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君权、相权,谁更代表正义?

0
分享至

当我们聊起君权和相权时,通常看到的情况,都是批判君权、理解相权。

换句话说,君权的强大,似乎永远是集权和专制的象征,相权,则是公忠体国和济世安民的代称。

事实是这样的么?

君权、相权,谁又更能代表正义的一方呢?

以笔者看来,以道德或正义与否,来看待君权和相权以及皇帝和士大夫的关系,这种思路,一开始就进入了误区,是错误的。

正确看到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应该站在政治平衡和终极目的上来审视。

政治平衡,就是二者之间保持一个最恰当的节点位置,以达到互相协作又牵制的关系,不能彻底偏向任何一方;

终极目的,就是让全天下的各阶层人们,实现最大化的收益,而非个别阶层和群体垄断所有利益。

事实上,君权绝非代表集权和专制,相权更不代表着胸怀天下。二者,谁也不是正义和邪恶的化身。

而且,与大家耳熟能详的“君主专制”概念相比,中国历史上宰(丞)相专权,才是更为主流的存在,并且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及天下百姓更具破坏性。


为什么呢?

君权虽然是天下最高职位,但实际掌握下面各阶层群体的,不是皇权,而是士大夫群体。而士大夫们的代表人物,就是丞相(宰相),就是相权!

如果君权足够强大,可以暂时压制相权,及其利益集团。皇帝其实是最希望百姓有饭吃,天下稳定的。因为天下是他们的。即便出于自身利益,百姓稳,他们也是最终受益人。

而相权若是压过君权,则会是个别利益集团得利,反而未必对百姓有利。因为天下不是他们的,百姓是否有饭吃,对他们也没有压力。不断兼并弱小,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乃至搅动天下趁乱称帝,才是他们在乎的。历史上的宰(丞)相专权,引起的危害不仅会及时显现,且危害深远。

一 历史上的宰相专权。

人们比较熟悉的、最早可以称之为权臣误国的,就是秦国的赵高。这厮以宦官之身,把持帝国朝政长达20余年,其大肆排斥异己、权倾朝野的佐证,干脆成就了那句极为有名的成语——指鹿为马。几乎以一人之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图:赵高)

汉末就更别提了。除董卓外,曾夺取东汉江山的曹魏,也在末期受到权臣司马家族的架空。不仅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流传后世,曹髦以孤勇之身试图剿灭司马家族时,居然被臣劝阻道:陛下何故谋反?如此言论,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图:司马氏)

及至中晚唐时,大家都知道朝政毁于宦官专权,但安史之乱也是源自相权独大。唐朝的宰相,通常由多人担任,其中为首者被称为“执政事笔”。玄宗时期的李林甫、杨国忠都曾任过此职。

李林甫既是能臣,更是奸相。“口腹蜜剑”这句成语,正是出自于他。其把持相权19年,将“开元之治”的清明政治彻底摧毁。玄宗正是因为太过信任他,不再过问基层真相、沉湎于安逸享乐,才毁掉了自己的江山。

对于李林甫的专权,欧阳修在《新唐书》直言道:

木将坏,虫实生之;国将亡,妖实产之。故三宰啸凶牝夺辰,林甫将蕃黄屋奔,鬼质败谋兴元蹙,崔柳倒持李宗覆。呜呼,有国家者,不可戒哉!

安史之乱后,肃宗就深感相权过于集中后,形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危害,遂实行轮换制,宰相“十日一秉笔”。为的就是杜绝相权长期独揽大权,架空皇权、堵塞基层民意。

到了北宋,皇权通过分权,曾一度控制了相权独大。比如将财政权划给三司使,军权分给枢密院,同时设置参知政事副宰相来制衡宰相。宋仁宗时,又逐渐形成台谏制度,台谏官拥有监督权,可以给宰相和皇帝提出意见。其与皇权、相权互相制约。

直到宋神宗时期,皇权为推行新法,绕过原有行政机制,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赋予宰相王安石极大权力。由此,王安石一人同时掌控军事、财政和行政多项大权,若遇急事大事,都可以先斩后奏。于是,相权又得到机会极具扩张起来,并且逐渐失去制约。


(图:相权左右朝政)

南宋,是相权专权搅乱朝政的重灾区时代。先后出现秦桧、史弥远、贾似道等可谓罪大恶极的奸臣、权臣,几个祸害专权合计长达60多年,几乎占据南宋152年的一半时光。

首恶便是秦桧。此人因为掌握了高宗急于与金人和议的心态,又身兼金人潜伏宋庭的高级间谍,借机独揽相权和军权。不仅把人事任免的大权掌控在自己手里,还让高宗下令,不许台谏官监督宰相,其实也就是杜绝了台谏官监督自己的可能。如此一来,秦桧几乎是可以为所欲为了。各地报奏朝廷的公文,也都只写“申尚书省取指挥”,决然不提高宗了。

史载其鼓动高宗:

“讨论和议,大臣们说法不同,畏首畏尾。如果陛下想讲和,请交给我就行,不要让群臣干涉。这样和议就能成功。”

高宗的吴皇后,曾召见秦桧夫人吃饭 。宴席,吴皇后问秦夫人是否吃过淮青鱼。秦夫人轻蔑的回答说,自家吃的鱼比这里吃的又大又多。还说要给吴皇后家里送鱼。秦家比皇宫还要优先垄断财富和权贵,不止眼里已无任何人,更可谓是将赵构玩弄于股掌之中。

晚年的秦桧,仍不放权力,始终在宅邸操纵朝政。被后世称为“密室政治”。史载:桧时已病,坐格天阁下,吏以牍进,欲落笔,手颤而污”。

秦桧在南宋弄权十九年,干的一概都是割地、称臣、纳贡之事,全无骨气之为。以至于南宋朝廷,始终身处风雨飘摇之中。经济、政治、军事全满崩溃,对后世负面影响之深远,罄竹难书。


(图:秦桧)

秦桧之后的宰相,也都以其为“模范”,以左右皇权为目的,心中更没有什么天下和百姓!

史弥远便是这样的典例。其学习秦桧,长期在私宅控制朝局。一举废除宰执合堂共议的政事堂制,身兼左丞相和枢密使,军政一起把控,打破了宋代的分权机制。几乎可以说是将宰相弄权的现象,给制度化了。同时,其一反韩佣胄曾经的内外政策,大力鼓吹对金妥协。朝中大小事务,已决定于史弥远手中,没人再向宁宗禀告了。

史载:“威势已成,遂至决事于房闼,操权于床第……皆言相不言君。”

更有甚者,理宗绍定四年(1231),临安突发大火。三省、六部、御史台、秘书省、皇家档案馆、皇帝宗庙等朝廷机构全被烧毁。但救火的禁军将领冯榯不先顾及皇宫,反带兵抢先给史弥远家救火。

时人有诗讽刺曰: “殿前将军猛如虎,救得汾阳令公府。祖宗神灵飞上天,可怜九庙成焦土。 ”


贾似道是又一反例,但也伴随着南宋垮台而遗臭万年。其在礼仪上和制度上也专权极大。可谓上无敬畏天道之心、下无体恤百姓疾苦之意。


北宋时期台谏、相权、皇权互相制衡的体系,在皇权撒手不管的放任下,被秦桧等人完全破坏。宰相专权造成南宋吏治腐败、享乐阿谀风气。错失振兴和恢复故土的机会,面对金、蒙强敌时任人宰割,乃至走向灭亡。皇权和相权的失衡,尤其是相权的独大,垄断连通国家上下通道,是最为重要原因之一。

二 明代为分化相权,意外出现的新型管理方式——内阁制。

古代社会的权力博弈,和百姓关系极小,主要都是集中在高层的皇权和相权(功臣)集团之间。而在这千百年的博弈和发展中,皇权和相权,也终于在明代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二者之间,早已没有可隐瞒的谋略。双方都在寻找更新的机会和可能,有效地控制国家。

但如前文所说,在任何时期,皇权在保证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仍会考虑到社会稳定和百姓的基本吃喝,但相权考虑的永远只会是自身集团利益的不断做大。

在此,不得不说朱元璋的政治眼光和魄力。不管是出于自身利益所求,还是帝国长久发展,还是无数士大夫们的百般唾骂,一千多年的相权,终于在他的手里终结。

其实,明朝最初还是沿袭了元制,设立过中书省,也置了左、右丞相辅佐自己。历史中,有的也可以轮转,比如明初也出现过类似秦桧、史弥远和贾似道这些,几乎可以成为权相的人物,比如胡惟庸。

开始的胡惟庸,自然也是谦逊奋进,颇得朱元璋赏识。但久而久之,想必是任相期间权力不断扩大,掌握他人生杀大权后的心态失衡,日益专权也就不意外的发生了。欺上瞒下、遍植朋党、排斥异己,淮西权贵集团由此不断做大。群臣不顾皇权而纷纷转投相权,相权集团独大,同时架空皇权之势,似乎已不可逆转。

但历史中更多的时候,是不可复制的。比如胡惟庸面对的不是宋高宗、宋理宗这些,他面对的是朱元璋,这个拿着破碗要饭,最后血里火里活过来的、冷酷的政治家。


(图:朱元璋与胡惟庸)

历史上的皇权和相权的世代纠结,也就在这种意外的对抗中彻底走进了历史的尘埃。

朱元璋以“谋不轨”之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史称“胡党之狱”。

明代史籍中,有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是互有矛盾的。有关胡惟庸谋反之论,也是站不住脚的。垄断些朝廷资源搞搞朋党也就罢了,那么多连朱元璋都要谋虑再三才敢下手的骄兵悍将,你一个半路出道的小字辈儿胡惟庸,又如何有威望和资本指挥他们反叛建国?更何况还有驻扎在外的几大藩王。

所以说,胡惟庸试图弄权架空皇权是真的,但要说谋反,实在荒唐。“胡党之狱”,实际是朱元璋打压相权的借口一说,基本是确定无疑的了。

但我们也无需对朱元璋在道德上大加批判。因为高层政治斗争,本就和书本道德无关,也和百姓无关。朱元璋狠,骄兵悍将也不是善茬儿。朱元璋不处理胡惟庸、蓝玉,后者早晚会骄横到蔑视朱允炆,乃至起兵自立。

于是,胡惟庸案之,朱元璋一举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但勤奋如朱元璋者,依然无法以一人之身处理相权涉及的所有事务,于是,朱元璋设置四辅官这类秘书职务辅佐自己。

这,就是明代开启“内阁制”的萌芽时期。

你要说朱元璋是出于多大的公心,做出的取缔宰相的决定,那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旧制度下的阶级社会,就放在当今世界上,不管是出于官本位还是资本位,彻底放弃等级意识,完全出于公心办事也是不太现实的。

但就像开篇所说,我们若是以道德视角看待历史上的人物和制度兴替,那就是从出发时便是错误的了。所以,我们必须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比如朱元璋的制度更新。

也就是说,朱元璋出于家天下的私心,做出罢撤宰相的决定,其实是符合时代背景的,是可以理解的,同时,因为他做出的这个决定,意外地开启了一个新的管理制度——“内阁制”的出现和发展,这个不得不说是历史性的进步,至少有积极的意义,而非过去权力的简单博弈和新旧轮换。


朱棣夺位后,顺应了不设宰相的父命,遂派解缙、胡广、杨荣等人入午门值文渊阁,进一步将曾经的“四辅官”向制度化推进,“内阁”一词明确出现。“内阁制”也从萌芽进入实体阶段,及至仁宗、明宣宗时期得到更大发展,最终在嘉靖、万历年间,进入巅峰期。

“内阁制”的基本操作,大家都不陌生。通常由内阁大臣将建议写在纸上,贴在奏章上,叫“票拟”。皇帝用红字做批示,叫“批红”。随着朱棣之后的皇帝能力有限,多数“批红”权便由经过文化教育的司礼监太监,以形同秘书的身份,在秉承皇命后代笔书写发布下去。

在此,有人肯定会说,“内阁制”根本就和后来的君主立宪更不是一回事。

当然了!

“内阁制”在有明一代,始终就没有真正具备理法上的地位,也就说,它的出现和发展,一直是处在一个变化和调整中。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我们所说的“大历史”去看问题了。不要盯着明朝去看内阁制,而是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上看,就会发现,过去社会里,多数情况下是相权独大架空皇权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垄断有限资源割裂上下沟通的弊端。但这一切,在“内阁制”出台后却不复再现。

同时,明代的“内阁制”和近代君主立宪,肯定也不是一回事啊。但我们为什么非要和近代的君主立宪比呢?君主立宪也不过是众多管理体制中的一类,它既非最先出现的,更不是最先进的。如此可以对比,本身就不是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发展适合自己的制度,才是最该做的。

还有说,“内阁制”是为了皇权集中。

这个也没错啊。

但为什么人们对这个那么敏感?归根到底,还是人们潜意识里的感性色彩影响:皇权大,是天下人的缺失,是错误的;相权大,就会制衡皇权,让大多数人得利,是好事。其实这也是开始说的,用道德看待历史和政治的误区。

明代皇权适当收回权力,通过取消相权,设置内阁,分化、堵住了相权集团,堵塞了其垄断上下沟通的可能。对于百姓,并非是件坏事。相权转化为内阁后,相权原有的决策权收回皇权手中,内阁有议政权,行政权分属六部。地方上再分三司,上接中央司法、军事、行政。同时,皇权包络培训太监代皇帝与内阁对接,也让太监牵制住了内阁文官。

但若相权做大,往往相较皇权,会拥有接触基层的实际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更兼财政、军事和行政权于一身。架空皇权的同时,垄断社会资源、鱼肉百姓不过举手之劳。

所以,与其说朱元璋罢撤宰相后,让皇权空前加强,更为客观的说法,应该是本来就不能垄断全国所有人的皇权,“适当”收回了权力,回归正常状态。而代表士大夫集团的相权,在与皇权代言人司礼监的博弈和沟通中,也逐渐弱化,无法形成合力堵塞上下。皇权和相权,达到了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的状态,也让社会进入一种平衡且稳定的发展环境。

但为什么说嘉靖、万历时期,是“内阁制”的巅峰呢?


(图:张居正)

那就必须要提张居正了。过去的内阁,在稳定皇权和士大夫(相权)的关系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决策权尚不明确。正是到了张居正时期,才因其早就具有天子老师的身份,以及与司礼监的合作,将内阁的决策权争取到手。才得以把内阁决意,自己写成奏折,再由自己“票拟”通过。

但明代以前,已多次出现相权做大架空皇权,以至天下糜烂的局面。为什么同样是集多项权力于一身的张居正,且以帝师身份可以斥责皇帝的情况下,没有出现这样前朝的恶果呢?

首先,就是张居正自身的为人为官理念。张居正虽然在一些人眼里,是独断朝纲。但从他实际的言行上看,他的人生理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富国强兵。他压根没有架空皇权堵塞上下的念头,更没有这样的行动。他死后的所有钱财,作为一个宰相级别的人物,几乎可以无视。

除去张居正自身的原因,制度上也没有让他实现相权做大搅乱天下的可能。因为明朝在理法上就没有宰相一职,连内阁都是在含糊其辞中。内阁大臣一边代表皇帝与士大夫集团沟通,一边又代表士大夫集团,与代表皇权的司礼监沟通。再来一百个张居正,也不能以似是而非的宰相职务,带领似是而非的内阁,向下指挥六部行事。

一切,都在含糊中摸索着,尝试着,前进着。

但即便如此,明代“内阁制”也是较以往是具有前进意义的。尝试和摸索,正是这种前进必要的过程,何况,明代的“内阁制”是在内外环境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在进行的。无论如何,这都这要比动辄揭竿而起,不管结果如何,先把天下弄乱试试再说的盲目冲动,要理性和聪明得多,更是对天下所有苍生基本生命权的尊重。

但明代的“内阁制”,是否让皇权也得到制约呢?

答案是无疑的。

有人会说,明朝的“内阁制”不过是秘书机构,什么也做不了。

这个也是纠结于一时,而非纵观历史发展在看。明代在法理制度上,确实没有内阁驳回圣旨的权力,但给事中却有驳回圣旨的“封还权”。皇权也会因内阁背后的士大夫集团而做出妥协,内阁便可以拒为圣旨写“票拟”。

明世宗即位,便因欲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的“大礼议”事件,与内阁较量三年之久,才最终勉强达到目的。

隆庆初,穆宗对言官们乱议政事很气脑,想要阁首辅徐阶处理,但徐阶却婉言拒绝。史载:徐阶草疏曰:科道等官本因遭际昌时,思欲少效报答,但性气粗率则言或过当,事出风闻则语或失实,其不谙事体、读扰震严诚有如圣谕者。然天威在上,以臣等度之亦非敢故为冒犯也。合无容臣等恭录圣谕传示科道等官,使各省改,以仰承皇上天宽地容之造。

之后,皇权并没有恶意报复。说明当时的皇权认可了这种平衡,也尊重相权的反对意见,相权也没有资本阶级做大架空皇权。

千百年来皇权与相权集团的较量中,明代“内阁制”的出现,在当时是相对最为合理的处理方式。明代绝大多数时期,也都是在“内阁制”的管理方式中推进发展的。这种基于集体决策的机制,一方面,避免了极度依赖皇帝一人的短板,亦即皇帝英明,国家兴盛;皇帝愚昧,国家沦丧。更杜绝了内阁首辅集权过度集权后的隐患。所以,也才有了200多年皇帝不用事必躬亲,朝政和社会依然各自发展的态势。

三 中国历史上皇帝集权的真正巅峰期,是什么时代?


这个真正的巅峰期,恰恰不是明朝的内阁,而是清朝的军机处。

当然,不管明朝内阁,还是清朝军机处,最初都是为了强化君权。但前文提到,正因为内阁首辅、甚至内阁,没有合法架空皇权的名分,所以即便类似权相的严嵩,也无法撼动皇权,更无法吸纳民间军事、政治资源反叛。明代在解决了相权架空皇权的问题上,应该还说还是可以的。

明代的灭亡,有他自己独特的问题。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明亡不仅不是皇权强化造成的,反而是皇权失职,过度放纵社会不管的结果。可惜的是,明代政府面对整个时代的大变革时,没能拿出恰当的方案。

清代雍正创立的军机处,前身是为康熙作为办公处的南书房,远没有明代内阁的那种虽无名分、却做实事的机制,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秘书处。

清代的军机处,是真正只隶属皇帝一人的。王公大臣无权命令军机大臣, 以及了解军机处事务。军机处的设置,实则是将明朝早已废弃的专断独裁的弊端,重新捡了起来,并加以强化。皇帝一人昏庸,则政策误国误民的弊端,包括慈禧垂帘听政,是清朝走向灭亡的重大原因。

四 但为什么很多人,只提皇权独大的危害,不提相权做大的危害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书写这个论调的人,大多数都是自认为是士大夫的文人墨客。

毕竟,皇帝只有一个。但自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读书人,却实在太多了。若想实现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即便只是在纸上、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想必也是件大快事!如此,就只能把自己代入成广大的士人或士大夫的角色中去。

只有把拥有最高权力的皇帝树立成独裁和专权,作为士大夫群体的他们,才能实现左右皇权、操纵皇权,失去监管的他们,才有机会不受约束地吞并他人、攫取资源,以及指点江山的心理快感。如此,即便是他们中的最底层,也会把贬低皇权视为博取清明爱民形象,实现自己相权快感的手段。

这个群体,尽管仁人义士层出不穷,但虚伪、自私、欺软怕硬……,更是他们最广泛的脸谱。一旦做大,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满嘴的道德仁义,通过各种手段疯狂地兼并、垄断包括土地等一切社会资源,收割百姓韭菜,直接制造社会矛盾。

并且,因为他们处在皇权和百姓之间,又身兼教化民众的职责,随便几篇小作文,就能将矛盾和罪魁祸首转嫁给皇权和百姓,制造天下动荡。不管哪朝哪代,他们也都拥有足以富裕的资源。不会像很多皇帝那样,担心天下安危会影响自己宝座。也没有天下混乱时,百姓无依无靠的忧虑。

所以,还如前文所说,皇权和百姓大众,基本上不会直接发生根本冲突。但相权(士大夫集团)才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关键一环。

让我们回归主题。皇权和相权,本就不该以道德和正义与否去划分。作为百姓大众,只要记住,他们和自己都不认识。只要他们之间达到平衡,谁也无法垄断社会资源,才是对自己最好的。

但如果听信了某些文人们的挑拨,认为皇权罪恶,士大夫们才是代表民意的,于是跟着他们一起闹,那可实在是被卖了还给人家点钱。骂都骂错了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新型杀菌表面材料:尖尖的不锈钢和铜给细菌带来了双重打击

新型杀菌表面材料:尖尖的不锈钢和铜给细菌带来了双重打击

知新了了
2024-05-23 08:06:43
摸摸党退掉十几部手机后被京东制裁 网友:结局舒适

摸摸党退掉十几部手机后被京东制裁 网友:结局舒适

手机中国
2024-05-21 15:29:24
3-0利物浦、3-0马赛、3-0勒沃库森!亚特兰大几乎通杀前6联赛

3-0利物浦、3-0马赛、3-0勒沃库森!亚特兰大几乎通杀前6联赛

直播吧
2024-05-23 13:04:13
台媒再曝猛料:大S母亲偏袒汪小菲,愿意全力协助汪小菲看望孩子

台媒再曝猛料:大S母亲偏袒汪小菲,愿意全力协助汪小菲看望孩子

小徐讲八卦
2024-05-23 10:56:34
量化砸盘,A股大跌,发生了什么?别被吓到,或许是低吸好机会?

量化砸盘,A股大跌,发生了什么?别被吓到,或许是低吸好机会?

云姐闲聊
2024-05-23 14:21:33
一个网友分享了他的公积金,可以计算出这位网友月收入4万以上。

一个网友分享了他的公积金,可以计算出这位网友月收入4万以上。

知秋侃史
2024-05-19 22:16:02
马兴瑞、袁家军、徐麟,有统一动作

马兴瑞、袁家军、徐麟,有统一动作

政知新媒体
2024-05-22 21:35:56
中国曾三次忍辱负重“装孙子”,完美躲过美国制裁!最终迎来崛起

中国曾三次忍辱负重“装孙子”,完美躲过美国制裁!最终迎来崛起

猫眼观史
2024-05-16 18:11:46
金融制真的要来了么?会有什么后果?

金融制真的要来了么?会有什么后果?

老方看财
2024-04-25 21:39:25
不是阿兰!不是费南多!国足主力前锋有变,武磊停赛后有最佳人选

不是阿兰!不是费南多!国足主力前锋有变,武磊停赛后有最佳人选

负角度的球
2024-05-22 22:04:42
5月23日,中国银行存款利息更新:27万元存三年,累计利息是多少

5月23日,中国银行存款利息更新:27万元存三年,累计利息是多少

王五说说看
2024-05-23 09:10:25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与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会谈并见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与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会谈并见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人民产经观察
2024-05-23 08:51:16
台海局势紧绷:赖清德不隐藏了!解放军歼-20压境,台军全面战备

台海局势紧绷:赖清德不隐藏了!解放军歼-20压境,台军全面战备

宇宙看世界啊
2024-05-21 10:26:36
官宣!70亿交易达成,湖人快船争抢20+20悍将,保罗或联手詹姆斯

官宣!70亿交易达成,湖人快船争抢20+20悍将,保罗或联手詹姆斯

康泳哥看体育
2024-05-23 13:16:53
冈田武史“抱怨”:为什么我带浙江的时候,没有这样的待遇?

冈田武史“抱怨”:为什么我带浙江的时候,没有这样的待遇?

懂球帝
2024-05-23 09:07:10
新能源市场的新现象:二手车受青睐

新能源市场的新现象:二手车受青睐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22 17:25:59
森林狼半场领先独行侠3分:东欧38分华子13分 奇兵19+5三分

森林狼半场领先独行侠3分:东欧38分华子13分 奇兵19+5三分

醉卧浮生
2024-05-23 09:34:48
对比2024年和2004年的一阵,NBA确实退步了!

对比2024年和2004年的一阵,NBA确实退步了!

篮坛扒客
2024-05-23 15:08:35
四川轿车撞行人致5死,村民称:司机做木材生意,两个儿子是飞行员

四川轿车撞行人致5死,村民称:司机做木材生意,两个儿子是飞行员

影孖看世界
2024-05-22 14:29:01
章子怡早年“下车照”惹全网亮相,生图下显真容,这腰围看呆我了

章子怡早年“下车照”惹全网亮相,生图下显真容,这腰围看呆我了

木子爱娱乐大号
2024-05-23 10:11:09
2024-05-23 15:58:44
无心镜
无心镜
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
506文章数 11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岛内关注东部战区联合演训:围岛军演比想象中更快出现

头条要闻

岛内关注东部战区联合演训:围岛军演比想象中更快出现

体育要闻

张氏父子的一场大梦

娱乐要闻

大S儿子被学校退学,张兰称孙子没人管

财经要闻

宗馥莉接棒100天,钟睒睒站在大门外

科技要闻

黄仁勋业绩会万字实录:我们的压力太大了

汽车要闻

上汽大通大家7超混/大家9超混将于6月7日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家居
游戏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光阴流年 摇曳爱恋

价值一亿多的顶级装备,不到10秒就被秒了,收到钱时人麻了

本地新闻

强制措施展铁腕 “交叉执行”勇亮剑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以军继续杰宁攻势 巴武装组织打击以目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