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们对战争的恐惧是怎样转化成狂热的丨茨威格

0
分享至



“他们只不过是牺牲品,不是为了世界上的愚蠢政治,就是为了不可捉摸的凶恶命运。”

一九一四年战争爆发初期(节选)

文:[奥]斯蒂芬·茨威格

一九一四年的那个夏天,即使没有给欧洲大陆带来灾难,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因为我很少经历如此美好的夏天,鸟语花香、繁花似锦,我几乎可以这么说,那是最典型的夏天。一连数日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浮云,空气湿润,但不闷热;草地上,夏风多温和,芳草亦未歇;郁郁葱葱的树林遮天盖日。当我说起夏天这个词的时候,我必然会想起那年我在维也纳附近的巴登度过的生气勃勃的七月。

那是一座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小镇,贝多芬非常喜欢去那里避暑;我避居到那个小镇,是为了集中精力完成那部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然后到我尊敬的维尔哈伦在比利时的乡间别墅去,度过夏天的剩余时间。在巴登,不用离开小镇就能欣赏自然景色。讲究实用的农舍依然保持着贝多芬时代质朴灵巧的风格,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小山坡上,为一片浓郁的树林所覆盖。露天咖啡馆和餐厅比比皆是,人人可以同来这里休养的快活的客人交朋友。他们有的在公园里盛装游行,有的深入幽径中。



一战前的巴黎街头

六月二十九日是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包括奥地利——纪念彼得和保罗蒙难的日子。前一天晚上,许多游客就从维也纳拥到这里来。他们穿着浅色的夏装,无忧无虑、成群结队来到公园的音乐厅前。那一天气候宜人,栗树的上空万里无云。真是一个喜气洋洋的好日子。大人和孩子们都快放假了,夏天的第一个节日仿佛预示着整个夏天会无比美好。举目望去一片苍翠,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使人忘却了日常生活中的哀愁。

当时,我坐在远离公园人群拥挤的地方,读着一本书。现在我还记得,那是一本梅列日科夫斯基著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读得专心致志,可是,我依然听见穿林而过的风声,唧唧喳喳的鸟鸣和公园那边飘来的音乐声。我一直听着音乐的旋律,并没有觉得被打扰,因为我们的耳朵适应力很强。无论是持续不断的噪音,还是街道上车水马龙的喧闹声,潺潺的流水声,几分钟后就会完全适应。但有一点恰恰相反,只要一种旋律冷不防停顿,反而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倾听。

所以,当演奏的音乐戛然而止,我也不由得停止了阅读。我只知道音乐停止了,而不知道乐队演奏的是哪部曲子。我下意识地抬起头,目光离开了书本。在林中散步的穿浅色夏装的人群,似乎有些变化,他们突然停止了走动,既不上山也不下山。一定发生了什么事!

我站起身来,看到乐师们正在离开乐池。这真是咄咄怪事,平日里公园的音乐会都要持续一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这突如其来的中断必有缘故。我向前走去,继续观察,发现激动的人群聚在乐池前,东一伙西一群,正在议论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几分钟以后我才听到,原来是传来一封急电: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在前往波斯尼亚军事检阅时,成为政治谋杀的牺牲品而丧生。



斐迪南大公及夫人被刺杀

因为皇储根本不受人爱戴。至今我还记得,在我的童年时代,当皇太子鲁道夫——皇帝唯一的儿子——在梅耶林被人发现饮弹身亡时,全城悲痛万分。人们纷纷拥向街头,想看看他的灵柩,表现出极大的震惊和对皇帝深切的同情,因为皇太子不仅是皇位继承人,还是哈布斯堡王朝中一位进步的、对人极富同情心的皇太子,大家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而他却在盛年之际离我们而去了。弗兰茨·斐迪南正相反,他恰恰缺少那种和民众打成一片的品质,而这是奥地利人认为极其重要的。他不像皇太子那样讨人喜欢,富有魅力,善于同各方面的人物交际。

我曾在剧院里多次观察过他。他坐在自己的包厢里,威风凛凛,神气活现,一双冷冰冰发呆的眼睛从来不向观众投去友好的目光,也从来不真心鼓掌勉励艺术家们。从来没见到过他脸上出现一丝笑容,他的照片没有一张是轻松愉快的姿态。他没有一点乐感,也缺乏幽默。他的妻子同他一样有一副阴沉沉的面孔,在他们周围,气氛也是冷冰冰的。大家都知道,他们没有朋友;大家也知道,老皇帝从心底里厌恶他,因为他迫不及待想得到皇位,他丝毫不会藏匿他这种心情。

我几乎有一种神秘的预感,这个脖子长得像叭儿狗,两眼阴冷发直的先生,总有一天会带来不幸。这不只是我个人的预感,也是整个国家的预感。因此,他遇刺的消息并没有引起人民的深切同情。两个小时后,我再也没有看到真正悲哀的表示。一切又恢复常态,该谈天的谈天,该欢笑的欢笑。到了深夜,餐馆里又奏起了音乐。有很多奥地利人在这一天暗暗舒了一口气,觉得老皇帝的这位继承人丧命对那位比较可爱的年轻的卡尔皇子十分有利。

毫无疑问,第二天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详细的讣告,并对刺杀事件表示出恰如其分的愤慨,却完全没有暗示要利用这次事件对塞尔维亚采取政治行动。对皇室来说,斐迪南之死引起了另一桩烦恼,那就是他的安葬问题。由于皇储的身份,尤其考虑到他是因公殉职的,按理说,他完全可以在维也纳的方济各会教堂墓地占一席之位,这是哈布斯堡皇室历来安葬皇室成员的地方。

他生前为娶那位出身伯爵门第的肖台克,曾与皇室作过长期激烈的斗争。肖台克虽然出身大贵族,但根据哈布斯堡皇族四百年的秘密家法,她同斐迪南不是门当户对的,她的孩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在隆重的典礼上,其他皇子的夫人们强烈要求走在皇储夫人前面。宫廷的傲慢即便对一个死去的女人也不放过。怎么办?让出身伯爵门第的肖台克安葬在哈布斯堡陵园?不,绝不许这么办。于是,幕后活动大肆展开了。皇子的夫人们川流不息地拥到老皇帝那里。

政府当局一方面要求老百姓在正式场合表示深切哀悼,另一方面又在皇宫里玩弄了一套野蛮的混淆是非的诡计。像往常一样,死者总是没理的。负责典礼的官员发明了一套说辞:死者生前的愿望是葬在阿尔茨台滕,奥地利外省的一个小地方。找到了这样一个假造的、尊重死者的借口,公开向遗体告别、吊唁、出殡,以及其他与此相关的争执也就轻易地解决了。两位死者的棺材被悄悄送到阿尔茨台滕,并排埋葬在那里。好看热闹的维也纳人失去了一次大好机会,他们很快就开始忘记这个悲剧事件。

总之,奥地利人经过伊丽莎白皇后和鲁道夫皇太子的不幸离世及皇室成员不体面的出逃,早就形成了习惯看法:这位老皇帝在经历了家族的多灾多难后,仍会寂寞而又顽强地活下去。不过再过几个星期,弗兰茨·斐迪南的名字和形象就将从历史上永远消逝。

可是,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报纸上又突然开始争论起来,而且调门越来越高,时间又完全一致,使人感到绝非偶然。塞尔维亚政府受到指责,说它默许了这次刺杀事件。一半报道暗示奥地利对本国皇储——据说非常受人爱戴——被刺绝不会罢休。人们不能摆脱这样的印象:必然采取某项国际法律行动,但是谁也没想到过战争。

无论是银行、商店,还是个人,都照常处理自己的事情。这种与塞尔维亚无休止的争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大家只知道塞尔维亚给我们出口生猪,不是签订了许多协定吗?我已经打点行装,准备去比利时维尔哈伦那里,我的稿子正写得顺手。躺在豪华棺材里的皇储与我的生活有何相干呢?夏天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美,而看来会越来越美,我们都无忧无虑地看着这个世界。

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在巴登的最后一天同朋友走过葡萄园的时候,一位种葡萄的老农对我们说:“像今年这样好的夏天,我已经长时间没经历过了。如果今年夏天一直这么好,葡萄收成将比任何年头都好。我们会永远记住今年的这个夏天!” 这个穿着蓝色酒窖工作服的老头,他自己不知道,他说的这句话千真万确。

每年到维尔哈伦的乡间别墅做客以前,我都先到奥斯坦德附近的小浴场勒科度过两星期,那里同样是一片无忧无虑的气氛。度假的人有的躺在沙滩的彩色帐篷里,有的在海水里游泳;孩子们在放风筝,年轻人在咖啡馆前面的堤坝上跳舞。各国游客和平地集聚在一起,我听到不少人说德语,感到无比亲切,因为邻近的德国莱茵地区的人们年年都喜欢到这比利时的沙滩上过暑假。这儿的沙滩上虽然人潮如织,但相当安静。

唯有报童的大声喊叫才能击破这种宁静。他们喊着惊人的标题:“奥地利向俄国挑衅”、“德国正在战争总动员”,以兜售报纸。我看到那些买了报纸的人脸色变得阴沉,不过,不出几分钟就恢复了常态。再说,多年来我们早已熟悉了那些外交纷争,它们在特别严重的最后时刻总能得到顺利解决。为什么这回不是这样呢?半个小时后,我看到报童们卖完报纸,也成了一群欢乐的儿童,噼噼啪啪踩着海水嬉游;风筝冉冉升起,海鸥翩翩飞舞;日有九光,普照一片和平的土地。

可是,恶劣的消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危险。先是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接着是塞尔维亚支吾搪塞的答复。君主之间的电报不断,最后双方几乎不再隐瞒战争的动员。我再也不能待在这个偏僻、闭塞的小地方了。我每天乘电车到奥斯坦德去,期望消息更灵通一些,而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坏。人们依然在洗海澡,旅馆依然爆满,堤坝上依然有不少避暑的旅客在散步、欢笑、聊天。但是,这中间第一次出现了新鲜事。我们突然发现,有不少比利时士兵出现在海滩上,他们平时绝不会到这里来。机枪安装在小车上,由狗拉着走过,这是比利时军队的奇特之处。

当时我正坐在咖啡馆里,同几个比利时朋友在一起,其中一位是年轻的画家和作家费尔南·克罗默林克。下午,我们和詹姆斯·恩索尔一起度过的。恩索尔是比利时最伟大的现代画家,一个古怪的、孤寂的隐居者。他曾为军乐队作了一些不成样子的波尔卡舞曲和华尔兹舞曲,可他却为这些作品感到自豪,认为远远胜过他创作的油画。他的画富于幻想,色彩斑斓。

那天,他把他的作品给我们看,这本是他不愿做的事,因为他心中有个怪想法,他希望有人能买他的一张画。他的美梦是,以高价卖出,但同时又把画留在自己身边。朋友们笑着对我说,他这个人既贪钱,又舍不得自己的每一部作品。每当他卖出一幅画,他会悲观失望好几天。这位天才的吝啬鬼满脑子稀奇古怪的念头,使我们感到很开心。

正当一队用狗拖着机关枪的士兵从我们面前经过时,我们中间有一人站起来,摸了摸那条狗。军官十分生气,他担心对他作战用的东西表示爱抚可能会损害军队的尊严。我们中间有人嘀咕道:“这样频繁地调动军队,到底有啥用?”有人当场反驳他:“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也就是说,一旦打起仗来,德国部队要从我国突破。”“不可能!即便打起仗来,德国和法国打得只剩最后一人,你们比利时人依然会安然无恙。”我充满自信地说,因为在那个古老的世界里,人们还相信条约是神圣不可动摇的。而那位悲观主义者却毫不让步。他说,比利时采取这些措施,必然有道理。

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听闻德国总参谋部有一项秘密作战计划,一旦进攻法国,德军就要穿过比利时去攻打法国,什么条约不条约,全是些废纸。我也同样不让步,在我看来,一方面让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到这里来度假,尽情享受这个中立小国的殷勤接待,另一方面却在边境集结军队对付来犯之敌,这岂不荒唐!我说:“这全是无稽之谈!如果德军向比利时进军,你们就把我吊死在这根灯柱上。”今天,我要感激我的这些朋友,因为他们后来没有把我这句话当真。



第二天早上,我终于到了奥地利!每个车站都张贴着宣布战争总动员的告示;各类列车上旗帜飘扬,装满了刚入伍的新兵,音乐声震耳欲聋。我发现维也纳全城都在发疯,人们从对战争最初的恐惧一下子变成了对战争的狂热。

其实,谁也不愿意打仗,人民不要战争,政府也不要;这次战争原本是外交家们虚张声势和讹诈的一种手段,但他们违背了自己的意图,弄假成真。维也纳大街上走着各种各样的队伍,突然间,到处是旗帜、标语、音乐。年轻的新兵满怀胜利的信心在行军,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他们是社会上的小人物,平时不会有人对他们表示尊敬和庆贺,而现在他们却受到全城的欢迎。

说老实话,我不得不承认,群众中最初爆发出来的那种情绪,确有崇高和吸引人之处,甚至有一股使人难以摆脱的诱惑力。尽管我非常厌恶战争,憎恨战争的狂热,可是我依然不愿在我一生的回忆中省略掉那次战争的最初几天。成千上万的人尽管在战前和平时期就相处得很好,可他们从来没有战争刚开始时的那种情感,感觉他们属于一个整体。

一座二百万人口的城市,一个几乎有五千万人口的国家,战争使它们一下子变成一个中心,体现一种意志,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历史;他们在经历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刻,觉得随时都会被召唤,把渺小的“我”融化到火热的群众中去,把个人的私心消灭在其中,什么地位、语言、阶级、宗教信仰,所有差别都被暂时的兄弟情谊的巨涛淹没了。

在大街上,素不相识的人在攀谈;长年相互回避的人现在握手了;到处看到的是生气勃勃的面孔。每一个人都经历着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他不再是一个像先前那样孤立的人,而是群众中的一员;他是人民,是人民中的一员;平时不受尊重的人,现在受尊重了。一个邮局的小职员平时从早到晚分拣信件,从星期一到星期六,从不间断;还有抄写员、鞋匠,在他们面前突然出现了他们一生都很少碰到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机遇:他可能成为英雄。

每个人都能穿上军装,妇女们会向他们祝贺;留下来的人早就怀着崇敬的心情用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名称——“英雄”——和他们打招呼。那些新兵承认,一股尚不熟悉的力量把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拉出来,尽管在狂热的最初时期,母亲的忧伤,妻小的恐惧,她们羞于把这种最真挚的情感显示出来,但他们还是清楚地感觉到的。



不过,也许在飘飘然的感觉中还有一种更深厚、更秘密的力量在起作用。那股向人类袭来的惊涛骇浪是那么强大、那么突然,以致把人身上潜藏的无意识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像气泡一样冲到表面,这就是弗洛伊德深刻看到的,被他称作“对文化的厌恶”。这些有原始欲望的人,要求冲破维持世界长久安宁的一切法律和条文,放纵自己最古老的嗜血本能。也许这些暗中的力量也投入到狂暴的陶醉中,其中混杂着各种东西:牺牲精神和酒精、冒险的乐趣和愚昧的信仰、投笔从戎和爱国主义言词的魔力——这些可怕的,几乎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使千百万人狂妄的情绪为我们那个时代最大的犯罪行为——发动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今天这一代人,或许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我们没有经历过这些事?为什么一九三九年的群众没有像一九一四年的群众那么狂热?为什么一九三九年的群众仅仅是严肃地、坚决地、默默地、听天由命地服从召唤?一九三九年的战争是一场有关思想意识的战争,并不是仅仅为了争夺殖民地或改划国界。难道这次战争不如前一次战争?难道这次战争比不上前一次战争更神圣、更崇高?



答案很简单:因为一九三九年的世界不像一九一四年的世界有那么多幼稚的、天真的信仰。当时的老百姓信任权威,从不怀疑。在奥地利,没有人敢想,最最尊敬的一国之父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在他八十四岁的时候,没有特别的必要,会号召人民起来斗争;没有人敢想,如果没有凶残的、狡猾的、罪恶的敌人威胁着帝国的和平,他会要求人民流血牺牲。

再说,德国人在报纸上看到奥地利皇帝致沙皇的许多电报,在那些电报中,老皇帝始终声称要为和平而斗争。当时的奥地利人民不仅忠于皇帝,对“高级人物”、大臣、外交家,以及他们的洞察力和忠于职守,也深信不疑。如果发生了战争,那不是政治家们的过错,战争是违背他们意愿的;全国上下,没有一个人有一丁点儿错误;也就是说,发动战争的罪犯必定是在别的国家。我们拿起武器只是为了自卫,是针对卑鄙阴险的敌人的一种自卫。敌人没有一丝一毫的理由就“突然袭击”爱好和平的奥地利和德国。

而到了一九三九年,情况完全不同了,整个欧洲已经没有这种对政府忠实的迷信,至少没有对政府能力的迷信。自从人们愤怒地看到外交活动怎样在凡尔赛背叛了持久和平的可能,人们就瞧不起外交。这些外交家恬不知耻地用许诺裁军、不搞秘密外交来欺骗各国人民,对此,他们记得太清楚啦!

从根本上说,一九三九年的人民不尊重任何政治家。没有人信任地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他们。一个最普通的法国修路工人也可以公开讥讽达拉第。在英国,自从《慕尼黑协定》——提出所谓“为了我们这一代的和平”——签订以来,没有人再相信张伯伦的远见。在意大利和德国,群众恐惧地望着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他要把我们推向何方?当然,群众不能反抗,因为这关系到祖国。所以,士兵们不得不拿起枪,妇女们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出发,但是不像从前那样抱着不可动摇的信念,认为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人们服从,但不会欢呼。人们到前线打仗,但不再梦想当英雄。现在,各国人民和每一个人都已经感到,他们只不过是牺牲品,不是为了世界上的愚蠢政治,就是为了不可捉摸的凶恶命运。



复原上色的索姆河战役中受伤士兵的照片

而在一九一四年,广大群众享受了几乎半个世纪的和平生活,他们对于战争又能知道些什么呢?他们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几乎没想到会有战争。他们认为,战争是一种传奇,恰恰因为遥远,所以颇富英雄色彩和浪漫色彩。他们看到的战争,始终是从教科书里或者美术馆里看到的:骑兵穿着闪闪发光的盔甲,举着长矛在进行你来我往的厮杀;致命的一枪总是正中敌人心脏。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所以,在一九一四年八月,新兵们向母亲高喊:“我们一定会回来过圣诞节。”在农村和城市,谁还记得起“真正”的战争是个什么样子?

幸好还有几个参加过一八六六年反普鲁士战争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还记得打仗的事。不过,那是一场速战速决、流血不多、距今遥远的战争;整个战役只打了三个星期,双方都无大伤亡,很快就喘过气来。而这一次,普鲁士成了奥地利的盟国。在老百姓看来,一九一四年的战争也不过是一次浪漫色彩的短暂郊游,一场热烈的、豪迈的冒险。甚至有一些年轻人生怕错过一生中绝妙的机会,所以急急忙忙跑去报名参军,在开往激烈战场的列车里欢呼、歌唱。整个奥地利帝国的血管里都鲜血沸腾,头脑发热,忘乎所以。



但是,一九三九年这一代,他们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不再欺骗自己。他们知道,战争不是浪漫主义的,而是残酷的。他们知道,战争打起来不会速战速决,而是拖延好多年,战争耽误的时间一生都无法弥补。

他们知道,向敌人冲锋时不会带着橡树叶和彩色绸带,而是在战壕里一待就是几个星期,饥渴难忍,全身长满虱子;他们心里很明白,还没看到敌人,就会被远处射来的炮弹击得粉碎或打成残废。以前他们在报纸上和电影上看到过这种残忍的杀人新技术、新手段;他们知道,巨大的坦克在行进中会把伤员辗成肉酱,飞机会把睡在床上的妇女和儿童炸得粉碎。他们也知道,一九三九年这次世界大战,就其灭绝人性的机械化来说,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都要卑鄙、残忍、非人性胜过千倍。

一九三九这一代人中,没有一人会相信,战争中会有上帝所希望的正义。更糟糕的是,他们再也不相信通过战争取得的和平有什么正义性和持久性。因为他们对上一次的战争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忆犹新:战争带来的不是富裕而是贫穷,不是满意而是怨恨。战争带来的是饥馑、货币贬值、公民自由丧失、被外国统治奴役、一种令人头疼的不安全感和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乌克兰军队当街给民众发放武器

(文章选自茨威格作品《昨日的世界》)

- end -

【日课寄语】

茨威格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无休止的人类战争让这位毕生致力于反战的斗士的生活最终还是破裂了:“他从世界上最成功的作家和人道主义者,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幽灵般的流浪者。

流亡的路上,这位狂热的藏书家失去了他的一万多本书,在图书馆里失魂落魄的游荡着。但他顽强的凭借记忆完成了最后的人生自传《昨日的世界》,然后同夫人伊丽莎白·绿蒂在寓所内一起服毒自杀。

在他经历过的时代,世界被突然切割成了战前的世界和战后的世界。他用激情的笔调,重塑了昨日战前,那个浪漫自由的欧洲世界。

习惯了和平的我们,也许从未想象过,战争会在我们的时代再次被挑起。但它已然成为了现实。这也提醒我们,和平多么难得又易逝。重温茨威格的昨日世界,和他一起坚守反战和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现实的切身诉求,而不是遥远的口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布林肯结束访华不到24小时,中方宣布与美签署协议,一对大熊猫将赴美

布林肯结束访华不到24小时,中方宣布与美签署协议,一对大熊猫将赴美

匹夫来搞笑
2024-04-28 18:24:03
金庸小说最有逼格的一句话,你细品!

金庸小说最有逼格的一句话,你细品!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4-04-29 02:56:43
还记得那两位跨省抓人的蜀黍吗?让柴桑大姐找到了!

还记得那两位跨省抓人的蜀黍吗?让柴桑大姐找到了!

渤海草堂2
2024-04-29 05:40:03
这4大生肖惹不起,暴脾气,财运却很旺,一辈子常有发的机会!

这4大生肖惹不起,暴脾气,财运却很旺,一辈子常有发的机会!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4-04-27 17:07:03
乌军再下一城!赫尔松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乌军再下一城!赫尔松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娱宙观
2024-04-29 10:15:05
英超最新积分榜:伯恩茅斯创纪录,热刺2-3阿森纳,曼城2-0完胜

英超最新积分榜:伯恩茅斯创纪录,热刺2-3阿森纳,曼城2-0完胜

足球狗说
2024-04-29 01:30:35
特斯拉FSD入华迎利好,已通过国家汽车数据安全4项全部要求

特斯拉FSD入华迎利好,已通过国家汽车数据安全4项全部要求

环球网资讯
2024-04-28 22:49:42
城管打伤一个老人,大批警察包围城管办公室,坚决抓打老人的城管

城管打伤一个老人,大批警察包围城管办公室,坚决抓打老人的城管

乔生桂
2024-04-28 09:31:07
网友们只用了五个证据,就让纪云浩左右为难了

网友们只用了五个证据,就让纪云浩左右为难了

清晖有墨
2024-04-26 13:47:23
朱亚文携妻走机场,沈佳妮年近40还似大学生,难怪朱亚文爱不释手

朱亚文携妻走机场,沈佳妮年近40还似大学生,难怪朱亚文爱不释手

宋若时尚搭
2024-04-28 10:52:23
新一轮强对流+暴雨将至!这次的“高命中”地区仍然是广东......

新一轮强对流+暴雨将至!这次的“高命中”地区仍然是广东......

25小时网
2024-04-29 10:45:01
2000年前后,华商报火遍了西安地区,单位都订阅了大量的华商报

2000年前后,华商报火遍了西安地区,单位都订阅了大量的华商报

弱肉强食法则
2024-04-29 09:06:53
布林肯刚走,法国高官就打给王毅,说的全是美国不爱听的

布林肯刚走,法国高官就打给王毅,说的全是美国不爱听的

有凤Talk
2024-04-28 15:47:38
分不清大小王?俄要办金砖国家运动会,国际奥委会:谁去就制裁谁

分不清大小王?俄要办金砖国家运动会,国际奥委会:谁去就制裁谁

忠诚TALK
2024-04-28 14:21:51
布林肯:推迟制裁,给以色列时间“纠正错误”

布林肯:推迟制裁,给以色列时间“纠正错误”

参考消息
2024-04-27 21:39:45
谁来救救英国王室:他真的要碎了

谁来救救英国王室:他真的要碎了

暖心的小屋
2024-04-28 21:02:06
中山楼市片甲不留,中山南朗镇房价从14000元降至11000元

中山楼市片甲不留,中山南朗镇房价从14000元降至11000元

有事问彭叔
2024-04-26 15:25:24
人民币暴涨200点!股市打爆空头,成为亚洲唯一避风港

人民币暴涨200点!股市打爆空头,成为亚洲唯一避风港

云姐闲聊
2024-04-29 08:50:59
米切尔:对自己感到失望 下半场我一分未得是不可接受的

米切尔:对自己感到失望 下半场我一分未得是不可接受的

直播吧
2024-04-28 13:27:12
足球报:泰山队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正在消除,外援状态让人头疼

足球报:泰山队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正在消除,外援状态让人头疼

直播吧
2024-04-29 11:07:07
2024-04-29 12:54:44
尚曦读史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4390文章数 33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总理在钓鱼台会见马斯克 向美国释放明确信号

头条要闻

牛弹琴:总理在钓鱼台会见马斯克 向美国释放明确信号

体育要闻

湖人的G4,尽人事得到了回报

娱乐要闻

田馥甄遭抵制,蔡依林却能稳稳捞金?

财经要闻

问界M7追尾起火3人遇难 四大疑问待解

科技要闻

马斯克想把特斯拉中国数据送出国 这事太难

汽车要闻

配置更丰富 静态体验2024款欧拉好猫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教育要闻

17岁艺考生被老师压断腿,致十级伤残影响高考,学校回应赔偿事宜

数码要闻

古尔曼:Vision Pro继任者2026年底之前不会推出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苗族蜡染:九黎城的“潮”文化

家居要闻

光影之间 空间暖意打造生活律动

公开课

父亲年龄越大孩子越不聪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