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个城市全民App的成长:从窗口到指尖政务

0
分享至



作者/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沈毅斌

编辑/郝俊慧孙妍

2004年~2024年,《IT时报》已走过20年。

这是中国高速发展的20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20年间,我们目睹中国互联网从青涩的幼苗逐渐繁茂成参天大树,移动互联网重新书写国人的生活方式;我们见证中国通信技术从追赶到同行到引领,信息网络如同无形的经纬线,连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记录人工智能从崭露头角到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云计算彻底改变数据价值……每一场科技盛宴的背后,都有我们独特的视角。

20年间,科技不仅让城市的速度提升了20000倍,更塑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与生活形态,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促进城市治理数字化、现代化,让城市变得更加智能、绿色、宜居。每一次城市有机体更新的历程,都有我们深度的剖析解读。

20年磨一剑,我们用纸墨镌刻科技进程的璀璨印记,以字句讲述创新的故事,让最有价值的资讯激发深邃的思考,与时代脉动保持共鸣,与城市更新共同成长。

《IT时报》创刊20周年系列报道启动,回望这幅生动立体的科技变革画卷。



2004年7月22日《IT时报》

如果说,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是一个系统的生命体,那么这20年来,推动这个生命体不断加速循环的无疑是信息化进程。融入上海这座数字之都骨子里的信息化基因,就像血液一般,流淌在上海的每一个角落,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智慧。

二十年前的上海,已然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充满魅力与活力,经济脉搏强健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然而,政务办理却似乎“弹奏”出与这个大都市并不和谐的音符。

一些市政相关服务,市民往往要到相关部门现场办理,不仅排队要几个小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办事流程不透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等因素,也让市民在办理政务时常感迷茫和无奈,甚至办一项业务要来回跑几趟。

21世纪初,上海开始沐浴信息化浪潮的洗礼。

“市民每月可收到自己的个人信用提示、公用事业账单、‘四金’缴付记录、信用卡对账单等重要信息……”2004年7月20日,上海市民信箱的开通试运行,成为上海市民踏上信息化高速公路的起点,政务服务体系也由此跨入了一个全新时代。2004年7月22日的《IT时报》上,《上海开通市民信箱 个人信息随身携带》写道,市民信箱就像一个随身的“虚拟门牌号码”,无论如何搬迁,或是否出差外地,时间一到,所订的信息都将乖乖地到达市民的“私人集散地”。

此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市民信箱升级为随申办。从最初的纸质申请、排队等待,到3000多项政务在线办理,一部手机,不仅走遍上海,甚至可以办理几乎涵盖一位公民全生命周期的政务。

一个全民政务App,让城市运作更加高效便捷,也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从不理解到“哇”

收发邮件、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收到“个性化”信息……对于上海市民来说,10M的市民信箱是一个便捷、权威、安全、诚信的信息服务平台,市民信箱也是一个实名制电子邮件服务系统,就像一把通过网络办理各类业务的“钥匙”,也是当年上海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实事项目”之一。

“一开始市民对为何要注册市民信箱并不理解,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有了自己的电子邮箱,但当大家在市民信箱里收到订阅的个人信息时,都‘哇’了。”回忆起市民信箱开通之初的场景,上海市民信箱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健感慨万分,“市民信箱的初心正是方便市民”。

对于当时的上海市民来说,信息化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互联网生活的兴起以及上海市民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市民信箱的发展。随着信箱的正式启用,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登上信息化列车。据当时媒体报道,市民信箱试运行一个月之后,申请用户超过8万人。

吴健自己也是市民信箱的“受益者”,“之前,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政府办事窗口打印公积金账单等,有时要排队,有时也会忘记。开通市民信箱之后,完全不用跑线下,每个月都会按时收到社保缴纳、医保余额、水电煤等账单信息。”

让上海市民实现个人信息随身携带的市民信箱为何能火起来?

“综合性服务平台”是一大创新点,之前上海市民办理政务的模式是在线下找到对应的部门办理,市民信箱就像一个综合窗口,可以同时提供多方面服务。“市民只需要提出办事需求,至于这个需求该落到哪个部门,不需要市民去判断。”吴健说。

此外,市民信箱是全国首个政府指导社会化运作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也是一个实名制电子邮件服务系统,为上海实名体系打下了基础,实名体系是政府数字化转型所依托的根本,确保了政务服务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便捷性。

20年过去了,市民信箱的生命力还在延续,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市民信箱的使用频率和价值,但依然有老用户保持着从市民信箱获取信息的习惯。

从PC到手机

生活在上海,无论是办理政务,还是医食住行中各种琐碎而必须的需求,随申办市民云是上海市民的“第一联想App”。

2014年,移动互联网之风袭来,根据当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2.4个百分点,首次超越80.9%的传统PC上网比例,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

时代的变化,也造就了市民需求的变化,市民不再满足通过PC端办理政务,而是希望随时随地能申办政务服务,手机App是一个重要载体。

当时,不少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App,提供信息查询等服务,但“数据烟囱”由此产生。“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候,各个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独立建设,数据很难打通。每个App各自为政并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市民需要能集各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移动端平台。”吴健回忆,当时便想着能和各个相关部门沟通,把服务加载到市民云上。

2013年11月,市民信箱正式启动市民云App建设,到2014年底,市民云注册用户突破200万,开启了城市政务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也逐步解决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问题。

2016年,市民云构建实名制统一身份认证、线上线下结合服务,形成汇聚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的创新模式,打通城市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覆盖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社会保障、社区生活等市民关注的热点服务,服务事项超过100项。



如果说市民信箱给了上海市民从未有过的体验,市民云进一步将这一体验推向了新高度,那么随申办的出现,则让上海政务服务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领航者”。

2018年,上海印发《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提出建设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形成一网受理、协同办理、综合管理为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

2019年,作为上海市“一网通办”总门户移动端App,市民云正式更名为“随申办市民云”,成为全国首个突破千万用户的政府服务移动平台,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一个“码”=身份证

广阔无垠的云上世界,从来都承载着人类的美好想象。上海是一个云上之城,想象从未停止,这在随申办不断迭代的业务上得到了印证,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要让“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那些“回归”随申办的App》《衣食住行它都“包揽”了》……最近几年,《IT时报》多次报道随申办上线的新功能,每一次更新都能切中市民的痛点,随申办的发展也驶入快车道。

与“医保电子凭证”两码融合,实现“一码就医”;与公交、地铁“三码融合”,推进“一码通行”……在上海,市民生活与一个“码”息息相关。

2023年8月25日,《IT时报》曾报道《这个“绿码”,成为第二张“身份证”》,无论是就医、图书馆借书或者去街道事务中心办事,“随申码”的新用途已经十分成熟,不仅能快速识别个人身份,还能节省线下排队的时间,第二张“身份证”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上海市民开启多种场景的“绿色大门”。

如今,在上海图书馆,市民打开随申码扫一扫就能进馆,甚至办理读书卡、借阅书籍、归还书籍也都能用随申码。

时光倒流回四年前,上海图书馆系统网络中心研究开发部副主任朱雯晶告诉《IT时报》记者,当时还没引进随申码,读者首先要凭身份证办理读者卡,如有外借还要缴纳押金,无论是自助借还书还是人工借阅,图书馆的大多数服务都依靠读书卡,“有时候读者没带证件,就要白跑一趟。”

说起随申码接入图书馆时的难题,朱雯晶告诉《IT时报》记者,网络系统对接最具挑战性。由于随申码用户个人隐私度较高,需要在接入网络系统时加装一层安全措施,形成图书馆内部号,再通过内部号读取读者借阅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读者的真实姓名和身份安全。

该系统顺利运行后,上海图书馆就将这一配置模式复制到全市其他图书馆,如今随申码在上海各区的图书馆都能通用。

公民全生命周期 在线管理

在吴健看来,随申办之所以能迅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前期打破数据壁垒,更得益于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

“上海每三年就有行动计划,覆盖所有的委办局和区街镇,形成了常态化机制。”吴健说,每周政府部门都要和市民信箱开会,“我们也会和街镇开会,分析全网用户反馈,对比其他省市的政务平台,优化服务,也有不少改革的动作。”

比如上海市民熟知的“一件事”,现在衍生为“出生一件事、身故一件事、灵活就业一件事、医疗付费一件事、职工退休一件事”等几十件“一件事”,贯穿公民的整个生命周期。“比如出生一件事,以前新生儿父母办理证件,至少跑5个部门11个环节,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办完,现在只要在线填一次表,几天内就可以办完,纸质证件快递到家。”吴健说。

对此,二胎妈妈朱小姐深有感受,“2012年我生大宝,为了拿生育补贴,我还专门去街道事务中心跑了一次,环节多,办理烦琐。”2022年,朱小姐喜得二宝,“这次办理的便捷性刷新认知,《预防接种证》《出生医学证明》等都可以在线办理,几乎不用跑线下。”

电子亮证、先看病后付费……随申办提供的服务越来越贴近市民需求,但这样的小切口是如何在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城市打通的呢?



在吴健看来,一是上海市政府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实施跨部门联办、一体化办理;二是数据整合共享,全市公共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开展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

居民去街道服务中心办业务需要带哪些材料?身份证、户口本、工作证明等诸多材料及复印件,缺少一样就要来回奔波数次。

2019年,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进入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小区,居民办理业务从“来回奔波”变为“就在楼下”。

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居委会主任王子琦向《IT时报》记者介绍,2019年之前,居委会只能算街道事务受理中心的“小帮手”,既没法查询公积金、医保等居民个人信息,也没法办理业务,只有一个一站式人工服务点,作用是进行业务预受理,比如告诉居民办业务需要携带哪些材料。

但由于全市数据并未打通,一站式服务点的信息也未必全面。有一次一位小区居民在服务点询问办理某项业务需要的材料,当时服务点人员查询到是“携带户口本复印件”,居民以为只需要复印自己的那页,可到了街道服务中心才知道还要出示“户主页复印件”,只能回家拿户口本再去复印店复印,一来一回大半天过去了。

王子琦回忆道,对于社区里的残障人士和高龄居民,居委会工作人员不仅要为他们查询材料,还要全程复印、跑腿、代办,“困住”居委、“拖住”居民成为当时办理业务的一大痛点。

2019年,一网通办自助服务机“走进”新泾六村居委会。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打通数据之后,居民用一部手机、一个随申码就可以完成200多项业务查询和办理,几乎覆盖街道事务受理中心的所有业务。

“医疗本更换、新社保卡开通、居住证积分查询等都是很火的业务。”王子琦告诉《IT时报》记者,以更换医疗本为例,老年居民更换频率高,此前要带着医保卡、身份证到街道事务受理中心或去医院打印,腿脚不便的他们对此非常困扰,有时还需要居委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如今,老年居民只需在居委会的自助服务机扫随申码就能更换,居委工作人员也得到“解放”,得以更好地开展社区管理工作。

手机里 “虚拟而真实”的上海

随申办是汇聚全市政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及社区服务的“总窗口”,数据连“通”,业务“通”办。在手机里,你可以看到一个“虚拟而真实”的上海。

2023年底,《IT时报》举行“数字上海十大场景”评选活动,“上海社区云”小程序获评“数字社区创新奖”,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基层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种智慧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社区,是每个市民每天的归宿,2023年4月7日,《IT时报》刊登的《在“云”上的一场邂逅》一文中提到,开居住证明、了解社区活动、参与社区管理,甚至求医问药、找回遗失的物品,都可以在上海社区云上体验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感受“上海速度”。这种全方位、精细化的服务,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更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还有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医院,永远摩肩接踵的医院、永远抢不到的专家号、永远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现在,因为有了线上多渠道挂号,比如随申办、健康云等政务App或者各医院的公众号,不仅挂号方便了,查看报告、复诊都“迁移”到线上,数字技术正一点点改变人们的就医感知。

2021年3月,《IT时报》记者曾体验华山、瑞金、中山等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预约挂号、付费签到等各种功能,大多数医院都可以在线完成全流程线上操作。健康档案管理和在线复诊是当时互联网医院最主要的两大诊后应用,患者的每一次就医记录都会被保存在互联网医院平台,通过健康云,可以查看门诊、住院记录、用药清单、检验检查报告等;在线复诊将社区医院的“延伸处方”进一步延伸到了家庭,患者不仅能收到“延伸处方”的常用药,还能配到三甲医院的特色药。



截至2023年9月,上海已将227家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向市民提供线上预约挂号、线上专科咨询、在线复诊、在线开方、医保线上支付、药品配送到家等便民服务。

2020年11月25日,上海首次确定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并将2035年的城市目标明确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数字化连接着这座超大型城市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元”、每一根“血脉”。未来,越来越多的政务事项将实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办理。

吴健告诉《IT时报》记者,智能化、普惠化的服务是随申办追求的两大方向。所谓智能化,要从“人找服务”变成“服务找人”,“用户进入随申办,系统就能通过用户所在的社区,推送相关的活动和服务等。”此外也要借助大模型的力量,推动“免申即享”“随申码”向“城市码”转型、交互式服务等各种智能服务,实现千人千面。同时,还要覆盖更多人群,包括老年人、外籍人士、残障人士等,实现普惠,让政务App从“可用”到“常用”“爱用”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手撕遮羞布!比亚迪高管电池降价 车不降是对消费者的不道德

手撕遮羞布!比亚迪高管电池降价 车不降是对消费者的不道德

凌锐风语
2024-06-10 23:59:55
陈萌带儿子端午回家,大衣哥家幸福美满,陈亚男评论区又沦陷

陈萌带儿子端午回家,大衣哥家幸福美满,陈亚男评论区又沦陷

小seven的囧囧啊
2024-06-10 19:50:53
网易号平台每日辟谣公告(六月十日第二则)

网易号平台每日辟谣公告(六月十日第二则)

网易号官方平台
2024-06-10 18:36:55
汪小菲晒北京四合院?张兰在大厅喝茶笑不拢嘴:多亏了大S

汪小菲晒北京四合院?张兰在大厅喝茶笑不拢嘴:多亏了大S

乐动你心
2024-06-10 16:08:28
7年前我国投资5100亿建雄安,面积约三个纽约,如今发展怎样了

7年前我国投资5100亿建雄安,面积约三个纽约,如今发展怎样了

察颜观生活事
2024-06-06 22:51:33
黑龙江一男子血洗工作单位,暗暗下定决心:没报完仇不能死

黑龙江一男子血洗工作单位,暗暗下定决心:没报完仇不能死

一度历史观
2024-05-13 13:05:13
乌军称首次击毁俄罗斯苏-57隐身战机,俄官方暂无回应

乌军称首次击毁俄罗斯苏-57隐身战机,俄官方暂无回应

澎湃新闻
2024-06-09 20:10:29
脱北者揭秘张成泽被捕真相:死前曾给金正恩戴绿帽,9名爱人殉葬

脱北者揭秘张成泽被捕真相:死前曾给金正恩戴绿帽,9名爱人殉葬

神秘历史故事
2023-12-18 13:57:42
李鹏总理的6位家人:3位子女都是国家栋梁,如今都官至何位?

李鹏总理的6位家人:3位子女都是国家栋梁,如今都官至何位?

小啾咪侃侃史
2024-04-19 09:58:17
中国最大江心水库青草沙,留住入海浪费的淡水,满足1300万人需求

中国最大江心水库青草沙,留住入海浪费的淡水,满足1300万人需求

紫雨随风舞
2024-06-10 16:09:38
后续!绑日本必胜白布条的女子摊上事了,律师发声,官方评论沦陷

后续!绑日本必胜白布条的女子摊上事了,律师发声,官方评论沦陷

文雅笔墨
2024-06-10 11:54:22
主持太原理工大学行政工作近三年后,孙宏斌拟任本科院校正职

主持太原理工大学行政工作近三年后,孙宏斌拟任本科院校正职

澎湃新闻
2024-06-10 21:56:28
鹤岗不再孤独,多城二手房价格跌破“千元”

鹤岗不再孤独,多城二手房价格跌破“千元”

谭浩俊
2024-06-10 08:47:54
撑不住了?网友:老板跑路!深圳福永宠物店倒闭,猫咪饿成麻瓜了

撑不住了?网友:老板跑路!深圳福永宠物店倒闭,猫咪饿成麻瓜了

火山诗话
2024-06-10 07:22:12
王菲带女儿看演唱会,18岁李嫣当众抽烟动作老练,周迅姚晨也在场

王菲带女儿看演唱会,18岁李嫣当众抽烟动作老练,周迅姚晨也在场

麦香娱
2024-06-10 21:11:02
40岁常遇春全身溃烂后随即暴亡,朱元璋:逮捕常茂、处死常升

40岁常遇春全身溃烂后随即暴亡,朱元璋:逮捕常茂、处死常升

史笔似尘钩
2024-06-07 17:50:42
夫妻生活总是“进不去”怎么办?别担心!这4种方法你一定用得上

夫妻生活总是“进不去”怎么办?别担心!这4种方法你一定用得上

39健康网
2024-05-17 23:00:47
AA制30年,苏敏离婚要给丈夫50万,董宇辉指出困境:你一直在流浪

AA制30年,苏敏离婚要给丈夫50万,董宇辉指出困境:你一直在流浪

子芫伴你成长
2024-06-10 21:31:52
皮尔斯谈克拉克落选美国女篮:这是个错误 带上她有利于女篮发展

皮尔斯谈克拉克落选美国女篮:这是个错误 带上她有利于女篮发展

直播吧
2024-06-11 00:56:34
今年高考相比去年简单?唐尚珺估计能考630分以上!他会选哪学校

今年高考相比去年简单?唐尚珺估计能考630分以上!他会选哪学校

智学园
2024-06-09 21:29:17
2024-06-11 05:10:44
IT时报-新媒体
IT时报-新媒体
第一海派科技互联网媒体
7918文章数 280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苹果智能来了 手机端仅iPhone 15 Pro支持

头条要闻

垃圾堆成十几米高的"山" 多地发现"跨省倒垃圾"

头条要闻

垃圾堆成十几米高的"山" 多地发现"跨省倒垃圾"

体育要闻

侠和凯的差别,正如琼斯和霍乐迪

娱乐要闻

汤唯抵达巴黎将担任奥运火炬手

财经要闻

三年没买房,省了不止一百万

汽车要闻

营收99亿亏损50亿+ 蔚来一季度财报出炉

态度原创

旅游
亲子
家居
教育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游客多的地方坑多,欲填坑需先净化土壤

亲子要闻

宝宝抓周一件不要全丢掉 网友:明白了想当甩手掌柜

家居要闻

柔和婉转 让阳光洒满空间

教育要闻

稳稳能得分的题目,却有很多人拿不到分,陷阱啊

军事要闻

俄公司发布摧毁F-16战斗机悬赏令:赏金约合122万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