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读书 | 开启“生态纪”,人类当立“天地之心”

0
分享至


图源:视觉中国

如果溯源世界生态文明思想史,托马斯·贝里(Thomas Berry,1914-2009)绝对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尽管他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但其所提出的"生态纪"(Ecozoic)或"生态纪时代"(The Ecozoic Era)却是与生态文明概念高度契合的。所以中山大学出版社将《地球村文选——托马斯·贝里经典合集》一书放入"生态文明经典译丛"可以说非常有见地。因为作为对以人为器的工业文明的超越,生态文明就是一种肯定生命、欣赏生命的文明。

谈到"生态纪"概念,说来笔者可算是国内学者中较早接触这一概念的。早在2002年笔者就翻译过美国学者赫尔曼·格林介绍贝里的文章《托马斯·柏励和他的"生态纪"》(见《求是》学刊2002年第5期),也曾为李世雁教授的专著《走向生态纪元》(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写过序言,以后又促成了贝里的代表作《伟大的事业》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此过程中,贝里的思想对我本人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令我受惠良多。去年陪同本书的编者、贝里的高足、耶鲁大学的塔克(Mary Evelyn Tucker)教授来中国开会、讲学,蒙她馈赠此书,一路的深谈,更是加深了我对贝里生态纪思想的体认。在我看来,贝里在根底上就是个过程哲学家,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思想先驱。

通观《地球村文选——托马斯·贝里经典合集》(以下简称《地球》)一书,由于编者塔克博士系探讨儒学生态维度的领军人物,是跟随贝里几十年、深刻领悟其思想精髓的入室弟子,因此可以说贝里思想的精要基本都囊括在书中了。以我粗浅的理解,贝里的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如下三点:1)对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批判,帮助人们从痴迷中醒来;2)揭示万物互联互通的实相,发展共命意识;3)提出 "生态纪"概念,激励人类投身拯救地球和人类自身的"伟大的事业"。

废弃荒凉的地球

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拥趸们一心讴歌工业文明的辉煌不同,在贝里看来,正是人类的辉煌兴盛导致了地球的废弃荒凉。由于工业文明竭泽而渔式的掠夺性"开发",人类正在把地球变成一片新的"不毛之地",地球生命系统正在崩溃,其规模和严重性,在地球史上只有6700万年前中生代结束和我们现在的新生代开始时恐龙和其他无数物种灭绝这样的大事件才可以与之相比。其结果就是"我们正处于地球历史上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31页)对于依旧痴迷工业文明的人,贝里的回答是:工业化的泡沫正在消失,它很快会把人类留在一片残垣断壁之中,体味彻骨寒冷。"我们需要听到地球上生物的声音,尤其不要等到悔之晚矣的时刻,不要等到生物快速灭绝、它们的声音永远沉寂的时刻。一旦生物灭绝,我们所听到的便是它们的绝唱。"它们的绝唱其实也就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绝唱。

按照塔克的分析,贝里关于工业革命给地球带来巨变的认识,是他伟大的见地之一。在他看来,由于人类引发的物种大灭绝,新生代正在走向终结,他列举了大量自然系统遭到破坏的证据,呼吁人类转变活动方式,停止破坏和剥削,与地球转为良性的共存关系。唯其如此,才能把地球带入新的繁盛时期,他称之为"生态纪"。


(图源:视觉中国)

发展"共命意识"

所谓"生态纪",是指继地球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之后的一个时代纪元。与工业文明将地球上的一切都看作是"可以买卖的商品"不同,在生态纪中,人类将生活在一个与地球广泛的生命共同体相互促进的关系之中。这就要求人类转变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人类中心论"走向"地球中心论",觉知到"宇宙是主体的聚首,而非客体的堆积",人是宇宙不可分割的部分,万物互联互通是宇宙的实相,相互依存是生命的本质,从而发展一种"共命意识"。所谓"共命意识"就是意识到我们与地球及地球孕育的一切有情众生是休戚与共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用许嘉璐先生的话说,就是"同命同运"的。

贝里的原话是:"如果外部世界不再宏伟壮阔,那么人类的情感、想象力、智力和精神生活就会变得枯竭或彻底毁灭。如果没有自由翱翔的鸟儿,没有万木争荣的森林,没有昆虫的叫声和色彩,没有恣意奔淌的溪流,没有鲜花争艳的田野,没有日间的云朵和夜晚的星辰,构成人类世界的一切就会贫乏得可怜。"他强调:"在一个病恹恹的星球上基本不可能有健康的人。"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博士在第十一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所作的题为"论命运共同体"的大会发言中也说:"面对即将来临的生态灾难,那些强烈意识到自己与邻居有着共享命运的人们,比那些缺乏这种意识的人们,有大得多的机会存活下来。"

重新诠释人类角色

在塔克看来,贝里思想最重要的一大贡献是强调人的神圣性。贝里认为,人类的角色不能局限于"商品的消费者或资源的剥削者",在生态纪时代,我们应该重新诠释人类在地球上的角色。他强调:在这场拯救地球和人类自身的"伟大的事业"中,人肩负着特殊的伟大使命。换句话说,也只有在参与拯救地球和自身的过程中,人才得以变得神圣。曾到中国游学过的贝里特别欣赏中国儒家的"人为天地之心"的理念。在他看来,我们的生命是否崇高,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履行自己"天地之心"的责任。

贝里心目中的"伟大的事业"是对生态纪的全方位的擘画。它既包括"建立基于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构建有机农业和食品系统、打造宜居城市和绿色交通出行体系",也包括"发展一种属于生态纪的新语言,以此来支持正在不断出现的新的生存模式和运行模式。因为之前工业文明的语言根本无法满足需要"。以对"进步"的重新界定为例,"进步"要想有效,就必须是整个地球所有组成部分的进步。在他看来,"把人类对地球的掠夺称为‘进步’,是对进步的曲解,我们无法忍受这种‘进步’"(96页)。

贝里深信,"伟大的事业"会"带给人类全新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人类只有参与其中,才能让未来充满希望,让整个地球共同体充满希望。

可惜贝里博士逝世于2009年,无缘亲眼看到在华夏大地所进行的由14亿人投身参与的伟大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然而他的高足塔克博士由于经常访问中国,则有机会目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就。从2012年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章,2018年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以及"不以GDP论英雄",到传统生态文化的复兴、乡村振兴和中国民众生态意识的日益觉醒,都令她感到振奋不已。在2023年柯布生态书院生态文明演讲中,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

伴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展开,中国的生态文明研究和生态文化研究也日益兴盛,出版了大量关于生态文化研究方面的书籍,其中一些优秀成果如张孝德的《生态文明立国论——唤醒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主体意识》,张云飞的《生态文明的伦理诉求》,樊美筠、刘璐和高凯歌的《柯布与中国:直观柯布后现代生态文明思想》,王雨辰的《生态文明思想源流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等著作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作为"中国生态文明的义务代言人",长期心仪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小约翰·柯布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21世纪世界的重大贡献。"尽管生态文明建设不会一蹴而就,生态文明之路道阻且长,但相信假以时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定会惊艳世界。


《地球村文选——托马斯·贝里经典合集》

[美]托马斯·贝里 著

[美]玛丽·伊夫琳·塔克 约翰·格里姆 编

尹 茜 赵家明 王子微 译

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治河

文:王治河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汇报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15959文章数 3085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