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在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时,会听到一个令人担忧的词——骨龄偏大。骨龄偏大意味着骨骼发育速度超过了实际年龄,孩子成年后的身高将会受到影响。生长发育科专家严志忠主任告诉我们,孩子骨龄超前,家长先不要焦虑,而是要尽早找对方法。
从骨龄偏大到健康成长
9岁女孩小丽(化名)身高130厘米,在杭州复旦儿童医院进行常规体检时发现,她的骨龄比实际年龄大2岁,即骨龄为11岁。这个结果让小丽的父母感到担忧,担心孩子的身高会受到影响。
随后,小丽接受了全面的生长发育相关检查,通过X光手腕片检测,严志忠主任确认了小丽的骨龄确实偏大。根据小丽的具体情况,严主任制定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调整、中药颗粒治疗和适当的运动计划。
严主任嘱咐家长,每隔一个月,小丽需要回到医院进行复查,以监测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半年的综合治疗,小丽的身高增长到了135厘米,骨龄的增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在严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小丽的生长速度逐渐趋于正常,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严主任告诉我们,对于骨龄偏大的孩子,及时的医学干预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专业的医学手段和科学的干预方法,孩子可以克服生长发育中的困难,实现从骨龄偏大到健康成长的转变。
孩子为什么会骨龄偏大?
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骨龄偏大呢?严志忠主任指出,孩子骨龄偏大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等。
遗传因素:骨龄偏大可能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骨龄偏大,孩子骨龄偏大的概率也可能增加。
营养过剩:过度摄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或者摄入过多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都可能导致孩子骨龄偏大。
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系统的异常也可能导致孩子骨龄偏大。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等疾病都可能导致骨龄加速。
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静坐、缺乏运动,以及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的不良姿势等,都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骨龄偏大。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骨龄偏大。例如,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生长激素等药物都可能对骨骼发育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骨龄偏大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严重问题,但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如果孩子出现骨龄偏大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干预。
科学干预:骨龄偏大并不可怕
面对骨龄偏大的情况,家长首先应该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童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骨龄偏大常见的医学干预方法包括:
✅ 中医调理:对症服用中药颗粒,平衡孩子的脏腑功能,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为骨骼发育提供良好的身体内环境。结合传统中医治疗手段——经络按摩,刺激骨骼周围的经络和穴位,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从而助力身高的增长。
✅ 生活干预:专业医师会详细指导家长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磷等关键营养素,同时避免过量摄入对骨骼发育不利的成分。并对孩子的睡眠、运动进行个体规划,全面促高。
✅ 监测指导:定期对孩子进行骨龄检测和身高评估,及时了解孩子的骨骼发育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家长助力:缓解骨龄偏大有妙招
除了医学干预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孩子缓解骨龄偏大的问题。严主任分享了5个抑制骨龄的小方法,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哦~
1、保持孩子健康体重
平日里家长要督促孩子保持体重,因为肥胖容易抑制生长因子分泌,加速骨龄增长,降低儿童身高增长效率。
2、晚间不吃高热量食物
如炸鸡、汉堡、可乐等,晚上活动量小,如果热量摄入超标,很容易使脂肪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3、建议晚饭后散散步
晚饭后散步20~30分钟,消耗晚饭的热量,让孩子在睡前处于一种微微饥饿的感觉,更有利于生长因子的分泌。
4、多晒太阳多运动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天然的骨龄抑制剂,运动既能提高孩子的生长速度,又能抑制骨龄。
5、保持良好的睡眠
孩子晚上睡觉时要保持全黑,不要开小夜灯,窗帘最好也是避光的,每天十点之前睡觉,十一点要进入深度睡眠。
通过科学干预和日常护理,即使孩子骨龄超前,也有继续生长的空间。严志忠主任提醒广大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