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人吃螃蟹,到底有多牛?

0
分享至


秋风一起,饿狼云集。

大江南北的这种食材快要告急,

急需航空陆运等物流持续补给。

是什么人间鲜味,

勾引着老饕的心灵,

让全国各地的食客趋之若鹜,拼了老命?

答案就是:

螃蟹!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值得敬佩。

面对旁爬横行的“将军”,不是勇士谁下得去口。

那么问题来了:谁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相传大禹治水时,有一个督工叫巴解。

他带领手下到阳澄湖边开挖海口河道时,

遇到了成千上万只夹人虫的袭击,

大多数兵丁和民工被夹伤,

有的甚至还丢了性命。

为了对付夹人虫,

巴解命人筑起一土城,城边挖好围沟,

天黑时在土城上燃起火堆,

并在围沟里灌进煮沸的热水。

被火光吸引的夹人虫纷纷向土城靠近,

一批批地跌入沟里烫死。

图片|大闸蟹 · 图虫创意 (c)


万万没想到,

烫死后的夹人虫散发出阵阵香气,

巴解随手拿起一只,

掀开夹人虫的硬壳一闻,香味更浓

于是他大胆地咬了一口。

“我去!这也太好吃了吧!”

众人见状也纷纷尝试了起来,

味道果然妙不可言。

从此,可怕的夹人虫就变成了美味佳肴。

吃夹人虫的第一人便是巴解。

大家把解字下面加个虫字,命名为“蟹”。

由于巴解治水有功,大禹封他为王。

后人为了纪念他,

在土城的北边造了一座巴王庙。

这座土城便叫巴城。

图片|昆山巴城巴解园的蟹雕塑 · 图虫创意 (c)


在这个故事中,

人与蟹的第一次邂逅就大打出手,

机缘巧合下,蟹由生变熟成就美味。

巴城人根据史料与传说,编出的故事,

为中国螃蟹文化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光荏苒,

真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已被历史淹没,

可中国最早的吃蟹记录仍在先秦古籍《周礼》中。

书中记载的“蟹胥”,据学者考证是一种蟹酱。

由此猜想,从吃蟹到吃蟹酱,

中间肯定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吃螃蟹,距今大概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图片|蟛蜞,是一种小蟹的名字。又叫蟛蚏 · 图虫创意 (c)


礼云子是蟛蜞子的雅称,因蟛蜞两螯状若作揖,有人巧取《四书》“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之句,给蟛蜞子(卵)取了这个雅名。礼云子多产自鱼米之乡南海,番禹,顺德, 尤以番禺出产的为上佳,当地的人们都喜以礼云子为配料,用作蒸火腩、蒸鸡蛋、蒸豆腐等菜式之用。

如果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

那敢吃生蟹的食客便是视鲜如命的先行者。

潮汕地区以烹饪海鲜见长,

其中生腌是最大程度保留食物鲜味的做法。

潮汕生腌蟹深得宋朝人的真传,

宋人高似孙在所著《蟹略》中

就有介绍宋朝名菜“洗手蟹”的做法:

“今人以蟹,沃之盐、酒,

和以姜、橙,是“蟹生”,

亦曰'洗手蟹'"。

图片|潮汕生淹三目蛴,三目蛴是梭子蟹的一种 · 图虫创意 (c)


研究表明,水产中的甲壳类带菌量较高,加上如今水质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以腌、酱、糟、醉等手段,不足以杀灭细菌和病毒,只有加热到121摄氏度才能保险。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人在生淹的过程中加入臭氧杀菌,以达到消灭细菌的目的。

潮汕人常用蒜头、辣椒、芫荽、

白酒、酱油、香油、味精等佐料来腌渍,

将食材本味发挥到极致。

轻轻地咬上一口,

舌尖上鲜嫩软滑的蟹肉便滑入喉咙,

又咸又鲜的蟹膏刺激着味蕾,

在嘴里掀起了一股节奏风暴。

这便是潮汕人口中,

吃一口就忘不了的“毒药”。

图片|软壳蟹,青蟹中难得的珍品 · 图虫创意 (c)


青蟹一生须经历多次蜕壳,每蜕一次,体型就会变大。蜕壳后软壳的状态只能维持两三个小时,须频繁查看才能及时发现。生吃熟食各有风味。

江浙沪一带同样有吃生蟹的习俗

比如江苏中庄醉蟹

用的是蜈蚣湖的青壳母蟹,

在重阳节后选鲜蟹,

接着活养、干搁、修毛、配料,

到小雪后下缸,

用家酿糯米酒、盐、川椒等原料

浸泡近两个月后才能食用。


吃的时候,醉蟹自身的青黑色

已经被酒腌得发黄,

掀开蟹脐盖,细嫩的蟹肉,

泛黄的蟹黄,袅袅的酒味,

还未入口就醉倒一片人。

入口后蟹肉嫩滑软弹,

甜中蕴鲜,鲜中带香,醇香回甘。

这类生猛吃法的诞生,

抚平了无数馋虫那颗躁动、狂野的心,

这种极致可口又难以描述的鲜味,

让人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中国地域辽阔,

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

从北方的辽宁,到南方的广东,

凡是通海的江河湖泊,

都有各种螃蟹出产,

由于出产的季节、地点及形态不同,

螃蟹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

每个名字都有相应的学名

如果要弄明白,可能要再上个

九年制螃蟹专业教育。

图片|香辣水煮蟹 · 图虫创意 (c)


至于烹饪方法,平分秋色,各领风骚。

除了生淹,糟渍等求鲜的生猛做法外。

还有清蒸、盐焗、爆炒、烧烤等技法,

由生变熟,一字之变,变出乾坤。

白蟹炒年糕、红鲟米糕、竹笋蟹肉、

蟹钳蒸蛋羹、蟹粉豆腐、芙蓉蟹斗、

蟹油虾球、软壳蟹丝瓜豆腐汤

进入黄菊盛开、丹桂飘香的金秋,

翻开地图,我只看到一句话:

不食螃蟹愧对腹!

大闸蟹

公园前483年,吴国闹了场蟹灾。

据先秦典籍《国语》记载:“稻蟹不遗种”。

蟹吃光了吴国的稻谷,连种子都没剩下。

这种蟹便是今天家喻户晓的大闸蟹。

图片|盘锦的稻田 · 摄图网 (c)


为什么叫大闸蟹?

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由“煠(zhá)蟹”演变而来。

“煠”有把食物放在水里煮或油锅炸的意思。

一种则认为由捕蟹工具得名,

旧时捕蟹人用竹编成竹簖(duàn),在夜间捉蟹。

这种竹簖就是“闸”,

在闸上被捉的蟹便是闸蟹了。

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互为补充形成了“大闸蟹”的名称,

时至今日,

大闸蟹甚至成为了优质蟹的代名词。

它有一个更高大上的学名:

中华绒螯蟹。

它的两只大螯上满布了绒毛。

图片|蒸熟的大闸蟹,螯上布满了绒毛 · 摄图网 (c)


本来对水稻构成一定危害的大闸蟹,

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的摸索,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现今稻田养蟹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

蟹在稻田爬行可以除草松土,

蟹以稻田的害虫为食,

可以保护作物,化害为益,互补共生。

秋天的盘锦,稻田一片金黄。

这里采用的,正是蟹稻共生的养殖方式。

大闸蟹是洄游性水产动物,

秋季成熟后会由内陆向大海迁移。

盘锦大闸蟹也不例外,

在麦田的掩护下,

它们正准备迁往辽河入海口繁衍后代。

不过,等待他们的是蟹农的天罗地网。

盘锦大闸蟹终究插翅难逃。

图片|南京固城湖景色 · 图虫创意 (c)


入秋后,同样忙碌的还有沿海的渔民们。

蟹汛的到来,意味着一网螃蟹一网银。

阳澄湖、固城湖等

大闸蟹原产地的渔民正各显神通,

披星戴月地捕捞成熟的螃蟹,

各种经销商也日以继夜地把握商机,

将这人间至味运往沪宁杭沿线各大城市,

依托空中航道,将鲜活的大闸蟹运往远方。

风味原产地的周边,渔家灯火通明,

各类蟹坊、酒家应运而生。

这便是“秋风响,蟹脚痒”的含金量。

图片|江苏阳澄湖巴城 · 图虫创意 (c)


面对这一个个体肥爪壮的家伙,

你可以清蒸后整只掰开,大饱口福,

也可以优雅地将每个部位拆开,细嚼慢咽,

更甚者将大闸蟹的不同部位分别入菜。

蟹黄、蟹腿肉、蟹钳肉等各有各的归属。

民以食为天,对待吃,中国人向来认真。

青蟹

在吃蟹的版图里,

可不止大闸蟹这一品种。

青蟹在广东、广西、福建、

上海、浙江、江苏、台湾等

沿海省市皆有分布。

它们尤其喜欢在有机质丰富、

潮流缓慢的江河入海处

以及浅海内湾等区域生长。

潮汕平原三江入海处,

咸水与淡水在不断地拉锯中

冲刷形成了万亩滩涂——牛田洋。

图片|汕头市金平区牛田洋 · 图虫创意 (c)


1960年后,

解放军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

先后入驻牛田洋围海造田。

随后这里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军垦农场。

白云苍狗,时过境迁,

如今的牛田洋已成了青蟹的乐园。

这里微生物养料丰富,

养出的青蟹干净肥美。

如此优质的螃蟹,价格自然不菲。

这点从捆螃蟹的绳子便可看出。

从咸草绳到裹有泥沙的打草绳,

再到后来的塑料绳,

绳子的重量可是蹭蹭蹭地往上长。

即便如此,牛田洋的青蟹

依旧大杀四方,供不应求。

后来有来自广东珠海、台山,

浙江台州的青蟹前来补充,

渐渐地也出现了冒充牛田洋的青蟹。

图片|美味的三门青蟹 · 图虫创意 (c)


如何辨别真假?

专业人士称,

最容易看的是壳,牛田洋的蟹偏黄褐色。

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去辨认蟹脚,

对于一般人来说,颇有难度。

顶级的潮汕老饕坚信,

牛田洋的蟹十分适合做生淹。

而熟食除了清蒸外,也可以选择

蒸蟹黄面、沙茶炒蟹、豆腐煲蟹等做法。

图片|沙茶膏蟹 · 图虫创意 (c)


从潮汕杀开一条血路的青蟹,

来到福建后,

荣幸地变成了当地的一道美味:

红鲟米糕。

闽南人称抱卵雌青蟹为

红蟳、膏蟳、红膏蟳。

雌蟹体内挤满蟹卵,

蟹黄体积变大、呈鲜艳的橘黄色时,

代表母蟹的性腺已经成熟。

入秋后,红膏母蟳

自然是糯米饭的最佳拍档。

图片|红鲟米糕 · 图虫创意 (c)


红鲟生性凶猛,

有经验的师傅在处理时

会先用针管抽点红酒,

注入红鲟口中让其喝醉。

与此同时,

用葱油将火腿、鸭肉、猪肚、

虾米、香菇、竹笋和花生米等爆炒,

与糯米饭调和上锅预蒸。

然后将喝醉的红鲟清洗干净,

去掉鲟腮和鲟脐,切块后摆在糯米上,

用荷叶包上葱头入锅蒸制。

10分钟后大功告成。

经过大量煸炒的辅料

带出了红鲟的肉香,

荷叶又吸附了多余的油脂,

吃上去丝毫不腻,满口鲜美,

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有时候,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梭子蟹

这是梭子,

是织机上的一个机件。

别管有什么用,请记住它的形状。

图片|梭子 · 图虫创意 (c)


再看,这是螃蟹的头胸甲,

稍加想象,其形状与梭子相比,

不能说完全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图片|梭子蟹壳 · 摄图网 (c)


所以这类螃蟹又叫梭子蟹。

我国沿海,南起广西,

北至辽宁,均有梭子蟹分布。

蒸煮煎炸都可以,生吃熟食两相宜。

梭子蟹在一些地方又叫白蟹。

比如这道白蟹炒年糕,

就俘获了不少宁波人的芳心。

一盘有追求的白蟹炒年糕,

梭子蟹自然是精挑细选,

但年糕也不能马虎。

必须用韧性足、油性大的粳米,

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搡捣,

让其脱胎换骨,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

若是旧时用于祭祀的年糕,

还必须在年糕上点上红点。

这样的年糕,才对味。

图片|蟹炒年糕 · 摄图网 (c)


北上山东,

生在莱州沿海的每一只梭子蟹,

都有国家质检总局的保护,

属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背面有三个隆起,

前侧缘各有9个锯齿,

最后一齿特别长,

有“三疣梭子蟹”之称。

由于莱州湾滩缓波稳,适合蟹子潜沙,

又有十几条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入海,

提供了充足的天然饵料,

梭子蟹们没事吃吃浮游生物,

刨刨泥沙,个个养的壳满肉肥。

图片|清蒸三疣梭子蟹 · 图虫创意 (c)


如此大的梭子蟹拿去用水一煮,

什么佐料都不用放。

雌蟹的卵块,雄蟹的脂膏,

螯里雪白粉嫩的肌肉,呈丝状且带甜味,

与其他的螃蟹比起来肉感十足,

洁白细嫩,回味无穷,

若是再浇上一点葱油,就更显香甜了。


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是和吃有关。

从古至今,

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

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吃。

中国人吃蟹少说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刚开始,人们吃蟹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并没有吃出它的滋味。

那谁是第一个螃蟹的死忠粉呢?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拍浮酒池中,可了一生哉!”

古籍《郭子》记录的是毕卓说的话。

蟹螯代指螃蟹,有酒有蟹,

一生足矣,死也无妨。

寥寥数语,已经点睛,

毕卓就是那个爱螃蟹的谗食精。

图片|酒与蟹 · 图虫创意 (c)


魏晋时期,饮酒、纵酒是一种风气。

那下酒菜选什么最雅、最可口呢?

毕卓遍尝各种佳肴,

挑选出螃蟹为最爱,

成为了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嗜蟹者,

被尊称为蟹神。

而有酒有蟹,从此就被中国人,

特别是被中国的文人视为最高享受。

毕卓的一酒一蟹,引起了历代人深深的共鸣。

毕卓持螯,须尽一生之兴。(唐·李显《临渭亭御制诗序》)

壮心付与东流水,霜螯何妨左手持。(宋·苏辙《次韵杨褒直讲揽镜》)

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明·唐寅《江南四季歌》)

如果说东晋的毕卓

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螃蟹死忠粉,

那么隋炀帝则更上一层楼,

把螃蟹评价为“食品第一”。

“隋炀帝诸郡进食用九饤(dìng)牙盘,

又有镂金凤蟹,为食品第一。”

这里的牙盘是宫廷里装食物的精致器皿,

装满山珍海味的牙盘,被称作九饤食,

为的就是引出隋炀帝的食欲。

隋炀帝对其他食品却毫不在乎,

却一眼相中了螃蟹,亲自将蟹壳面搽拭干净,

用金镂制成的龙凤图案粘贴上去,

并开创了螃蟹为“食品第一”的先河。

图片|隋炀帝下江南龙舟模型 ,摄于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 图虫创意 (c)


此后南唐卢纯的

“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螃蟹)为第一。”

明代焦竑写下的

“樽前检点,海鲜君(螃蟹)是魁杰。”

清朝李渔的

“南方之蟹,合山珍海错而较之,当居第一。”

都在重复认同隋炀帝的看法。

那么写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

美食家苏东坡,是怎么看待螃蟹的呢?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qūn)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zhuó)雪劝加餐。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坐寒。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苏东坡走南闯北,见识极广,

阅过无数美味,却从未使用过“馋”字,

唯独面对螃蟹,甘愿自称“馋太守”,

可见东坡居士对蟹的青睐。

图片|苏东坡肖像写意国画,摄影眉山苏三祠 · 图虫创意 (c)


虽然苏东坡曾“自笑平生为口忙”,

坦言道:“我生涉世本为口”。

但他绝非糊口充饥之人,

而是一名巧舌如秤的美食家。

他对蟹的评价,吸引着无数嗜蟹的后来人。

不管是什么事物,

只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便形成了文化。

蟹八件,就是蟹文化的产物。

图片|现代的吃蟹工具 · 摄图网 (c)


吃螃蟹其实是件费时费力的事。

资深的吃蟹行家从不忌讳吃相难看,

却十分在意吃不干净。

为了辅助吃蟹,便渐渐衍生出

小木锤、小木垫、小竹签之类的工具。

鲁迅《吃蟹》中提到吃蟹“需铁锤木砧(zhēn)”。

梁秋实的《雅舍说吃·蟹》写的是:

“食客每人一件小木锤、小木垫,黄杨木制,

旋床子定制的,小巧合用,敲敲打打”。

然而,这些在苏州人面前,不值一提。

早在晚清,苏州人就有一套

专门处理吃蟹工具:蟹八件。

图片|博物馆展出的民国时期的蟹八件 · 图虫创意 (c)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圆腰锤、长柄斧、

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

分别有垫、劈、敲、叉、

剪、夹、剔、舀(yǎo)等功能。

多为铜铸,讲究的是用银打的。

螃蟹清蒸上桌,

吃蟹人先把蟹放在小方桌上,

用剪刀逐一剪下两只大螯和八只蟹脚,

用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

再用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

之后用镊、叉、钎锤,

对蟹进行剔、叉、敲等操作。

如此这般,

从蟹中取出蟹黄或蟹膏,取出鲜嫩的蟹肉。

吃到最后,留下的蟹壳还能拼成蟹形。

“老苏州”就是靠这八件武器的轮番上场,

做到吃蟹无余肉,吃得干净又优雅。

图片|新娘 · 图虫创意 (c)


各种资料显示,自晚清起,

蟹八件逐渐成为苏州女的嫁妆。

这别出心裁的嫁妆,

使苏州人爱吃螃蟹的习惯传播得更远:

苏州人会吃,苏州人好吃。

上天恩赐给苏州人一份独特的阳澄湖大闸蟹,

苏州人心灵手巧地制作出蟹八件来吃蟹。

天时地利人和,孕育出中国食具文化的极致。

螃蟹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

人与蟹,从相遇到相知,

经历了由生到熟的过程,

留下了无数奇闻轶事,美谈佳话,

包含了不少悲欢离合、人情冷暖。

眼下秋风起了,手指痒了,胃口开了,

在滚滚红尘中的你别忘了:

蟹来了。

图片|秋风起,蟹脚痒 · 图虫创意 (c)


... 完 ...

参考资料

赵乃刚编著. 话蟹[M].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01.

陈益著. 阳澄湖蟹经[M].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

钱仓水著. 说蟹[M].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7.06.

上海绿洲经济动物科技公司编. 河蟹·青蟹·梭子蟹[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0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印度插手南海,中国毫无反应?印度女专家:中国人太看不起印度了

印度插手南海,中国毫无反应?印度女专家:中国人太看不起印度了

国学璀璨
2024-06-04 17:18:49
皮尔斯:湖人聘用雷迪克再选上布朗尼 是冲击总冠军还是作秀?

皮尔斯:湖人聘用雷迪克再选上布朗尼 是冲击总冠军还是作秀?

直播吧
2024-06-05 07:24:21
燃气罐售卖商店发生爆炸,已致16人死亡!

燃气罐售卖商店发生爆炸,已致16人死亡!

温州消防
2024-06-05 11:26:16
广西梧州强降雨致民房被淹河水暴涨,当地应急管理局:受灾情况不能告诉你!

广西梧州强降雨致民房被淹河水暴涨,当地应急管理局:受灾情况不能告诉你!

奔流新闻
2024-06-04 19:40:28
彻底疯狂!两市成交额不足7000亿,有个股暴跌96%,也有新股大涨752%

彻底疯狂!两市成交额不足7000亿,有个股暴跌96%,也有新股大涨752%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5 15:57:07
今晚开播!央视25集黑马剧空降!难掩激动,终于有像样央视剧可追

今晚开播!央视25集黑马剧空降!难掩激动,终于有像样央视剧可追

阿芒娱乐说
2024-06-05 09:33:20
警示全国!如果京东倒闭,必将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巨大悲哀!

警示全国!如果京东倒闭,必将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巨大悲哀!

冒泡泡的鱼儿
2024-06-05 11:00:05
中国第一个被终身监禁的“大老虎”,索贿2.5亿元!曾将价值5000亿铅矿贱卖给“黑老大”

中国第一个被终身监禁的“大老虎”,索贿2.5亿元!曾将价值5000亿铅矿贱卖给“黑老大”

天闻地知
2024-06-05 10:06:04
中美俄运兵10万需要多久?俄罗斯3天,美国1天,中国呢?

中美俄运兵10万需要多久?俄罗斯3天,美国1天,中国呢?

乐阳聊军事
2024-06-04 10:30:59
“头发门”风暴!沈阳一家长大闹学校,怒斥班主任:你不配当老师

“头发门”风暴!沈阳一家长大闹学校,怒斥班主任:你不配当老师

火山诗话
2024-06-04 08:58:20
丢人了,荷兰护卫舰穿越台海,被两岸当成渔船,毫无存在感

丢人了,荷兰护卫舰穿越台海,被两岸当成渔船,毫无存在感

谷火平
2024-06-05 11:14:37
张康阳债务清零!退出国米后获赔8.6亿,建行20亿贷款也不用还了

张康阳债务清零!退出国米后获赔8.6亿,建行20亿贷款也不用还了

十点街球体育
2024-06-05 17:21:11
看完香港大学马毅的采访才知道,原来人类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是非常远

看完香港大学马毅的采访才知道,原来人类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是非常远

晚点LatePost
2024-06-04 18:16:09
2名中学生相约从33楼一跃而下,死前20分钟的朋友圈让人揪心…

2名中学生相约从33楼一跃而下,死前20分钟的朋友圈让人揪心…

华人星光
2024-06-05 14:40:08
中国人死亡19万,比美军多5倍,为什么还能说自己胜利了?

中国人死亡19万,比美军多5倍,为什么还能说自己胜利了?

小啾咪侃侃史
2024-06-04 23:20:04
铁头事件,中韩两国网友态度天差地别,韩国人点赞鼓掌要请他吃饭

铁头事件,中韩两国网友态度天差地别,韩国人点赞鼓掌要请他吃饭

辣条小剧场
2024-06-05 08:55:02
49岁女人自述:瞒着老公出轨16年,回归家庭后,老公给我致命一击

49岁女人自述:瞒着老公出轨16年,回归家庭后,老公给我致命一击

星辰故事屋
2024-06-01 20:23:42
光刻机闹剧结束!荷兰ASML正式宣布,外媒:“失算”了!

光刻机闹剧结束!荷兰ASML正式宣布,外媒:“失算”了!

疯狂小菠萝
2024-06-05 14:01:44
网传某银行商贷按揭政策:借款人可以贷到85岁,征信只看最近2年

网传某银行商贷按揭政策:借款人可以贷到85岁,征信只看最近2年

六子吃凉粉
2024-06-04 21:02:37
星巴克加入9块9价格战

星巴克加入9块9价格战

经济观察报
2024-06-05 12:17:05
2024-06-05 18:10:44
风尚史者
风尚史者
知识就是力量!
935文章数 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拜登称若台海发生军事冲突美军有可能介入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拜登称若台海发生军事冲突美军有可能介入 外交部回应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

科技要闻

马斯克把特斯拉5亿美元AI芯片提前调拨给X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本地
健康
游戏
亲子
公开课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曝索尼新作将亮相夏日游戏节!媒体已预约体验

亲子要闻

无忧无虑的童年 笑容好有感染力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