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功德林监狱,是新中国关押国民党战犯的地方。
一开始,这些人每天提心吊胆,生怕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住了一阵,他们才知道我党不是国民党,对待战犯十分宽容优待,不仅不会杀,还会分批次将人特赦释放。
甚至安排工作。
然而,1954年,一道命令在功德林战犯们之间掀起惊涛骇浪。
有三名国民党战犯将被立即处决!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三人又是谁?
“一个不杀”“分批释放”
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
蒋介石集团党的战争罪犯,纷纷落入法网。
据统计,926名战争犯中,中将 72 名、少将323名,等同于少将的65 名,校级军官276 名,政府系统的有46名。
如何处理他们,中央十分慎重。
最终经多次讨论,并没有处决这些人,只是组织他们从事劳动生产和开展政治学习。
不仅如此,国家还在生活上和医疗上,给予了人道主义待遇和一定自由。
等到20世纪50年代,中央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国内战犯的处理也随之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中央决定对国民党战犯采取特赦政策。
之所以这么做,是让台湾同胞看到大陆的诚意与胸怀,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更有益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反之,如果中央把战犯全都处决了,必然会让台湾那边觉得战犯的下场总是要杀的,心生恐慌,不符合对台政策。
正如毛主席所说,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我们可以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对一切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新的机会。这样做,对人民事业,对国际影响,都有好处。”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
大多数战犯虽然曾站在我党对立面,但他们并没有丧失民族立场,还是有一定的爱国心。
再加上,经过几年的关押改造,有了悔改。
如果对战犯进行特赦释放,将有利于动摇、瓦解境内外反动分子,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比如说,曾任东北“剿总”司令的卫立煌。
他原本是我党的头等战犯,却在党的感召下,公开声明与“台湾当局”彻底划清界限,弃暗投明,为统一大业作出努力。
对此,毛主席直言:“像卫立煌这样的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954年,毛主席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主席能根据人大和常委会的决定,发布大赦令和特赦令。
随后按“一个不杀”“分批释放”的原则,陆续特赦战犯。
到1966年之前,中央已释放六批共200多人。
然而,有些人却没有重新做人的机会。
也是在1954年,中央就下令处决了三名战犯:韩步洲、刘培绪、张占魁。
有人奇怪了,不是说“一个不杀”吗?
不杀也是分情况的,部分战犯虽然有过重大罪恶,但他们通常身处高位,很少直接接触群众。
这类人如果可以挽救,自然要积极争取。
但直接压迫人民群众,恶行累累的那类恶霸地主,在建国初期,政权尚未巩固之时,不杀掉一批就不足以平民愤!
看完这三人的罪行,就知道他们杀得还真不冤。
刘培绪
刘培绪曾当过国民党军40师师长、军委会中将高参,军事业务能力还是有的。
不过,此人惯会见风使舵,属于有奶便是娘那类人,十分遭各方厌弃。
1919年,刘培绪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只用两年就升为北洋陆军少校。
除了业务能力,他脑袋瓜也挺灵光。
早期,其曾跟随吴佩孚,后来北伐军占据上风。
他见状不对,立马扣下吴佩孚的两千支马步枪,转投阵营。
而后,刘培绪又跟着老同学唐生智反蒋。
虽然败了,他却顺势接受了蒋介石的收编,摇身一变又成了新编第2旅旅长。
因在“围剿湘鄂赣红军”中“尽心尽力”,1935年秋,刘培绪升任陆军第40师师长。
虽然这是个杂牌军,他也很是春风得意。
但没多久,日本鬼子打来了。
40师被调往淞沪战场参战,最后打得七零八落,番号也没了。
刘培绪正值失意之际,这时汪伪政权成立(1940年3月)。
他又屁颠颠投靠了汪精卫,出任伪军参谋部中将次长兼军官学校教育长,做了不少危害国家利益的事。
不过时间一长,他看出日本人根本对汪伪政权不上心,又暗中联系上军统,合谋了一出暗杀汪精卫的计划。
就这样,他又回到国民党当大官。
只是,暗杀计划最终流产,他也因此被撤职监视。
但不知想了个什么办法,其悄无声息就从南方溜回了北平,开始低调开厂做起了生意。
等到解放战争后期,刘培绪感到蒋介石大势已去,于是又向地下组织靠拢。
那段时间,他装腔作势,分发反蒋传单,策反国民党军官。
虽说刘培绪曾和军统密谋刺杀汪精卫,还参加过反蒋斗争,但当过汪伪汉奸,出卖国家是抹不掉的黑历史。
而且,北平解放后,社会秩序还没完全恢复,刘培绪竟然钻空子,资助杨振兰等强盗抢劫犯罪活动,危害社会,激起民愤。
1951年,北京公安将其逮捕归案。
刘培绪一生都在不停更换阵营。
或许他自诩是识时务的俊杰一名,终究是眼界太窄,拎不清形势,自食恶果。
张占魁
张占魁出身西北军,原本官至反蒋联军第二方面军骑兵师师长。
却因在1930年中原大战战事失利,也是为了高官厚禄,突然反水投靠了蒋介石。
在蒋军之中,张占魁先后担任了骑兵3师师长、河南省剿匪司令等职。
直到1943年升任36军副军长,其职业生涯才有了一个跃升。
这都是因他抗战有功,日寇拿下淮阳后,试图夺取周口占领全部中原.
负责驻守周口的,正是张占魁。
日军来犯时,张占魁只有一千多人,硬是凭借4门小炮、6挺重机枪、80多门周口土炮,与敌人拉锯一周。
随后,援军赶到,日军败退。
周家口保卫战一战,歼灭日军上千人,敌指挥官铃木旅团长剖腹自杀。
日军6年之内,都不敢侵犯周家口一步。
张占魁功不可没,因而晋升为陆军少将。
不可否认,他在抗战中的确有功。
但此人同样也是“反共”积极分子。
解放战争开始后,张占魁出任第4绥靖区绥靖旅旅长,兼任河南省第7、8区剿共指挥官。
为了“剿灭”解放军,他甚至亲自回到老家招兵买马,动员家乡父老乡亲,加入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这期间,张占魁更是坑害了不少地下党员,杀害无数解放军战士。
而其打仗所到之处,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伤害。
当时,如果他发现谁家隐匿我党人员,这一家人都会遭殃。
1949年,张占魁在南京战败被俘。
随后,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爆发。
他被处决是群情激愤,也是“反共反人民”的结果,最终遭到人民的镇压。
韩步洲
韩步洲也是山西军出身。
不过,他的经历要简单得多,没有反水叛变换阵营,一直追随着阎锡山。
虽然谈不上阎锡山的心腹爱将,也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忠诚得到了重用。
抗战爆发前,韩步洲还是骑兵第1军参谋处长。
因抗日出色表现,他快速升职,历任第2战区游击第2纵队司令、43军副军长。
内战开始,韩步洲是山西省防军第五军军长,驻守山西。
1948年10月,太原战役爆发,韩步洲奉命死守太原。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犯下了难以饶恕的罪行。
虽然,此时的太原,已成孤城。
但阎锡山苦心经营几十年,已将之打造得固若金汤,需要攻克并非易事。
而韩步洲更是疯狂叫嚣要将解放军全部消灭在太原城池外,让我军的推进十分艰难。
此战一打就是半年,双方损失重大,伤亡惨重。
我军伤亡4.5万,敌军伤亡13.5万,可以说是城市攻坚战中最艰难的一仗。
期间,我军曾劝韩步洲投降。
他却执迷不悟,哪怕打得节节败退也仍一意孤行,大有不战至最后一人决不罢休之势。
战役后期,许多守军和军官已经有缴械投降之意。
韩步洲却举着枪逼他们继续对抗,徒劳阻碍解放军解放太原的步伐。
如果不是他,这场战役绝不会拖这么久,消耗双方如此多的兵力。
甚至直到太原解放前,他还冥顽不灵,大肆破坏工厂,给太原城再添一笔伤害。
不怪乎韩步洲被枪决的消息传出,太原人民一片欢呼叫好。
参考资料
杨亲华.新中国特赦战犯决策始末[J].百年潮,2019,(09):5-15.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9.09.0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