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石晟绮
近期,网络上正兴起一种另类的奢侈品入手途径——在司法拍卖中“捡漏”远低于市价的二手名品。有人直呼“真香”,有人迟迟不敢“下手”。“法拍”物品是否真的更有性价比?购买“法拍”物品有没有风险?
价格打对折
“法拍”渐火
“查了一下原价三万多,我最后是一万六拍到的。”山东的刘女士今年一月份在某司法拍卖平台上看到一只手表,当时看到起拍价格很便宜,发布拍卖公告的又是本地的法院,就支付了2000元的保证金参与了拍卖。经过三轮竞拍,刘女士成功将手表“收入囊中”。
“成功拍下以后需要给法院指定的银行账户进行汇款。”刘女士表示,一般的“法拍”都是不提供邮寄服务的,需要亲自去法院取回手表,“我自己又找了一家鉴定中心确认了一下手表是正品,感觉确实赚到了。”
此外,参与竞拍的门槛也远比想象中要简单,用户只需要付一笔保证金就能“入场”,如果竞拍失败,保证金会原数退款。大部分标的物也都会提前半个月公开,用户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与法院或辅拍机构咨询物品相关情况。
竞拍物品五花八门
部分法院还直播法拍
在大众的印象中,对司法拍卖的印象还停留在“法拍房”和“法拍车”。然而,打开司法拍卖平台可以发现,能够竞拍到的物品远不止如此。
不一定就是正品
莫为“捡漏”而盲目参与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都发出自己心仪的竞拍物表示准备“下手”,也有许多人已然“踩进坑里”。
阿里资产、京东拍卖等司法拍卖平台同样表示对拍卖物品的真伪及质量不做保证,对于拍卖中因系统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延拍、交付等问题,平台也不承担责任。“我们仅作为法院进行司法拍卖展示的第三方平台,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可以协助与相关法院进行沟通,但无法对法院进行管控。”
“评估仅是对于此物品本身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价格,但有些机构并不能在真假方面给出鉴定。”上海段和段(济南)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王忠芹表示,司法拍卖与一般的商业拍卖不同,法院一般会在刑事要件上对拍卖物进行审查,而对于例如奢侈品真伪、珠宝成色鉴定等方面没有硬性要求去找专门的机构进行认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