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小米新能源汽车上市,在同行和消费者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讨论,也再次迎来了高潮。
而在国外,新能源汽车同样在媒体报道中,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度,但不同的是,欧洲分国并非欣赏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以及高性价比,而是觉得我国产能过剩!
那事实到底是如何呢?是我国产能过剩,还是欧洲媒体未经查证,捕风捉影,故意抹黑我国呢?
新能源汽车
从今年年初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我国的讨论度一直居高不下。
首先由比亚迪打响第一枪。
开始对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秦”进行断崖式降价,直接降到了7.98万元。
各个车商在看到比亚迪的操作后,为防止自己的市场受损,也纷纷效仿。
争先恐后的对自己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进行调整。
一时间,竞争十分激烈。
其次就是近期,关于小米新能源汽车的发布会,直接让很多友商和消费者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雷军作为小米的创始人,以超高的性价比在手机、智能手环甚至是文具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惊人的竞争力,每次都让厂商瑟瑟发抖。
这次同样不例外。
小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降价的情况下,推出了性能强悍,功能全面且价格低廉的新能源汽车,上线半小时订购量达到了五万台。
而小米和雷军,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词条也在这样的情况下,频繁登上热搜,讨论度极高。
国内新能源汽车形势大好,很多人对于小米的新能源汽车十分追捧,与此同时的国外,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却恰恰相反。
欧洲多个港口严重拥堵,港口旁边停满了新能源汽车,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把港口拥堵严重的责任归结于我国新能源车产能过剩,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真实原因
根据《环球时报》记者的走访,了解以及报道,我们会发现真实的原因并非是西方口中,我们的产能过剩导致的,更多的是他们国家自身的原因。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运输困难的问题。
人少车少,码头的新能源车就像没有快递员整理送货的快递一样,堆积如山。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欧洲国家以德国为例,其卡车司机非常少,并且大多数都是超过55岁的老年人。
卡车的数量比较少,那就意味着寻求会非常的缓慢,毕竟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每辆车的容量同样有限,运输的人少,就导致了如今的状况。
再者,卡车司机得老龄化问题,也让卡车司机这个行业逐渐走向衰退,且更新换代特别慢。
55岁以上的老人多数都快要到达了退休的年纪,如果这批卡车司机退休了,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那么工作自然很难开展。
当然,欧洲国家也可以放弃本国的人力资源,选择从国外寻找这方面的人才,不过结果大概率不会乐观。
在德国成为卡车司机,就要具备会德语和有驾照两个条件,而学习过小语种的人,尤其是德语的人怎么可能愿意去做卡车司机呢?
毕竟德国的国内发展并不落后。会德语的人才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国内,都可以在其他领域有一番作为。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大厂的垄断行为和费用问题,也是码头拥堵的原因之一。
大厂,我们以特斯拉这个品牌为例,在卡车市场如此严峻,人力资源非常少的情况下,特斯拉还包下了很多车,用作本公司的运输。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讲,为了能够让自己的产业正常运行,配备车辆无可厚非,可对于本不富裕的卡车市场来讲,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至于费用问题,指的并不是卡车运输的费用,而是停车费。
这些停在码头的车辆,有的是迫于无奈,还有一些是因为不想承受高昂的停车费用。
如果把车拉走,那么所属公司必然要有停车场去容纳这些汽车。
这对于很多中小规模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所以很多人宁愿停在港口。
最后,就是欧洲的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
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工业发展的时间都比较早。
我们承认,几十年前的他们走在发展前沿,有着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完善的设施,但是现在,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设施却成为了累赘。
工业发展时间早,意味着很多设施得使用年限比较靠前,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摧残,在加上这些年的损耗,现在欧洲国家的一些基础设施很多已经开始力不从心。
欧洲港口的吊装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吊装系统工作多年后,现在的运行只能说是勉强维持正常水平,苟延残喘,欧洲的国家也知道这个情况,只是拆除后重建的成本太大,所以只能继续使用。
综上所述,港口拥堵多数是因为欧洲国家的自身原因,和我们的产能并没有太大关系。
至于欧洲港口的新能源车,确实有一部分是我们国家的,但也有其他国家得,并不都是我们国家出口的。
所以欧洲媒体的这种行为,完全就是乱扣“帽子”,企图以这种方式来抹黑我国,让欧洲以及世界民众接收到错误的信息。
近几年来,欧洲媒体利用这种手段蒙蔽世界人民的情况并不在少数,但我们像来在逆境中越战越勇。
至于我国是否是产能过剩,那就更是无稽之谈。
根据相关数据,到2030年,全世界的电车产量应该在4500万辆,以我们2022年的数据为基准的话,是我们现有电车数量的4.5倍。
而欧美国家使用新能源电车的数量过少,导致电车销售量不理想,剩余过多,是市场和政府的问题,也并非是我国产量过高的原因。
在多年前,欧美国家曾经打着“环保”的口号,大力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只可惜最后无疾而终。
尤其是近几年,不仅欧美政府不再支持,各打欧美厂商也是有的宣布破产,有的直接停止生产。
就像之前的苹果公司,研究电车近12年,却在去年宣布停止研发。
可以说,如今的电车市场,已经完全是在我国的掌控下。
根据2023年数据,我国的电车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占比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三,今年有小米这样的良心企业加入,电车的性价比逐渐升高,之后的销量只会越来越好。
所以,欧美的新闻以我们产量过剩作为噱头,除了和以往一样,蒙蔽世界人民的眼睛,往中国的身上泼“脏水”之外,本质上可能也是对我们电车市场的忌惮。
毕竟,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以环保的电车为主。
至于欧美国家,我想他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电车市场起死回生。
不然,等到世界各地都在使用电车的时候,欧美所谓的“电车没有未来”的言论不攻自破的时候,欧美这些车商又该如何收场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