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连云港市花果山郁林观遗址,位于南云台山东麓,花果山飞泉村境内——一处被村庄静抱的山坳里。它肇建于隋,然而经过千百年岁月的变迁,如今早已荒圮,连个只砖片瓦都难寻。
郁林观内摩崖石壁参差而立,涧水淙淙,藤蔓虬树,古木森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崖巅左上方刻有“飞泉”二字的偌大瀑布。它居高临下,岩崖险峻陡峭,其高低落差百丈有余。特别在雨季,瀑布从石头与树林间川流直下,如银河下泄,砸落在山脚的岩石上,澎湃激情,浪花飞溅,甚是壮观。
或是于夏天,天气的燥热让你心情也变得焦躁不安。这时,漫步于郁林观的林荫小道,悠闲地享受着蔽日的清凉,或石墩小憩,或清泉敷脸,更是一种惬意的生活。翠绿遮掩的郁林观挡住了耀眼的阳光,在远离城市的喧嚣后,此刻冰晶的透凉与释然也不再是一种奢侈。
如果你赶巧碰上枯水季节,想要看到飞瀑俨然就是一种奢求。站在谷底仰望岩崖上方,崖顶上游的河谷两边依旧绿草茵茵,干枯的河流像是被炽烤一样。看着崖壁上那些挂满了深褐色的斑迹,总觉得怪怪的,像是一堆吓人的魑魅魍魉,这都是瀑布过后的遗痕。
谷底两旁嶙峋怪石,缱绻花草,争奇斗艳。追溯千年的隋唐古观遗风、镌刻于沧桑岩石的璀璨文字,在你面前展现的不止是古老文化的厚重还有曼妙自然的美。
花果山郁林观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观内自然名胜众多,如“石壁朝霞生万状”的“朝霞壁”横压峰顶,石罅生云的“埋云石”、飞瀑高悬宛如龙蛇涵紫气的“喷水崖”、淙淙流水,清澈可鉴的“濯缨泉”、形若狮吼的“狮子岩”等等。据清·崔应介《云台山志》大义村图描绘:郁林观寺观的标志、濯缨泉、埋云石、朝霞壁、喷水崖名胜的标注清晰可见。另据《云台新志》记载,此观“……为女冠下院,是东海云台胜境,清初裁海渐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住持僧本来募资重建郁林观,继毁,旧址无存,只有观名……”。自清光绪二十九年至本世纪,百多年间郁林观遗址一直没有复建,在历经岁月的涤荡之后,郁林观早已冥然无存了,只留下一个空名在这山水之间。
身临其境,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错落有致。作为最古老的石刻艺术,本是中国古代一种记事方式。它盛于北朝,自隋唐、宋元之后而不断。清·冯云鹏、冯元鹓兄弟同辑《金石索》:“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郁林观摩崖可谓星光灿烂,观中有唐、宋、明、清及现代石刻等摩崖题勒共16处。题勒清晰可辩,遒劲有力。在郁林观“飞泉”东侧崖壁上有海州司马崔惟怦之子崔逸撰文的唐·开元七年(719年)镌刻的《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摩崖题勒,刻石净面高2.1米,宽5米。篆书镌刻共24行,行17字,字径10厘米,全文392字,书法浑厚朴拙,颇具《石门颂》特色,早在北宋时期题勒就被金石家赵明诚、著名词人李清照夫妇收录于《金石录·今存碑目》中。
沿《东壁》拾阶而下,过小石桥向南但见一颗葱郁大树依傍在巨石身边,石壁上醒目地刻着清·钱泳落款的“廉石”二字。“廉石”背面两块岩壁上分别刻有祖无择撰文、苏唐卿书篆、王君章镌刻的三言诗碑,此碑也称“三绝碑”。碑刻高5米,宽6米,小篆,字径8寸,14行,行7字,尾一行5字,共记95字。文中记载了祖无择三人的姓名、籍贯与字号,也记录下他们好友三人同游云台山的感受。另一侧石壁上题勒着黄道传的“垂虹溅雪,漱玉喷珠”八字隶书。书法雄劲,矫若惊龙。这种彰显艺术光辉的石刻也是明·顾乾《云台山志》记载的云台三十六景之一的“仙宫碑篆”,其中“唐隶宋篆”题勒更是有“书法艺术瑰宝”的美誉,也是众多书法爱好者竞相临摹的忠实拥趸。
因了,郁林观石刻群才有了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镌刻着文字的石头似乎也变得活灵活现,体内蕴藏着温度却不是留存着简简单单的冰冷的躯壳,它们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就像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言:“……每一块看似冰冷的古老的石头,其实并没有死亡,它们犹然带着昔日的气息。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印记与年龄的刻度……”如果这些充满活力的摩崖石刻是郁林观中之魂,那么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飞泉瀑布就是郁林观中之魄,它气贯长虹的气势与有着“文化艺术瑰宝”的熠熠生辉的石刻群交相辉映,显示出不止的生命力与隽永的艺术魅力。
“飞泉”是一个很具象的名字,从文字表述上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它磅礴的力量,不是“流”泉,也不是“鸣”泉,一个“飞”字就像书画家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一样,展现出它“飞流直下”的气魄。根据花果山郁林观《飞泉瀑布》碑铭上记载:"郁林观飞泉瀑布自然构造的形成是因为地壳的抬升所致。在断层或节理发育部位,洪水冲蚀形成陡坎,构成峡谷与瀑布景观。"
站在景区正门围栏附近的小道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喷水崖高处一侧镌刻着一米见方繁体的“飞泉”两个厚实、深凿的大字,它出自明·嘉庆二十二年海州刺史王同的题勒。而它的正下方一块工整的岩壁上也清晰地镌刻着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题勒“唐隶宋篆”。
“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为”。(明唐寅•庐山)那些经过千百年雨水冲刷的摩崖石刻,其漫漶的文字依稀流露出古老、深沉的痕迹与身旁静谧的小山村红瓦白墙的新式小楼咫尺相对,如同是古老与现代对话,叙说着嬗变的时空经年,把一篇篇表达着人文文化的思想用文字的形式镌刻在一方方石头的表面,裸露在现代人面前,深情于字里行间。如今郁林观已荡然无存,虽道骨不在,但仙风犹存,观内石刻、飞瀑依旧充满着灵气,在青山绿水之间闪烁、跳跃,如一幅天上人间的山水诗画映入眼帘。著名作家茶文化学者王旭峰曾说:“我总是偏向那些有人的精神渗透其间,有人的印记分布其间。不知不觉,甚至把山本身都给忘了。”郁林观摩崖石刻群及其飞泉瀑布,历史文化久远,风景秀丽,沉思默想中与人以精神上的营养和愉悦,常令人流连忘返,真的是把它原来叫“狮子岩”的名头给忘了。
花果山在地理上处于“苏鲁造山带”,它的地层岩构造特征属于“云台岩群”。而花果山郁林观周围的基岩多以花岗岩为主,由于剧烈的板块碰撞,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挤压力,致使深约20千米的地壳岩石不断地向地表抬升,逐渐裸露的山峰因此而产生,地质的变化也形成了花果山的地势陡峭现象,岩层的节理发育加上多发的地震地质,在冰川运动、断层切割、卸荷、重力崩塌等作用下,形成了洞天福地,嶙峋怪石、飞瀑高悬、一线天等地质遗观。
花果山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属于暖温带温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特别是进入七、八月份以来,被灼热炎烤了多天的花果山地区,每每迎来一场大雨。尘埃洗尽过后,天空中总是弥散着芳草的清香。此时上游的雨水汇集成湍急的河流延河谷从崖巅飞身跃下,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巨大的轰鸣声回彻河谷,错落裸露的岩石被撞击的卷起了滚滚浪花。每当山风掀起时,瀑布宽大的白色幕帘便如扇般展落,洋洋洒洒,飘若飞雪。轻轻走近,水沫如雾如烟。阳光下,它似万千缨络闪烁飘落,清清润润的溅出一身的清凉。
作者简介
王道军,江苏连云港人,文学爱好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