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北魏的第257窟《鹿王本生记》,讲述古代印度的恒河岸边树林中,生活着一只美丽的九色鹿的故事。
莫高窟 第257窟 九色鹿本生 主室 西壁
北魏(公元368年-534年)
高96厘米,长385厘米
敦煌北魏石窟营建于北魏中期以后,大约为和平六年(465年)以后到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时期共有12个洞窟,北魏石窟壁画的设计,窟顶前部人字披的两披,一般都仿木构建筑的样式,浮塑出椽子,并在椽间绘出莲花、飞天等形象。
第257窟和北魏晚期的248窟把人字披顶中央变成一道平顶,在其中绘出平棋图案。
洞窟后部平顶画出连续的平棋图案,四壁上部绕窟一周画天宫伎乐形象。在南北两壁前部人字披下面通常都画出两铺规模较大的说法图,南北两壁的主要壁面表现佛教故事画,南北壁及东西壁较大的壁面通常画出千佛。本生故事是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本生故事画多表现舍己救人的作品,在壁画上占有突出地位。
《鹿王本生》故事,讲述古代印度的恒河岸边树林中,生活着一只美丽的九色鹿。
一天,有人失足落水,大声呼救。
九色鹿奋不顾身地跳入急流,救起溺人,溺人感激,长跪谢恩。
九色鹿说:“不用感谢,只希望不要把我所在的地方告诉别人,人们贪图我的皮毛,会加害于我。”
溺人允诺发誓而去。
那天夜里,王后梦见一只美丽无比的九色鹿,醒来后便要求国王去捕猎九色鹿,用鹿皮给自己做衣服。
于是国王宣令:有告知九色鹿踪迹者,赏以重金。
溺人见利忘义,贪图重赏,便到王宫告密。
第二天,溺人带着国王的兵马,来到了九色鹿所在的树林。
九色鹿正在午睡,好友乌鸦把它叫醒。
这时国王的军队已将它包围,九色鹿四面张望,见到溺人,顿时明白原因。
它从容不迫地走到国王面前,向国王讲述救起溺人的经过。
国王听后非常感动,想到一只鹿竟有如此情义,当即下令全国不允许捕杀九色鹿。
溺人遭到报应,身上长满了毒疮。
溺人落水,九色鹿救溺人,溺人跪鹿前谢恩
王后要求国王捕鹿,溺人告密
国王与王后
溺人
国王出行捕鹿,溺人引国王军队去树林
正在休息的九色鹿
九色鹿遭国王军队追捕
九色鹿在国王前告知救溺人始末
溺人遭报应,身上长癞且口中恶臭
收藏|展览|投稿
微信:artgeya
邮箱:artgeya@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