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巅峰时期的克格勃有多强?九万特工监控全球,一国总理被瞬间斩首

0
分享至



时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地点莫斯科,伴随着最高领导人的一声令下,九万克格勃间谍疯狂涌入了全球各地,包括美国、欧洲、南美、亚洲、非洲在内,几乎每个大洲、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他们的踪迹。



没错,这就是克格勃最巅峰时期的模样,在他们眼中,没有什么政客、将军,也没有什么老弱妇孺,有的只有一个个目标人物,这群特工就好似没有感情的杀戮机器一般,只要是接到命令,就没有他们不敢去办的事情,就比方说在1979年,一支克格勃小队便公然斩杀了一位他国总理,甚至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惨遭毒手。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支令人闻风丧胆的情报组织因何建立,巅峰时期的克格勃到底有多强,那位被他们暗杀的总理又是何方神圣呢?



起源1917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1917年底,伟大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诞生开始说起。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此成立,这无疑是值得普天之下无产阶级人士欢欣雀跃的喜讯,但与此同时,一众苏共的领导人却是满面愁容,原因很简单,这个国家虽然是打下来了,局面却依旧是内忧外患,内部王朝的余孽、资产阶级正在蠢蠢欲动,外部欧洲、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正在虎视眈眈。

可以说,只要一个不小心,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人民民主专政政府就将陷入灭顶之灾,而为了不前功尽弃,以列宁为首的苏共高层便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即,命令捷尔任斯基迅速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打击一切反无产阶级革命的行为,以保障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没错,这个名为“契卡”的紧急委员会便是克格勃的前身,在这个组织的努力下,一系列境内、境外的反对势力被快速消灭,俄国的社会主义政体也总算稳定了下来。



这么说吧,苏联之所以能够绵延六十余载,紧急委员会当属头功,因此,苏联高层对它亦是愈发依赖,给予它的权力越来越大,分发的人员越来越精锐,不仅如此,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演变,它的职能和名称也在不断的进化,从紧急委员会一路发展,先是服务于政治,更名为政治保卫局,随即又服务于人民,更名为安全人民委员部,最后在冷战的新格局下,这才终于变成了服务于整个国家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克格勃!

别看只是名字变了,克格勃的结构与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简而言之,彼时的克格勃算是一种“叠加形态”,既有“锦衣卫”监察百官的作用,又有安全局对抗外部势力渗透,以及探查情报的职责,更有类似警察制止违法犯罪事件的义务,权力之大堪称是古今罕见。

不过也正是得益于这种多领域的权力,也让克格勃在与其他部门的竞争、合作中愈发强大,打个比方,在相同的犯罪事件中,如果当地警察局办事不利,克格勃却完美的完成了任务,这就会让民众和政府产生前者可有可无,后者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的想法,这是任何部门都不想看到的局面,所以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两者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竞争关系,进而让人民群众得利。



显然,克格勃极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在他们的强势出击下,为了不被取缔,苏联的相关部门各个都像打了鸡血一般,而相关部门的不甘落后,也让克格勃有了不断完善自身的动力,说是相辅相成都毫不为过。

而这种情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无疑最为明显,伴随着冷战局势的变迁,两极格局逐渐从美攻苏守转变为苏攻美守,苏联的强大也促使克格勃的实力到达了巅峰,九万多特工的庞大队伍便是在此时悄然建立。



巅峰时期

自1917年创立开始,经过十余年的改组与演变,1954年,大名鼎鼎的克格勃正式成立,自此之后,再度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疯狂扩张,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苏攻美守的冷战局势下,克格勃这个组织的实力亦是到达了巅峰状态,那么该时期的克格勃究竟有多强呢?



我们可以先从克格勃的组成开始入手,据苏联解体后的相关情报显示,在这期间,克格勃的特工总数已然达到了九万之巨,其构成的部门更是五脏俱全,有负责收集国外情报的专业间谍,有国内负责反间谍、反境外势力入侵,隐藏在千家万户的便衣特工,还有直属的警卫部队、边防部队、培训学校等等等等,就这么说吧,除了没有平民百姓之外,说克格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都毫不过分。

当然了,既然是“国家”,他们自然就有发起“战争”的能力,而不计其数的精锐特种部队便是他们敢于进行反恐作战、直接打击敌对势力的本钱,而在这些特种部队之中,有两支最为出名,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尔法小组”和“温佩尔小组”。

在苏联强势干预各种国际事务之际,这两支特种小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大名鼎鼎的“风暴333行动”便是如此,在这场行动中,阿尔法小队只用了短短二十分钟,便实现了对一国总理的斩首,不仅如此,为了永绝后患,他们甚至连此人的妻子、孩子都一并处决。



一支特种部队在他国暗杀人家的总理,而且还成功了,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但这却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情,而这位惨遭灭门的领导人不是旁的,正是阿富汗前总理——哈菲佐拉·阿明

至于克格勃为何要将其斩首,行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此事就说来话长了,若想理清,那咱们还是需要从彼时苏联与阿富汗政府的复杂关系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1978年,人民民主党成功在阿富汗建立起了共产主义政权,此后,他们亦是无条件的效仿苏联,针对原有的国内制度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又是土地革命,又是改变风俗,种种举动颇为激烈。

只是相信大家也能猜到,如此这般激进又突然的改革必定会遭到阻力,事实也的确如此,人民民主党当局的改革很快就遭到了来自保守派人士的反对,并且这种反对还不止是在口头上的,一场大规模的暴乱活动亦是火速蔓延到了整个国家。



见此情形,时任阿富汗领导人赶忙联合党内二把手阿明采取了反制手段,起初之时他们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靠着己方的实力与苏联的帮助,区区叛乱岂不是弹指可破?但很遗憾,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反对派势力在外部的帮助下愈战愈勇,反观苏联呢?为了自身利益着想却选择了隔岸观火,压根没有出兵帮忙的意思。

如此一来,阿富汗的局势自然是越来越混乱,而在一场血腥的政变中,善于笼络人心的阿明亦是趁机上位,成为了阿富汗的新任总理。

得知此事后,开始苏联方面也没太往心里去,毕竟他们对阿明的印象依旧停留在过去,根本没人觉得此人会胆敢反抗苏联的霸权。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当上总理后,或许是权力的滋味太过迷人,又或许是苏联见死不救的态度令其心寒,他竟开始公然违抗苏联的命令,又是对党内依旧对苏联抱有幻想的成员施行清洗行动,又是任人唯亲收拢权力,将自己的家属、亲信全部安插到了各个关键部门。



当然这也就算了,苏联虽然不爽也着实不好公然挑他的理,可谁知,此般举动居然引起了阿明的误会,让他误以为苏联软弱可欺,而为了彻底摆脱苏联的控制,他竟然在公开场合多次向美国释放善意,那意思再简单不过,阿富汗正在考虑改换门庭!

小打小闹苏联能忍,投靠美国这可就触犯了他们的逆鳞了,于是乎就在1979年底,一场由克格勃主持、针对阿明的个人军事行动亦是悄然开始。



斩首阿明

巅峰时期的克格勃有多强?一个例子就能证明,1979年底,为了压制住阿富汗总理阿明的亲美反苏欲望,克格勃没说二话,直接便派出了最精锐的阿尔法小队,打算在阿富汗境内,对阿富汗总理发起斩首行动,一个情报组织在他国公然斩首他国总理,克格勃的强悍由此可见,那么他们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呢?



话接上文,1979年底,二十四名阿尔法小队的成员联合六百余格鲁乌特种部队和边防部队的战士一齐出动,经由边境地区向阿富汗境内发起了入侵,在他们的强大实力下,阿富汗政府的边防部队就好似纸糊的一般,短短几个小时就被接连攻破了十七个国家保卫设施。

这还不算,紧接着,阿尔法小队更是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迅速占领了包括中央通讯中心在内的多个阿富汗政府部门,直接就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之中,而这也正是他们的目的所在。

眼见国家机器已经瘫痪,阿尔法小队直接将目标对准了阿明的官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塔日别克宫,闻听此事,相信定会有人觉得不真实,区区二十几人,就算加上其他部队,苏方总计才有六百余人,反观塔日别克宫呢?作为元首官邸,足足有着两千五百名精锐士兵驻守,外加之阿明自己还有将近四百名从军队、国外精挑细选的私人保镖,如此实力对比,再加上主场优势,莫说是斩首了,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但这你就太小看克格勃的实力了,单从一件事情上便足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阿明的反应,当听闻进攻塔日别克宫的军队是克格勃的阿尔法小队后,他的神情甚至都不是慌张或愤怒,而是深深的绝望,只听他面色惨白的自言自语道:

“天啊,我猜中了,这一切都是真的!”

当然了,即便明知不敌,身为一国总理阿明也不可能束手就擒,只见他赶忙调来了附近全部的军队以及三辆坦克,想要放手一搏阻拦敌人的前进,但很遗憾,这也只是无用功罢了,一面是来自苏方三十人“顶点小组”的佯攻,一面是阿尔法小队的正面突袭,仅仅十五分钟过去,苏方便以伤亡十几人的代价拿下了阿富汗政府军的第二道防线。

这个速度已经够快了,不过阿尔法小队的队长却依旧不满意,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毕竟这里是别人的国家,能够打到塔日别克宫外,也只是因为他们暂时切断了当地的通讯设备,如若对方的援军到了,阿尔法小队就算再精锐也必然难逃被耗死的命运。



故而来不及庆祝第二道防线的攻破,指挥官当即下达了更猛烈、更残酷的进攻命令,说罢,只见一群身经百战的克格勃特种部队战士玩命一般的冲了上去,双方本就实力相差悬殊,更不用说这突然的“爆种”了,几分钟后枪声便停止了,塔日别克宫被全面占领,其中除了苏方的士兵外再无活口,包括阿明在内,他的四个妻子、二十三个子女,以及一百五十名亲信在被克格勃一一确认身份后全部击毙。

自此,一场深入敌方首都、斩杀敌方元首的任务圆满完成,虽说克格勃方面的伤亡也不少,但考虑到敌我双方的兵力差距,这已经算是奇迹了,并且最可怕的是,这一时期的克格勃实力还并不算登峰造极,此次的“阿富汗之行”也才只是他们无数威慑行动的冰山一角,九万余特工仍有将近十年的巅峰期,如此恐怖、如此强大的组织,也难怪后世人谈之而色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人读史
人人读史
人人都读历史
247文章数 8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40余套房屋涉嫌"一房多卖" 有购房者内心积郁因病去世

头条要闻

40余套房屋涉嫌"一房多卖" 有购房者内心积郁因病去世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东风奕派eπ008售21.66万元 冰箱彩电都配齐

态度原创

游戏
教育
旅游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地狱潜者2》确认不会有故事模式:难度如同打造新作

教育要闻

计算机专业,会是下一个土木吗?

旅游要闻

@毕业生,江苏这些景区可享免票或优惠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普京提停火和谈条件 美防长迅速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