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农资秀 《水肥之路》: 详解水肥落地应用,探究未来水肥发展趋势

0
分享至

由全国农业行业卫星频道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节目团队制作,首部分析水肥一体化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国农资行业大型调研纪录片《水肥之路》隆重推出。在节目拍摄期间,栏目记者采访到了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梁斌,对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水肥一体化应用落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本篇文章四千余字,阅读时间约为6分钟,感谢您的垂阅!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 梁斌

梁斌:我是青岛农业大学梁斌。现在从事设施蔬菜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相关工作。这个工作我是从2012年毕业之后就持续不断地推广这个技术,现在已经11个年头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针对蔬菜需水规律,结合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进行研发。在研发过程当中发现这个技术越做越复杂。在这个技术应用过程当中,一方面农民很少具备不间断的条件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的精力、水平是有限的。我们研究了参数,但是这些参数的应用落地,是非常有挑战的。那么为了这些参数的应用落地,一方面将这些参数转变成产品,也就是我们的水溶肥产品。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如何通过智能化的装备,使我们的技术能够精准、高效的落地。这也是我最近5年多的时间一直在做的事情。 工作之初感觉水肥一体化就是一个通过输水管道,进行施肥、浇水的工具。但是随着我对水肥一体化研究的深入,发现了几个融合。第一是水与肥的融合。因为水肥一体化不单单是用来灌溉的,如果单单用来灌溉,我们设施蔬菜生产当中的肥料问题、养分问题是不好解决的。一边灌溉一边施肥,这里就涉及水肥的高效耦合。使这个水量能够供应作物需求,而肥又能够在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不至于损失很多,这是我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是工程技术的融合。我们做了一个课题,是水肥一体化工程实际性评价,就是说工程安装到这个设施里边,它到底能不能正常运转,运转能不能高效,那么工程高效了,如何通过这个工程发挥我们的技术优势,达到减肥减药控水的标准。 另外随着研究的深入,水肥一体化我们强调少量多次。那么如何实现少量多次?这就涉及到:第一,我们有了工程;第二,我们有了技术参数;第三,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少量多次。那么近几年我就意识到了智能化,能够很精准地实现少量多次。所以我们又把技术工程以及装备融合到一块儿,实现了我们水肥高效管理。在这个过程当中施什么肥,到底是氮肥、磷肥、还是钾肥?还是某种大量元素水溶肥,必须进行选择,而且要精准地进行选择,所以在这里就要涉及我们施肥技术参数。适宜的工程装备,智能的农技装备,还有高效的水溶肥产品以及参数,融合了之后我们能够进行高效的控水减肥,并且能够提质增产。



记者:我们现在都知道人工成本很贵,那么水肥一体化在省力、节省成本方面有哪些表现?

梁斌:精准水肥管理它能够把我们的水省下来,把我们的劳动力成本降低20%,用自动化来代替,降低生产成本,达到了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基本已经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而且还生态环保。给大家算笔账,经过我们的测算,智能精准水肥管理每季节省肥料投入1000-1500元左右。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当中,水肥管理的人工约占总人工的20%,尤其是在一些大园区是非常可观的,那么总体来算的话我们一年两季,每季能够节省成本3000元。

记者:有些地区是一茬一茬地种植,但有些地方一年就一季,水肥一体化成本还可控吗?

梁斌:这个问题是存在的,尤其在山东寿光,因为它种植作物非常多,利用频率非常高。用我们这个水肥管理平台,两三年就能够回本。

但是像东北地区一年一季,成本回收确实有影响。也考虑过如何千方百计地让装备成本降下来,比如我们一个平台管16种模式,那么在东北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参数设置或者程序调整,能够给它管上20个或者是30多个,进行集群的管理,千方百计地降低水肥一体化工程智能装备的投入。

那么在内蒙古、东北或者是新疆这种面积非常大的地区,虽然作物生长期可能只有一季,但是面积大了之后,这个利润自然而然的会有。



记者:目前国外水肥一体化水平比较高,我国有借鉴吗?或者有引进一些设备吗?引进的设备运行起来有没有效果?

梁斌:据我了解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是非常多且面积非常大,他们智能的水肥管理也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在我看来,他们的水肥精准管理,在我们国家可能有一些“水土不服”。一方面他们不对我们开放参数,我们只能是受制于人,非常被动。另一方面他们的参数适合不适合我国?包括他们精准水肥管理运行效果,必须根据当地开发适合的策略,建立我们当地的模式。把水控下来之后,如何让农户接受这种模式。

另一方面,在当地如何建立更精准、更标准的、更产业化的发展?因为现在国家也要求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行。但是传统的、靠农户经验栽培的模式,对于产业化运行、标准化运行还是有所阻碍的。而我们把经验和科研数据转变为精准的管理智能平台之后,我们能够实现高标准生态产业化。

另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未来谁种地?如何吸引年轻人来种地?那种体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环境非常恶劣的生产环境没法吸引年轻人来投资农业生产。而我们现在能够轻简化、智能化,也不需要高强度的劳动,生产环境又比以往要舒适,所以这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从事农业生产。

因为我很多工作是在山东开展,对于寿光生产了解一些。第一,寿光种植者水平都非常高,第二,随着日光温室的发展,配套设备规格也越来越高,由原来小土棚到现在占地十几亩甚至几十亩的温室,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新技术、新装备的需求越来越多。农民对我们这种设备还是非常欢迎的。但是受到长久的,甚至几十年经验的影响,智能平台的管理模式可能和部分经验有所冲突。因为农户的经验是:我灌水多一点,我施肥多一点,作物的长势就非常好。但是我们要考虑土壤健康,要考虑环境健康,要考虑作物不但要高产而且要优质。所以在推广过程中也是和农户经验的一个磨合过程。举个例子,我们在内蒙古一个基地采取了我们这个模式,而且我们也是聘请当地的技术员去管理。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要和技术员充分地沟通。我们数据反映这个土壤墒情是什么情况?你的经验又是什么情况?最后我们双方共同确定一个参数,然后放到整个设备或者是模式里面去运行,这样才能够达到一个种植者非常认可,且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环保的结果。而不能一味地你必须用我们的技术,因为我们的技术是从实验室出来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边推广,一边调整,一边学习,产学研相结合,把方案优化到最佳。



记者:说到了这个寿光,我想问一下水肥一体化南方的这些经济作物区、西北地区等它都适合吗?

梁斌:对于区域而言,水肥一体化各地都可以应用,但是全国各地应用水肥一体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可能有所不同。

比如西北地区,首要是控水。那在山东地区,生产技术已经是非常精准了,那么一方面不但要控水减肥,而且要想方设法地达到标准化。也就是说无论是谁来种这个作物,通过我们的水肥管理生产出的农产品都是有保证的。

我们云南也有示范区域,示范区在大理,大理有旱季也有雨季。在旱季,当地农户如果不采用水肥一体化的话,往往是采取传统的泡田进行灌溉。水放田里面泡一段时间,这样的耗水量可能会导致面源污染。那么我们把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模式放上去后,农民在旱季当中泡田做法就可以避免,作物长得好,而且大大降低了面源污染风险。 在内蒙古地区,我们的示范地点是乡村振兴示范村。之前这里种植是粗放式管理,收多收少都是靠天吃饭的,不知道辣椒它的产量潜力是多大。以前一亩地能收获2000斤,如果今年还是2000斤他就很满意了。其实辣椒种好了,一个生长季能够达到2万斤。那么通过去年的示范让农户知道,辣椒产量还能这么大。

这样农户对农业生产潜力又有一个重新认识,他建立了一个,我要如何管理好,把产量提升上去,经济收益才能提升这么一个逻辑。

记者:这是成功的案例,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阻碍,那有没有失败的案例能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

梁斌:有推广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案例,现在很多企业开发了很多说是名义上的智能施肥机。根据农户需求安装上了,时间长了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农户会说这个东西不好用,另一方面也是资源浪费。

其实我们在研发水肥智能精准管理的过程当中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刚开始结合水肥一体化,把技术参数放到智能装备里面,那么装备放到这里,一定要有管理装备的农技人员,也就是说后续服务,如果没有服务,我们再精准、再高大上,再先进的装备放到这儿,荒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记者:那么这个服务要服务几点呢?

梁斌:第一,让这个装备能够精准地运行;第二,为了可持续,我们要在当地找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能够培养出来去操作装备、调整参数,甚至能够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修改参数能力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方面保证了装备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又适合当地生产,农作物产量就有保证,品质就有提升。

记者:最近几年水肥一体化发展得很快,那为什么都在用呢?水肥一体化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体现出怎样的优势?

梁斌:以山东寿光番茄种植为例,番茄生长季六个月,我们的水肥灌溉次数在120~150次。也就是说每天它能够根据需求去补充、去调节。这样水分灌溉量每亩能够降到120次。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作物需多少水,我们就能够供多少水。

那么肥料也是,现在随着国家的重视,设施蔬菜生产区施肥量也是逐渐降低的,但即使逐渐降低了,这个施肥量还是远高于作物所需的。以氮为例,番茄传统种植模式下,施氮量可能是在800公斤每公顷,但是通过精准水肥管理,能够把氮降低到400公斤每公顷。作物需要多少呢?需要300-350公斤每公顷。

另外现在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是有产量农户就高兴了,但是现在农户对品质越来越重视。一方面要高产,另一方面要优质,如何做到两点结合,从我的理解就是精准的水肥一体化。如何做到精准?只能是智能化。

另外,还有我们说的资源的高效利用。因为黄河水中泥沙含量较高,所以有了这样一个调研,西北缺水,水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比金子还贵,我们这一次调研过程中也切身体会到了。

很多耕地没有种,就是由于缺水,当地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需要有水的配额,配额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并且要付一定的费用。通过这一点我们的水肥一体化有了用武之地。比如当地的洋葱产业,就是由于缺水,当地把洋葱产业砍掉,不准发展了。而通过我们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我们就能够把用水降到水资源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使产业能够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06-03 08:52:49
耘视三农融媒
耘视三农融媒
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官方账号
2153文章数 8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莫迪又大获全胜 他的手腕令对手叹为观止

头条要闻

牛弹琴:莫迪又大获全胜 他的手腕令对手叹为观止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马斯克凭借xAI再次成为世界首富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数码
健康
时尚
游戏
艺术

数码要闻

见证梦想腾飞,技嘉AORUS电脑硬件助阵高校电竞挑战赛巅峰对决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这些中年妈妈太会打扮了,剪短发还穿长裙,美得没有年龄感

《星空》幕后有大动作 或为大型升级或DLC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