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陈兴动:围绕新质生产力调整结构,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0
分享至

以下文章来源于造梦之城 ,作者杭州市创投协会

万物生长大会是链接世界的桥梁,也是裂变生长的生态平台。第八届万物生长大会首次推出“全球生态伙伴计划”,邀请全球范围的创新创业者共同参与,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建全球合作生态圈,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陈兴动

法国巴黎银行高级经济顾问、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国巴黎银行前董事总经理、环球经济研究(中国)主管兼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4月24日-25日,第八届万物生长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法国巴黎银行高级经济顾问、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国巴黎银行前董事总经理、环球经济研究(中国)主管兼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先生作主旨演讲,题为《围绕新质生产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新的中国经济增长动能》

陈兴动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并在牛津大学Corpus Christi学院进修。他于1985年加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参加改革开放政策研究设计与执行。陈兴动曾两次就职于世界银行,担任经济顾问和经济研究员。于1993年进入投资银行,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和投资策略分析,是一位有超过30年经验的商业经济学家。

以下文字根据演讲记录整理。

陈兴动:首先谢谢主持人热情洋溢的介绍,谢谢万物生长大会组委会的邀请,有机会来参加万物生长大会。很受鼓舞,今年大会的主题,“冲破云霄—不畏浮云遮望眼”,这个题目太棒了。中国经济的确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尤其是现在的自媒体整天在谈论着各种挑战、迷雾茫茫等。我们需要跳出重重的迷雾,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从昨晚参加欢迎晚宴到今天参加这个大会,听到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创业创新者的分享,感触颇深。有一句话说,在北京待着,看着听着都是担心与焦虑,离开北京走向各地,和投资者接触、和企业家接触,发现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作为一个商业经济学家对目前经济形势的一些看法, 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观点。一个是主题,主题就是《围绕新质生产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新的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也就是说,中国高增长的第一阶段,总体而言应该说已经过去了,所以中国现在正在转型走向下一个阶段,这个下一个阶段就是要在完成了中等发达实现了小康社会后继续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 我们需要转型发展,需要有效应对几个重大挑战。

以下分享四个观点:

1

总需求不足是制约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个观点,中国目前遇到的挑战是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是制约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过去我们长期以来中国面对的是供给短缺,改革开放一路以来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供给问题,但现在供给不再是一个问题,主要的是有效需求不足。

2

实现现代化,要有质的有效提高,但必须还有量的持续增长



第二个观点,实现现代化,现在提要提质增效,我个人认为实现现代化还有相当艰巨的路要走,这个过程不但要有质的提高,还必须有量的持续增长。只有有质有量的增长,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遇到不仅是周期性挑战,中国面对的挑战更多的是结构问题。结构调整是我们今后面对的重大课题。但是应对挑战则正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机会。这个机会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创新、来自创业、来自各位手中掌握的资本和投资,满足不断更新和增长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需求。



我这里有三张图,第一张图,整体来讲,中国经济增长从80年代初到现在整体上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增长的趋势则是一个向右下方逐渐走低的过程。当然,这很正常,因为经济体量大了,增长速度自然而然会慢下来。但是我们经济远未发达,继续发展将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张图,现在经济稳定增长的确遇到了困难。2022年12月放开疫情管控之后,我们当时期待着中国有类似于世界其他经济体有一个强劲的反弹。但是2023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比较强劲反弹之后,恢复增长动能没能持续。二季度之后经济增长低于预期。这里面有短期的因素,疫情持续了三年时间,从各方面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重大伤害。但是更重要的是前几年产业政策,行业管理和结构性调整的集合效应对经济运行造成不利的冲击。几个不利的因素碰在一起。

最后一张图,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报出来是5.3%,官方数字的确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但是我们注意到这里一个重大的特点:第一,名义的增长低于实际增长,意味着中国经济还在持续通缩。为什么通缩呢?通缩就是需求不足,而且现在通缩的水平应还不低。通缩始于去年二季度,二三四季度三个季度连续通缩水平达到1.4%,今年一季度的通缩水平按照官方的数字有-1.1%,如果不把去年的统计数字往下调,它的通缩幅度是1.3%。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季度尽管增长速度超过了去年全年的5.2%,但是通缩的水平仍然严重,说明目前的经济形势仍然是比较严峻。



这意味着什么呢?中国的经济增长就这么走下坡了吗?我没这么悲观。曾经听一个国外经济学家讲,根本上,中国人是一个商业民族。中国人站在大街上可不是无所事事,而是站在那里想着有什么商机,怎么去发展。

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人均GDP大幅度提高, 但是2023年也就是12000美元多一点,还只是美国的16-17%。

这是什么水平?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刚刚走过中等发达,刚刚走到高收入的门槛。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这个阶段应该说我们面对的风险是蛮高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前头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跳过中等收入陷阱成功成为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重在提高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必由之路。

第二张图可以看出来,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向下走的。提醒大家,2023年以来网上谈得比较多的,是中国的经济会不会出现日本式的变化,中国经济日本化,Japanization。为什么?1992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叠加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社会,日本经济增长持续了三十年的低增长,即日本经济失去的三十年。说实话,表面上看,中国经济的确也表现出了一些类似日本的特征,房地产在深度调整,人口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持续放慢。这里列出了几个重大的经济增长阶段,从1980年至2023年的43年中,GDP平均实际增长达9%, 但是不同阶段增长变化很大。1980-1996年,年均增长到达10.2%;1997-2001年,年均增长9.4%;2002-2007年,年均增长11.5%;2008-2012年,年均增长9.4%;2013-2019年,年均增长7.2%;2020-2023年,由于疫情,经济增长急剧下降,平均只有4.7%。未来的增长是一种什么趋势呢?这取决于许多的因素。

3

经济结构调整是挑战更是机会



我们再谈中国经济未来一定要走向现代化,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我们的路应该还是蛮艰巨的。我做出来这张表并不是说一定是这样的预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中国在2035年的GDP总量要超过美国,达到美国的水平,需要有几个重大的基本假设,这些假设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未来的五年,2024-2025年平均实际增长不能低于5%,通货膨胀也就是平均指数要达到3%,名义增长要达到8%,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高于7.2元。,2026-2030年“十五五”的时候,GDP平均增长要达到4.5%,通货膨胀也是3%,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要保持在7元。2031-2035年的时候,GDP增长继续保持4%,通胀2.5%,人民币的汇率要升值达到6.8元。



在这个基础上,美国的长期增长是2%,通胀也是2%,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2035年的GDP总量可以达到43.1万亿美元,美国是43.9万亿美元,这个时候,中国的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98%。但是人均GDP,我们也就是达到31400美元,那时候也仅仅是美国的24%。为什么我们提到人均GDP31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呢?因为2021年的时候,韩国的人均GDP达到三万一,2022年的时候,联合国贸促会承认韩国是一个发达国家,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要达到刚才说的三个条件的基本组合,任重而道远。

4

创新创业,满足需求,更要创造需求



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状态?靠什么?靠的是新质生产力,要靠创新,要靠结构调整,要推动内需,要形成新的增长力。第一张图可以看出来,中国的出口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拉动力,出口很重要。当我们在讲双循环,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其实,外循环事实上起引领作用。我们现有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是出口导向的。出口是最终需求,出口订单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2023年以来,无论出口市场结构还是出口产品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去年年初到今年一季度,凡是出口到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欧美日、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中国出口贸易都出现了负增长。我们现在出口的增长部分主要的区域是东盟、拉美、非洲以及俄罗斯,所以我们出口的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第二个重大变化,出口产品,最终产品的出口比重在下降,中间产品的出口比重在上升。也就是说,最终产品的需求未来必须且只能更多依靠国内市场的开发扩张。

第二张图想说明的是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必须强调推动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未来中国经济最终的第一拉动引擎。目前需求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重太低了。这里做个国际比较,中国消费总量占GDP比重是53%、54%的样子,居民的消费只占38%,39%不到,美国的消费比重占GDP达到84-85%, 其中居民消费占GDP达到70%多,德国居民消费也达到50%左右,印度也达到50%以上。这说明,中国的消费潜力巨大,消费需求必然是中国下一步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像余国良博士所讲的科学技术研究要以人为本,未来经济发展也一定要以人为本。现在回头看,过去很多的时候最好的东西是用来出口,到大街上抢买的东西都是出口转内销。以后要把中国的消费者作为生产者最大最主要的目标。中国这个十四亿人的消费市场是个有待开发的庞大国际市场。

但是怎么将这个潜在的庞大市场变成现实的增长源泉?我认为就是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是远远不足的。从政治经济学角度,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实实在在的城市化人口必须以户口来衡量。户口的城市化其实只占到47%、48%。就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户口城市化至少应该要达到60%以上。以国际经验,中国如果完成城市化,城市居民人口要达到70-75%,中国还有27%或将近3亿的农村人口要市民化,这是个巨量的数字。这3亿人口的市民化过程将是拉动内需、拉动消费,拉动中国经济继续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再就是讲到创新创业创投,最后一张图。这张图做出来以后,我自己都感觉到惊讶。尽管这些年我们持续不断地在增加对R&D的投资,但是可以看出,总体上还是没有赶上世界的平均水平,更不要说跟美国比。2023年中国R&D占GDP的比重是2.64, 还没赶上2022年国际平均是2.71%,美国的3.44%。这表明中国的科研投入还可以继续接大幅度增加。我坚信当新质生产力成为未来中国政治经济核心追求,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必将蒸蒸日上。





最后这张图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当我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我对中国未来的经济更是充满信心。因为中国接着下来就是要进行地区的结构调整,中国未来都市圈、城镇带的发展,目前有城镇带四条纵向、两条横向,有19个中国经济发展都市圈,这将是未来中国消费需求的集中地

我的观点分享到此为止。重复一下,当前中国经济的困难在于总需求不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有质的提高,还得有量的持续增长;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经济体,机构调整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农民工市民化,推动人的城市化才能扩张消费,促使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友情炮”,现在的人真会玩

“友情炮”,现在的人真会玩

星辰故事屋
2024-06-06 11:40:43
银行原董事长和代行长联手,上任当月勾结“准90后”大股东挪走26亿元!其中18亿被转至大股东香港公司账户

银行原董事长和代行长联手,上任当月勾结“准90后”大股东挪走26亿元!其中18亿被转至大股东香港公司账户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7 17:20:23
那英一家四口携4.5亿定居伦敦?!如今回国,继续赚钱水到渠成!

那英一家四口携4.5亿定居伦敦?!如今回国,继续赚钱水到渠成!

听风听你
2024-06-17 03:58:09
国家终于出手了!5个综艺节目被强制停播,没有一个值得同情

国家终于出手了!5个综艺节目被强制停播,没有一个值得同情

蜉蝣说
2024-06-14 21:53:12
C罗晒照为迷你罗庆生:真不敢相信你已经14岁了,生日快乐!

C罗晒照为迷你罗庆生:真不敢相信你已经14岁了,生日快乐!

直播吧
2024-06-17 15:46:17
历史性时刻,亚洲国家首次拿满三大球奥运会资格,日本队确实厉害

历史性时刻,亚洲国家首次拿满三大球奥运会资格,日本队确实厉害

极度说球
2024-06-17 15:29:17
高考分数633!她是娱乐圈唯一考进清华的童星,颜值和美貌并存

高考分数633!她是娱乐圈唯一考进清华的童星,颜值和美貌并存

大果小果妈妈
2024-06-16 19:08:59
伊万:国足将继续年轻化,重点考察一下五人

伊万:国足将继续年轻化,重点考察一下五人

百里无心
2024-06-17 07:47:06
两性疑问:为什么男生更喜欢从后面来

两性疑问:为什么男生更喜欢从后面来

坟头长草
2024-05-30 16:33:38
谭咏麟病愈后首次公开现身,瘦到青筋毕现感慨声线不好

谭咏麟病愈后首次公开现身,瘦到青筋毕现感慨声线不好

小萝卜天下事
2023-07-21 21:57:53
苏州将破5000亿,佛山大跌37%!2024年1-4月出口城市20强排行出炉

苏州将破5000亿,佛山大跌37%!2024年1-4月出口城市20强排行出炉

水又木二
2024-06-17 13:16:50
千架无人机阻挡统一,美议员:中国20年内超美,解放军连说三个不

千架无人机阻挡统一,美议员:中国20年内超美,解放军连说三个不

舌尖的军事
2024-06-17 11:27:54
鲁能后悔吗?看不上的名帅如今带队在欧洲杯表现不俗,赢得认可

鲁能后悔吗?看不上的名帅如今带队在欧洲杯表现不俗,赢得认可

评球论事
2024-06-17 11:36:20
新加坡门将桑尼在上海吃了煎饼、逛了南京路,透露太爷爷正是中国人

新加坡门将桑尼在上海吃了煎饼、逛了南京路,透露太爷爷正是中国人

新民晚报
2024-06-17 20:21:14
大消息!证监会紧急回应

大消息!证监会紧急回应

泡财经APP
2024-06-17 17:01:10
近10万股东注意!刚刚,这两只股票强制退市!明起停牌

近10万股东注意!刚刚,这两只股票强制退市!明起停牌

中国基金报
2024-06-17 21:12:24
难怪今年都不爱穿“花哨裙”了!半身裙、连衣裙更优雅得体,超美

难怪今年都不爱穿“花哨裙”了!半身裙、连衣裙更优雅得体,超美

何有强
2024-06-17 00:06:16
人民的选择:高墙建于荒谬,倒于荒谬

人民的选择:高墙建于荒谬,倒于荒谬

小刀99
2024-06-16 07:28:49
全跑光了,一家7口套现20亿,把公司卖给了17万股民

全跑光了,一家7口套现20亿,把公司卖给了17万股民

灰鸽观察室
2024-06-15 20:09:36
这工资打败了全国50%的人!

这工资打败了全国50%的人!

人情皆文史
2024-06-17 17:20:43
2024-06-18 02:28:49
首席经济学家
首席经济学家
排名前20的金融机构经济学家
7687文章数 331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人均养老金上调3% 怎么年轻人吵翻了?

头条要闻

瑞典智库称中国核弹头数量增加总数达500枚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瑞典智库称中国核弹头数量增加总数达500枚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飞翔的斗牛士 如今也迎来最后一舞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科技要闻

为什么你的iPhone,肯定用不上"苹果AI"?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数码
本地
教育

亲子要闻

弟弟用力掐姐姐的脸,姐姐一声不吭看了一眼妈妈,站起来一顿操作

家居要闻

研己实景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数码要闻

应用内资源显示三星Galaxy Buds3可能会用捏和挤手势取代触控功能

本地新闻

能动司法尽“执”履责 ——“交叉执行”高效能

教育要闻

时间越来越少了,还有一道压轴题目,没做完的小朋友手心都出汗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