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国名从何而来?与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在一次醉酒后将“倭”改为“日本”,而这个名字实实在在被沿用至今。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
求求了,把“倭”改成“日本”吧
倭国之名能如愿改成“日本”,还得仰赖武则天对遣唐使之一——粟田真人有好感。粟田真人是倭国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当中的执节使。
但他属于第二期第一批遣唐使,第一期的四批早在李世民执政时期,就被倭国派到唐朝来交流学习。
只是两国间这种相对友好的氛围,很快因为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爆发冲突,而打破——当时新罗数次求援于李世民,李世民考虑到后勤等问题,无法果决地做出出兵的决定。
唐太宗李世民
适逢第三批日本遣唐使要回国,李世民便写了封信,命倭王出兵援新罗,可倭王力争要与大唐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不满于李世民发号施令,并未出兵援新罗,最终李世民出动唐军驰援新罗。
李世民出兵后,倭王又派了第四批遣唐使来中原,这时候李世民考虑到遣唐使回国会泄露军事机密,于是找了个理由:
“国家来年必有海东之政,汝等侯客不得东归。”
以此将第四批遣唐使扣在了西京,直到援助新罗打败百济后,才将倭遣唐使放回去。这一事件导致唐倭刚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被迫中止。
唐倭早就朝鲜半岛相争过
倭王愤于李世民扣留遣唐使的行为,决定出兵支援百济,协助百济攻打新罗,相当于和大唐站在了对立面,之后其还直接与唐军在海上打了一仗,这就是唐倭白江口之战。
白江口之战结束后,倭国遭受重创,只能停止对朝鲜半岛的扩张,同时因为国内发展的需要,又开始派遣使节出使唐朝。
这里要强调一点,此时的使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遣唐使”,两国受战争影响,既不愿意让双边关系恶化,又不愿意更进一步,只是维持在相互派遣使节问个好的层面。
白江口之战日本惨败
但倭国天武帝夺取王位后,他彻底斩断了与唐朝的外交,并开始借助之前的遣唐使之力,效仿大唐的中央集权制度,提出“王权神授”、“视神为王”。
且据最后一批从大唐返回的使者反映,大唐尊唐高宗为“天皇”,武后为“天后”,倭国天武帝便也将自己称为“天皇”,并且在这一时期自改“倭”为“日本”。
只不过自改其名没有用,因为倭国的影响力远不及大唐,其他国家在谈及倭国时并不以“日本”称之。
日本的天武天皇
再到后来倭国文武天皇即位,他希望能更进一步地巩固和完善本国律令制度,于是做出再次派遣遣唐使的决定。公元701年,文武天皇正式派出第二期第一批遣唐使,为表真诚,还特地点了粟田真人为执节使,统率遣唐使代表团。
公元702年,该遣唐使代表团抵达唐朝。粟田真人等登岸后,从守边官吏那里得知唐高宗驾崩,武后称制后改国号为“周”的情况。
武则天的画像
日本史书《续日本纪》有载:
“遣唐使代表团问:‘先是大唐,今称大周,国号缘何改称?’守边吏回答说:‘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天皇太帝崩,皇太后登位,称号圣神皇帝,国号大周。’”
大唐国号的改变,其实也让倭国变更国号有了更大的信心。只不过对于遣唐使数次提出的“变更国号”申请,大唐并不承认。
遣唐使绘画作品
《旧唐书》记载说:
“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或云:‘日本旧小国,并倭国之地。’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实对。故中国疑焉。”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是觉得倭国人很骄矜自傲,对为什么要改国号为“日本”的说法太多,不据实相告,有所怀疑的中国拒绝承认“日本”这个名字。于是乎就出现了倭国多次求改名,但中国拒绝一次又一次的情况。
日本遣唐使有很多批
武则天同意改“倭”为“日本”
对于此其实倭国很委屈,并非本国人“矜大”,属实当时唐倭的通译差距巨大。
守边官吏问完人家的使节,囫囵半懂的添了些自己的臆断,然后遣唐使察觉不对肯定要反驳,这反驳用的中文实在不成熟,着实没办法让守边官吏理解正确的意思。
三番两次下来,双方都交代不清楚,守边官吏也就继续以“倭国遣唐使”代称了。那么后来武则天为什么又同意改“倭”为“日本”呢?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
执节使粟田真人属实有大功劳。孙乃民主编的《中日关系史》有提到:
“粟田执节使头带进德冠,身穿紫袍帛带,懂汉学能属文,进止有容,朝见武后,献上方物。武后甚为欣悦,授粟田以‘司膳卿’职。”
换言之,粟田真人当时衣着打扮很得体,再加上了解中国文化习俗、会写文章诗篇,朝见武则天时落落大方、进退有度,这让武则天很高兴。
执节使粟田真人
由于粟田真人被武则天封为了“司膳卿”,与武则天的日常接触相对较多,他在大唐学习的过程中,语言功底不断精进,能以中文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思。
有次武则天喝酒的时候粟田真人就在旁边,对这个倭国来的执节使,武则天颇有好感,交谈间武则天询问粟田真人有没有什么奇闻异事,说来听听。就着粟田真人嘴里的那些个日本志怪故事,武则天有点醉意上头。
不同人饰演的武则天
此时粟田真人借一个故事,引出了本国多次变更国号不成的无奈。好奇的武则天询问了缘由,这次粟田真人非常清楚地讲述了为什么希望变“倭”为“日本”的原因。
武则天本身也有自改国号的经历,觉得粟田真人的话没什么大毛病,于是就同意让倭国将国号改为“日本”。《史记正义》里有说:
“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
粟田真人觐见武则天
自从武则天承认“日本”这个国号后,周边国家也不再以“倭国”相称,而“日本”之名,也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从小国成为世界强国
公元704年,粟田真人率领第二期第一批遣唐使回到日本。从这之后,日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派遣一次遣唐使,加深唐日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
借由中国学到的东西,日本开始快速发展。这种从强大国家那里获取经验的方法,日本后来又用在了欧洲先进国家身上,于是就有了“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课堂教学
“明治维新”的一些主张让日本一步步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待拥有强大的实力后,日本选择朝鲜半岛为踏板,开启了大规模侵略扩张。
彼时的中国远不及唐朝时期的强盛,别说是像昔日李世民出兵援新罗了,就连中原大地,也是经历了多年血战后,才没让日本彻底夺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