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唐朝的科举制充满着潜规则?要不是宋太宗扩招,科举将一无是处

0
分享至

改变中国历史走向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一件大事,自然是科举制度。按照目前的研究,科举制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也就是山东那块地盘。

北周灭了北齐以后,科举制在北方盛行,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南下兼并南陈,完成了天下大一统后,科举制度终于在全国得以推行。

即便如此,隋朝的科举制,其实也不怎么靠谱。毕竟刚开始实行,很多方面不够完善,这就给了不少贵族子弟钻空子的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唐朝的科举制总该能发扬光大了吧?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唐朝的科举制里,也是潜规则满满,缺乏最基本的公平。



唐朝科举为关系户大开方便之门

汉朝以前,采取的是世卿世禄制,也就是贵族子弟垄断官场,商鞅变法后,又有了军功制度,可以通过军功成为新贵族,从而在朝中做官。商鞅功劳再大,如果不立下军功,就没法获得封地成为贵族,所以他也得亲自带兵出征。

汉朝的时候,选拔官吏实行察举制。地方官员,推荐本州县内比较出色的人才,要具备廉洁、孝顺等基本德行的人才,经过上层的审核以后,就能够直接做官。这种做法弹性太大,而且贵族之间可以互相推荐各自的子弟,所以存在很大漏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门阀世家。比如说大家熟悉的四世三公的袁绍家,就是这么产生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实行的都是曹丕时期陈群搞出来的九品中正制。该制度对推举人才的确做出了一系列细化的规定。但依旧只是察举制的翻版,达官显贵掌握着选拔官吏的主动权,所以这一时期形成了十分严重的门阀制度。东晋时期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大贵族的子弟,一出生就自动获得了做官的资格。

从理论上来说,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进入朝中做官,这是读书人最理想的晋升通道,至少比过去那些制度强得多,具备了相对的公平性。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现实情况是,唐朝289年历史中,一共只录取了约7000名进士。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唐朝每年一次科考来算,平均每年只有24人可以入围。

放眼全国,得有多少读书人,却只录取24人,这概率和中五百万估计也差不了多少了。至少比现在考清华北大要难得多。



就算是这样,唐朝的科考当中,也充满了各种内幕。就明面上的作弊行为,便有“通榜”和“行卷”这两种。

所谓通榜,指的是唐朝的时候科考试卷上还没有糊名,主考官是可以看到考生名字的。因此考生事前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博取主考官的好感,比如说在社会上名气大,提前把精心准备的文章送交主考官看,得到主考官的赏识。当然了,还有一招就是送点好处给主考官。

主考官对你有了很不错的印象以后,在考卷中看到了你的名字,自然就会把你列入录取名单之中。

所谓行卷,就是进入通榜的一个手段,也就是写点像样的文章、诗词给一些有地位的人。得到这些人赏识后,他们便会将你的名字推荐给主考官,从而让你顺利入选。

大家很熟悉的大才子王维,虽然才华盖世。但是几次科考都不如意,后来有人点拨他,那是因为他没找关系。为此王维就找到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赏识后,第二年王维就成了状元。

所以说,每年只录取20多个人,有时候更少。找关系入选的恐怕就不在少数了,真正有真才实学,又懂得走这条路的人,又能有多少呢?所以说,唐朝289年的科举搞下来,其实并没有真正将科举的作用发挥出来,反倒是让不少人钻了空子。



宋太宗科举扩招

五代十国的时候,基本和唐朝的情况差不多。包括宋太祖赵匡胤刚立国时,科举制度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到了宋太宗赵光义时期,科举制度迎来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因为宋太宗决定要扩招了!原因有很多,不过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宋太宗抢了侄子的皇位,又不想在历史上留下恶名,因此打算讨好一下读书人。

扩招以后,天下考上进士的读书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天子门生,自然就不会说皇帝的坏话了。为此,宋太宗太平兴国第二年,首次开科取士,便一下子录取了进士、诸科500多人。

过去唐朝每年只录取20多人,这一下就增加了数十倍之多。读书人们可乐坏了,稍微努点力,就能成为国家官员。

为此,从这一年开始,大量读书人便涌现了出来。他们开始积极备战科考。

宋太宗在位22年,录取的进士、诸科总数,超过了唐朝289年的总和。宋太宗开了这个口子,后世子孙自然要招办,甚至更夸张,否则就会得罪大量读书人。因此宋朝历年科考都会录取大量进士,有时候甚至会翻倍。

任何行业,一旦参与者多了起来,就得制定相应的行业规则,否则大家各玩各的潜规则,岂不是要把这个行业给毁了?

为了增加科考的公信力,一系列严格的科考制度便被制定了出来。试卷糊名,虽然是武则天时期发明的,不过唐朝压根不重视,真正正式广泛推广使用,还是在北宋时期。此外誊录制度,也是在北宋时期正式施行的,也就是将考生的试卷统一抄写,让阅卷官看不出考生的笔迹。

苏轼考进士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过,正是因为有糊名制和誊录制在,所以欧阳修才误以为苏轼的试卷是他的学生曾巩所写,这才没给他第一名。由此可见,宋仁宗时期的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了。



宋朝的教育正式普及化

现代大家很喜欢讨论一个话题,那就是教育资源。没错,教育的确是一种资源。在现代,学区房之所以如此火热,就是因为好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价高者得似乎成了一种相对公平的手段。

实际上在任何时期,教育都是一种资源,好的教育,更是稀缺资源。在古代也是这么回事,而且更加严重。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姓七望这类贵族,之所以成材率那么高,主要是因为他们垄断了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们家教育出来的孩子,个顶个都是人才。即便不学无术,也比外面没有受到过系统教育的人有才能。所以说,世家大族的子弟出来做官也就不奇怪了,唐朝的时候,四分之一的宰相,都来自五姓七望的家族,可见这些家族的成材率有多高了。

在宋朝以前,由于良好的教育是稀缺资源,有教无类基本是一种奢望,所以寒门子弟包括贫困子弟,成才的希望基本为零。

不过,这事儿从北宋开始,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科考扩招,所以读书人越来越多。考不上进士的读书人,也得谋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书。

除此以外,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为首的一帮大臣,在地方上任职时,也非常喜欢办学校。尤其是范仲淹,文正公在教育界绝对是一棵参天大树。如果说孔子是有教无类的理论提出者,那么范仲淹便是相隔千年后,有教无类这一理论的完美实践者。他走到哪里,书院就办到哪里,让很多基础教育为零的地区,都有了自己培养本地人才的学校。

著名的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等,全都是北宋时期建立起来的。其中范仲淹建立的应天书院位列第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科举扩招,让普通人看到了通过读书晋升的希望。因此读书成了天下多数人选择的道路,这么一来,宋朝的基础教育自然能够得到普及。



由此可见,卷或许才是进步的动力

卷,是现代人非常反感的一件事,因为累啊。没事儿谁愿意卷来卷去的呢?有些卷不动的人,直接就躺下了,爱咋咋地,反正就是不卷了。

从我们个人的角度来看,卷的确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但从天下局势来看,其实卷才是促使进步的主动力。

因为大家卷起来以后,就有了一定的竞争,有了竞争以后,每个人都希望更上一层楼,自然会更加努力。这么一来,社会整体便会向上发展。

虽然现实比较残忍,但事实的确如此。即便你个人不想卷,但社会发展也会推着你往前卷,你不卷,就会被社会淘汰。魏晋南北朝的贵族们,之所以要垄断教育,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孙陷入内卷的大环境中。

北宋科举扩招以后,读书人越来越多,那么科考难度自然也就逐渐增加。过去可以浑水摸鱼,但大浪淘沙之下,有真才实学的人,自然会脱颖而出。要想脱颖而出,就得倍加努力地学习,这是社会发展趋势,完全挡不住。

举个简单的例子,100多年前,你要是学会了微积分,那你在中国就能担任教授。但是现如今,学习微积分只是一个普通学生的基本课程任务,学不会反而会挂科。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沙特拒与美续约石油美元协议,美元跌落神坛?别胡扯了,没这回事

沙特拒与美续约石油美元协议,美元跌落神坛?别胡扯了,没这回事

王五说说看
2024-06-15 10:51:22
泰晤士:欧足联决定2028年欧洲杯揭幕战在加的夫举办

泰晤士:欧足联决定2028年欧洲杯揭幕战在加的夫举办

直播吧
2024-06-15 08:33:19
罗甸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张林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罗甸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张林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鲁中晨报
2024-06-15 16:07:01
中专女孩名次遭质疑,“竞争对手”也发声了,为何不愿承认她优秀

中专女孩名次遭质疑,“竞争对手”也发声了,为何不愿承认她优秀

熙熙说教
2024-06-14 17:44:03
小学生吐槽学校食堂不卫生被处分后续,要求删除视频,评论区沦陷

小学生吐槽学校食堂不卫生被处分后续,要求删除视频,评论区沦陷

皖声微言
2024-06-14 08:41:36
刚率国足进18强,伊万就点燃第一把大火,三大国脚被弃用永不征召

刚率国足进18强,伊万就点燃第一把大火,三大国脚被弃用永不征召

小马哥谈体育
2024-06-15 18:46:30
危地马拉1-4阿根廷,赛后评分:不是劳塔罗第1,是阿根廷10号第1

危地马拉1-4阿根廷,赛后评分:不是劳塔罗第1,是阿根廷10号第1

侧身凌空斩
2024-06-15 09:53:30
奔驰车主持棍打女骑手后续:真实身份曝光,朋友圈暴露其逃逸原因

奔驰车主持棍打女骑手后续:真实身份曝光,朋友圈暴露其逃逸原因

飘飘视角
2024-06-15 18:35:56
无法在中国合法上路!马斯克:特斯拉需要为中国生产特供版Cybertruck,或在部分功能上有所妥协【附皮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无法在中国合法上路!马斯克:特斯拉需要为中国生产特供版Cybertruck,或在部分功能上有所妥协【附皮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前瞻网
2024-06-14 16:12:16
一单亲妈妈穿“露奶装”送娃上学,男家长:光着整个脊背成何体统

一单亲妈妈穿“露奶装”送娃上学,男家长:光着整个脊背成何体统

知秋侃史
2024-06-12 04:14:35
下家确定!周琦为了签约放弃签字费!广东豪赌彻底失败?

下家确定!周琦为了签约放弃签字费!广东豪赌彻底失败?

体育卡卡谈
2024-06-15 02:13:52
来了!来了!凯特王妃终于现身了!带着三个孩子已经抵达白金汉宫

来了!来了!凯特王妃终于现身了!带着三个孩子已经抵达白金汉宫

娱乐小可爱蛙
2024-06-15 19:15:09
就算陈梦退出奥运女单,也轮不到王曼昱,别忘了马琳还有徒弟

就算陈梦退出奥运女单,也轮不到王曼昱,别忘了马琳还有徒弟

十点体坛
2024-06-15 19:24:48
太遗憾!女单世界冠军0:3不敌日本伊藤美诚,单局只得1分太尴尬

太遗憾!女单世界冠军0:3不敌日本伊藤美诚,单局只得1分太尴尬

国乒二三事
2024-06-15 07:16:25
数学天才姜萍要失望了:被浙大婉拒,老师称顶多上个常熟理工!

数学天才姜萍要失望了:被浙大婉拒,老师称顶多上个常熟理工!

爱下厨的阿椅
2024-06-14 19:37:58
35℃!挺住!红色预警!大暴雨,特大暴雨,明日进入降水最强时段!看看你被点名了吗?

35℃!挺住!红色预警!大暴雨,特大暴雨,明日进入降水最强时段!看看你被点名了吗?

浙江天气
2024-06-15 17:28:30
“今年真不好报”,张雪峰透露报考变化:生物被抛弃,工科变化大

“今年真不好报”,张雪峰透露报考变化:生物被抛弃,工科变化大

熙熙说教
2024-06-14 15:29:17
敛财4.5亿的正部级痛骂自己:要钱干什么,埋自己啊!被判死缓

敛财4.5亿的正部级痛骂自己:要钱干什么,埋自己啊!被判死缓

天闻地知
2024-06-15 14:11:55
唉!又有一家大企业成功“结业”了!

唉!又有一家大企业成功“结业”了!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4-06-10 18:54:33
解放军中将在京突然去世,两女儿定居美国,亲弟弟关联25家公司

解放军中将在京突然去世,两女儿定居美国,亲弟弟关联25家公司

求实者
2024-06-12 14:30:22
2024-06-15 20:26:44
历史摆渡
历史摆渡
专注给大家分享历史故事。
4051文章数 145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俄杜马主席:一些乌议员已开始讨论普京停火提议

头条要闻

俄杜马主席:一些乌议员已开始讨论普京停火提议

体育要闻

残暴的德国战车,和苏格兰的祖传倒霉蛋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新情况!高层对人民币的态度180°转弯

科技要闻

TikTok开始找退路了?

汽车要闻

东风奕派eπ008售21.66万元 冰箱彩电都配齐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亲子
旅游
公开课

为什么我劝白发爷爷:少留长发、多剪短发?看3组素人对比图就懂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亲子要闻

社牛萌娃在餐厅里游走,被邻桌小哥哥挨个“摸手”!

旅游要闻

如何文艺消夏?乌镇10大活动开启古镇消夏节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