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虎网 作者:陌尘
日前,小米集团公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业绩。全年实现营收2710亿元,同比下滑3.2%,但相比2022年14.7%的跌幅明显收窄;2023年,小米集团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26.3%至人民币193亿元,总收入为人民币2,710亿元,同比微降3.2%。经调整净利润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人民币67亿元。
据此前了解,2023年10月,小米集团宣布最新战略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并发布全新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Xiaomi HyperOS」)。而车是「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中的重要一环。2023年12月,小米的首款汽车产品Xiaomi SU7系列也首次正式亮相。
2023年12月,小米召开了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介绍了小米汽车的五大核心自研技术: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座舱、智能驾驶,Xiaomi SU7系列也正式亮相。Xiaomi SU7系列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车身设计极具美感并兼具高性能,其中Xiaomi SU7 Max双电机全轮驱动,最大马力高达673PS,峰值扭矩838N•m,零百公里加速达到2.78秒,最高时速265km/h,CLTC7续航里程高达800km。同时,小米遵循严苛的安全设计标准,在车身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等方面全力保障用户安全。Xiaomi SU7系列的定价将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公布。
智能手机方面,根据Canalys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跌4.3%。2023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稳居第三,市场份额为12.8%。2023年,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575亿元,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5.6百万台。
根据Canalys数据,2023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稳居前三,市占率为12.8%,连续三年排名稳居全球前三。2023年12月,小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41.2百万,同比增长10.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增长至739.7百万,同比增长25.5%。
2023年,尽管宏观面临诸多挑战,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均实现同比增长,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801亿元,同比增长0.4%,毛利率为16.3%,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为人民币203亿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739.7百万,同比增长25.5%;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达到14.5百万,同比增长25.3%。2023年12月,米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3.2%至85.8百万。
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2023年,小米电视全球出货量排名稳居前五。2023年,小米的智能大家电业务延续高增长态势,全年大家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40%。2023年小米的空调产品出货量超过4.4百万台,同比增长49%;小米的冰箱产品出货量超过2.0百万,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小米的洗衣机产品出货量突破1.3百万台,同比增长24%。
2023年,小米的研发支出达到人民币191亿元,同比增长19.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的研发人员数达到17,800人,占员工总数53%。此外小米继续延展集团知识产权能力,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集团已在全球获得超3.7万件专利。2023年,小米推出的全新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用于Xiaomi MIX Fold 3的小米龙骨转轴、用于Xiaomi 14 Pro和Xiaomi 14 Ultra的小米龙晶玻璃、小米汽车的五大核心技术等成果充分彰显了小米科技硬实力。2024年2月,小米全新的小米手机智能工厂也正式投产,年产能达到千万台智能手机。
根据第三方数据,在中国大陆地区,2023年高端智能手机5出货量在小米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超过20%,2023年第四季度,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约28%。价格方面,2023年,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同比提升超过19%,创历史新高。
小米在中国大陆稳步推进2023年「商店整合年」的运营战略,线下门店运营效率显著提升,并开始贡献更高市场份额。根据第三方数据,2023年,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线下渠道出货量市占率为8.4%,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线下渠道出货量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9.4%,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2023年,小米的境外市场收入为人民币1,218亿元,占总收入的44.9%。根据Canalys数据,2023年,小米在中东、拉美和非洲均实现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显著增长,市占率分别提升1.3%、1.2%和2.4%。其中,中东出货量排名稳居第二,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区域排名稳居第三。根据Canalys数据,2023年,小米在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在65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
2023年,小米AIoT重点品类在全球和中国大陆市场均表现突出。智能大家电产品收获口碑、业绩双增长,全年大家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40%。根据Canalys数据,2023年,小米的平板产品中国大陆出货量排名升至第三,小米的可穿戴腕带设备6在全球和中国大陆均排名第二。
2023年,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和毛利率均创历史新高,收入达到人民币301亿元,同比增长6.3%,毛利率达到74.2%,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为人民币79亿元,同比增长9.9%,收入再创历史新高,毛利率达到75.7%,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
2023年,小米的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全球及中国大陆的月活跃用户数创历史新高。2023年12月,小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41.2百万,同比增长10.2%。其中,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55.6百万,同比增长8.3%。2023年12月,小米的智能电视11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6.0百万,同比增长13.5%。
2023年,小米持续提升平台效率,实现广告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05亿元,同比增长11.2%,收入创历史新高。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的广告业务收入为人民币56亿元,同比增长18.4%,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伴随着小米手机高端化战略推进,小米的游戏活跃用户及付费用户数持续增长,游戏业务实现稳健增长,收入为人民币44亿元,同比增长7.0%,收入创历史新高。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的游戏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0亿元。
2023年,小米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在不断拓展商业合作伙伴的同时,持续提升内容自主分发能力与变现能力。2023年,小米的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4.1%至人民币84亿元,创历史新高,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在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中占比为28.0%,同比提升4.0个百分点。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的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3亿元,同比增长23.8%。
2023年,小米整体毛利率及各业务分部的毛利率均创历史新高。2023年,小米整体毛利率达到21.2%,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分业务来看,2023年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为14.6%,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毛利率为16.3%,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互联网业务毛利率74.2%,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小米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193亿元,同比增长126.3%。充沛的现金是小米核心业务以及新业务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的现金储备8为人民币1,363亿元,创历史新高。小米也积极在公开市场回购股票,2023年小米的股票回购金额为港币15亿元,即126.6百万股股票。
其他收入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7亿元减少30.1%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33亿元,主要是由于出售建筑物的收入减少所致。
销售成本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2,325亿元减少8.2%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2,135亿元。
智能手机分部销售成本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522亿元减少11.7%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345亿元,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的收入减少、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以及境外市场存货减值拨备减少所致。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销售成本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683亿元减少1.9%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670亿元,主要是由于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的收入减少,惟部分被智能大家电及平板收入增加所抵销。
互联网服务分部销售成本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80亿元减少2.5%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78亿元,主要是由于广告业务及其他增值服务成本减少所致。
其他分部销售成本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39亿元增加6.7%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2亿元,主要是由于物料销售成本增加,惟部分被出售建筑物的收入减少所抵销。
基于上文所述,毛利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76亿元增加20.8%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575亿元。毛利率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7.0%增加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21.2%。
智能手机分部毛利率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9.0%增加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4.6%,主要是由于产品结构改善、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以及境外市场存货减值拨备减少所致。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毛利率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4.4%增加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6.3%,主要是由于若干毛利率较高的产品收入占比及其毛利率共同增加,如平板、若干生活消费产品以及智能大家电。
互联网服务分部毛利率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71.8%增加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74.2%,主要是由于广告业务收入占比及其毛利率的共同增加。
研发开支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60亿元增加19.2%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91亿元,主要是由于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
销售及推广开支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213亿元减少9.8%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92亿元,主要是由于物流开支减少。
宣传与广告开支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72亿元减少3.3%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70亿元,主要由于推广开支减少所致。
行政开支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为人民币51亿元,相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保持稳定,主要是由于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相关的行政开支增加及应收款项信贷亏损拨备增加,惟部分被专业服务费减少所抵销。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人民币17亿元变动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人民币35亿元,主要是由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上市股权投资之公允价值收益,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上市股权投资之公允价值亏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