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刊推介|新时代人文经济学

0
分享至


起而明之,足以经济;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和经济紧密联系、交融共生,关乎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让经济融入人文,让人文浸润经济,中国正在践行一种发展新范式——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推动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反映,又显著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前进。中国语境中的经济学,始终承载着经世济民的使命和福济苍生、实现大同的终极梦想,始终坚守着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的人文价值取向。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雄厚物质基础和磅礴精神动力。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蕴含着深刻的方法论,围绕人、文化、经济三大要素,立足物质与精神、公平与效率、自立与互鉴等辩证关系,超脱以“物”为载体的社会客体性现代化,聚焦以“人”为载体的主体性现代化,基于人文视角观察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基本原理,旨在为经济学理论体系注入新的变量,使其成为阐释与研判当代经济发展的新的理论工具。

植根历史沃土,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汇聚了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因”和“人文共识”。中国大地方兴未艾的人文经济新实践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展现了一幅现代化的新图景。当前,发展人文经济如何把握中国特色与时代内涵,如何以文化为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现代化如何为推动人文经济相融共生赋能?本期特别策划聚焦“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人文经济协同发展的有效性逻辑:框架与机制

摘 要:人文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互融互促的时代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物质经济与精神生活统筹兼顾的新增长方式。人文经济学是彰显人文价值的经济学,是增强文化自觉的主体性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展现。人文经济的协同发展以人文资源的有效组合、全民创意的有效协调、价值认同的有效整合和多元效益的有效共生为目标,内含动力机制、赋能机制、协商机制、分配机制等实现机制。

作 者:向勇,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深化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的方法论自觉

摘 要:当前,我们需要提高方法论自觉来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一是以文本文献研究为基础,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最新旨要与本质内涵;二是以实事求是的研究扎根中国大地,汲取样本范例的主要经验以推动中国式人文经济学理论创新;三是以反思批判性对话破解西方经济学逐利本性所导致的“人文缺失”、“人文悖论”与“人文危机”等价值困境,深入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以“人文回归”与“人文逻辑”解决西方经济学弊端的创新特征与主要功能;四是以创新性思考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所肩负的重大战略性创新实践使命;五是以系统思维深刻把握人文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

作 者:任平,苏州大学特聘教授

人文经济学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遵循

摘 要:人文经济学根植于人文经济实践,是以人为本、关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双向互动的一门学说。人文经济学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文化主体性特征。人文经济学赋能高质量发展在于从微观层面理解个体行为决策,从中观层面剖析产业发展规律,从宏观层面指导政策制定评估。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应丰富人文经济学研究,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实现双效统一,促进文明互鉴,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作 者:顾江,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摘 要:人文经济现象是当代中国经济实践展现出的新特征,研究人文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前沿问题,形成了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命题。对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探索,要基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已有的基本原理,结合经济学发展的理论逻辑,兼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经济现象研究中的综合使用。在人文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主线是围绕人文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展开,重点是围绕微观生产与消费行为的人文效率与人文效用,围绕宏观经济环境的人文公共品。人文经济学强调“人文的自觉”,以中国为方法,以自主为追求,以人类为目标,其理论意义与文明意义是非常显著的。

作 者:胡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

从人文经济看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

摘 要:艺术经济是人文经济的一种。中华传统艺术以“借艺谋生”和“借艺抒怀”为艺术与经济连接的逻辑起点。自1840年起,中国社会的传统人文经济逐渐向现代人文经济过渡,这种过渡集中体现在传统艺术由静态经济模式向动态经济模式的转变。面对新的文化形式和经济模式的介入,中国坚守文化本位,奠定了中华传统艺术的主体地位。现代人文经济是一种互联性经济,在其兴起过程中,中华传统艺术或被动适应、或主动求变,不断焕发新的生机,避免了社会唯经济唯利益的单向度发展。人文经济的核心在于人,以人为本是中国人文经济发展的基本立场,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文经济也是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有效路径。

作 者:王廷信,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城市人文经济:以文化为支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摘 要:城市人文经济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涌现的新动能,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式协调性、人民性、实践性的基本特征。城市人文经济的本质是以文化为支点创造新需求,依托城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媒介与数字传播实现经济的能级跃迁,最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城市生活。以人文经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城市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中打造城市IP,积极推动城市文化的“人人传播”,助力人文经济“破圈突围”,通过人文环境提升和配套保障塑造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作 者:徐剑,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智库
人民智库
人民日报官方智库
2400文章数 73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