口浪尖的地步,这再次预示着希区柯克对“一镜到底”技法的运用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整装待发状态了。

因此,《帕拉亭案件》里虽然希区柯克仍然严谨地执行了蒙太奇虎虎生风的叙事节奏,但是整个电影里过分对法庭实景的时间全长的热衷与迷恋,导致希区柯克必然会走向一个保持时间完整性的极端,终于在《夺魂索》得到了一次任性的爆发。


这种对“一镜到底”创意的迷恋,还影响了希区柯克之后的数部影片,在日后他的影片里,渐渐地淡化,直到彻底地被抛弃。

从这个意义上讲,《帕拉亭案件》是希区柯克中年变法前夜的一个关键性作品,整个电影虽然逻辑欠缺,核心事件交待不清,但显示了希区柯克对纪实性时间的表现需要,日后,这种需要刚性地促动了他走向了另一个独创性的“一镜到底”技法的生成与发展。


直到今天,“一镜到底”技法通过《1917》这部战争片的成功运用与复现,再次显示出这一技术所蕴含的表现特殊题材的重要作用。而回溯“一镜到底”技法的生成背景,如果说总爆发是在《夺魂索》中的话,那么,这之前的《帕拉亭案件》才是希区柯克“一镜到底”技法的真正起步原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官宣!保利尼奥告别,或重返中国,身价大幅下跌,2年首发3场

官宣!保利尼奥告别,或重返中国,身价大幅下跌,2年首发3场

小金体坛大视野
2024-06-02 18:26:15
正式登场:乌克兰F-16首次执行任务!乌军收复多块失地

正式登场:乌克兰F-16首次执行任务!乌军收复多块失地

项鹏飞
2024-05-30 19:39:35
矛盾加深!台“陆委”发出逐客令,“两国论”一出口再无转圜余地

矛盾加深!台“陆委”发出逐客令,“两国论”一出口再无转圜余地

谢志传
2024-06-02 14:13:28
这应该是一位女乘客留下来的。写在高铁提供的垃圾袋上,字迹不错

这应该是一位女乘客留下来的。写在高铁提供的垃圾袋上,字迹不错

作家李楠枫
2024-04-23 22:41:54
乌军疑似发起哈尔科夫反击!装甲纵队全灭,俄军5月损失创新高

乌军疑似发起哈尔科夫反击!装甲纵队全灭,俄军5月损失创新高

鹰眼Defence
2024-06-02 17:21:56
记者扮男客潜入采耳店,偷拍服务全过程:女技师、柔式按摩别有洞天

记者扮男客潜入采耳店,偷拍服务全过程:女技师、柔式按摩别有洞天

古今档案
2024-05-07 13:04:58
听到女儿被轮奸,妈妈举刀追3公里,单挑2个强奸犯。终于救下女儿

听到女儿被轮奸,妈妈举刀追3公里,单挑2个强奸犯。终于救下女儿

第7情感
2024-06-02 21:49:18
朝阳这里要拆了!

朝阳这里要拆了!

朝阳通
2024-06-03 15:10:29
两岸或谈妥?大陆代表团赴台,洪秀柱出面促统,岛内改革法案通过

两岸或谈妥?大陆代表团赴台,洪秀柱出面促统,岛内改革法案通过

素年文史
2024-06-03 18:10:02
回顾:钓鱼场变淫窝,“年轻姑娘陪钓,加特殊服务,还有外国妞”

回顾:钓鱼场变淫窝,“年轻姑娘陪钓,加特殊服务,还有外国妞”

五月读书汇
2024-06-03 06:45:35
53年北京拆除大批古建筑,林徽因公开大骂副市长:将来你们要后悔

53年北京拆除大批古建筑,林徽因公开大骂副市长:将来你们要后悔

红色风云
2024-01-06 10:08:08
包拯每年俸禄18000贯,一万八换算人民币是多少?一算“吓一跳”

包拯每年俸禄18000贯,一万八换算人民币是多少?一算“吓一跳”

星辰论史
2024-05-30 09:05:21
雷电黄色预警!北京今日晚高峰交通压力较大,出行请注意安全

雷电黄色预警!北京今日晚高峰交通压力较大,出行请注意安全

新京报
2024-06-03 15:04:18
皇马捧杯日,C罗发文向利雅得表忠心,承诺留队!未祝贺老东家!

皇马捧杯日,C罗发文向利雅得表忠心,承诺留队!未祝贺老东家!

风过乡
2024-06-02 18:40:42
章子怡带儿子与女儿一家三口过儿童节,儿子眉清目秀,醒醒长高了

章子怡带儿子与女儿一家三口过儿童节,儿子眉清目秀,醒醒长高了

阿芒娱乐说
2024-06-02 15:15:49
闹大了!蔡斌私心作祟有预谋雪藏朱婷,敢做敢言却得罪了幕后大佬

闹大了!蔡斌私心作祟有预谋雪藏朱婷,敢做敢言却得罪了幕后大佬

小鬼头体育
2024-06-03 16:27:18
东莞多镇街水浸,小车惨遭泡水!红色暴雨持续生效!

东莞多镇街水浸,小车惨遭泡水!红色暴雨持续生效!

东莞潮事儿
2024-06-03 10:01:56
胡塞刚打击美航母,不到24小时,“反美”斗士内贾德宣告回归!

胡塞刚打击美航母,不到24小时,“反美”斗士内贾德宣告回归!

文雅笔墨
2024-06-03 16:18:34
笑喷!这就是被制裁的俄罗斯吗?网友:中粮这波操作简直赢麻了

笑喷!这就是被制裁的俄罗斯吗?网友:中粮这波操作简直赢麻了

莫将离
2024-05-21 23:36:03
又出事了,这位总统刚宣布和以色列断交,便离奇中毒!

又出事了,这位总统刚宣布和以色列断交,便离奇中毒!

石江月
2024-06-03 18:20:02
2024-06-03 19:28:49
麦小登1
麦小登1
出生就和可爱老爸生活,记录积极真实的奋斗日子
75文章数 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头条要闻

美国放宽限制后 乌克兰首次使用"海马斯"袭击俄本土

头条要闻

美国放宽限制后 乌克兰首次使用"海马斯"袭击俄本土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财经要闻

接班100天,宗馥莉急了

科技要闻

特斯拉回应单踏板模式可能被禁止:暂无影响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家居
时尚
亲子
健康
公开课

家居要闻

静谧极简 让空间回归本质

为什么我劝中年男人:衣不穿紧、不塞衣角?看这3组对比就明白了

亲子要闻

弟弟把姐姐试卷弄坏被教育,直到姐姐离开才敢扔鞋“泄愤”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