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我们在的文章里,挖了个坑,说过部分厂商试图避开堆配置、价格战这类看不到尽头的消耗,绕路寻找新赛道。
我们看看厂商们对此做了什么,同时收效如何。
(图片来源:丰田官方)
越野曾是个小众市场,以往越野市场份额大比例被海外品牌占据,例如Jeep牧马人、丰田普拉多、丰田陆巡等。前些年长城的坦克品牌,切入越野市场,尝到了甜头。记得前年去新疆自驾,路上满眼都是坦克300。
厂商看到原来越野市场有利可图,于是接踵推出偏越野味道的SUV,希望进行差异化竞争。
(图片来源:长城官方)
我们看到国内厂商用“电动化”重塑了越野车,以往消费者对越野车望而却步,油耗高是一大原因。越野只是偶尔为之的事情,在偶尔之外更多是日常上下班代步,开越野车会显得很浪费。
如今比亚迪的方程豹豹5、坦克400 Hi4-T等车型,使用插混或增程系统,日常代步油耗也在较合理的水平,减少了作为代步车的心理负担。
不过鉴于国内市场实在太卷,越野本来属于另辟蹊径,但近年正逐渐变得拥挤。能看到上图在各个价位段,都有相应的车型。
(图片来源:奇瑞官方)
在20万元以下,有哈弗猛龙、奇瑞iCAR03等俗称的方盒车,造型硬派,但限于成本,越野能力并不硬核。
价格超过20万之后,只有样子就不足以说服消费者,需要拥有一定的越野真本事才行,例如坦克400 Hi4-T和方程豹豹5都采用了非承载式车身。电机的辅助,能让越野功能的实现变得简单,例如豹5无需传动轴便能实现四轮驱动,而且前后动力调配比燃油越野车更加自由。
(图片来源:仰望官方)
越野赛道变得拥挤,但也有厂家能真正在此成功避开内卷,那就是比亚迪的仰望U8。四轮电机能实现横移、原地掉头、应急浮水等“特异功能”,让这款车在市面上没有参照物,哪怕定价超过百万,每月依旧有超过2000辆的销量,放在百万豪车范畴里绝对属于成功。
说到底要摆脱价格战和配置战,需要技术领先,我的功能别家都没有,定价便由我说了算。
仰望U8的例子,指出了一条真正能避开内卷的路线,就是技术上抛离对手,让自己车型在一段时间里找不到替代品。为什么要强调“一段时间”,因为国内竞争烈度实在太高了,很多技术的保鲜期很短,很快同行便一拥而上,例如上集文章提到的自动驾驶,如今哪怕做到城市领航辅助,也不见得能借此一招制胜。
那么现在市场上,有哪些相对有进入门槛,具备一定护城河的技术或功能?
(图片来源:魅族官方)
目前来看,车手互联是个相对有护城河的功能。你需要跟手机厂商深度合作,而手机厂商普遍有自己的利益绑定方。例如吉利是魅族股东,魅族的Flyme Auto仅供吉利系的领克、极星。华为的鸿蒙车机,只出现在华为系的车型上,例如问界、阿维塔等。还有小米有车手互联的车机,目前也是自家小米SU7独享。
蔚来自研NIO Phone虽然烧钱,但看到这里,也能一定程度理解李斌的担忧。
除了车手互联,目前车圈还有一个门槛极高的新功能,就是卫星通信。吉利计划在2024年,发射11颗卫星,近期已经发射到第二轨卫星。可以说,国内汽车厂商已经卷上太空,
吉利发射的卫星已开始发挥作用,旗下极氪001 FR、银河E8等车型,已经具备卫星通信功能。使用场景跟苹果和华为的卫星通信类似,在没有信号的地方,例如荒无人烟的沙漠,可以使用卫星通信发送带定位的求救信息。
(图片来源:吉利官方)
不过在国内,你要找没信号的地方真不容易。哪怕去到偏僻山区,也是大概率有信号的,基建狂魔你是不得不服。除非真的去探险,跑去无人沙漠之类。但对于极氪001 FR、银河E8这类车来说,基本没有不会开到这些地方。
或许吉利的卫星计划是在下一盘“大棋”,卫星群还没完全成型,我们还没看到它的全貌,卫星通信只是餐前前菜。当卫星群成型,实现功能的想象空间便很大了。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当卫星网络能做到近乎全覆盖,网络延迟的问题便能有很好的解决。类似远程手术那样,日后是不是可以有云代驾?饭局喝酒了,代驾不用骑着折叠自行车过来找你,直接远程帮你控制车辆驾驶便可以。
很多人有个美好的想象,国内那么卷,留到现在的厂商都是身怀绝技。与其让这批优等生继续互相卷,倒不如让它们走出国门去卷别人,尤其是去卷欧美日这些老牌汽车工业强国。
但现实中,美国由于大环境原因,国内厂商很难进入。 日本新能源渗透率只有3%左右,新能源消费还没“启蒙”。 欧洲汽车发展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事情太多,例如不太认中国品牌。 现在很多发新闻稿宣传自己出口欧洲的新势力品牌,认真查一下出口量,发现只有区区几百辆,赚吆喝不赚钞票。
新能源厂商出海真正有战绩,还是在东南亚市场,例如泰国。泰国新能源车前十排名里,除了特斯拉之外,全是中国品牌。而且我们看到,像哪吒V这种在国内存在感不强的车型,在泰国成了新能源销量亚军。不同国家的经济和人文环境不同,国内卖得一般的车,去到别处可能会受到青睐。
不过海外市场较为分散,每进入一个国家,都重新匹配当地法规和认证,以及制定针对当地的营销策略。上面提到的哪吒V,尽管是泰国新能源销量亚军,但去年销量也只是1.28万辆,国内很多车型一个月的销量已经超过这个数字。全球真正算得上大市场,就是中国、美国、欧盟。中国卷上天,欧美都有各自的问题。
记得在燃油时代,丰田混合动力的低油耗、大众的TSI+DSG的高效率、宝马和马自达的超快换挡响应,能让自己在市场上长时间保持优势。那时候拥有技术能让你避开价格和配置内卷,但在新能源时代,技术更迭速度加快,很难再看到“一招鲜吃遍天”。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国内厂商新一轮价格战开始了。比亚迪开始做鲇鱼,秦PLUS DM-i售价降到7.98万,随后一众厂商跟进降价,新一轮价格战已经展开。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方)
比亚迪此举可能是想出清对手,大家都降价,但比亚迪有规模优势,而且能自产很多核心零部件,具备成本优势。犹如在泳池里,比亚迪把周围的人一起按下水,由于比亚迪肺活量更大,大概率能撑到最后。
当越来越多竞争对手被清出局,内卷才有结束的可能。
威尔森旗下“威电智见"面向未来的 KaaS 平台,助力泛汽车行业客户迅速了解智电车研发、营销、服务的最新趋势。现在添加威尔森官方客服,更可享受30天试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