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涤棉面料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因素
涤棉混纺面料中大都采用棉纤维加涤纶短纤混纺,由于涤纶短纤表面光滑,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纱线抱合力作用小,一些细小毛羽易从混纺的面料中滑脱出来,滑脱出来的涤纶纤维与棉纤维表面毛羽相互纠缠绕形成毛球,且不易脱落。涤纶在面料中的含量比例也会对起毛起球造成影响,涤纶含量高则起毛起球较严重。一般而言紧密纺纺出的纱线较气流纺纺出的纱线抗起毛起球性能要好。
纺纱过程中,纱线捻度、表面毛羽及纱支粗细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涤棉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例如,捻度高的纱线纤维之间抱合力、摩擦力较大,纤维毛羽不易滑脱、起球;表面毛羽较少的纱线不易纠结缠绕,形成毛球;纱支较粗的纱线,暴露在表面的短纤维和毛羽也会相对较多,容易起毛起球。
在面料的后期染色及后整理过程中,面料不断地受到外界摩擦力、张力、染料、助剂等影响,使得面料出现起毛起球现象。一般而言,加工工序越长,所受摩擦力张力就越大,染料、助剂作用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使纤维表面的毛羽散落滑脱起球。
二、涤棉面料抗起毛起球性能改进方案
1)原料选择与配比
由于涤纶短纤和棉纤维毛羽纠结缠绕是造成起毛起球的原因之一,所以通过选用优质棉(精梳棉)以及改变涤棉混纺的配比可以改善抗起毛起球性能,选用优质棉(精梳棉)可减少棉纤维表面毛羽,而降低涤纶纤维含量可减少涤纶短纤的滑脱量,从而减少涤纶短纤与棉纤维毛羽缠绕而提高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
2)纱线织造工艺改善
通过增加纱线捻度、增加纱线线密度、用紧密纺代替气流纺、双股纱代替单股纱织造、减少纱线表面毛羽等方法改善纱线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涤棉面料结构更为紧密,提升表面光洁度。
3)染整工艺改善
染整后整理是目前采用较为普遍的改善方案,在后整理过程中可根据要求适当增加工艺改善抗起毛起球性能,如加入二次烧毛、压光/丝光、抗起毛起球剂等方法减少面料表面毛羽,改善面料外观光洁度、平整度。
烧毛能够去除附着在织物上的毛羽与短纤,丝光可使纱线膨胀从而让织物结构更加紧密。对手感有要求的面料,如校服、运动T恤、贴身内衣等,可以选择抗起毛起球剂(Texnology®ZW)作为手感+抗起毛起球解决方案,通过一浸一轧工艺提高纱线抗滑移性,减少面料起毛起球倾向,同时赋予面料优良的柔软手感,一步提升面料的实用性与服用舒适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