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看抗战影片时,小鬼子使用手榴弹总是愿意用手榴弹底部磕一下钢盔,然后才会投掷,这就导致在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这种手榴弹都有此类问题。同时,还有一种刻板印象,这种手榴弹威力不足。(因为,当时不知道,有进攻/防御两种型号。)
也是先入为主,习惯了长柄手榴弹,出现这种“柠檬”形状总是感觉不习惯。从形式上讲,这款毫无疑问是经典型手榴弹的杰出代表,其出现历史不止一百年。1928年,苏联红军装备了F-1手榴弹,绰号“柠檬”。
手榴弹的历史
手榴弹的原型可以追溯到9世纪。当时的手榴弹是各种形状的陶器,内装当时已知的能量密集材料(如石灰、树脂和“希腊火”)。显然,在第一次出现烈性炸药之前,这些古代手榴弹的杀伤效果并不显著。
关于爆炸性投掷手榴弹的第一个记录可追溯到10-11世纪。这些手榴弹由铜、青铜、铁和玻璃制成。据推测,它们是由阿拉伯商人从东方或印度引入的。
燃烧瓶,它是一种由东方国家在公元第一千年发明的燃烧手榴弹,由一段空心竹筒制成。内部装填有树脂和火药。燃烧瓶的顶部用麻团塞住,可以用作加固的火把,有时也会使用含有硝石的简易引信。
阿拉伯燃烧瓶是一种由玻璃球制成的燃烧弹,内装硫磺、硝石和木炭,并配有引信和链条,固定在木柄上。
玻璃手榴弹:
希腊莱斯博斯岛的米蒂利尼考古博物馆展出了100多个几乎完好无损的吹制玻璃手榴弹,其中一些还保留着引信。
铸铁手榴弹:
1405年,德国发明家康拉德·凯撒·冯·艾希施塔特提出用脆性铸铁作为弹体材料,开启了经典破片手榴弹的时代。这一改进显著增加了爆炸产生的碎片数量。他还提出了在火药装药中心创建空腔的想法,这显著加快了混合物的燃烧速度,并增加了弹体碎片飞散成小破片子弹药的可能性。然而,黑火药的弱爆轰作用需要增加手榴弹的尺寸,而人的体力限制了这种增加。只有经过训练的士兵才能投掷重达1至4公斤的铸铁球。骑兵和登船部队使用的较轻弹药的有效性要差得多。
手榴弹主要用于攻防堡垒、登船作战。在神圣同盟战争(1511-1514年)期间,它们表现非常好。
缺点:但手榴弹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引信。由木管和火药制成的燃烧引信在撞击地面时经常熄灭,无法准确估计爆炸时间,要么在投掷前过早爆炸,要么在投掷后过晚爆炸,让敌人有时间逃跑甚至将手榴弹扔回来。
术语“手榴弹”:16世纪出现了我们熟悉的“手榴弹”一词。奥地利萨尔茨堡著名武器大师塞巴斯蒂安·格勒在他的著作中首次使用这个词,将这种新武器与亚热带水果相比较,后者掉落在地面时会散射种子。
17世纪中期:
手榴弹开始配备惯性引信的雏形。在英国内战(1642-1652年)期间,克伦威尔的士兵开始在弹药内部的引信上绑上一个子弹,子弹在撞击地面时会继续运动并拉动引信进入内部。他们还提出了一种原始的稳定器,以确保手榴弹引信朝后飞行。
17世纪:
手榴弹开始在野战中得到广泛应用。1667年,英军中挑选出士兵(每连4人)专门负责投掷弹药。这些士兵被称为“掷弹兵”。只有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优秀的士兵才能成为掷弹兵。因为士兵越高、越强壮,就能投掷得更远。
18世纪中期:
随着线列战术的发展,手榴弹的应用优势逐渐消失,到18世纪中期,它们被从野战部队的装备中撤除,掷弹兵也成为仅有的精锐步兵部队。手榴弹只保留在守备部队的装备中。
20世纪初,手榴弹作为一种鲜少使用、古老而被遗忘的武器重新登场。从本质上讲,它们仍然是17世纪掷弹兵使用的、装填黑火药的弹药。在近300年里,手榴弹的结构只进行了一项改进,那就是摩擦引信的出现。
法国1882年式球形手榴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一种典型手榴弹。该手榴弹的弹体为简单的球形(直径81毫米),由铸铁制成,并带有用于安装引信的孔。引信可以是雷管或简单的火绳引信,用火柴点燃。但最典型的是“手链式”(摩擦)引信。
英式“球形”手榴弹 №15 型于 1915 年设计。其铸铁弹体直径 3 英寸,内有刻痕用于破片,可装填黑火药或TNT炸药。该型手榴弹使用布罗克设计的典型摩擦引信,但该引信对潮湿敏感,经常失效,因此常被比克福德导火索替换。
1896 年,俄国炮兵委员会下令从军队中撤除所有手榴弹。原因包括:
- 出现了更有效的杀伤敌人的手段
- 城堡防御工事加强
- 手榴弹对防守方自身存在危险
俄日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大量使用手榴弹的战争。战争双方都使用了大量手榴弹。
俄国-日本战争中的手榴弹
首次使用:
- 日军:1904年5月12日,于锦州附近。
- 俄军:1904年8月。
生产:
- 地点:被围困的旅顺
- 负责人:俄军工兵连上尉梅利克-帕尔萨达诺夫俄军工程师连少尉德比戈里-莫克里耶维奇海军部: 二等舰长格拉西莫夫,海军少尉波德古尔斯基
- 数量:67,000枚
俄军手榴弹:
- 弹体:铅管或弹壳截段
- 装药:2-3个火棉药饼
- 引信:燃烧时间5-6秒的雷管
- 限制:吸湿性:火棉药需在一定时间内使用湿度:5-8%湿度需额外雷管
与日军手榴弹对比:
- 日军:弹壳、竹筒包裹布里的标准炸药雷管
结论:
- 双方均大量使用手榴弹。
- 俄军手榴弹结构简单,但火棉药吸湿性使其可靠性较差。
旅顺口自制手榴弹
一枚使用摩擦式引信的手榴弹。该手榴弹由37毫米或47毫米炮弹弹壳改造而成。
结构:
- 弹体:炮弹弹壳
- 引信:摩擦式引信,由弹壳改造而成,内装两根劈开的鹅毛,作为摩擦装置。
- 导火索:插入弹壳底部的并被固定。
- 拉绳:用于拉动摩擦装置,点燃导火索。
使用说明:
- 拉动拉绳,使鹅毛相互摩擦,产生火花。
- 火花引燃摩擦装置内的易燃物,进而点燃导火索。
利辛上尉的早期手榴弹
战争的教训
各国的关注
世界各国的谍报机构都密切关注着满洲里的战事发展。派遣观察员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因为他们还记忆犹新与布尔人的战争带来的惨痛教训。俄国允许三名英国观察员进入前线,而日本则允许了13名。德国、法国、瑞典等国的武官也都密切关注着战事的发展。甚至阿根廷也派遣了海军少校何塞·莫内塔前往旅顺。
战事的分析
战争表明,必须对军队的技术装备、训练和组织进行重大改变。战争需要大量生产武器和装备,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后勤的作用。为军队提供弹药和粮食的稳定供应,成为了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战术的变化
随着新型武器的出现,阵地战成为了主要作战形式。机枪和步枪的出现迫使军队放弃密集的战斗队形。战斗队形变得更加稀疏。机枪和强大的防御工事极大地提高了防御能力。进攻方必须将火力和运动结合起来,更加仔细地利用地形,进行挖掘工事,进行侦察,进行火力准备,广泛地进行迂回和包围,进行夜间战斗,并更好地组织战场上的兵种协同。火炮开始练习从隐蔽阵地进行射击。战争要求增加火炮的口径和广泛使用榴弹炮。
对德国军队的
的影响俄国-日本战争对德国军队的
的影响比对其他国家军队的影响更大。这不仅是因为德国人容易接受新思想,也是因为德国军队从略微不同的角度看待战争。在1904年英法协约签订后,德皇威廉二世指示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制定一个能够让德国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的计划,1905年12月,冯·施利芬开始着手制定他的著名计划。在旅顺攻城战中使用手榴弹和战壕迫击炮的例子向德国人表明,如果德国军队在入侵邻国时遇到类似的任务,这种武器也可以有效地使用。
手榴弹的发展
到1913年,德国已经开始批量生产Kugelhandgranate 13型手榴弹。然而,不能说它是一款革命性的武器。当时军事战略家的传统思维惯性导致手榴弹仍然被视为攻城战的武器。1913型手榴弹由于其球形,很不方便士兵携带,因此不太适合作为步兵武器。
Kugelhandgranate 13 型号 Aa
手榴弹的弹体是一个经过改进但几乎没有改变的三百年前的想法 - 一个直径80毫米的铸铁球,带有对称的肋状花纹和一个用于雷管的孔。手榴弹的装药是黑色火药基的混合炸药,即具有较低的爆破作用,但由于弹体的形状和材料,手榴弹会产生相当重的破片。
手榴弹的雷管相当紧凑,在当时来说相当不错。它是一个从手榴弹弹体上突出40毫米的管子,里面有摩擦和延时成分。 管子上固定着一个保险环,顶部有一个线圈,用来启动雷管。 延时时间估计约为5-6秒。
手榴弹没有雷管,这是毫无疑问的优点,因为它是由雷管本身的延时成分的火焰引燃的。这提高了手榴弹的安全性和操作性,并减少了事故的数量。 此外,这种装药具有较小的爆轰性,将弹体破碎成相对较大的碎片,产生的“粉尘”比装填了苦味酸或三硝基甲苯的手榴弹少,对敌人无害。
改进后的手榴弹被称为“Ф-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俄国军队广泛使用。它也被许多其他国家采用,并一直服役到二战结束。
俄罗斯也吸取了战争的经验。1909-1910年间,炮兵上尉鲁杜托夫斯基研制了两种带长引信的手榴弹 - 一种是小型(两磅)的“用于猎兵队”,另一种是大型(三磅)的“用于堡垒战”。
根据鲁杜托夫斯基的描述,小型手榴弹有一个木制手柄,一个由镀锌板制成的矩形盒子形状的弹体,装填四分之一磅的苦味酸。在棱柱形装药和弹体壁之间放置有十字形切口的板,在角落里放置有预制好的三角形破片(每个重0.4克)。 在测试中,破片“在1-3俄丈距离内击穿了一英寸厚的木板”,投掷距离达到了40-50步。
当时手榴弹被认为是工程器材,属于总工程局(ГИУ)的管辖范围。1911年9月22日,ГИУ工程委员会审议了几个系统的投掷手榴弹 - 鲁杜托夫斯基上尉、季明斯基少尉、格鲁泽维奇-内恰伊中校。 关于季明斯基手榴弹的评价很有特点:“可以推荐在军队需要制造手榴弹的情况下使用”, - 当时人们对这种弹药的态度就是这样。 但 鲁杜托夫斯基的样品引起了最大的兴趣,尽管它需要工厂制造。 经过改进,鲁杜托夫斯基手榴弹被采用,并被命名为“1912年型手榴弹”(РГ-12)。
1912年型手榴弹 (РГ-1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鲁杜托夫斯基改进了他1912年型手榴弹的设计,并于1914年正式装备俄军,称为1914年型手榴弹 (РГ-14)。
1914年型手榴弹 (РГ-14)
1914年型手榴弹在设计上与1912年型手榴弹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改进。
主要改进如下:
- 增加了一个额外的雷管。
- 改进了装药方式。
- 改变了手榴弹的重量。
具体来说:
- 在装填三硝基甲苯或苦味酸时,使用由压制TNT制成的额外雷管,但在装填TNT时,不使用额外雷管。
- 由于使用了不同类型的炸药,手榴弹的重量也不同:装填三硝基甲苯的手榴弹重720克,装填苦味酸的手榴弹重716-717克,装填TNT的手榴弹重680-690克。
投掷时,手榴弹握在手中,环向前滑动,保险销用空闲手的拇指滑动。此时,杆会压缩弹簧并将击针向后拉动。投掷时,杆会被压下,战斗弹簧会推动击针,击针会用击针刺穿雷管。火药通过导火索传给延时成分,然后传给雷管,引爆炸药。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武装冲突之一,导致四个帝国的灭亡。
当战线在堑壕战中陷入僵局,交战双方士兵在深达数米的战壕中对峙时,日俄战争的历史再次重演,但德国除外。德国生产的球形手榴弹Kugelhandgranate是第一个批量生产并大量供应军队的手榴弹。 其他国家不得不进行即兴创作。 军队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各种自制手榴弹。 他们使用空罐头盒、木箱、纸板、管道等材料,通常用铁丝缠绕或填充钉子,制造出各种有效或无效的爆炸装置。
这些替代品的装药和雷管也多种多样,包括简单的导火索、摩擦雷管等等。使用这些替代品通常对投掷者自身也存在危险。 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冷静,因此仅限于工兵部队和少数经过专门训练的步兵部队。
与生产成本相比,自制手榴弹的效率并不理想。因此,各国开始加快研发更有效、更方便的手榴弹,并适合批量生产。
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涵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设计人员创建的所有手榴弹。仅在德军中,这一时期就使用了23种不同类型的手榴弹。 因此,我们将重点介绍两种最终导致F-1手榴弹出现的结构。
吸取了1914年战斗经验,英国设计师William Mills设计了一种非常成功、可以说得上是经典的手榴弹。米尔斯手榴弹于1915年被英军采用,命名为“Mills Bomb № 5”。
米尔斯手榴弹 № 5
米尔斯手榴弹是一种防御型、远程杀伤、破片手榴弹。
手榴弹 № 5 由以下部分组成:
- 弹体
- 炸药
- 冲击保险机构
- 雷管
弹体用于容纳炸药并爆炸时形成破片。弹体由铸铁制成,表面有横向和纵向的刻痕。 弹体底部有一个孔,用于拧入中心管。 中心管的中心通道容纳了带有战斗弹簧的撞针和雷管的点火底火。 雷管本身是一段导火索,一端固定有点火底火,另一端固定有雷管。 它被插入管道的侧通道。 弹体孔用螺纹塞密封。
要使用米尔斯手榴弹 № 5,需要拧下弹体底部的螺栓,插入雷管,然后将螺栓重新拧紧。要使用手榴弹,需要用右手握住手榴弹,将拉杆压向弹体; 用左手将保险销的触角拉在一起,然后拉动环将保险销从拉杆孔中抽出。 之后,用力将手榴弹扔向目标并躲避。
英国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真正出色的武器。米尔斯手榴弹体现了“堑壕战”对这种武器的战术要求。 这颗手榴弹体积小巧、使用方便,可以从任何位置轻松投掷,尽管体积小,但它也能产生足够多的重型破片,造成足够的杀伤面积。 但这款手榴弹最大的优点是它的雷管。 它的结构简单,结构紧凑(没有突出部分),而且,在拔出保险销后,士兵可以安全地拿着手榴弹等待最有利的投掷时机,因为只要不抬起拉杆,拉杆就会被手抓住,就不会引燃延时器。 德国、奥匈帝国和一些法国手榴弹没有这个真正必要的功能。 具有这种功能的俄罗斯手榴弹使用起来非常复杂,其投掷准备需要十几个操作。
法国人也在 1914 年遭受了德国手榴弹的严重损失,他们也决定制造一款具有平衡特性的手榴弹。法国人正确地考虑了德国手榴弹的缺点,例如 1913 年型手榴弹的直径太大,不便于手握,引信不可靠,破片杀伤力弱。 法国人设计了一种革命性的手榴弹,即 F1 型。
F1 型
F1 型手榴弹最初使用的雷管,但很快就配备了自动杠杆式雷管,其结构经过微小的改动至今仍被许多北约军队的雷管使用。这款手榴弹由铸造的钢制铸铁制成,呈带肋的卵形,带有雷管孔,比德国手榴弹的圆形或圆盘形弹体更方便投掷。 装药由 64 克炸药(三硝基甲苯、施耐德雷特或威力较小的替代品)组成,手榴弹的重量为 690 克。
最初,它通过雷管帽撞击硬物(木头、石头、枪托等)来启动。 雷管帽由钢或黄铜制成,内侧有一个撞针,可以击碎底火,类似于步枪,点燃延时器。 为了安全起见,F1 型手榴弹的雷管配有钢丝销,防止冲击器接触底火。 投掷前,必须取下此保险装置。 这种简单的结构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但在战壕外使用手榴弹时,由于无法找到合适的硬物,显然会限制使用手榴弹。
爆炸时,手榴弹弹体会破裂成 200 多块大型重型破片,初速度约为 730 米/秒。其中 38% 的弹体质量用于形成杀伤性破片,其余部分简单地被雾化。 破片的杀伤面积为 75-82 平方米。
F1 型手榴弹相当技术先进,不需要稀缺的原材料,携带适量的炸药,同时具有强大的威力,并且在当时能够产生大量的杀伤性破片。为了解决弹体在爆炸时正确碎裂的问题,设计人员在弹体上使用了深刻痕。 然而,实战经验表明,使用现代炸药时,这种形状的弹体在爆炸时会以不可预测的方式碎裂,而且大部分破片的质量很小,在 20-25 米的半径内就已经杀伤力很小,而底部、顶部和雷管的重型破片由于其质量而具有很高的能量,在 200 米内都很危险。 因此,所有关于刻痕旨在形成突出肋骨形状的破片的断言至少是不正确的。 关于明显夸大的杀伤距离也应该这么说,因为破片的密集杀伤距离不超过 10-15 米,而有效距离,也就是至少一半的目标将被击中的距离,是 25-30 米。 200 米的数字不是杀伤距离,而是己方部队的安全距离。 因此,应该从掩体后投掷手榴弹,这在阵地战中非常方便。
F1 型冲击点火的缺点很快就得到了重视。不完善的雷管是整个结构的致命弱点,与米尔斯手榴弹相比明显过时。 手榴弹本身的结构、效率和生产特点都没有问题,相反,是杰出的。
同年,1915 年,法国设计人员在短时间内发明了一种类似于米尔斯手榴弹的自动弹簧雷管,但从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它。
F1 型自动杠杆式雷管
现在,准备好投掷的手榴弹可以无限期地握在手中,直到出现更有利的投掷时机,这在瞬息万变的战斗中尤为珍贵。
新的自动雷管与延时器和雷管结合在一起。雷管从顶部拧入手榴弹,而米尔斯手榴弹的 撞针机构是不可拆卸的,雷管从底部插入,很不实用——无法目测手榴弹是否已装填。 新的 F1 型手榴弹没有这个问题——雷管的存在很容易确定,意味着手榴弹已准备就绪。 其他参数,包括装药和延时器燃烧速度与 F1 型冲击点火手榴弹相同。 在这种形式下,法国 F1 型手榴弹和米尔斯手榴弹一样,成为了一种真正革命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它们的形状和尺寸重量指标非常成功,成为模仿的典范,并在许多现代手榴弹型号中得到体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F1 型手榴弹大量供应给俄罗斯军队。与西方一样,战斗很快暴露了俄罗斯军队对步兵手榴弹的迫切需求。 负责此事的是主要军事技术局(ГВТУ),即 ГИУ 的继承者。 尽管有新的建议,但主要的还是 1912 型和 1914 型手榴弹。 它们的生产在国有技术炮兵工厂进行——但遗憾的是,进展太慢。 从战争开始到 1915 年 1 月 1 日,总共向军队发送了 395 930 枚手榴弹,主要是 1912 型。 从 1915 年春天开始,手榴弹逐渐转由主炮兵局(ГАУ) 管理,并被纳入“炮兵供应的主要手段”。
到 1915 年 5 月 1 日,已向军队发送了 454 800 枚 1912 型手榴弹和 155 720 枚 1914 型手榴弹。然而,同年 7 月,估计,仅每月对步兵手榴弹的需求量就为 1 800 000 枚,而 最高统帅向战争部总督通知最高的意见,认为有必要采购“左轮手枪、匕首,尤其是手榴弹”,并援引了法国军队的经验。 便携式武器和步兵手榴弹确实成为堑壕战中步兵的主要武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防御步兵手榴弹的防护手段,如战壕上的网)。
1915 年 8 月,提出了将手榴弹供应量增加到每月 350 万枚的要求。手榴弹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8 月 25 日,西北方面军司令员请求为游击队提供“手榴弹”,以便在敌后行动。 到那时,奥赫塔和萨马拉炸药厂已经交付了 577 290 枚 1912 型手榴弹和 780 336 枚 1914 型手榴弹,即它们的产量在整个战争期间仅为 2 307 626 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在国外订购手榴弹。 在其他样品中,F1 型也被供应到俄国。
从 F1 到 Ф-1
1922 年,苏军装备了 17 种型手榴弹。其中没有一种杀伤防御者型手榴弹是自主生产的。
作为一项临时措施,米尔斯手榴弹被投入使用,库存量约为 200,000 枚。在极端情况下,允许向军队发放法国 F1 型手榴弹。 法国手榴弹是从瑞士进口的冲击作用引信。 它们的纸板壳体无法保证密封性,雷管成分会受潮,导致手榴弹大量失效,甚至发生射穿,可能导致手榴弹在手中爆炸。 但考虑到这些手榴弹的库存量为 100 万枚,决定为它们配备更先进的雷管。 这种雷管由科维什尼科夫于 1927 年设计。 经过测试,消除了发现的缺陷,1928 年 F1 型手榴弹配有新雷管被红军采用,命名为 Ф-1 型手榴弹,配有科维什尼科夫系统雷管。
1939 年至 1942 年间 F-1 型手榴弹的改进
1939 年,根据法国 F-1 型手榴弹的样板,国防部工厂的军事工程师 F.I. Khrameyev 设计了一种国产防御型手榴弹,即 Ф-1 型手榴弹,并很快投入批量生产。与法国 F1 型一样,Ф-1 型手榴弹用于在防御作战中杀伤敌方有生力量。 在战斗使用时,投掷手榴弹的士兵需要躲避在战壕或其他防护工事中。
1941 年,为了取代 Koveshnikov 雷管,设计师 E.M. Vitseni 和 A.A. Bednyakov 设计了一种新的、更安全、结构更简单的雷管,并将其投入使用。1942 年,这种新型雷管成为 Ф-1 型和 РГ-42 型手榴弹的通用雷管,被命名为 УЗРГ,即“手榴弹通用雷管”。 УЗРГМ 型雷管用于引爆炸药。
Ф-1型手榴弹在战争年代的生产和改进
在战争年代,Ф-1型手榴弹的生产在以下工厂进行:
- 254号工厂(1942年起)
- 230号工厂(“Тизприбор”)
- 53号工厂
- 波韦涅茨修船厂车间
- 康达拉克沙机械厂和铁路枢纽
- 列宁格勒“Примус”合作社
- 以及许多其他苏联国内的非专业企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手榴弹甚至使用黑火药代替三硝基甲苯作为装药。这种装药的手榴弹仍然有效,但可靠性较低。 二战后,Ф-1型手榴弹开始使用改进型、更可靠的УЗРГМ和УЗРГМ-2雷管。目前,Ф-1型手榴弹仍然装备在前苏联所有国家的军队中。
从表面上看,Ф-1型手榴弹作为一种经典的、具有整体铸铁弹体和自然破裂效果的手榴弹,其简单的、可靠的长引信无法与现代同类手榴弹相媲美,无论是在最佳破片杀伤效果还是在雷管的通用性方面。在现代技术、科学和生产水平下,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解决。 例如,俄罗斯军队已经研制了РГО(防御型手榴弹)手榴弹,它在很大程度上与РГН(进攻型手榴弹)手榴弹实现了统一。
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 Ф-1 型手榴弹并未退役,并且很可能会在军队中服役很长时间。这很容易解释:简单、廉价、可靠以及经过时间考验,这些都是武器的宝贵品质。 在战斗环境下,并非总是能够用需要大量生产和经济成本的技术进步来替代这些品质。 作为佐证,可以提一下文章中提到的英国米尔斯手榴弹,它仍然正式装备在北约国家军队中,因此在 2015 年,该手榴弹也迎来了自己的 100 周年纪念。
关于“柠檬”这个昵称的来源,目前还没有定论。一些人认为这与手榴弹与柠檬的相似性有关,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柠檬”这个姓氏的扭曲,而“柠檬”是英国手榴弹的设计者,但这并不完全正确,因为 F1 型手榴弹是由法国人发明的。
照片中的人是团侦察兵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伊万诺夫。他手里拿着一支 7.62 毫米 PPSh-41型冲锋枪,腰带上挂着一个RPG-40(РПГ-40)型反坦克手榴弹、两个RGD-33(РГД-33)型反步兵手榴弹、三个 Ф-1 型反步兵防御手榴弹和两支 7.62 毫米 纳甘型左轮手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