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贺子珍逝世,骨灰安放何处?贺敏学:让她与毛主席靠近

0
分享至

贺敏学是贺子珍的哥哥,贺子珍对毛主席的一片深情,他是最清楚不过的。

1960年,贺子珍抵达福州,住在贺敏学家里。在此期间,她不止一次地缠着贺敏学带她去见毛主席,贺敏学只是无可奈何地埋头抽烟,不说一句话。因为他心里清楚,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

贺敏学的妻子李立英曾问丈夫:“主席为什么不再跟大姐见一面呢?”贺敏学认真地说:“你不要把见面这事看得太简单了。”

1984年,贺子珍逝世,贺敏学向上海市委提议将贺子珍的骨灰放到北京,让她离毛主席近一点……

贺子珍向贺敏学倾诉心事

1958年,贺敏学调到福建,担任福建省副省长。

1960年,贺子珍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贺敏学十分挂念远在江西的妹妹,想把她接到身边照顾。江西省委很快同意了贺敏学的提议,把贺子珍和她的护士、警卫一并送到福州。



贺子珍和贺敏学等人

福建省委交际处原本打算给贺子珍另找一处房子,供她长期居住,但贺子珍想和贺敏学一家住在一起。

为了让贺子珍在福建住得舒心,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安排了福州西湖宾馆的厨师到贺家做菜烧饭。

来到哥哥身边,贺子珍像一个倦鸟归林的人,过着相对惬意的生活。空闲之余,她喜欢读书看报,尤其喜欢浏览《参考消息》、《人民日报》。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回想起革命年代的点点滴滴,那些与毛主席有关的日子。



贺子珍

福州大军区后勤部部长龙飞虎也是江西永新人,还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与贺子珍有很多共同话题。



每次龙飞虎来到贺家,贺子珍都要拉着他聊一聊当年在井冈山的生活,回忆当时毛主席睡在哪里、井冈山有多少哨卡、每一道哨卡安排多少人站岗、战士们配备多少枪支。

当年,红军中的女同志不在少数,但真正当过军事指挥员的只有三个人:朱德的妻子康克清,贺龙的妹妹贺英,另外一位就是贺子珍。



贺子珍和康克清

和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双枪女将回忆往昔,龙飞虎很容易产生共鸣。而且,他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希望通过这一次次愉快的交谈,能让贺子珍的心情欢畅起来。

因此,龙飞虎只要有空就会去贺家,和贺子珍说说笑笑,他对妻子说:“经常和大姐讲讲话,她才高兴,才肯吃饭,才能长得精神呢!”

有一次,龙飞虎问贺子珍:“大姐你还记得‘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这歌谣吗?”

这首井冈山时期人人传唱的歌谣唤醒了贺子珍尘封多年的记忆,瞬间笑得前仰后合。那笑容、那神情,让人不禁想起她当年英姿飒爽的模样。

贺子珍和贺敏学的感情很深,但兄妹俩既有暖心的时刻,也免不了吵吵闹闹。有一次,贺子珍把需要服用的汤药倒掉了,贺敏学非常恼火,兄妹俩吵得不可开交,两个人直接拍了桌子,互不相让。



贺敏学一家

贺敏学的妻子李立英劝自己的丈夫:“子珍身体不好,你做哥哥的就不能让让她。”贺敏学当时气得不轻:“还跟我拍桌子,哪有这样的道理。”

之后兄妹俩谁也不搭理谁,贺敏学一根接着一根抽着烟,贺子珍也拿起烟抽了起来,房间里烟雾缭绕,李立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不一会儿,贺子珍站起身,径直走到贺敏学身边,递给他一根烟,贺敏学笑呵呵地接过烟,刚刚的不愉快瞬间烟消云散。

看着这一幕,李立英哭笑不得。这一对革命兄妹,明明很在意对方,可是又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但不管吵多少次最后都能和好如初,这就是吵不散、骂不走的亲情吧。

贺敏学平时公务繁忙,便托妻子李立英带着贺子珍四处走走。李立英陪着贺子珍散步、逛公园,两个人还拍了很多照片。

在贺敏学、李立英身边,贺子珍在烦恼时有了依傍,仿佛找到了温馨又安宁的港湾。

自从贺子珍来到福建,福建也成为李敏常来常往的地方,她经常来这里看望妈妈,几乎每次都会捎来毛主席写给贺子珍的信。在信的开头,毛主席会称呼贺子珍“自珍”或者“桂妹”。



毛主席

贺子珍出生于1909年9月28日,那时正是秋兰飘香的的季节,父母为她取了两个小名桂圆、桂花。

毛主席那一声亲切的“桂妹”,一下子把贺子珍拉回到几十年前井冈山上两个人生死与共的柔情中。

此时,距离庐山相会已经过去了很久,贺子珍一直期盼能与毛主席再见一面,但这个愿望看起来是那么遥不可及。



贺子珍

有时候,贺子珍会主动向贺敏学、李立英倾诉对毛主席的思念,说着说着就流下泪来。几十年后,李立英回忆贺子珍难过时的模样:“只是流眼泪,不是嚎啕那种。”

不久后,贺子珍回到上海。1964年,贺敏学到北京参加全国工业会议,回程时专程来到上海,看望贺子珍。

据贺敏学的秘书陈公石回忆:“贺子珍状态不错,她很好客,见我们来,忙着给我们泡茶,还要我送一张照片做纪念。贺老很关心她的身体情况。他们坐在一起说了很长时间的话。”

在人生的后半段,贺子珍常年受疾病困扰,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这对一向争强好胜,曾经在红军阵营中奋勇杀敌的巾帼英雄来说,无疑是残酷的。

贺子珍逝世

1979年5月,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之前,胡耀邦曾询问有关部门:“现在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同志们不多了吗?还有哪些人?”

有关部门如实回答了情况,当提到贺敏学时,胡耀邦说:“像贺老这样的人,全国没有几个人了,起码得增补他为全国政协常委嘛。”

于是,在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贺敏学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常委。令他激动不已的是,妹妹贺子珍也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6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贺子珍被增补为政协委员的消息,引起强烈的反响。



贺子珍

因为贺子珍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在早期革命时期,她与毛主席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抗日战争时期,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访问,通过他的通讯报道,贺子珍很早就成为一名声名远扬的红军女英雄。

如今,沉寂了几十年,贺子珍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她的“亮相”,使人们不禁想起那段与毛主席有关的传奇过往。

作为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也一跃成为政协会议上的焦点,人们纷纷向他投来热情的目光,贺敏学平静地接受人们的注视和探究。

贺子珍的一生有苦有泪,有乐有笑,她见证过历史,也会被历史铭记。

1984年4月初,贺子珍的体温出现异常。4月中旬,贺子珍连续几天高烧不退,被紧急送往上海华东医院。虽然医生们拼尽全力救治,但她的体温仍然无法恢复正常。

4月15日,李敏、孔令华正在北京的家里辅导子女做功课。突然,客厅里传来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告知:“贺子珍病重,已经准备好去上海的飞机票,请李敏全家马上到上海去。”



李敏和孔令华

挂断电话,李敏预感到事情的严重性,越想越难受,焦急地对孔令华说:“妈妈病重了,我们马上去上海!”孔令华赶紧收拾行李,一家人匆匆忙忙赶到机场。

李敏患有心脏病,这时候忍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踏上了飞往上海的路程。坐上飞机,她的心脏跳动得厉害,接过孔令华递过来的药物服下,才慢慢好转,女儿孔东梅贴心的安慰妈妈:“我姥姥会好起来的。”

飞机降落上海,李敏一家人坐上前来迎接的小汽车,向华东医院驶去。当时,医生、护士正在病房里忙碌,李敏顾不上向医生询问妈妈的病情,径直走到贺子珍的病床前。这时候,贺子珍呼吸不畅,面部憔悴不堪,眼睛紧紧闭着。

李敏轻轻地呼唤:“妈妈,你好吗?我们看您来了。”

贺子珍听到女儿的声音,缓缓睁开眼睛,她的目光停留在医生、护士身上。李敏心领神会,这是妈妈在示意她和医生打招呼,李敏衷心地向医生道了声:“谢谢!”

然后,李敏又看向贺子珍,温柔地问道:“妈妈,您哪里不舒服吗?”

贺子珍气息微弱:“我肚子痛。”



贺子珍和护士

这时候,贺敏学一家也从福建千里迢迢赶到医院。当从医生口中得知贺子珍高烧不退,贺敏学推荐了一种药物,专门治疗重症病人的高烧症状。

贺子珍吃了药,很快退了烧,平静地睡下了。贺敏学、李敏这才松了一口气,退出病房,让她安心休息。

此后,贺敏学和李敏接替看护、照顾贺子珍。

贺子珍退烧后,意识尚在清醒状态,她对守在床边的亲人说:“你们是不是怕我不行了,都来了。”

病重的贺子珍还牵挂着自己的外孙女孔东梅,怕她饿着、累着,让护士给她买一些新鲜的吃食。见贺子珍慢慢恢复力气,贺敏学、李敏的心终于踏实了。



贺子珍和孔东梅

然而好景不长,18日晚上,贺子珍的病势越来越重,体温再次居高不下,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19日下午,贺子珍的心电图成为一条直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贺敏学:把她的骨灰放北京,让她靠近主席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逝世,结束了她艰难曲折的一生。作为一位走过了75年风雨人生的传奇女性,贺子珍一生扮演着不同的身份和角色。

她是井冈山上第一位女红军,为早期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是毛主席第二任妻子,与毛主席有长达10年的夫妻情分,陪伴毛主席度过了人生中的许多关键时期。



毛主席和贺子珍

这种种身份,都让上海市委对贺子珍的后事无所适从。上海市委有关人员提议将贺子珍的骨灰放在上海,但贺敏学表达了不同看法:

贺子珍在上海时间是不短,但基本上没工作过,不是上海干部,是中央管的干部,你们这里也没有她的档案,主席本人(遗体)在北京,女儿女婿也在北京,把她的骨灰放北京,让她靠近主席,女儿女婿平常也方便去看,至于是不是放八宝山,放哪一室,由中央决定。

上海市委意识到事关重大,不敢擅自处理,便将此事向中央办公厅汇报。中央办公厅又汇报给邓小平,最后邓小平作了最终决定:“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八宝山一室。”

八宝山一室是专门保存中央领导骨灰的地方,邓小平的决定既对贺子珍的骨灰作出安排,也敲定了贺子珍葬礼的规格。贺敏学得知后,心里异常激动。

4月25日,贺子珍遗体告别式在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大厅举行,邓小平、聂荣臻、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人献了花圈。

后来,贺敏学、李敏、孔令华乘坐中央派来的专机,将贺子珍的骨灰送到北京,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4月25日,全国各地的报纸争先报道了贺子珍逝世的消息: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长征过来的老干部贺子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4年4月19日17时17分逝世……贺子珍同志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

新闻媒体对贺子珍一生的评价,让一直怜爱妹妹的贺敏学深感欣慰。报纸还刊登了一张贺子珍的照片,照片上的贺子珍满头白发,眉毛乌黑,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贺敏学久久注视着照片上贺子珍的笑颜,忍不住流下眼泪。

贺子珍的逝世,带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让贺敏学长时间陷入悲痛之中。妹妹的容貌和她一生的悲欢,贺敏学都记在心里。



贺敏学和女儿

贺子珍的逝世,也勾起了贺敏学对故乡江西的思念。早年,贺敏学参加革命,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了几十年,建国后又一直辗转南京、上海、西北、福建等地,没有时间回故乡看一看。

1984年夏天,在贺子珍逝世几个月后,贺敏学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故乡。

这一次,他重返永新,重返井冈山,又回到了和战友们以及妹妹贺子珍一起浴血奋战的地方,眼前的种种,勾起了贺敏学无限的回忆。

1987年,贺敏学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期间,有人问到与有关贺子珍的话题,贺敏学眼里闪烁着星星点点的泪花。此时,距离贺子珍逝世已经过去3年了,但贺敏学还没有从失去妹妹的悲痛中走出来。

1988年,贺敏学因病住院,李敏赶来医院探望。在她心里,妈妈逝世后,舅舅贺敏学就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牵挂的人。

2月28日,贺怡的儿子贺麓成也从北京赶到贺敏学的病床前。期间,贺麓成讲述了自己去年游览井冈山的事情。



贺麓成

贺麓成还说到,自己在井冈山看到了姨妈贺子珍的塑像,看到了贺敏学的革命历程。贺敏学静静聆听着,昔日的峥嵘岁月历历在目。

当贺麓成提到袁文才、王佐,贺敏学突然激动地挥出拳头:“袁文才很相信我,听我的,所以我和袁文才在一起。王佐会武打,我从小学过武打,他打不过我。”

谈到革命岁月,贺敏学自然想到为革命牺牲的亲人,泪水滚落脸颊,他对贺麓成说:“你们好好地为国家作贡献,加强学习,钻研业务,不要做半瓶子水的人,你们工作有成绩,我就死而瞑目了。”舅舅的叮嘱,贺麓成牢牢记在心里。

这时候,病床上的贺敏学虽然脸上带着病气,但精神状态不错,说话很有底气。贺麓成一颗担忧的心终于放下了,他希望舅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但4月26日,贺敏学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84岁......

后记

贺子珍和贺敏学,一对革命兄妹。革命年代,他们一起在井冈山为革命战斗不息;建国后,他们互相扶持、彼此关照。贺子珍一生的悲欢离合,贺敏学是懂得的,也是怜惜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细语
细语
分享有用的好文章
641文章数 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华为问界M7刚买仨月就出事故致3死 死者家属提出质疑

头条要闻

华为问界M7刚买仨月就出事故致3死 死者家属提出质疑

体育要闻

赢了!詹皇末节14分制胜咆哮 压力给到KD

娱乐要闻

张杰谢娜发文为何炅庆生,亲如家人!

财经要闻

上财万字报告深度解读Q1经济

科技要闻

马斯克周日突然现身北京,要谈FSD入华?

汽车要闻

鸿蒙首款行政旗舰轿车 华为享界S9实车亮相车展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艺术
家居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苗族蜡染:九黎城的“潮”文化

40岁女人就要穿得“贵气”一点,优雅显气质,真的没有年龄感

艺术要闻

10年900个项目 | 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名录出炉

家居要闻

光影之间 空间暖意打造生活律动

公开课

父亲年龄越大孩子越不聪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