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知|花果飘香的“太空农场”离我们还有多远

0
分享至


主笔、视频制作:于梅君

最近,中国航天喜讯不断。4月26日,神舟十八号成功飞天,航天员将首次在太空养鱼;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成功,开启探月新征程,未来将建设“月球基地”、打造“太空农场”。在天上种庄稼——这并非只是科幻场景,此前,航天员已在空间站成功打造出“太空菜园”。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天上种菜、养鱼?建立“太空农场”难在哪儿?

斑马鱼入驻天宫,小鼠上天也提上日程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将在太空养鱼。浩渺太空有太多值得探索的秘密,为何独独选中养斑马鱼?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仓怀兴的答案,是把“太空鱼缸”打造成一个“好看又复杂”的生态系统——研究在小型密闭系统中,鱼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航天员为金鱼藻提供LED光源,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鱼呼吸,鱼的排泄物又给金鱼藻提供养分。


在失重环境下,水会呈球状,怎么给鱼喂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高鸿介绍,在太空养鱼,“鱼缸”要非常严密,而且水要灌得满满当当,小鱼还要吃特制的“太空餐”,“我们设计了一种特殊鱼食,像牙膏状,用注射器每天推进去一点,让鱼尽量吃完。鱼产生的排泄物,通过管道运到金鱼藻那儿,促使它生长。”

这些小鱼能在空间站生存多久?王高鸿表示,初步计划是稳定运行一个月,获取鱼卵、水样等,如果实验顺利,这些小鱼的下一代,或许可以在地面上出生。


为什么上太空的是斑马鱼?专家解释,斑马鱼具有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斑马鱼是脊椎动物,与人类基因有87%的高度相似性,通过它,研究微重力对脊椎的影响,可以为航天员甚至普通游客长居太空,提供健康参数。

长远来看,这项实验也将为人类实现动物的太空繁殖、饲养,乃至在太空构建更复杂的生态系统打下基础,为人类移民太空增加可能性。

除斑马鱼外,小鼠上天也被安排上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钟红恩介绍,未来计划在空间站用小鼠进行实验,包括小鼠在太空中的生长,及小鼠在地面受精后在太空孕育,希望通过这些实验,研究人类在太空繁衍的可能。


其实,像斑马鱼这样的“动物航天员”还有很多。2016年10月20日,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成功对接,跟航天员入住“天宫”的还有6只蚕宝宝;2011年,两只金球蜘蛛抵达国际空间站,在零重力环境下结网捕猎;1998年,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中,一只幼鼠在失重状态下自学成才,学会了走路……可以说,人类在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也有“动物航天员”的一份贡献。

嫦娥六号登月,“月宫农场”还远吗

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按计划,2030年我国将实施载人登月,并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未来的月球科研站长啥样?

4月24日,在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于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开展常态化月球科学试验、资源利用与技术验证;2045年前,建成功能完善、稳定运行的国际月球科研站拓展型,为后续载人登陆火星,开展技术验证和科学研究。


在月球科研站或火星基地开发建设中,如何为航天员创造适宜的生活、工作条件?太空“环控生保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载人航天“环控生保系统”,已实现由“补给式”向“再生式”根本转换,目前,中国空间站氧气资源100%再生,水资源闭合度提升到95%以上,打造了航天员最信赖的“天宫”生命工程。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向阳表示,目前,空间站主要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实现水、氧等的循环利用,未来将构建人与生物组成的生态圈——类似“太空农场”,实现食物、水、大气的可持续再生。航天员可以种庄稼、养动物,像在地球上一样生活。

为在月球或火星基地建立“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首先要进行地面模拟实验。

2014年5月20日,“月宫一号”一期系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高闭合度集成实验(3人、105天),氧气和水百分百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循环再生了55%的食物。


“月宫一号”到底是啥?通俗解释,就是构建了一个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这个实验的进阶版,将来要能搬到其他星球(如月球、火星)上。

2016年,“月宫一号”完成升级扩建,总面积150平米,植物种植面积120平米。此次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启动,8名志愿者分批交替进入“月宫一号”,历时370天,于2018年5月15日完成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氧气和水100%循环再生,循环再生了80%的食物。这对于人类实现地外长期生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把太空菜种出“地球味”,是个技术活

“未来,人们要建立外星球基地或在太空长时间驻留,资源上的自给自足非常必要。”上海技物所空间生命科学仪器研制团队负责人张涛介绍,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对太空农场进行可行性研究。不过,想在太空种庄稼并非易事,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土壤,5个要素缺一不可。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存的根本,如何在太空舱里模拟植物所需的光照?研究证实,植物的光合作用并非吸收阳光中所有的光,例如生菜更青睐红色与蓝色的光。因此,低能耗、可调节光谱的LED灯,就成为太空蔬菜光照的最佳选择。我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种生菜时,就采用了红、绿、蓝3种颜色的组合光。

有了光还不行,种菜还得有“土”。科学家如今研发出一种可生物降解、能重复利用的植物栽培基质,具备良好的通气、保肥和导水性能。


太空感受不到重力,但植物的根仍会向土壤中生长,因为植物不仅有向重性,还有向水性。不过,失去重力带来的空间感,植物的根和茎不能整齐地向一个方向生长,而是比较凌乱。

植物的土壤里,安装有含水率监测装置,航天员可根据监测数据,采用注射器给植物及时补水。

2023年12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采食了“太空菜园”种出的新鲜蔬菜。此前,已有多位航天员体验过当“太空菜农”的感觉,并成功种植过生菜、小麦、水稻和拟南芥。

在新升级的“太空菜园”里,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水分和营养,都能得到自动化配置,实现了轮番、多批次种植,为未来大规模太空种植奠定了基础。

“太空农场”或以小行星为“肥料”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月球和火星环境进行“地球化”改造,不再是痴人说梦。航天员未来或许可以利用小行星土壤来种植农作物。

2023年12月,在一个探讨移居月球方法的会议上,日本冈山大学特聘教授中村荣三阐述的“月球农场”构想备受关注。

根据设想,为避免太空射线影响,与人类居住的基地一样,“月球农场”同样设计成封闭空间,在农场内维持氧气和人呼出二氧化碳的循环,除利用阳光外,还可利用LED等人造光培育植物。

不过,并非仅向月球和火星的砂土中撒种,就可以让植物成长,难点之一在于缺乏营养,而小行星的土壤,或可被改良为“肥料”。

2020年“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将“龙宫”小行星的砂土样本带回地球,中村等人利用模拟“龙宫”砂土成分的土壤和水,成功栽培了芝麻菜和水菜等。中村指出,“龙宫”小行星的土壤里,富含氢、碳和有机物。

如何将小行星上的砂土运到月球上?如果只是少量带回,可以有效利用“隼鸟2号”和“冥王”号探测器的样品回收技术。如果需要大量肥料,则有必要捕捉小行星本身。NASA提出的构想是,用袋子包裹住直径在10米以下的小行星,将其运送到月球或地球附近。


目前,“太空农场”还离不开“太空温室”。但在后期发展阶段,人类将致力于使外星环境“地球化”。例如,使用含氯氟烃或六氟化钠之类的物质,改造火星气候,使火星渐渐温暖起来;人们还可以在火星和月球上种植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的植物。到那时,“太空农场”便会从“温室”中解放出来,成为未来太空移民真正的“食品基地”。

知多一点

马斯克再发惊人言论——

人类移居火星计划或在20年内实现

当地时间4月7日,马斯克在星舰基地进行了一场演讲,详细阐述了通过星舰项目,实现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的愿景。

为什么推进人类移居任务首选是火星?马斯克解释,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金星是一个超热的高压环境,不会有人想去。月球虽然很近,但它没有大气层,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也不太适合。“从长远来看,我们能使火星变温暖,使大气层致密,并且在大约40%的表面形成一片液态海洋。这样我们就能使火星成为一个类地行星。”


马斯克认为,现在是地球45亿年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将生命或意识延伸到地球以外的机会。他设想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火星文明,认为20年内就可实现这个目标。未来,星舰能够频繁地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运送人员和物资,为建立火星基地奠定基础。

马斯克表示,星链不仅为地球提供了高带宽通信,还将对火星的通信网络起到关键作用。未来大约每两年,数千艘飞船将从地球出发前往火星,SpaceX计划在卡纳维拉尔角等地建立新的发射塔,以支持更多的发射任务。

在讨论移居火星的具体计划时,马斯克表示,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大约需要100万人,几百万吨货物,我们可以在20年内做到这一点。通过星舰项目的规模化生产和火星上的资源利用,这一目标是可行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明日五月初一,记得:1不留,2不采,做3事,安康顺利度长夏

明日五月初一,记得:1不留,2不采,做3事,安康顺利度长夏

神牛
2024-06-05 11:13:31
肇庆市原副市长叶锐被查 曾任市公安局长

肇庆市原副市长叶锐被查 曾任市公安局长

南方都市报
2024-06-05 16:11:13
明日五月初一,记得:4事不做,2样不喝,家人少生病,平安过长夏

明日五月初一,记得:4事不做,2样不喝,家人少生病,平安过长夏

牛锅巴小钒
2024-06-05 12:53:58
梁荣业被公诉,曾任东莞多镇“一把手”!

梁荣业被公诉,曾任东莞多镇“一把手”!

正义网
2024-06-05 16:03:58
圆润的小姐姐

圆润的小姐姐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6-05 14:14:22
记者谈阿根廷名单:斯卡洛尼对阿库尼亚身体状况有疑虑

记者谈阿根廷名单:斯卡洛尼对阿库尼亚身体状况有疑虑

直播吧
2024-06-05 18:04:18
他率庞大经贸团访华:历史已经驳斥了对中国模式的一切质疑

他率庞大经贸团访华:历史已经驳斥了对中国模式的一切质疑

观察者网
2024-06-05 16:28:30
福建舰有麻烦,美媒:第10艘055刚刚下水

福建舰有麻烦,美媒:第10艘055刚刚下水

良探长娱乐
2024-06-01 19:47:37
妈呀!宋春丽怎么老成这样了呢?

妈呀!宋春丽怎么老成这样了呢?

牛叨小史
2024-06-04 15:43:07
超值!17亿美元换个出海口,柬埔寨不顾美国和越南反对坚持开工

超值!17亿美元换个出海口,柬埔寨不顾美国和越南反对坚持开工

谈芯说科技
2024-06-05 07:46:55
同样是“珍珠妆”,《墨雨云间》与《清平乐》对比,差距一目了然

同样是“珍珠妆”,《墨雨云间》与《清平乐》对比,差距一目了然

室内设计师阿喇
2024-06-05 13:33:51
英媒:在华外企外籍员工不足

英媒:在华外企外籍员工不足

环球时报国际
2024-06-05 06:50:17
原来有钱人下场这么惨!网友:有钱就是噩梦的开始!提前预防一下

原来有钱人下场这么惨!网友:有钱就是噩梦的开始!提前预防一下

侃故事的阿蚌
2024-06-05 13:40:46
马斯克的X现在正式允许出现成人内容

马斯克的X现在正式允许出现成人内容

3DMGAME官方号
2024-06-04 09:11:12
女排3消息:总局回应严查蔡斌,朱婷替身遭网暴,赖亚文意外离队

女排3消息:总局回应严查蔡斌,朱婷替身遭网暴,赖亚文意外离队

排球评论员
2024-06-05 18:06:18
大陆这招比军演更有效,台各界纷纷喊疼,就应该这样收拾“台独”

大陆这招比军演更有效,台各界纷纷喊疼,就应该这样收拾“台独”

青年的背包
2024-06-04 13:11:06
太恐怖!邹雨宸延续自律,暴瘦+形成完美体型,旅游都带训练装备

太恐怖!邹雨宸延续自律,暴瘦+形成完美体型,旅游都带训练装备

篮球资讯达人
2024-06-05 13:45:28
无语!女子拒绝领导潜规则后被踢出工作群,当事人:已经睡了两人

无语!女子拒绝领导潜规则后被踢出工作群,当事人:已经睡了两人

小陆搞笑日常
2024-06-05 12:54:37
5个月后,曼城迎生死判决:或被剥夺3个英超冠军!9年115项违规!

5个月后,曼城迎生死判决:或被剥夺3个英超冠军!9年115项违规!

风过乡
2024-06-05 17:40:49
曾志伟与乔妹合影惹争议!眼神扫过胸部还伸舌头,紧贴肩膀笑意浓

曾志伟与乔妹合影惹争议!眼神扫过胸部还伸舌头,紧贴肩膀笑意浓

娱乐贴士站
2024-06-05 17:43:53
2024-06-05 19:04:49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317599文章数 436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9家车企拿到自动驾驶落地入场券,没特斯拉

头条要闻

菲总统在"香会"批中国言辞激烈 上演"气到说不出话"

头条要闻

菲总统在"香会"批中国言辞激烈 上演"气到说不出话"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亲子
手机
家居
健康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孩子呼吸道感染,当心急性喉炎

手机要闻

iPhone 16 Pro Max VS 三星S24 Ultra:又是一场巅峰对决

家居要闻

温室余闲 平仄之间雅趣浓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军事要闻

乌方:俄乌冲突升级 所有“红线”不复存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