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1观察︱“后面站着个真人”:AI安全挑战从无止境

0
分享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人工智能技术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继今年2月推出文生60秒视频的大模型Sora之后,北京时间5月14日凌晨,OpenAI展示了最新的大模型GPT-4o。

它可以实时对音频、视觉和文本进行推理,语音响应时间短至232毫秒,与人类反应速度一致,在无延迟语音对话中,GPT-4o的节奏、语气甚至接梗,与真人无异,视频实时交互也毫不费力。它还懂50多种语言,堪称人类全能AI助手。有专家说,GPT-4o的后面,就好像是着着个真人。

与Sora仍未对公众开放不同,GPT-4o宣布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这无疑是TikTok和抖音、快手广大博主们的福音。

前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网络IT前沿科技专家胡延平就此评论说,基于GPT做语音等多模态自然交互的,基于家庭做情感陪伴的,包括基于机器人做具身智能交互界面的产品,其智能硬件底层逻辑均需要进一步重构,手机厂商自研模型还需努力,包括一批做情绪计算的,AI助手、教育、翻译等更危险了。

可以期待,GPT-4o应用于移动端的爆发力将是巨大的。

创新技术的应用从来都是双刃剑。GPT-4o推出后,也有人担忧,诈骗团伙看到这个消息,岂不是“如获至宝”?

譬如,有这么一幕:英国士兵肖恩被控告在阿富汗服役期间滥杀无辜,辩护律师汉娜识别出了视频证据中的漏洞,替肖恩争取到了无罪判决。但第二天,汉娜失踪了,警察通过监控录像发现,正是肖恩当晚对汉娜殴打后将她绑架。肖恩惊呆了:“这是我做的吗?”

实际上,这是英剧《真相捕捉》第一季首集的剧情。该剧出品了两季,评分都很高。它讲述的关键词正是:眼见未必为实。包括正在进行的直播,都可能是假的。

这不免让人焦虑——如果真相是被隐藏、掩盖、包裹的,或者是被矫饰、修改、涂抹的,那么,人们看到的一切还值得相信吗?

诚然,我们没有必要走到另一个极端,跳进怀疑论的陷阱;但也必须看到,几年来,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带来的侵害案件在全球多有发生。

在国内的一些短视频平台,有些博主假冒外国人或儿童,来骗取信任,吸引粉丝关注。所用的就是“AI克隆声音”“AI视频生成”等软件。

这些音视频可能仅耗时几分钟合成,制作都比较粗糙,甚至看起来“一眼假”,但很多网友尤其是老年人仍会信以为真。

实际上,早在OpenAI推出GPT之前,各主要经济体对人工智能潜在的风险已有所警觉,在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之间寻求平衡。

比如,针对深度伪造带来的诈骗风险,欧盟、美国、英国、韩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经济体,都已立法严格禁止,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判刑。

2024年,当地时间3月13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投票通过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这也是世界首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监管法规。

我国是在人工智领域监管较早、也较为严格的国家。采取多部门协作,共同监管的方式。

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三步走”的立法规划。2022年11月,《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公布,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

2023年7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布,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成文规章。

今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继去年后,“人工智能法草案”再次列入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项目。

无论是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还是法律法规的立法规范,都离不开平台企业的自我管理。客观地说,各主要短视频平台对违法违规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充满警惕的。

去年暑期期间,快手处置了包括利用AI换脸等违规视频182778条、违规账号6387个。今年3月,抖音发布关于不当利用AI生成虚拟人物的治理公告,处置了一批不当使用AI技术生成虚拟人物发布内容的账号,并表示对黑产团伙不当使用AI生成虚拟人物用于犯罪的线索,将报警打击。

司法部门也在行动。去年11月,浙江绍兴市上虞区法院对利用AI技术合成虚假视频牟取非法利益的案件作出判决;今年5月6日,江西鹰潭市余江区法院公开宣判了全国首例“AI外挂”案。

电信网络诈骗曾经猖獗,公众深恶痛绝。但在近两年的凌厉监管下,去年8月以来,电诈案数量已连续多月同比下降。

反电诈“大考还在进行”。如公众所知,电诈的一种典型作案手法,是窃取并模仿亲友的声音。因此有部分民众担心,假如不法分子采用了GPT-4o这类先进的音频、视觉交互技术,将更具欺骗性。

试想,如果视频电话对面,不仅与自己的某位亲友长相一致,连说话的语气、喘气的方式、常用的感叹词、习惯性动作,全都是熟悉的模样,不仅老人、孩子难以分辨,思维活跃的成年人,可能也难以识别。

AI技术奔涌,安全挑战亦未有止境。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落地应用,和安全可控、伦理规范,从来都是硬币的两面,人类一面在推进技术变革,另一面,也在避免成为技术革命的囚徒。

科技的挑战从无止境。创新,尤其是伟大的革命性创新,将打开巨大的空间,带来广阔的产业应用,与此同时,它也总是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包括安全的倾斜,但人们无须为此焦虑和恐惧:至少可见的将来,人类仍是人工智能的可靠驾驭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商业新闻领导者
149379文章数 7403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